APP下载

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4-01-14陈翔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33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设体育课程体育教学

摘  要:本文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在于还原和发扬体育本身具备的教育价值、体育教育的使命和体育运动的意义,从而让体现体育特有的育人价值。本文在梳理当前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意义,并创新提出在实践中以“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要素为出发点,以“体育人文精神培育”和“健康生活行为习惯养成”为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原则对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建设进行规划和设计。

关键词:高职;体育课程;体育教学;课程思政建设

学校体育是党的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整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落实总书记关于体育重要论述中“体育强国”“健康第一”“全民健身”等重要思想和发挥体育学科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格局下独特的育人价值和育人作用。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三全育人”理论的实践与探索,是新型的课程观,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 。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下简称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是顺应总书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性,形成协同效应”总体要求的新举措 。

1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

1.1体育课程思政的相关概念

通过文献研究,笔者认同以下两位专家学者对体育课程思政的解释。⑴赵富学等人在《“立德树人”视阈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維度及实践路向研究》提出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指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 。⑵胡德平在《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内容体系与建设路径》中提出的所谓体育课程思政,就是在体育课程设计与体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掘体育蕴含的德育元素与思政价值,依托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授,实现“以体育人”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观念,是现代体育课程教学价值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体现 。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笔者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在于将体育课程从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单一维度中解放出来,还原和发扬体育本身具备的价值、体育教育的使命和体育运动的意义,让体育教学重回教育的本源,实现“以体育人、以体育心”,体现体育特有的育人价值。

1.2研究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

“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体育强国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重要地位的论述 。青少年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是青年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重要关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⑴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是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理念。从国家相关文件可以看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依然是学校体育建设的核心思想。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为:“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传统高职体育课程中,教师往往注重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以运动技能的表现情况作为主要的评价手段,强调了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掌握两方面,忽视了社会适应和有道德等方面,是不完整的“健康”理念。因此,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我们不仅要“以体育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更要实现“以体育心”的教育目标,实现立德、强体、健心、益智的多元目标。

⑵加强体育人文精神培育是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诉求。从社会和人的需要出发,真正的教育要能够提升人的精神修养,使人性在合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基本架构下,不断向更高层次攀升 。体育学科必须发挥自身的育人价值,在高校思政建设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体育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是:始终以人为核心,维护人的高贵与尊严,关爱生命,尊重人的个性需求与选择,通过体育活动方式,全力促进人身心与精神的健康和快乐,尽可能地促进人全面、和谐与充分发展 。笔者认为体育人文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公平竞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正是体育独有的思政元素,是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符合高职育人总体目标,是体育教育回归教育本质的一种体现。

1.2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

1.2.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党一贯以来的主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的报告中再次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素质教育发展,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可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始终贯彻于我党教育方针之中,推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以体育人”“以体育心”的教育原则,体现体育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新时代背景下人全面发展的诉求,显得尤为重要。

1.2.2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是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基础

美国学者弗兰克在其著作中强调,教育应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使人“向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才能是自己 “成为最好的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回归教育的本质。高职体育教育应当打破传统教学注重运动技能和体育知识传授的格局,更加注重体育实践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感染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磨砺学生的精神意识、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最终成长为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这是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在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继承和发展。

1.2.3社会中心课程理论是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设计基础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将课程设计的中心放在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上,注重搭建课程与社会、教育和社会相联系的桥梁,主张学生从教科书以及作业中解放出来,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课程观强调从现实世界中获取知识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在开展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明确建设目标,即在保持传统向学生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要凸显学生体育人文精神培育的教学设计,从而实现为社会培养人才、为国家塑造人才的育人目标。二是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实践中去体会体育独特的育人价值,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塑造。三是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在运动中逐步树立自信心,更好的实现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理念。

2 深入推进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2.1当前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并与同行专家的访谈,对当前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个梳理如下:

2.1.1社会需求是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动力;也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指标。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往往以显性的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如分数线、体能达标等等,对人才的品德、意志品质等隐性素养的评价处于边缘或者缺失的地位。评价体系的缺失使得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推进和落实的动力不足、成效不显。

2.1.2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元素融合程度成为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障碍

高职体育课程与思政元素进行融合,通过教、学得以贯彻和落实。但在实践中容易出现“标签化”“形式化”“两张皮”等现象。如思政脱离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之外寻求课程思政;生拉硬拽将思政元素生硬的套进体育课堂内;将体育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时尚趋势去追求,是“课程思政”变为一种标签等等问题。

2.1.3体育课程思政最终落实必须靠体育教师的一线实践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参差不齐,理念上的困惑和教学策略、技能上的缺失是主要问题。长期以来,高职体育课程以运动技术、技能的传授为主要内容,教师以课堂为主阵地处于教学主导地位,已经形成固定化、简单化的授课模式。在建设体育课程思政的道路上出现不善于发掘思政元素;思政元素和体育教学融合度的问题以及体育课程思政改革中进行方法的创新。

2.2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探索

2.2.1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原则

⑴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原则,也是高职院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指导思想。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应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发展保持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提高新时代青年学生综合素养。

⑵以人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审视高职体育教育的目的和定位。本质上就是审视和重构体育课程在高职学生人才培养和青年学生人生发展规划的过程中的育人作用。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提出“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为体育教育指明改革的方向。笔者认为“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是从体育教育范畴出发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一种阐述,因此在高职体育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设计中必须从这四点出发进行考虑。

⑶从“三全育人”角度出发,指导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设计过程必须从“三全育人”为出发点,整合育人的各个要素和资源,以形成长效机制来实现育人目标。不能将教学改革局限于教师和课堂教学之中,而应该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导;以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为第二课堂主阵地;构建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育人大格局” 。

2.2.2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

笔者在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中立足于“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要素为出发点,以“体育人文精神培育”和“健康生活行为习惯养成”为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原则。

⑴“健康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实践路径。总书记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哲学思想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近年来学生体质持续下滑已成为共识。“立德树人”首先是树“健康的人”,学生体质持续下滑体现出当前体育教育实践中面临困难,這是社会、学校、家庭面临的共同的挑战。笔者认为从对学生进行“健康生活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是提高学生体质水平的新路径。

从体育教育的范畴思考,笔者认为首先是要教会学生认识生命与体育运动的关系,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和知识。其次是让学生认识健康完好的生命是人类生存与生活的前提。再次是让学生明确生存与体育运动的关系,人类活动离不开跑、跳、投三项基本运动能力,离不开对自身身体素质的各种运用,体育运动的产生是人类生存的必须,同时又促进了人类生存能力的提高。最后则是教会学生明白生活与体育运动的关系,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形成热爱生活、努力生活和幸福生活的态度。

以上“三生教育”的理念的核心是增强健康意识、改善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培养自律性,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它与体育教育息息相关,是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具化,这是高职体育教育的核心任务。

⑵体育本身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是体育教育“以体育心”的核心,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其一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情感,是将个人命运同国家前途紧密联系的纽带;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它体现在为集体利益甘愿牺牲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的行为上。其二是公平竞争精神。是树立规则意识,比赛的胜负必须在公平公正的规则下实现。其次是自由和谐意识,这也是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其三是英雄主义精神,是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这是体育精神的重要核心思想。其四是人道主义精神。首先是重视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体育比赛是展现个人风姿和精神,强调人的独立存在和价值目标的达成。其次是重视体育友谊,体育是人们交往、沟通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渠道。其五是团队协作精神。体育实践活动是青少年亲身体验团队协作精神和配合意识最容易的方式 。

由此可见,体育人文精神中所蕴含丰富的内涵正是体育独有的思政元素。因此,从体育自身出发所凝练的体育人文精神正是开展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不可或缺的元素。

2.2.3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课程体系的优化

长久以来,高职体育教育特点是课堂教学单一核心,课外体育教育处于辅助地位甚至是可有可无地位,108课时的高职体育教育红线之外的学生课余时间进行教育缺乏有效的设计与管理。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参与相对较好,而课外体育活动则仅凭学生自身兴趣缺乏有效的督促和引导,从而形成体育实践参与度低,覆盖面窄的特点。因此,需强化“三全育人”理念,对高职体育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⑴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体现全员育人的理念,必须要注重多主体的协同性。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争取做到“人到心到”,全体上课学生在课堂时间内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扮演教育角色的不仅仅是体育教师,还有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学生中的体育精英分子等等在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中形成有效的协同性理论,获得更好的育人效果。

⑵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实现全过程育人的理念,从时间维度上看首先是要打破课堂和课后的时间障碍,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重视课后体育活动的教育意义。其次是要打破学制的时间障碍,高职院校三年的学制,108课时的体育课时红线,往往仅仅开设4个学期的体育课,到大三基本就属于体育课缺失的状态。最后,高职学生绝大部分毕业后即离开校园走上社会。在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教育者必须考虑到学生踏进社会的未来,体育教育需要为学生的未来的“终身体育”打下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全程育人必须体现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中,并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教育的持续性影响力。

⑶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必须从教学实践的各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是上好体育课。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师教学主导地位,恰当地在体育教学中融合思政内容。二是营造学校体育氛围,开展各类校园体育活动,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动员和促进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去。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实现体育教学线上线下翻转教学;利用互联网开展在线云赛事,方便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同时也方便教师进行督促和指导。四是利用新媒体平台,充分发挥网络传播优势,提升教学传播的实效性,为学生打造个性化的内容满足学生的需要;开设社交互动平台,鼓励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和体育交流。

由此,笔者认为高职体育課程思政建设需要构建了一个覆盖“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整体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以及相应的过程化综合性评价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体能和技能的提升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的培育。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注重课外体育锻炼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教学团队需精心设计课内课外的教学任务,更需协同学校相关力量,开展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从而使学生能保证在较高的体育活动参与度的情况下逐步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和在体育实践活动的体验中进行体育人文精神的熏陶。

3结语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新要求、新挑战。当前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各个学校也不断开展各类体育课程思政尝试,涌现出许多典型案例。笔者从理论研究出发,对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出观点,即以“体育人文精神培育”和“健康生活行为习惯养成”两个主线出发,“双核并驱”推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在双核驱动下,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奋斗精神的培养、综合素养的提升、健康水平和意识的提高,实现总书记提出的“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德平.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内容体系与建设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5):13-21.

[2]赵富学,黄莉,吕钶.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归集、问题聚焦及未来走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5):22-28.

[3]燕连福,程诚,何佳琪.新时代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三个向度[J].思想教育研究,2022(3):136-140.

[4]陈芳芳.新阶段中华体育精神的核心要义、时代价值及世界意义[J].体育与科学,2022,43(2):82-87.

[5]辛哲,吕晓东,赵畅,等.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战略路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41(1):43-49.

[6]耿银贵.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探索——评《人文精神视阈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226.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T-c/2021/75)。

作者简介:陈翔(1979—),男,硕士研究生,副高级-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建设体育课程体育教学
高职院校广告创意类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浅析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思政建设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引入初中体育课程的可行性解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