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视角下高职经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在逻辑、演绎进路与实践探索

2024-01-14王鹤霖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4期
关键词:经管类高职教学模式

王鹤霖

[摘           要]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其使命和责任。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因素多,覆盖面广。其中,教学模式改革是重要抓手之一,教学模式改革虽然进行了多年,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PDCA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其内在逻辑,探究教学模式改革的演绎进路,并以高职院校经管类课程为例进行实践探索,为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助力产教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意义和指导价值。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经管类课程;PDCA循环;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4-0069-04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这是首次从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的类型和地位做出明确界定,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意义深远。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是实现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PDCA循环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基于此进行高职经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能有效推进产教融合,助力高職院校提质培优,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PDCA循环运用于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基于PDCA视角审视高职经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具有如下意义:

(一)体现立德树人的关键举措

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深刻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在进入社会时需要具备包括道德品质、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在内的综合素质。通过重塑人才培养目标,融入课程思政理念,使学生成人成才,德技兼修,既是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需求的题中之义。PDCA视角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其全面参与、需求导向、持续改进的内在逻辑为落实立德树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推进产教融合的必然之举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与特色,也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2]。产教融合促进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共治,使教育链和产业链实现一体化互惠共生,人才链和价值链得到了优化和延伸,高职院校教育适应性也因此得到极大提高。产教融合坚持按照社会需求设置学科和专业,增强产业发展与专业设置的耦合度、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的匹配度、科研能力与技术服务的协同度[3]。课程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教学模式。从PDCA视角出发,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全要素参与、全流程优化,能够为产教融合的推进提供有力保障,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同频共振,推动职业教育重塑升级。

(三)开展课堂革命的内在要求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课堂是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主渠道[4]。开展课堂革命是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课堂革命对于颠覆传统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价值。课堂革命,一要革“水课”,创“金课”,打造有用、有景、有趣、有效的“四有”课堂;二要革“懒散”,促“主动”,培养想学、会学、能学的“三学”学习新范式。PDCA循环是一种曲折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管理方法,能够持续探究问题、分析原因并有效解决问题。将该管理逻辑运用于经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持续探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科学应对,能够不断提高教学成效。

二、PDCA循环的内在逻辑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中最基本的工作程序,即“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计划阶段主要包括了解调查,分析现状,找到问题原因并制订工作计划。执行阶段主要是采取有效行动,确保计划内容的实现。检查阶段主要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找出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偏差。处理阶段主要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将成功经验标准化,将偏差进行纠正,改进工作流程。同时,将尚未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转入下一个循环[5]。从PDCA循环的内涵出发,将其应用于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具有如下内在逻辑:

(一)学生主体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大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未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存在自律性不高、学习期待较低、专注力不强等情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建构主义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寻,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和逻辑。学习的实质是在教学互动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6]。PDCA循环的内涵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谋而合,它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遵循科学管理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从学生主体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强调学生怎么学,学了什么,学会什么,怎样应用,关注学习达成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和深度学习。

(二)需求导向

经管类课程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教学模式的选择也必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展开,这既是推进产教融合的必然之举,也是经管类专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PDCA循环中,计划阶段从设计层面对接社会需求,探究影响教学模式选择的关键要素,从需求端出发,使专业、课程、教学与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紧密对接。执行阶段强调知识情景化,强化教学过程与真实工作场景对接,通过启发式、引导式教学,培养和锻炼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职业思维。检查阶段,通过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客观评测教学结果,找到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偏差,为下一阶段做好准备。处理阶段,总结教学情况,科学应对,及时改进,并把未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学重点转入下一阶段的循环。将PDCA循环应用于经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使得该专业的发展有效对接经济社会、行业、企业和学生需求,提高了人才供需之间的耦合度,加强了教育链和产业链之间的链式合作,实现了人才供给端和需求端之间的一体化互惠共生。

(三)持续改进

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并非一劳永逸,要从关键要素和环节切入,持续改进。首先,经管类课程建设要持续改进。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给人才供给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因此,要持续推进课程建设,及时修订课程标准,加大包括教材、在线课程、实训场地等各项教学资源的建设力度。其次,教学过程要持续改进。高职经管类课程偏应用型,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中要紧密对接社会需求,及时更新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根据实际采用不同教學方法,工学结合,使教学过程场景化,持续提高教学参与度和完成度。最后,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主体,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双师型”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积极到企业中锻炼,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将最新的管理理念和行业标准带回课堂。此外,参加各类教学能力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PDCA循环运用于教学模式改革的演绎进路

结合高职经管类课程的特点,PDCA循环运用于教学模式改革的演绎进路如下。

(一)计划阶段

该阶段可以从课程设计、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着手,从设计层面制订合理的工作计划。

以课程设计为例,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能有效指导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资源的开发,进而选择适切的教学模式。基于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计方面,从社会调查和职业岗位分析入手,分解岗位所需的综合能力与专项能力。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使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一致。专业基础课适用、够用,专业核心课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专业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例如,以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为例,按照“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要求,根据社会对行政管理岗位的需求,适时更新课程架构,设计文书工作与档案处理、会展实务、公文写作与处理、人力资源共享服务等专业技能明显的课程,并对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系统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全面提升其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

在教学资源开发中,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载体。教材的理念、体系和内容架构直接决定了教学模式的选择。传统教材的教学适应性持续降低,新型教材的育人优势不断凸显。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等新型教材势在必行。新型教材使得知识情景化、任务具体化、指向明确化,坚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并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行业标准的更新、信息技术的进步不断改进。以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管理学为例,在教材设计中,以项目化构建知识框架,以任务化推进教材建设,并附上在线资源二维码。每个项目下设若干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以具体实践任务为切入口展开知识讲解。实践任务设计以本节教学内容为基础,对接基层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管理技能和素质,知识点讲解结合最新管理理念,并有机融入课程思政。

(二)执行阶段

该阶段可以从教学实施方面展开,在执行过程中对接顶层设计,采取有效教学行动,确保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

1.梳理教学思维和理念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学生习惯了向知识索取标准答案,思维模式固化在“唯一、标准、模板”中。受此因素影响,进入高职院校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降低,教学过程中不愿意主动思考,教师抛出问题后,依赖网络查询,做信息的简单“二传手”,等待教师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期末考试前等待教师“划重点”。PDCA视角下,根据计划阶段各环节的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引导式、启发式、探讨式教学。教师抛出的问题既要结合知识点,也要贴近学生实际。问题设计要有创新性和挑战性,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分组,并定期更换组员,利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开放式讨论,不唯答案论。教师抛砖引玉,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吸取他人智慧,创新想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本身已不是一个新话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教学方法,包括混合式教学、问题驱动教学、情境创设、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角色扮演等。因此,教学模式改革要求教师根据具体课程和学生学情,有针对性地将教学方法进行重组和创新。不同的课程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门课程在不同教学阶段和环节所适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例如,在会展实务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充分认知会展,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首先,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让学生初步了解会展。其次,可根据案例设计问题,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让学生进一步认知会展的要素。最后,可通过开展辩论赛,引导学生就“线上会展”和“线下会展”相关话题展开辩论,达到充分认知会展的目的。

3.合理设置教学实践环节

经管类专业的课程注重应用。如果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无法真正掌握知识的精髓,也无法培养和锻炼相应课程所要求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因此,合理设计教学实践环节尤为重要。(1)结合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实践。以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可依托相关企业或平台公司,利用模拟软件将知识情景化、教学场景化,使人力资源的知识可视、可触、可操作。在此基础上,对接学院合作企业,让学生参与部分工作,例如跟随企业指导教师参与招聘、组织员工培训等活动,通过实习让学生基于真实工作场景训练职业技能,提高职业能力。(2)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教学实践。教学实践较为有效的呈现方式是设置教学实践周和暑期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应事先明确要求,让学生带着目的走进实践环节。实践过程中,教师不能做“甩手掌柜”,应科学引导,把控关键环节。实践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充分感知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三)检查阶段

该阶段可从课程考核方面着手,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客观评价教学结果。

首先,评价体系的设置要基于SMART原则,做到具体、可衡量、可行、指标相关、有时限。其次,通过考核,找出教学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具体可从两个方面展开:(1)开展教学过程评价,注重过程性考核。例如,在实训任务设计中,可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结果构成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评价维度要紧紧围绕该任务展开,评价指标要基于评价维度进行细化。以财务管理这门课为例,针对流动资产管理这一任务,根据案例内容,评价维度可从工作过程和项目成果两个维度展开。在工作过程维度中,评价指标可选择现金持有量、收账政策决策、收账措施选择、经济订货模型、商业折扣模型等。(2)开展教学结果考评。例如,期末综合成绩构成可包括平时成绩、在线学习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三大部分。平时成绩根据教学实际进一步细化,可包括出勤率、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质量、任务评价结果等;在线学习成绩可细化为完成时间、作业质量、线上讨论、发帖质量等。同时,可对平时成绩和在线学习两部分的总分设定相应标准,达到标准的学生可给予期末免考。此外,要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找出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偏差,研判偏差程度,为下一步采取措施做好准备。

(四)处理阶段

该阶段可从教学考核结果的处理方面展开,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1)提炼成功教学模式的关键要素和环节,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并在下一阶段使用的过程中持续更新和改进。(2)针对教学出现的偏差,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模式,同时及时修订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完善课程资源建设。(3)把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循环,并作为工作重点推进,同时从计划层面开始新的实践周期。

四、PDCA循环在高职经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实践探索

管理学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以其任务之一“激励的方法”为例,基于PDCA循环的实践模式探索如下。

(一)计划阶段

根据课程教学标准和本任务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其中,知识目标为理解内容型、过程型、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掌握激励的方法。能力目标为能够运用激励的原则和方法激励自我和他人。素质目标为强化“知行合一”的思想和行为意识;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正向解决问题的良好心态。根据教学目标,课前任务设计包括两大部分:(1)提前预习,包括学习配套在线课程中的相关内容。(2)任务布置,根据预习情况,以小组为单位,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研,找到目前班级建设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为本班拟定“优秀班级”建设的激励方案做好准备。

(二)执行阶段

根据知识内容和教學实际,本任务可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问题驱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案例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等。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前任务,各小组按照要求完成预习和调研任务,并根据调研情况整理好发言提纲。其次,有逻辑地开展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第一部分为任务实施结果的分享。各小组依据发言提纲依次进行发言,其他小组认真聆听,取长补短。第二部分为知识点学习。由于前一阶段学生已提前预习,因此,开展知识点学习时,教师更多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对本部分知识点进行启发式提问,并对重难点进行延伸和强调。同时,引入企业有关激励的案例进行开放式讨论,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第三部分为实践环节。根据课前调研和知识点学习情况,教师引导各小组迅速开展头脑风暴,为本班建设“优秀班级”的激励方案拟定框架,并在班级进行交流分享,教师进行相应指导。

(三)检查阶段

在本阶段,为了更好地检验教学成效,一方面,可对知识点设置相应题目,通过抢答、随机点名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题目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随机抽取。此外,还可设计相应案例,进行开放式讨论。通过答题和案例讨论判断教学成效和预期目标之间的偏差。另一方面,对激励方案的框架进行评价,通过小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可取长补短,改进本组框架,教师则研判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四)处理阶段

教师对本任务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对于能够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达到预期目标的教学模式,可在后续教学中沿用,并适时更新。针对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偏差,深入分析原因,在下一阶段教学中调整教学策略。由于时间限制,本节课未完成激励方案的具体制定。该遗留问题则转入下一阶段的循环,并作为教学重点推进。

五、结束语

教学模式改革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始终。PDCA循环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基于学生主体,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将教学过程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基于PDCA循环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能够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提高教学质量,为促进产教融合、实现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创建生态价值链。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1-24)[2023-08-13].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 htm.

[2]潘海生,张玉凤.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复杂禀赋、内在机理与运行机制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176-186.

[3]齐旭高,杨烨,杨勇.新时代职业院校产教融合能力的关键维度、现代意蕴及提升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3(13):55-61.

[4]张丽颖,张学俊.高职课堂革命:内涵、动因与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18-22.

[5]张云河.管理学基础(第4版·含活页练习册)(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精品教材·经贸类通用系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6]赵志群.职业教育学习新概念(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经管类高职教学模式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3年2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2年11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