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困境及路径分析

2024-01-12刘荣华

农业经济 2023年3期
关键词:金融体系农村金融城镇化

◎刘荣华

农村金融以其独特的资金融通机制、政策调控机制助力农村城镇化发展,在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农村金融快速发展,将有效发挥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的巨大支持作用,推动农村人口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必须实现“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目标,积极发挥政府在城镇化发展中的调控作用,做到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和引导,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村消费需求科学快速增长、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生态城镇化建设、和谐城镇化建设。现阶段农村金融竞争力偏弱,难以充分推动我国金融体系整体完善,且农村地区仍存在金融领域基建设施不完善、农村民众金融意识薄弱、农村融资需求多元化等特点,这不仅造成农村金融体系在完善过程中面临困难,也不利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发挥其对城镇化发展的支持作用,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分析

(一)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广泛存在

二元金融结构不仅指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的二元对立,城市拥有较为先进的金融体系,和相对丰富的金融资源,而农村的金融发展落后,农民缺少金融体系的信贷支持,并且大量的金融资源由农村流向城市;同时,中国二元金融结构还包含着非正规农村金融体系与正规农村金融体系之间的矛盾,农村正规金融体系是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设立的,专门从事农村金融服务的正式机构,非正规农村金融体系是指没有得到国家法律许可的民间信贷组织,由于农村地区居民生活和生产的特点,使得正规金融在农村信贷提供上缺乏效率,农村居民更愿意借助非正规的农村金融体系获取生产生活所需的信贷资金。

(二)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不均衡的第一重二元金融结构,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在农村金融发展中出现了“系统性负投资”问题。系统性负投资是银行或其他金融中介机构从农村地区居民手中吸收大量储蓄存款,但是并没有将相应比例的贷款投向农村地区,所以,系统性负投资是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信贷的一种歧视性政策。根据我国农村地区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和贷款数据,可以明显地发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一直存在着系统性负投资问题,并且从农村地区资金净流出的系统性负投资,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大量的资金从农村地区抽离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资金约束,加剧了农村居民获得信贷的难度,与城镇居民相比没有金融资源支持的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远小于城镇居民,成为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农村金融抑制问题严重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已知问题,农村地区金融单位种类单一(在中国农业银行转型并大量撤销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后,承担农村地区金融支持业务的主要是农村信用合作社),金融机构规模小,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金融服务的种类少,金融工具单一,与城市金融体系相比,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很严重滞后。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农村金融部门并没有起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作用,相反,农村地区反而成了国家工业发展的资金净提供者,农村金融部门成了将农村金融资源抽取,使其流向城市和国有商业银行的“抽水机”。因此,金融部门对制度变迁成本的分担,事实上是通过对农村金融的抑制,将大部分的制度变迁成本强加到了农村居民和农业部门的身上。

二、农村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作用机理

(一)农村金融推动城镇化发展中的资金融通作用机理

1.农村金融规模扩大能够为城镇化发展带来资金支持。农村金融持续发展能够使得农村金融单位对应存贷规模随之提升,同时农村金融单位数量也不断增多,从而丰富农村金融产品、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准。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金融规模不断扩大意味着农村金融市场供给的不断增加和农村金融需求的不断满足。近年来农村存贷款总额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农村金融供给主体不断增加,已经建立起以商业银行为主体,以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和基金等金融组织为辅的完整金融体系,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已经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随着时间推移和农村城镇化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也不断推动,农村金融中介正是基于储蓄—投资转化效应,推动农村地区的物质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推动着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2.农村金融结构优化对于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农村金融结构主要包括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农村金融机构结构和农村金融空间结构等三个方面。随着近年来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结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农业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快速发展,不仅能够丰富农村地区金融单位种类,也可以成为传统涉农金融单位在农村金融体系完善过程中的有力补充,我国农村金融要素呈现“空间塌陷”的特征有所缓解,湖北省农村金融呈现组织机构多元化、要素分布扁平化的趋势,农村金融市场得到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农村金融不断深化,推动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3.农村金融效率提高能够推动城镇化发展进程。金融效率是指金融相关部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运行效率,其主要通过资金配置效率、资金转化效率、资金分置效率得以体现。根据金融——增长联结机制,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对社会储蓄率的高低、储蓄向投资转化率的高低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金融机构通过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不断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加速资金的流转速度,引导资金的合理配置,提升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推动金融机构和农村经济组织紧密联系,对推动城镇化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

(二)农村金融推动城镇化发展中的政策调控作用机理

1.农村金融推动农村经济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则指资本由传统农业流向现代农业,由传统产业流向新兴产业,进而推动农业产业化、商业化,并带动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地区,这种经济结构的优化主要是资本借助于金融机构这一载体实现在不同产业和部门间的优化配置来实现的。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金融市场尚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只不过幕后的调控者变成了政府,由政府来弥补农村金融市场尚不成熟的缺陷,政府借助于金融机构这一载体,引导农村地区资本合理流动,推动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引下,金融部门通过自身的制度创新、机构创新和产品创新,引导资本流动,推动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2.农村金融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作用机理。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使得人口和资本向大城市集聚,造成了严重的“大城市病”和“农村空心化”,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推动资本的合理流动,鼓励各种形式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更富竞争力的农村金融市场,为农村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现状,应积极引导民间资本介入,结合国家的开发性金融模式,把项目开发与市场商业化模式运营相结合,推动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带动湖北省农村城镇化进程。

3.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消费的作用机理。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必须推动农村地区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挖掘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扩大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但目前城乡居民在消费水平、消费习惯上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农村地区居民消费边缘化趋势日趋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城镇与农村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巨大差异,商业发达程度、金融服务水平、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发达程度都会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产生一定影响。随着我国农村金融基建逐步完善,农村民众金融意识也得到强化,在农村金融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金融企业和商业企业密切合作,将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进行有效联结,改善农村地区消费环境和消费习惯,引导农村居民合理消费,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农村地区生活水平。

三、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困境

(一)金融单位对城镇化建设关注较少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单位缺少长效发展眼光,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关注较少。首先,一些金融单位缺乏参与新型城镇化的积极性,对新型城镇化所需的资金需求情况并不了解,对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量变化缺少分析,造成自身战略决策出现失误。我国陆续出台多项政策,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且近年来农村民众不断涌入城镇,造成城乡之间的人口结构出现一定变化,这不仅导致新型城镇化建设迫切需要资金支持,也使得我国民众整体金融意识进一步强化。其次,金融单位在自身未来发展规划中较少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内容,不少大型商业银行主要在大中型城市中开展业务,对城镇金融需求关注较少,能够直接面向城镇民众及经济主体的金融服务不多,这也会对我国新型城镇化持续建设造成负面影响。

(二)金融支持形式单调,缺少保障体系

我国在全面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离不开金融支持,当前金融支持渠道主要为银行贷款,且大部分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组织推动,一些建设资金也直接由政府拨付,而不少地方政府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如何引入社会资本并不了解,造成新型城镇化项目在招投标时较少有社会资本参与,这一方面造成金融支持形式单一,另一方面也难以扩大金融支持规模,造成新型城镇化项目推动陷入困境。新型城镇化建设涉及内容较多,不少基建项目资金需求量较大,若仅依托政府财政拨付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因此需完善新型城镇化资金保障体系,逐步丰富相应的金融支持形式,从而改善新型城镇化资金资源统筹环境。

(三)城镇建设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

新型城镇化具有综合性强、专业性强的特点,需对城镇地区基建设施进行完善,不少项目工程周期较长,且经济回报相对缓慢,这使得一些金融单位缺乏参与热情,部分大型商业银行对于新型城镇化项目的资金支持预算较少,造成城镇建设资金面临短缺。目前我国民营金融单位资金规模不高,且业务体系尚未完善,在市场开拓和资金管理过程中缺乏足够规范性,能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资金支持不多。近些年,我国不少城镇金融单位降低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金融支持力度,而致力于扩大大中城市业务规模,这使得新型城镇化建设所能获得的资金支持难度进一步提升。

(四)国有金融单位为充分发挥作用

进入新世纪,我国农村地区金融需求不断扩大,这就需要国有金融单位积极参与农村金融服务。农业发展银行的目标客户群体为城镇人口,致力于为城镇民众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并完善城镇地区金融体系,从而为城镇产业结构完善、基建工程建设、农业经济发展带来推动力。但当前国有金融单位尚未充分展现自身职能作用,不少农业相关金融业务也未全面开展,同时政府主管部门所出台的政策方针并未为这些国有金融单位发展提供明显助力。数据统计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关联不足1%,这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资金不足的一大原因。

四、农村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分析

(一)加大对现有农村金融单位的存量改革

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单位主要为农信社、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这些金融单位大部分属于政策性金融机构。全面推动存量改革有助于优化支农金融单位资金结构,并强化这些单位金融创新意识,如调整农信社内部治理框架、推动农信社产权结构优化,使得农信社可以更为全面的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为农村信贷业务推广打牢基础;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需结合地方实际情况,优化自身业务结构,为当地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更多资金支持;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需提升支农金融业务比重,充分发挥新时期金融工具作用,为城镇地区金融体系完善创造条件,从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推进。

(二)加强对农村资金流动管理的制度建设

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在吸引资金流向上存在着天然的劣势,由此可见打破城乡二元金融模式能够有助于增强农村地区资金流动规模,这不仅需要对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做出有效改革,还要加强对农村资金的流向的制度约束。制度约束可以包括两个方面:是对回流农村的资金给予相应的制度激励,包括对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贷款给予一定的税收补贴,奖励政策和费用支持等,以此来激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民或农村企业的贷款;对农村金融机构从农村地区吸收的存款的投向施加一定的限制,如规定不少于一定比例的农村存款必须投向农村地区,以减少城市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吸引,使农村金融真正做到取之于农村,用之于农村。

(三)加强金融体系监管、防止金融风险聚集

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源过度流向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中,造成了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一旦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转向,房价下跌,将会造成我国金融风险急剧增大,当金融体系受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出现问题时,不仅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冲击,且还会造成城镇化发展中的融资困境,影响城镇化进程中相关主体的融资活动,从而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负面影响。我国在全面推动城镇化建设时,必须限制对土地和房产的投资和投机性资金需求的信贷供给,加强对银行资金流向的审查,做好对银行承受房地产价格下跌的压力测试,摸清各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余额和所能承受的房价下跌幅度,并做好相应的预案准备。

猜你喜欢

金融体系农村金融城镇化
甘肃“强科技”需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