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2024-01-14陈晓燕
陈晓燕
[摘 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立身之本,各门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心理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将更有效地增强学科的教育效果,有助于高校师范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更好地巩固专业思想。传统的教学模式未能充分实现教学目标,急需符合教學规律的、能够增强教学有效性的新模式。心理学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契合“新师范”教育理念,是当前培养师范生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学课程思政的翻转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资源准备是前提、教学方案设计是灵魂、教师转变角色是关键、形成性评价制度的建构是保证。
[关 键 词] 积极心理学;课程思政;翻转课堂;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4-0065-04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增开一门课或增设一项活动,而是一种课程观,是显性思政和隐性教育的融合,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2]。心理学是高校师范生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一门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以发展心理学为主线,渗透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课程。有研究表明,高校师范生在巩固专业思想、形成专业素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些不单纯是心理问题,而是兼有思想政治问题[3]。在心理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既能实现课程设置的目标,又契合当前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实施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高校师范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职业观、良好个性特点的教育均可渗透于学科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师范生专业素养教育融为一体。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事件、科学家花絮、人文典故等相关的思政元素,引入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学内容育人的作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理解,又能使课堂变得有温度、深度、高度,更有情怀。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均富含思政元素,各章节可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很多,例如,讲科学的心理观时,可以给学生观看《意识的起源》视频,帮助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讲情绪情感章节时,可以渗透刑场上的婚礼、古代四大名母的故事,让高校师范生体验亲情、友情、爱情等美好的情感,掌握培养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方法;讲意志的时候,可以引入周文王、勾践、司马迁等实例,帮助师范生形成替代性经验,掌握中小学生培育意志的方法;讲兴趣的时候,可以给高校师范生引入达尔文、爱迪生、陈景润的故事,让师范生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高校师范生热爱学生、热爱教师事业,懂得怎么培养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性格的时候,可以给高校师范生讲文天祥、于谦、林则徐、江姐等故事,使高校师范生懂得中小学生性格可塑性强,妥善培养可以使他们自信自强自立、亲社会、有责任感、有担当、有正确的信仰。
“新师范”建设背景下师范生的培育目标是培养新时代社会所需的合格教师,即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科学的教学理念、契合“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娴熟的师范技能,符合学习规律的教育评价模式。“新师范”建设背景下师范生的培育,培养理念趋于协同、开放,培养方式为主辅式、连贯式相结合,教学模式向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传统与智能等协调融合的综合化、信息化课程转变,教学方式由传统的讲授法向师生互动、实践探究、合作研究等转变。在心理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翻转课程的教学模式,是遵循思政教育和高校师范生专业素养教育,坚持德育与心育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必将对培育师范生具备优秀师德、掌握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及评价模式发挥重要作用。对心理学“课程思政”开展教学改革,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并增加趣味性。翻转课堂是一种颠覆传统教学、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学习,突出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一种变传统“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4]。翻转课堂的学习结合线上线下,学生学习的时间不受限制,学习的内容充满趣味性,学习的方式多样化,能够最大限度实现高校师范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需求。在“新师范”建设背景下,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进心理学课堂,实现课程思政教育与高校师范生专业素养教育的有效融合,增强专业素养教育的有效性,培养高校师范生良好的师德和个性特征,展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升培养人才的规格,这是当前教育科学研究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翻转课堂对增强心理学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一)接轨“互联网+”教学需求
积极心理学认为,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很大,对人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作用,因而,积极、和谐、健康的组织环境成为塑造个体积极心理特质的因素[5]。当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完成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已经无法适应“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教学需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利用互联网掌握知识已经成为高校师范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还原学习的本质,把学习交给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基于网络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不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并且能使学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增强学习效果。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信息终端和信息技术被教师应用于教学实践。现代教学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场景,在线开放课程是对传统课堂形式的根本性颠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于学生课前线上学习和课堂线下学习,实现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堂知识内化的统一,这种教学模式便于学生利用时间零碎化、片段化学习,也便于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因而,成为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和课堂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接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
(二)满足积极学习体验
培养积极情绪是心理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高校师范生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措施之一。实践证明,心理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课时不足,单向填鸭式的知识传授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学效果较差。近年来,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提高心理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是激发高校师范生的积极心理。积极心理学认为,培养人的积极学习心理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增强积极学习体验,使学生对学习事件产生乐观的归因模式,培养“习得性乐观”的学习心理品质,提高学习效能感[6]。当前,高校师范生习惯于使用网络获取信息和资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心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拓展资源的学习让学生课余在网络平台上自主完成,对思想政治、心理规律的感悟和师范技能的训练则在课堂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线下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解决课时少内容多、大班教学无法以学生为中心的矛盾,也能实现课程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且能满足高校师范生自主学习要求。这种教学模式增进积极学习体验,让高校师范生以积极态度看待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幸福感,从而让学生乐学、善学、会学。
(三)契合学科“课程思政”教改趋势
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对个体的各种已有和潜在的良好品质加以激化和强化,使他们变成一种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形成积极人格特点[7]。传统的心理学课程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着眼于防治情绪障碍、行为异常等消极心理,属于“补救性教育”,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着眼于帮助高校师范生发现自身所拥有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属于素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要帮助高校师范生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和教育观等,将心理学课程建设成为“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是一种科学的应对办法。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其教学内容更关注幸福、满意、快乐等积极力量,倡导培养积极人格特质。也着眼于帮助师范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新的教学模式要求组织教学时将学科内容系统、准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教学过程着眼于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困惑,推动高校师范生追求积极的人生目标,侧重于引导其自我解决问题和自我成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局限于有限的教育空间和时间,不仅满足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师范生自主获取知识的需求,而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注重知识的全面内化。这种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做好心理知识与思想政治知识的普及,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爱岗敬业、终身学习等理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而能激发高校师范生的积极认识,培养学习兴趣,产生高涨的积极学习情绪,促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潜能;形成刻苦、好学、乐思、求实、向上等优良品质,从而成长为一个快乐的学习者。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心理学课程思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教学资源准备是前提
实施心理学课程思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首先,需要高等院校学校层面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和制度的支持,注重建设网络操作平台、公共媒体平台和精品课程网站,校园网络保持畅通、课程教学小班化、教学评价模式科学化。其次,任课教师课前备课要做更充分的准备,录制微课、慕课;精挑细选思政案例与学科知识拓展资料;选择或制作形象生动、赏心悦目、突出主题的音频视频,视频最好采用AVI格式,它的可容性强,应用便利,视频画质好[8];制作美观实用、精炼简单、清晰易懂的PPT;熟悉慕课操作平台、微信群、学习通App、精品课程网站的操作,能够上传文字、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发布已经准备的内容;准确实施学生课前学习监控。再次,教师要在学生中间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介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以及对学科教学目标实现的作用,让学生熟悉线上理论学习、参与讨论、完成作业的操作,强调课余的线上学习是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足够的监督机制督促学生课余自主学习,课余学习效果是学科总评成绩的组成部分,要加强学生对这个环节的重视程度。
(二)教学方案设计是灵魂
基于翻转课堂心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案设计包括课前、课中与课后。课前可让高校师范生在各种操作平台上完成基础知识微课慕课、视频音频、经典案例、拓展资源、心理测试等资料的学习。比如“情绪情感”专题,任课老师要录制并发布“情绪情感的概念”“情绪情感的关系”“情绪情感的种类”“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中小学生情绪情感障碍的表现及其成因”“中小学生情绪应对和管理”等微课慕课,精选并发布与上面主题有关的案例、视频和拓展材料,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任务并督促完成。在课堂中,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活动体验、自画像、沙盘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心理剧展示、心理游戏、团体辅导与技能训练等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机会让学生感悟、体验和参与技能训练。这些教学方法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增强了思政教育和高校师范生专业素养教育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比如“情绪情感”专题,课堂可设置“体验情绪”“表达情绪”和“管理情绪”三个环节,“体验情绪”安排活动让学生回忆与教师职业相关的一种情绪反应,把这种情绪的名称、产生时的身体感觉、行为反应、想法书写下来并与班中同学分享;“表达情绪”围绕教师技能让学生练习向自我表达、向环境表达、向他人表达情绪的技能;“管理情绪”环节结合教学中经常呈现的典型事例开展情境模拟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训练学生学会放松,学习一些积极的自我防卫机制和批驳不合理信念的技能。
(三)教师转变角色是关键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专业知识的教授者,强调的是“师道尊严”,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9]。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任课教师及时改变教学观念,扮演教学活动的促进者、帮助者、协调者。在课前精心准备与本节课有关的视频、音频、文字资料,组织引导学生线上学习;在课堂中,教师扮演促进者等各种角色,对于思政任务,通过新闻报道、传统文化、榜样人物、经典影視作品等素材进行有机渗透,针对思政问题组织小组讨论、情景表演、主题演讲等,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激发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实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对于课程任务,通过营造课堂互动氛围,揭示学生心理困惑,强化学生学习体验,评价学生的学习后果等环节,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知识技能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要扮演好课外辅导的角色,在班级中组建心理学学科学习互助小组,充分组织高校师范生到中小学听课、义教等实践活动,对高校师范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布置诸如教育教学活动反思、经典教育教学故事分享、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科教学模式设计、优秀教师师德访谈等,拓展学生学习的途径。
(四)形成性评价制度的构建是保证
目前,心理学课程思政考核偏重于结果评价,是基于基础知识、基本内容识记和理解程度的评价,缺乏对高校师范生知识和技能形成过程的考核,没能真正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体验和感悟以及技能掌握的教学目标全方位评价,无法全面客观评价高校师范生的真正学习情况。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学课程思政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实施形成性评价,把课程成绩设计为课堂参与度30%+平时作业20%+期末考核50%,科任老师为每一位学生设计一个成长记录袋,及时收集学生相关资料和记录学生的成绩。课堂参与度可由考勤、学生完成课前任务、课堂参与和基本技能训练等组成。平时作业可由专题探究活动、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方案、撰写教育心理剧剧本和专题课后反思组成,教师可采用全收全改、抽样批改、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批改作业。期末考核可采用闭卷考核、小论文、设计活动方案、案例分析和提交个人专业素養成长报告等方式进行。在考核中,教师要树立过程考核理念,将考核贯穿教学全过程,让每一节课都有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科知识技能的小考核;考核的内容可以从行为表现、遵章守纪、任务完成等方面进行;采用形成性评价能够涵盖衡量“三位一体”等各项指标的评价,是一种能够实现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评价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10]。”“新师范”背景下高校师范生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作,不仅要培育高校师范生能够教书育人,更要注重培养的是高校师范生更高的职业追求、较高的学习效率以及远大的教育理想。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互联网+课程思政”的心理学教学模式为“新师范”背景下高校师范生的培育添砖加瓦,提供一种课程改革的成功范式。高等院校心理学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契合高校师范生积极心理规律,能够实现心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能够提高高校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促进高校师范生的自我认知、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从而最大限度实现学科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3]常青,李力.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N].光明日报,2018-11-26.
[4]黎天业.高校师范生心理健康教学“翻转课堂”的特点分析[J].高教论坛,2015(8):54-56.
[5]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9-83.
[6]王新波.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38-42.
[7]庞兵武,张飞飞.公安院校警体类课程思政价值意蕴、目标定位及建设路径[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3(2):117-123.
[8]杨建涛.电视摄像[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09:37.
[9]李树涛.课程思政建设要充分发挥教师作用[N].光明日报,2020-06-16.
[10]唐月芬,黄茂.课程思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探讨[J].教育观察,2020(13):42-44,105.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