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略谈
——以“时、分、秒”教学为例

2024-01-12徐兰琴

新课程 2023年16期
关键词:小格秒针时针

文|徐兰琴

数学在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因此,为了让学生从小学开始打好基础,同时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为学好数学创造条件,教师就要以生为本,以学为主,根据小学生的需要以及他们的学习心理,有计划、有目标地设计教学,想方设法地吸引学生深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让学生从基础积累过渡到能力提升,循序渐进地提升,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一、微课预习

预习对于还不太会学习数学的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不但能让学生上课听讲更有针对性,准确、快速地捕捉关键、重要的信息,还能让学生记好笔记,对于讲过的知识印象会更加深刻,也更容易理解,更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的盲点,发现自主学习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与不足,在课堂学习中目标更明确。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一定要站在小学生的视角、思维、需求上,为学生精心录制预习微课,给学生一个“特殊教师”,陪伴学生预习,让学生不再惧怕预习,并因为有“特殊教师”的陪伴而知道预习的重要性,爱上预习的过程,体验预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为课堂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打基础。

【教学片段1】

活动1:微课给学生展示一幅钟表图(如图1),让学生观看。同时,用自问自答的方式为学生讲授:同学们,秒针走1 圈时,分针走多少呢?分针走1 格。那么,如果说秒针走1 圈是60 秒,分针走1 小格是多长时间呢?是1 分钟。那么,分针走1 圈是多长时间呢?对,是1 小时。

图1

教师讲授,学生一边听一边观察,对于秒、分有了基本的了解,也知道了1 分=60 秒或60秒=1 分钟,知道了1 小时=60 分。

预习的微课都是有针对性的,时间不能太长。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无论是在自主学习习惯上,还是耐心上,都存在不足,三四分钟的微课对他们来说不长不短,刚刚好,在小学生还没有感觉到厌烦的时候,所有的知识点已经讲完。再给他们适当布置一些练习,让学生自己检验一下预习效果,找一找问题,为上课听讲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真正让预习这个环节发挥作用,实现价值。

活动2:请同学们完成以下填空。

奶奶6( )起床,洗脸刷牙要花5( ),用20( )做早餐,用10( )吃完早饭。在买菜的路上,奶奶等红灯用了35( ),走了300( )到菜市场,买了几种菜花了40( ),见了邻居奶奶打了一声招呼只需要2( )。9( )30( )往回走,到家后,过了2( )开始做中午饭……

这个练习与学生预习的内容紧密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既能进一步巩固和检验预习内容,知道生活中最常用的时间单位,且时、分、秒三个时间单位中,秒最小,时最大,也能把学过的时间知识用到生活中,有利于学以致用意识的培养,更能为课堂有效教学打好基础。

二、精彩导入

笔者发现,导入环节虽然关系着教学的成败,也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但依然有部分教师还是不太重视导入,在导入环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导致导入只有形式,没有实质。我们知道,要保证教学效率,教师就要注意教学的每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教学设计缺少趣味性,或者忽视了对学生的关注,都有可能会导致教学前功尽弃,导入环节也不例外。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导入,并灵活采用一切方法进行导入,让学生关注内容、进入内容、融入内容,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进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片段2】

活动1: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年轻人去找一位智者询问成功的方法。他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到了智者的门口。敲开门时,看到智者的房间里乱得一塌糊涂,脏衣服搭满沙发,茶几上、餐桌上乱七八糟。智者问年轻人有什么事,年轻人说:“我想问您怎么能成功。”智者对年轻人说等我1 分钟。说着他关上了门。等1 分钟后,智者再打开门时,年轻人看见智者的房间整洁干净,而且还有两杯冒着热气的咖啡,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智者对他说:“您请回吧。”年轻人说:“您还没有告诉我成功的方法。”智者说:“我告诉您了,成功的方法就是1 分钟能干好多事。”

学生看到这个问题会陷入深深的思考。他们会回想自己浪费的很多时间,会想自己在1 分钟时间内能干什么。就像这个年轻人,把时间花在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去问智者的路上,不如花在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上。

结论:大部分学生面对学习困难时不是从自身找问题,找方法进行解决,而是爱找客观原因,找出比方法多的理由,浪费了时间不说,问题也得不到解决。这个故事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思,让学生发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也达到数学教学的德育目的。

这个导入故事,不但能强化学生的时间概念,也能引起学生对时间的重视,还能让学生对课堂“时、分、秒”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进而保证学习的教与学的效率。

活动2:同学们,1 分钟你们能干什么事情?好好思考,认真作答。

有一句话说:“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才是问题或困难。”这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延续或者进阶,让1 分钟的问题、1 分钟的时间从故事人身上或者说从别人身上迁移到学生自己身上。所以学生看到这个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问题,就会认真思考:是呀,1 分钟能干什么事情呢?

有的学生说,1 分钟能完成300 米跑,能做30 个仰卧起坐,可以看五六个广告片;有的学生说,一分钟可以用电脑输入200 个字,能眨12 次眼睛,能背10 个英语单词,能写6 个词语,能背3 首古诗……

学生在思考“1 分钟能干什么事”的时候,他们就会联想到1 分钟的长度,联想到2 分钟、10 分钟甚至1 个小时的长度,以及1 个小时能干些什么事情。这不但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对时间知识的求知欲,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教学打好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

活动3: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几道题:

1.1 分=( )秒2 时=( )分

3 分=( )秒1 时( )分

2.尝试解: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一张图(如图2)

图2

问题:小明早上7:30 出门上学,到学校的时间是7:45,请问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这个问题虽然有一定的难度,把时与分两个时间单位结合了起来,容易误导学生,但是好在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在生活中也能经常碰到,容易引起学生注意,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学生会结合生活经验,再结合预习过的时间知识进行解决。不管懂与不懂、会不会做,都能强化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灵活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首先考虑的不仅仅是内容,还有学生。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灌输,不讲究方法、策略,定会事与愿违。所以,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根据学生的需要、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灵活采用学生容易融入、方便理解且感兴趣的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小竞赛、创设情境、融入生活等,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参与、轻松松松地体验,从而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地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理解知识、消化知识,进而达到教与学的目的,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片段3】

活动1: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出一幅钟表的图(如图3),带学生认识时针、分针、秒针。

图3

让学生观察钟面,并结合预习的内容思考,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认识时针、分针、秒针,让学生知道钟面上最短的那个针是时针,它虽然最短,但是在钟面上它却是最大的时间单位;比时针长的是分针;最长的那个是秒针,不要看它最长,但它却是钟面上时间单位最小的。为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时针最短却最大,秒针最长却最小,教师要给学生讲钟面上的12 个大格,让学生知道每个大格有5 个小格,一共有60 个小格,时针只要走1大格,就是1 小时,分针走1 小格1 分钟,走1 圈,也就是走完60 个小格,才是1 小时;而秒针走1 圈才是60 秒,也就是1 分钟,它要整整走60 圈才是1小时。

学生通过预习、导入,再加上教师结合多媒体呈现的钟表的讲解,更直观、形象地强化了对时、分、秒以及时针、分针、秒针的认识,深化了对时、分、秒概念的理解,对时、分、秒的学习更有信心。

活动2: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几幅钟面图(如图4),请学生说出钟面上的准确时间。

结论: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借助多媒体的显示功能,给学生呈现清晰、真实的时钟表,比教师只简单讲解要有效。而且真实的画面感能弱化时间概念的抽象性,能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让学生更多的感官融入学习,听课效果会更好。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不但充分认识了时、分、秒,也知道了它们在钟面上的运行规律,以及它们的概念、大小,它们之间的差别与换算方法等。所以,学生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轻易说出或者写出钟面上的时间,这不但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快速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活动3: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几道课后练习题:

1.时针走了1 大格是( )时;分针走1 大格是( )分;秒针走1 圈是( )秒,是( )分钟。

2.给下面的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夏天午睡大约1( )

(2)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3)小明从家到学校大概需要15( )

(4)爷爷写5 个毛笔大字大约需要25( )

3.填空。

8 分=( ) 120 秒=( )

2 分40 秒=( )秒

这些课后练习紧扣教学内容,涵盖了学生学过的所有时间概念与知识内容,有难有易,数量适中,能使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检验自己的课堂学习效果,巩固知识,为及时查漏补缺做准备。另外,这些练习也能让教师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引起反思,让教师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接下来更好的、更有效的教学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虽然涉及的都是简单的概念和计算,以及生活中的一些运用方法,但是由于它的抽象性,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方式方法,使教学陷入死板、枯燥、单一的模式,就很难把学生带入学习状态,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数学的特点,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生为本,以学为主,在预习、导入、教学等环节精心设计内容,为学生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度参与、积极思考,才能使教与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小格秒针时针
画时针
时间很小
秒针匆匆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开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开
钟表上的数学问题
计算钟表角度有方法
秒针真奇妙
小目标成就大事业
安小格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