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O理论框架视角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成效测度研究
2024-01-12麦艳航何玲玲潘祥丽
麦艳航,何玲玲,潘祥丽
(1.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2.南宁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3.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一、问题提出与分析工具
(一)问题提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 号)和《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提出了“十大育人体系”[1]和“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的重要措施[2]。为加快新时期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9 号),意见中强调研究生教育要以立德树人、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为发展教育强国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3]。这些政策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新的发展思路。
与政策呼应,学者们对研究生思政教育进行了大量探讨,整个研究中,思辨性强、实证性弱,实务性强、学理性弱,丰富性强、规范性弱[4]。总括起来包含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上,研究者主要围绕学生思政教育政策演变[5]、体制改革[6]进行研究。在中观层面上,有些研究者围绕某一地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理论课堂、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组织管理、导师引领[7]和师生互动、朋辈交往和实践训练[8]等多路径进行探索,以实现全方位育人[9]。还有学者从微观的高校层面,集中探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现状、问题和新举措。已有文献表明,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丰硕,但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实践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有哪些,成效如何,各教育路径在研究生思想政治觉悟提升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以及如何针对新时代研究生个性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鉴于此,本研究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为切入点,以“输入—环境—输出”模型(简称“IEO”)为理论依据,构建研究框架,设计调查问卷,选取广西7 所高校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透视样本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推行的现实样态,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法剖析高校研究生价值取向、思想政治觉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中介效应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综合测度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中介作用,以期为提高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供借鉴和数据参考。
(二)分析工具
20 世纪末,阿斯汀(A.W.Astin)等学者为综合测度大学生价值教育的效果提出了“参与理论”,并构建“输入—环境—输出”(Input-Environments-Output)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随后,许多研究者根据IEO 模型研究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有学者以IEO 模型为理论分析框架对研究生学习成果进行实证研究[10]。有学者基于IEO模型理论框架,对国内48所本科高校近6万名本科生的学习投入情况进行实证调查研究[11]。另有学者以阿斯汀I-E-O 为理论基础,建立“入口—过程—结果”专门人才培养路径分析框架,对培养路径中的各要素进行分析[12]。该理论证实了学生在校园活动中的参与度决定了其能获得更好的成就,学生在大学里的变化发展除受到入学前的个性特征影响之外,还会受到大学环境的濡染。这里的大学环境既指大学的物质和文化环境,如课程、服务、资源、制度等,也指学生与大学环境互动所产生的心理感知、价值体验,以及由此形成的人际环境[13]。21世纪初,乔治·库在阿斯汀的研究基础上,重点研究学生成就影响因素。他发现,除学生个体因素外,院校投入教学资源、组织相关课程和其他学习机会等,也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关键因素[14]。国内也有学者研究发现,学生原本的“输入”变量(如学生个性特征、家庭背景、学校资源等)对学生的学习收获会产生积极影响[15]。历览阿斯汀等学者的研究均证明,学生个体特征和外界环境(如高校提供的教育服务等)对学生学习收获有显著的影响。这里的学习收获包含了知识、技能和文化素养结构的提升。P.布尔迪约与阿斯汀等学者有相似看法,他认为,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对学生价值观和文化素养的教育影响作用会逐渐超过原生家庭和前教育阶段的作用,进一步加剧学生入校时的文化资本差异[16]。
也就是说,实践中,研究生教育阶段对学生的三观认知受家庭背景影响较小,学校提供的教育会显著影响他们的知识、技能的差异变化,其中也包括价值取向、思想认知和社会认同等。因此,阿斯汀的“IEO”理论同样适用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测度的研究。鉴于此,以阿斯汀的“IEO”理论模型为分析框架,研究生的主体因素为输入变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作用为环境影响变量,思政教育成效为产出变量,构建本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框架
图1 显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输入—环境—产出”变量关系形成经典的中介效应模型。在中介效应模型中,中介变量是联系存在因果关系的两个变量之间的纽带和重要环节,即:自变量X 对因变量Y 的影响,如果X 通过M影响Y,则M 为中介变量[17]。根据模型原理,构建教育路径成效的中介效应分析框架,因变量是教育成效(Y),采用思想政治觉悟测量;自变量是学生主体因素(X),采用自我价值取向测量;中介变量是环境影响因素(M),采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成效测量。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问卷设计
本文基于IEO 理论框架模型,参照相关文献和政策文本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调查,设计11 个问题。第二部分是思政教育内容的调查,采用李克特(Likcre)五级量表设计方式,包含高校研究生价值取向(12 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路径(42 个问题)、思想政治觉悟(5个问题)等三方面的调查内容。
问卷信效度检验采用度量—可靠性分析,以检测所设计的问卷是否具有一致性和可靠性[18]。目前常用的问卷信效度检验法为克龙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法。克莱恩(Rex B.Kline)指出,克龙巴赫系数为0.9 以上信度最高,0.8~0.9 之间为信度较高,0.7~0.8 之间为信度适中[19]。经检验,问卷整体Cronbach’s Alpha 系数为0.984,说明问卷设计信效度很高。
(二)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广西7 所高校(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广西财经学院)研究生为调研对象,共发放2200 份调查问卷,收回合格问卷2021 份,合格率91.86%。调研对象中,男生916 人,女生1105 人;汉族1956 人,少数民族65 人,汉族与少数民族分别占96.8%和3.2%;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936 人,非党员(共青团员和群众)1085 人,分别占46.3%和53.7%;硕士研究生1986 人,博士研究生35 人,分别占98.3%和1.7%;学术型研究生1242 人,专业型研究生779 人,分别占61.5%和38.5%;调研对象覆盖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农学、医学和艺术学等12 个学科,文科类911 人,理科类1110 人,分别占45.1%和54.9%。
(三)中介效应分析法
中介效应模型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由英果尔德(C.K.Inglod)提出,此后广泛用于管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当自变量通过某一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作用,说明“某一变量”是中介变量,产生中介效应,可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具体见式1、2、3,用于解释三类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20]。其中,a、b 为中介效应系数,c 为总效应系数和,c’为直接效应系数,e1、e2、e3是误差项。
常用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为因果步骤检验法,该方法由B.Kenny 于1986 年提出[21]。首先,检验变量的相关性和正态性,下一步按照图2 的步骤检验。
图2 中介效应检验步骤
按照以上中介效应分析原理,对研究生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思想政治觉悟进行中介效应分析,探讨其互动关系。
三、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一)总体情况描述统计分析
1.总体情况
样本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路径成效总体评价良好。教育路径总体评价均值为4.06分,有71%的研究生评分高于良好值(4 分),说明广西高校研究生对高校思政教育路径的整体评价较好。
2.价值取向
研究生的价值取向,评价均值为4.66,标准差为0.21。可见研究生的价值取向比较正确,且评价一致性较高。其中,“金钱是人生幸福的决定因素”评价(2.02)最低。该项评分越低越好,说明研究生的金钱观念较为正确。
3.思政教育路径
“课堂教学(4.5) ”“组织管理(4.37) ”“社会实践(4.36)”路径的评分最高,并显著高于综合评价(4.31),说明“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社会实践”教育路径的思政教育效果显著。
(1)“课堂教学”路径是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学。样本院校研究生对“课堂教学”路径评价较高,说明学校设置和安排的思政课程及其教学质量获得研究生高度认可。
(2)“组织管理”“社会实践”路径是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推手,说明学校提供的各类社会实践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校、院两级党团、教辅部门以及研究生会、社团等组织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3)“学术科研”“服务保障”路径是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短板。“学术科研(4.26)”“服务保障(4.09)”评价得分最低,且低于综合评价。据访谈者反映,“学术科研”“服务保障”路径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学校提供的研究生奖助学金、贫困资助、就业创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术德育工作中导师引领作用亟待提升。具体表现在:学校提供的研究生奖助学金、贫困资助等覆盖范围不够,尤其是学术科研资助、支持力度不足。导师对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挂职锻炼等支持力度、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可见,“学术科研”“服务保障”是广西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之处,应重点关注。
4.思想政治觉悟
广西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融通成效很高。广西高校通过多渠道开展研究生思政教育,成效显著。数据分析显示,学生的思想政治态度(M=4.98;SD=0.13)非常坚定,说明研究生熟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四个自信,坚信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作用,以及有较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奉献精神。
(二)中介效应分析
1.研究变量的正态性和相关性检验
经正态分布检验,学生价值取向、高校思政教育路径和思想政治觉悟三变量样本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p>0.01)。通过相关性检验发现,三个变量彼此显著正相关(p<0.01)。可见研究变量数据均符合中介效应分析的前提条件。
2.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中介效应分析
基于中介效应分析原理,中介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a 和b 为特定间接效应系数,两者的乘积即为间接效应的取值。将三个变量代入模型,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模型进行检验,得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中介效应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中的中介效应模型
从图3 可见,模型中直接效应、特定间接效应、中介效应均显著存在(p<0.01),“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为中介变量,特定间接效应正向显著(0.4528*0.9252=0.42), 直接效应正向显著(0.174),中介效应即总效应为0.59,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的比例为0.42/0.59=0.71,即高校研究生自我价值取向作用于其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方面,约有71%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起作用。也就是说,研究生在自我价值取向基础上,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各路径间接影响其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由此可知,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路径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在研究生思想政治觉悟提升过程中发挥71%的作用,是研究生自我价值体现和思想政治觉悟提高的纽带,是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点。
四、研究结论及工作建议
为综合测度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及成效,首先,本研究通过政策文本分析和文献梳理,结果发现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路径包括服务保障、学术科研、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组织管理。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实践证明“课堂教学”路径是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组织管理”“社会实践”路径是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推手,“学术科研”“服务保障”路径是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短板。另外发现,学校提供的研究生奖助学金、贫困资助等覆盖范围小,尤其是学术科研资助、支持不足,党组织活动管理创新度不够;学校和导师对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和挂职锻炼的支持、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最后,综合测度出各教育路径在研究生的价值取向作用于其思想政治觉悟提升过程中发挥71%的作用。
为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路径的中介效用,全面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能,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统筹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养
课堂教学是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主阵地。思政课堂教学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外,还包括课程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业是基础知识的传授,是研究生高尚道德素养养成的内在要求。首先,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能,鼓励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和名师、优秀辅导员和党政干部担任思政课教学。其次,教学方式变革,智慧教育理念已深植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并取得良好成效。借助当前主流的慕课、雨课堂、学堂云等线上教学平台,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AI+思政课堂”新教学模式。实践“三全育人”要以课程思政为重要抓手。首先,加强学科育人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编写《课程思政元素》手册,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具有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等思想价值、精神意义融入学科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教学过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第二,选立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一流课程,打造课程思政“金课”。第三,遴选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研究团队,探索“思政名师与专业课教师手拉手”教学实践帮扶模式,携手共进,提升教学能力。第四,建设一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探索创新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模式、建设方法与路径,全面提升研究生综合素养。
(二)丰富社会实践活动,践行思政教育核心理念
社会实践活动是践行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理念的重要载体。为此,高校应建立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制度,促进活动持续、有效、健康开展;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活动,如网络道德教育、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考察调研、参观革命纪念馆以及组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主题创新创业活动等,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通过学校经费拨发、商业赞助、爱心捐赠等多渠道筹措经费,保障工作得到有效开展;与校企合作单位、实习实践单位共同开展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全社会参与,营造良好的研究生思政教育社会环境。通过以上社会实践活动,践行“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
(三)整合资源,发挥组织管理的教育作用
高效的组织管理是提升思政教育效能的重要保证。为提高组织管理教育作用,首先,高校应充分调动全校各部门、各组织的资源,鼓励全员主动加入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对机关、教辅单位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师德师风培训,使其在管理过程中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其次,结合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需求和专业特点,广泛吸收国内外其他学科优质资源,如教育学、文学、哲学、伦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逻辑,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创新思政教育新思想、新方法、新思路,实现思政有效教育。第三,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借助大学生在线、易班等网络阵地,利用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建立全校教师、教辅部门、党团干部协同教育机制,形成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实施全方位思政教育。
(四)完善硬软件设施,建立全方位服务的保障机制
软硬件设施的支撑,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首先,应加强研究生公寓设施建设,使之具有浓厚的风清正气的校园文化气息。第二,重视校园建筑景观和校园设施文化育人功能,发挥校史、校训、校歌的文化育人价值。另外,校园景观和校园文化宣传标语设置中,注重融入中国共产党伟大成就、党的二十大精神、抗疫英雄事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体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文化元素,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第三,完善学生帮扶制度和保障体系,扩大奖学金、助学金的覆盖面,建立公平公正的评选机制和评选标准,确保真正贫困家庭的研究生获得资助;提供勤工助学、家教服务、特殊帮扶等多种资助帮扶方式,协助解决贫困生生活之困,强化资助育人实效。第四,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是新时代赋予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构建心理监测智慧平台,时刻关注研究生心理动态和异常情绪,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及时疏导。第五,加大研究生学术科研经费的投入和支持力度,设置专项的研究生科研项目、科研奖励,辅之相应的经费保障。通过以上措施,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校园文化、学生资助、后勤服务、心理帮扶、公寓宿舍管理等全过程。
(五)明确导师职责,建立学术德育长效机制
导师是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关键力量。研究生管理方式与本科生不同,研究生管理属于导师负责制管理方式,导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影响最大,但多数导师仅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动态,极少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随着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扩招,研究生队伍逐年壮大,学生思想独立,个性独特,导致导师的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复杂的情况。因此,第一,要明确导师的思政教育职责,关注研究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动态,不定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进行有效疏导;第二,要加强对导师师德建设,对导师尤其是新晋研究生导师进行师德培训,建立多元化的师德培训机制,开展跨越学科、跨越校际间的师德培训论坛和活动,建立网络培训和交流平台,加强导师之间的联系沟通,实现资源共享,为导师提高更广阔的学习交流机会,提高导师的引领教育作用;第三,要树立“以德为先”的学术价值观,将“德绩”纳入学术科研考核体系,加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品德教育,防止学术抄袭、造假,使之树立正确的学术导向和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念,建立学术德育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