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BE理念下高职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以机械加工综合实训课为例

2024-01-12赵黎娜

职业技术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专业课程劳动

朱 俊,赵黎娜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0 引言

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1],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职业院校坚持立德树人和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加强劳动教育研究,推动劳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相对于学术研究型高校,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更加注重“学做一体”,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有着天然的优势,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不同专业课程的劳动教育目标趋同,与专业的关联度不强,导致教学实施时难以真正融入;二是不同专业课程仅从本课程角度设置劳动教育目标,而缺乏从专业整体上设计的思维,部分课程劳动教育目标要么覆盖重叠,要么存在覆盖盲区;三是劳动教育考核评价方式单一粗放,多以劳动总结、调研报告等形式进行定性的衡量与评价,预期设计与劳动品质内化存在一定的错位,较难客观反映劳动教育的成效。近年来,不少新型教育理念在职业院校得到了广泛应用,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OBE以最终目标为起点[2],从专业整体高度,“反向设计”,结合课程特点精准分配每一门课程的劳动教育目标,避免覆盖上的重叠和盲区;OBE的“正向实施”时刻关注专业与课程中劳动教育目标的每一个达成度,及时查漏补缺、螺旋式提升教学效果;OBE的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强调物化的劳动成果产出,以产出衡量每一个劳动教育目标的达成度[3],为劳动教育评价开辟了新途径。

1 劳动教育目标的确定与分解

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需要以合适的载体为中介[4],“机械加工综合实训”课程是电气自动化省级“双高”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作为实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使用车床、铣床、磨床和钻床等普通机床加工简单零件的技能,适合作为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试点项目。

新时代劳动教育目标体系呈现多层次结构,以“劳动实践”为核心,逐步向劳动意识、劳动情感、劳动知识与技能等方面延伸[5]。按照OBE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念,职业院校要深入调研企业行业需求,以职业岗位能力素质标准要求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主要是面向长三角地区装备制造行业发展,劳动教育要融入专业课程:首先,需要分析专业群所面向的安装、调试、维修等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解构岗位工作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其次,要确定专业群劳动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养成“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学习弘扬劳模精神,培养吃苦耐劳、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最后,要将专业群目标具体分解分配到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承接的是专业群目标,每一门课程具体支撑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机械加工综合实训”作为课程体系中的平台课程,在此思路下分解课程的劳动教育目标,再进一步分解得到每一教学单元的目标(如表1、表2所示)。

表1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劳动教育目标

1.1 习得劳动观念,理解劳动内涵

习得劳动观念作为基础性教育目标,主要通过具体简单的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训课程中将指令性动作转化为认识性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如车削实训使用CA6140普通车床进行台阶、孔、倒角等轴类零件结构外形的加工,学生完成这一系列操作任务,初步形成劳动价值观、劳动过程观、劳动成果观,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的多维价值。

1.2 掌握劳动知识,树立劳动服务意识

劳动知识即基本的操作规范和专业知识,是为达成一定工作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这种知识既包含理论性知识,也包含严格的操作程序性知识。利用机械加工平台,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卡尺、螺旋测微器、主轴扳手等常见的车工量具,介绍机械产品的属性和功能,以及维修、改进的基本方法,掌握生产劳动知识和服务性劳动知识,树立产品质量意识和服务对象至上意识。

1.3 培养劳动技能,具备从事职业活动的基本能力

培养劳动技能是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课程体现劳动教育要素的关键环节。铣削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零件制造工艺、国家或企业生产标准,进行工业生产劳动,并对部分生产工具进行合理改造以提高生产效率;使学生具备职业劳动(社会)技能、劳动方法技能、能够从事装备制造行业相关岗位的技能,如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与他人交往、沟通、合作的能力。

1.4 养成劳动习惯与品质,热爱劳动并实现创造性劳动

养成劳动习惯和品质主要通过连续性的操作训练过程来完成,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机床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佩戴护目镜,穿好劳保鞋。学生在深孔加工时所处环境噪音大、油污重,工作条件较为恶劣,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的劳动品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磨削工艺高精度加工的特点,利用自制的工具、独创的方法或巧妙的工艺改进钳工加工的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养成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劳动品质。

2 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机制

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不仅要习得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发挥劳动的教育功能。显然,这不能仅仅停留在技能学习的层面上,而应在已有课程教学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深度融合,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思想深深扎根到学生内心。因此,需要革新教育教学理念,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打破空间时间限制,联动线上线下教学方式、课内课外相结合深入开展劳动教育[6]。

OBE正向实施过程中,需要实时收集每一个劳动教育目标的达成度情况,每个劳动教育目标关联若干习题、讨论、实操等考核环节。目前,支持OBE正向实施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必须以专业为单位,将整个专业的所有课程导入上线,通过完成任务情况,判断该目标达成情况,因此,会产生大量的教学数据,网络平台能够较好地解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利用支持OBE实施教学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完成统计劳动教育目标达成度。OBE平台除了具有教学管理功能外,同样可以上传线上教学资源,线上线下联动开展教学。“机械加工综合实训”课程线上资源包括机械电气图纸、动画、操作视频、拓展习题等。

2.1 课前设置操作知识预习,明确劳动安全的意义

以教学单元6车床卡盘互锁装置制作为例,教师需要在平台上完成所有课程资源的准备,以便于后续调用。课程资源存放在活动库、试题库、试卷库、习题库、资料库等5个库中。活动库中新建“机床危险的主要来源”的讨论,资料库中上传机床操作安全教育视频、机床工作安全操作规程、机床操作事故案例、防呆设计案例等,试题库中安排了与资料直接相关的若干道习题;课程资源准备好后,教师线上完成教案的添加,调用相关课程资源系统规划师生在课堂前后全过程的“教学路线图”;最后,完成单元6评价方案的设置,将每一道习题、试题、评价表与之对应的教学单元目标绑定。教师在平台上发布单元目标任务,学生在手机APP上即可收到课前任务。平台能自动记录学生是否阅读了相关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参与讨论的认真程度进行分值鼓励。

2.2 课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互动,激发劳动创新潜力

根据教案的“教学路线图”,在平台上发布“车床卡盘互锁装置设计方案”头脑风暴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自由联想,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在劳动中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发明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总结分析各种方案的优劣,最终选择其中一种方案执行;在各小组实施过程中,教师全程监控发现共性问题,并以讨论的形式及时纠偏。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随时发布“随堂测验”,学生通过手机APP参与测验,测验结果通过手机投屏至大屏,随时了解劳动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并实时调整课堂的师生互动。

2.3 课后布置作答习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需要持续的强化训练,因此,课后布置主观作答习题——车床卡盘互锁装置如何才能实现在任意位置放置扳手都能触发保护动作呢?基于问题导向,要求学生在已经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根据新任务开发车床卡盘互锁装置的新功能,再提交设计方案。教师将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提交至讨论区,进一步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强化再设计对改造劳动产品的意义,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互动,将劳动创新精神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成为学生的一种工作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单元教学完成后,教师平台发布“课堂评价”,学生可以针对本单元的学习情况给出相应评价,对教学过程提出建议,以期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3 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评价

考核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课程体系中的所有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构成了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课程中的所有教学单元目标达成度构成了课程目标达成度。根据达成度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教学效果螺旋式提升,实现了教学的闭环运行,这就是OBE的“持续改进”。衡量教学单元目标达成度需要明确的考核评价方法,依据“机械加工综合实训”课程劳动教育目标(见表2),完成各个教学单元评价表的设计[7]。

根据学生在劳动中的具体行为考核,在劳动安全、劳动态度等方面实施过程性评价打分;根据物化的“车床卡盘互锁装置”的外观、功能实施结果性评价打分。将评价结果实时上传至课程平台,平台能够根据事先输入的单元考核评价方案自动完成达成度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每一位学生都能实时查阅课程目标、教学单元目标的达成度情况,教师也能查阅课程目标达成度的整体数据,以此作为进一步反思教学过程的依据。如图1、图2所示为某班级“机械加工综合实训”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达成度情况。

图1 “机械加工综合实训”课程目标达成度

图2 教学单元6目标达成度

4 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优化策略

在OBE课程平台的支持下,劳动教育融入“机械加工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使原本只能进行定性评价的内容也能实现定量评价,为反馈劳动教育的成效提供了定量的佐证依据。但是,教学团队通过对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达成度进行分析,发现存在若干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并优化教学策略。

4.1 课程层面:提高课程目标平均达成度,需要分析学情,合理搭配学习小组

课程目标达成率基本正常,但课程目标平均达成率还有提升空间(如图1所示),意味着班级整体学习效果较好,但存在两极分化现象。课程目标平均达成率较低,说明课程目标未达成的学生拖累了整体平均达成率。进一步调查分析表明,这些课程目标未达成的学生都集中在两个小组,提示教学团队备课需要充分了解所有学生的学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单元和学习任务,主动介入劳动操作学习环节,合理进行分组学习,保持各个小组学生学业基础相对均衡,使合作学习能够得到保障,共同参与学习互动,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

4.2 教学单元层面:提高学生劳动社会技能,需要设置团队协作学习内容

“3.3具备劳动社会技能”(如图2所示)目标达成率低于其他三个,提示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待提高。这要求教学团队在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设计更多劳动协作的环节和内容,包括机械零件与零件之间的协作、机械与电气的协作,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加强及时沟通合作意识。

4.3 平台功能层面:提高教师对学生劳动教育的指导,需要增加智能处理数据功能

针对平台设置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具体操作将产生较多的作品和信息,教师需要手工采集较大的数据量。另外,课程目标达成度还有一部分来自教师的主观评价,通过手持设备上传至平台。在教学单元6中,如果学生绘制的电气图纸、机械图纸可以自动批阅,可以有效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因此,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能够高效处理人机互动数据,使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课堂教学过程和指导操作,这有助于提高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质量。

5 结语

在OBE理念指导下,课程教学团队科学制订了课程和教学单元的劳动教育目标,通过对达成度的统计解决了劳动教育定量评价的难题;同时,建立课后评价反馈机制[8],为深入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提供了现实依据,实现了对教学实践改革的有益探索。下一步,教学团队将继续总结试点项目经验,将劳动教育融入更多的专业课程,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专业课程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