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探究

2024-01-14王甲鸣李丹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4期
关键词:竞争力时代职业

王甲鸣 李丹

[摘           要]  以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研究对象,站在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角度,围绕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展开研究。首先,对就业竞争力的内涵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从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并探讨了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产出及发挥情况;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关    键   词]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4-0161-04

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背后,就业供需结构性矛盾愈演愈烈,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竞争形势和压力。为此,一直以来,学校始终对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培养,给予了高度关注。希望能够通过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育工作的开展,为高校对人才培养结构做出进一步的优化调整,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后续育人方案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进而最大程度提升人才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然而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属于一种复合型能力,该能力的形成和产出受到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展就业竞争力培育工作,我们有必要结合新时代发展特点,围绕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展开深入研究与探讨。

一、就业竞争力内涵

在宏观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冲击下,各个行业领域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并由此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和要求。时至今日,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热议。有部分学者认为:“就业核心竞争力是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所拥有的有价值的、独特的、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替代的竞争能力……是能够帮助其在适当工作岗位中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核心能力。”有学者指出:“就业竞争力是以个人拥有的知识技能为基础,在不断学习过程中发挥创新精神,充分体现资源要素作用并使自身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综合来讲,就业竞争力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构成,即价值观念、心理素质、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以及实践经验。

价值观念层面上,新时代学生应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态度,依托自身敏锐的洞察力和优秀的判断力,充分了解目标职业的属性、定位和要求,结合自身水平,把握就业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心理素质层面上,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受挫能力、情绪把控力和环境适应力,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善于在挫折中不断淬炼、提升自我,从而更好地适应不断变换的就业形势。

职业素养层面上,包括创新创业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团队合作的意识等,以对职业虔诚的尊敬和无限的热爱,推动着大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

职业能力层面上,是对大学生综合水平的表达,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执行能力、领导能力等均有一定要求。

实践经验层面上,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对促进其价值观念、职业素养、心理素质等发展有积极作用。

二、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

(一)学校因素

学校是培养育人的主阵地,对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毋庸置疑。自恢复高考以来,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衍生的应试教育影响始终未得到根本性消除,高等院校办学模式趋近相同,对接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能力薄弱,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力度不足,导致人才层次结构失衡。尤其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态势下,加之知识经济发展的影响,人们的教育热情不断高涨,生源数量持续增长,使得高校在基础建设、师资配置、专业设置等方面做出了系列应急反应,但是质量却未有根本性提升。如此一来,高等院校现有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设计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就目前来看,一些高校受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下,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其实践能力发展,这是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也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作为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大学生就业指导包括管理、服務等内容,其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发展中的功能缺位,如引导功能,导致该项工作实践中出现偏差,继而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根据教育部规定,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应当按照1 ∶ 500配置就业指导教师。面对日益增长的生源,高校就业指导服务队伍配置不足,很多由班主任、辅导员兼任。这些教师就业指导专业水平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全面、深入性的就业指导。这使得大多数教师的就业指导工作逐渐成为以宣讲国家政策为主的单一化就业指导,在不了解市场、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即便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市场专业方面的就业指导,也多流于道听途说的境地。如此,不免会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以及今后的职业化发展构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经济情况、父母职业、环境背景等均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高低产生着直接性的影响。

首先,落后的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实力。从目前学校既有的生源构成来看,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工薪阶层以及农村地区,家庭中鲜能提供强大的社会资源网络支撑,无法给孩子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其次,传统的家庭观念限制了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与选择。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不少父母认为到政府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更加稳妥,属于理想的就业选择;最后,家庭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存在过度干预。新时代大学生敢闯敢干,他们更偏向到经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城市就业,如此才能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面对强势的父母,过多地干预孩子的职业发展规划,也容易导致大学生错过好的就业机会。同时面对当前生活成本的上涨,基于现实生活的选择,收入水平成为一个占比很高的因素。一些家庭,希望大学生能够在短期内通过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家庭缓解经济负担。如此,导致大学生尤其是存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不得不放弃一些具有发展潜力但薪资较低的职业,转而投向高薪职业的就业当中。

在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大学生的就业信心、就业理想、就业观念甚至就业认知,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对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产生一定的偏差。加之大学生较为薄弱的自我意识,导致其在与父母围绕今后就业选择的讨论中,时长处于被说服、被教育、被安排的现实窘境。如此不仅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育产生了严重的束缚作用,甚至还会左右大学生今后的职业选择。

(三)社会因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普照下,要始终坚持党的一切领导。面对愈加严峻的就业竞争形势,我党及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引导政策,并着手建立较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但是各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经济发达的省市就业服务配套更加齐全,而经济水平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则就业服务体系缺位,增加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阻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时下尚未建立完善的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公共网站上发布的就业信息较为有限,大学生更多通过校园招聘活动或是招聘网站海量的招聘信息进行就业。这导致大学生的就业渠道狭窄,无法及时、精准把握就业市场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对自身就业竞争力作出调整,导致大学生就业实践中困难重重。

而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就业歧视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少用人单位招聘中片面地追求高学历、名牌大学、双高专业等。这样的价值观无疑增加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就业阻力。除此之外,社会中“任人唯亲”的现象,潜移默化中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容易导致其产生偏激心理。尤其是面对庞大而又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势单力薄的大学生过早地看到了自身的社会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就业心态构成了严重的打击,不利于大学生正确就业观、奋斗观、发展观、职业观的形成。

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一)学校方面

高校作为育人主阵地,其职责是向社会输入高素质水平的人力资源,从而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对愈加激烈的社会竞争态势,高校应与时俱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大学生搭建良好的就业竞争力成长平台,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高校要深入经济市场调研,准确分析用人单位需求。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根本目标指引下,找准育人定位,明确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方向,使之“人尽其才”。同时,高校方面需要不断深化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内涵建设,针对性地调整教育方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关注大学生价值观念、心理素质、职业素养等平衡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导向,优化教育机制,最大限度地挖掘大学生的潜力,从而使之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节奏。

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强职业规划教育,不断完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尽学校所能,为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提供全程式的生涯规划指引,包括职业探索期、职业规划期、能力淬炼期等。帮助大学生理性且客观地认知自我、认知所学专业,帮助其定制个性化发展方案,以此来促使大学生能够细化、明确个人成长目标,激励大学生不断奋进。在此过程中,高校可设计独立的就业指导服务目标,认真研究国家战略政策和就业方针,充分做好宏观统筹工作,主导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研判就业形势、市场动态等并及时公示,帮助学生提前做好规划,继而使学生为之付出不懈努力;最后,重视师资团队建设,正确摆正他们的战略定位,提高他们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引导转变教育观念,使之积极影响大学生成长。

(二)家庭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港湾,是大学生最早接触的社会,是大学生的启蒙老师,其背景环境、居住位置、父母素质等均会对大学生就业意愿产生深刻的影响。事实上,正是由于亲情的关联,家庭生活当中父母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并且这种影响根深蒂固。因此,新时代必须要重视家庭教育,与高等教育保持同步,共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简单来讲,父母及长辈应当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奋斗,并给予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对待孩子要以理服人、循循善诱,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使之养成健全的人格品格。同时,家长还需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重视素质教育,采用宽严有度的教养方式,尊重孩子的个性,给其留出适当的自由空间,切忌过度保护导致其缺乏创新性、独立性。父母“温室花朵”般的照顾,可能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容易形成“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一味追求自我满足而忽略他人感受,势必会影响大学生与周边群体的融洽关系,最终导致就业竞争失败。另外,要充分发挥父母的示范作用,引导孩子正确、理性的就业观念,始终坚持“党的一切领导”,日常生活中关注政府对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解读,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鼓励孩子在实践中成长。

(三)企业方面

作为人力资源需求者,企业在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建设发展中的参与不可或缺。尤其是知识经济背景下,人才的战略地位日臻突出,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资本,更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要积极、主动参与到高等教育体系中去,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建设,致力于实践教学发展,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不断汲取优秀的人力资本。在此过程中,企业首先要摒弃用人歧视,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以科学的人才价值观,创建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简单来讲,企业应当制定科学、严谨、规范的招聘程序,结合自身发展需求,明确用人标准,择优录用;其次,企业应当尽快参与到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中,依托“工学结合”育人模式,配合高等院校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重视“第二课堂阵地”开发,努力为大学生提供真实、丰富的实践平台,从而补充他们的经验短板,助力其就业竞争力提升。在此过程中,基于校企双方的紧密合作,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组织大学生进行就业实践,并配备一定的“师傅”指导,潜移默化中夯实大学生的知识基础,淬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最后,“互联网+”时代下,搭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平台,明确新就业形势下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通过真实的案例,编制岗位说明书,指引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方向,从而增强该项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社会方面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所创建的环境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近年来,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提出,整个社会就业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总体上而言,大学生仍旧面临着严峻的就业竞争形势。对此,教育部门应当紧紧围绕“就业竞争力”这一核心,以经济市场需求为导向,适时出台系列就业扶持政策,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根本目标,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以素质教育改革为契机,引导和鼓励高等院校创新办学模式,编制合理的招生计划,适配足够的师资力量、课程体系等,让更多学子获得公平公正的成长机会。同时,通过系列优惠政策引导,激励广大大学生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念、新技术传播出去,并由此为大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有助于削减同质化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另外,进一步渲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气氛,通过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如创业基金、项目孵化服务等,努力形成“政策保障、市场引导、学校指导、个人参与”的创业格局,以此来拓展新时代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对舒缓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有积极作用。新时代政府还需加强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大力推进企业走入校园招聘,并借助网络及时传递相关讯息,让大学生能够精准、快速地了解用人单位需求,使之更好地把握就业竞争形势及走向。

(五)学生方面

大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一代,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也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根本。因此,大学生应不断强化自身认知,为提升就业竞争力续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是大学生应客观、理性地认识当前的就业竞争形势,与时代发展同步,以适合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为航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基于自我认知,包括兴趣、爱好、能力、个性等,不断深挖自己的潜能,持续提升职业素养。同时,提前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善于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搜集行业信息,积极参加企业招聘宣讲会等,充分了解目标职业的属性、要求,进而找寻到自身的短板或不足,针对性地缩小差距。二是不断淬炼自身职业素养。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爱岗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精神等,关注细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对待团队事务认真负责、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等。同时,新时代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素养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要注重塑造自身健全的人格品质,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当遇到成绩下滑、人际矛盾、爱情困惑等时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切勿妄自菲薄,必要时可寻求父母、老师亦或同学的帮助,及时调整不良情绪,以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三是坚持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与高中阶段的变化,积极转变思维模式,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体,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善于独立思考,并运用图书馆、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等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界面,提前与社会、世界接轨,持续拓展自己的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以迎合未来时代发展的潮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包括价值观念、心理素质、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以及实践经验五部分构成,作为一个综合性概念,需要得到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多重支持。因此,要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需要不断完善服务支持网络,改革学校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发展社会教育、融入企业教育,并引导和激发大学生的自我成长活性,如此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尹兆华.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2):174-180.

[2]张佳蔚.基于Career EDGE模型的应用型院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J].就业与保障,2022(8):73-75.

[3]彭文菁,李莉.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15):16-18,29.

[4]邹颖,张娜.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例[J].就业与保障,2021(14):47-49.

[5]張芮茜,林尧,郑成.基于韧商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省高校为例[J].市场论坛,2017(5):88-90.

[6]阳镇,胡雄亚.民族地区农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1):70-75.

◎编辑 张 慧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竞争力时代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我爱的职业
日本竞争力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