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合作办学现状及发展探析
2024-01-11张雷姜伟宏王玉梅
张雷 姜伟宏 王玉梅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外合作办学蓬勃发展,其中韩国是与我国开展合作办学数量最多的亚洲国家。文章通过对中韩合作办学规模数量、学科专业、学历教育层次、合作高校排名等方面梳理分析,总结了目前中韩合作办学的特点特色,认为中韩两国应深化一流高校合作、扩大硕博层次办学规模、加强办学质量保障、建立沟通机制,实现中韩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中韩合作办学;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8-0140-05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成果,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外合作办学与传统的校际师生国际交流项目不同,它是经中国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外国教育机构与中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通过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蓬勃发展,合作对象涉及39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所高校[2],其中就全国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来看,韩国是与我国开展合作办学数量最多的亚洲国家。对中韩合作办学进行梳理分析,有利于全面掌握中韩高等教育合作情况,了解中韩合作办学规模、专业、模式和合作形式,探讨中韩合作办学领域存在的问题,为未来中韩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中韩合作办学背景分析
(一)中韩两国经贸往来为中韩合作办学提供坚实保障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在政治、经济、文教等各领域密切往来,合作交流深入,“汉风”“韩流”交相辉映,合作成就显著[3]。2015年,中韩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FTA);2021年,中韩两国元首支持举办了“中韩文化交流年”活动,为中韩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注入了活力[4];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2022年进出口数据显示,韩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5],而中国已连续18年位居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6],两国经贸合作保持着强劲发展态势。中韩两国经济的高度合作为双方人员往来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韩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为中韩合作办学奠定了基础
20世纪90年代,随着韩国经济的迅速崛起,韩国政府先后实施了21世纪智慧韩国工程、区域创新型大学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工程、21世纪智慧韩国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等四大工程,成为世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地区之一[7]。同时,韩国政府通过吸引留学生、加大国际科研学术研究资助力度、引进全球知名学者、强化课程国际化改革、设立欧美高校“延伸校区”等举措,提升了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其高等教育水平位居亚洲前列[8]。韩国政府还出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促进计划》,制定了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实施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其中明确设置了“合作双学位项目”“外国学生比率”“外国学生国籍的多样性”等指标[9]。
(三)我国政府的政策使中韩合作办学成为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教育对外开放的探索和实踐,中外合作办学逐渐兴起。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2003年、2004年我国政府先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保驾护航。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显示,截至2023年3月,全国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082个(本科层次911个,研究生层次17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35个,其中中韩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共计88个:中韩合作办学项目85个,占比7.86%(85/1082);中韩合作办学机构3个,占比2.22%(3/135)[2]。
二、中韩合作办学特点分析
(一)中韩合作办学获批数量稳定增长,办学规模区域分布鲜明
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显示,最早的两个中韩合作办学项目始于2002年,是天津师范大学与韩国世翰大学合作的教育行政学和情报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从2010年开始,中韩合作办学项目获批数量稳步增长,每年获批2~8个不等;2013年为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快速发展期,中韩合作办学项目获批15个,中韩合作办学机构获批1个,是迄今为止获批数量最多的一年(见图1)[2]。
中韩两国高校合作办学模式从整体来看以项目为主,有85个;合作办学机构仅有3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际创意设计学院、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长春大学启明学院。从规模分布来看,中韩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涉及2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校学生总规模约2.9万人,累计毕业生4万余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吉林省和河南省,三省份中韩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数量占比56.82%,其中山东省22个,占比25%(22/88);吉林省19个,占比21.59%(19/88);河南省9个,占比10.23%(9/88)[2]。中韩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地区分布见图2。
(二)招生录取方式相对简单,文凭学历以授予中方学位为主
目前中韩合作办学招生方式有两种:统一招生和自主招生。其中自主招生方式仅涉及4个研究生层次的项目,占比4.55%(4/88),分别是:天津师范大学与韩国世翰大学合作的教育行政学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和情报学专业硕士学位项目、温州医科大学与韩国全南国立大学合作的药学专业博士学位教育项目、青岛科技大学与韩国中央大学合作举办的影视与动画专业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其他95.45%(84/88)的项目和机构均采用统一招生形式(见图3)[2]。
中韩合作办学项目毕业文凭有三种情形:仅颁发中方学位、仅颁发韩方学位、颁发中韩双方学位。对数据整理分析后发现,仅颁发中方文凭、学位的项目有67个,占比78.82%(67/85);仅颁发韩方文凭、学位的项目有4个,占比4.71%(4/85),其中2个项目以赴韩学习1年为条件;颁发中韩双方文凭、学位的项目有14个,占比16.47%(14/85),其中9个以赴韩学习1年为条件(见图4)[2]。中韩合作办学机构的三个机构均可颁发中韩双方文凭、学位,但其中2个机构就韩方文凭、学位特别注明:学生完成一个办学周期后,经中韩双方机构评估合格,颁发韩方高校文凭、学位证书,不以学生赴韩方高校学习为必要条件。
(三)学科专业以理工农医类和设计类为主,学历教育层次以本科层次为主
对88个中韩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所涉及的95个专业进行梳理分析发现,理工农医类专业51个,占比53.69%(51/95);艺术类专业24个,占比25.26%(24/95);经管类专业5个,占比5.26%(5/95);教育类专业5个,占比5.26%(5/95);计算机类专业3个,占比3.16%(3/95);语言类专业3个,占比3.16%(3/95);体育类专业3个,占比3.16%(3/95);社会学类专业1个,占比1.05%(1/95)(见图5)[2]。总体来看,理工农医类和设计类专业占比较大,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理工农医类专业受国家政策导向明显,动画、编导、设计等艺术类专业契合社会需求。
[理工农医类53.69%][艺术类25.26%][经管类5.26%][教育类5.26%][计算机类3.16%][语言类3.16%][体育类3.16%][社会学类1.05%]
图5 中韩合作办学学科专业
中韩合作办学的学历教育层次虽已实现本硕博层次全面覆盖,但是目前项目中仅有6个硕士层次的项目、1个博士层次的项目,中韩合作办学机构中仅涉及1个硕士层次的专业,其他91.6%(87/95)的中韩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均为本科层次(见图6)[2]。高层次的中韩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有待进一步拓展。
(四)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参与度较低,韩国知名高校参与不多
中韩合作办学88个项目和机构涉及中国高校60所、韩国高校59所[2]。就合作双方高校排名来看,QS排名中前200名的韩国高校有2所,占比3.39%(2/59);前800名的高校有8所,占比13.56%(8/59);中国高校未能进入前800排名[10]。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显示,排名201~300的韩国高校有3所,占比5.08%(3/59);排名900之前的韩国高校有12所,占比20.34%(12/59);中国高校900名之前的仅有4所,且未能进入前300名,占比6.67%(4/60)[11](见表1)。
表1 中韩合作办学两国高校QS和上海软科排名情况
[QS排名 高校数量(所) 上海软科世界大学生装学术排名 高校数量(所) 中方 韩方 中方 韩方 排名前100 0 1 排名201~300 0 3 排名前200 0 1 排名401~500 1 1 排名531~540 0 1 排名501~600 1 2 排名561~570 0 1 排名601~650 0 1 排名601~700 1 2 排名651~700 0 1 排名701~800 1 2 排名751~800 0 2 排名801~900 0 2 排名801~1000 1 0 排名
901~1000 3 0 排名
1001~1200 1 0 排名
1001~1200 0 0 合計 2 8 合计 7 12 ]
三、中韩合作办学发展对策
(一)引领中韩双方一流高校合作,打造中韩合作办学品牌
从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总体情况来看,截至2022年10月,75%以上的世界200强高校与中国高校开展了合作办学,80%以上的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12]。目前,中韩合作办学虽涉及中韩双方共100余所高校,但双方一流高校参与不多,双方一流高校合作仍有巨大发展空间。近年来,中韩两国高等教育发展令人瞩目,两国均实施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规划[7]。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中外合作办学可通过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优化布局、集聚全球优质师资、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促进科研协同创新等实现大学高质量发展[13]。中韩双方一流高校的合作将是“强强联合”“高端对高端”的合作,双方可在能源、机械制造、数字及人工智能等专业谋划建立中外合作大学,形成中韩合作办学品牌,为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
(二)扩大硕博等高层次办学规模,提升中韩合作办学层次
目前,中韩合作办学硕士及以上层次项目和机构数量较少,占比仅为8.4%[2]。QS世界大学排名显示,韩国进入QS排名前200的高校有7所,中国大陆有13所[10],从两国高校总规模、数量上看,韩国高校整体实力、国际化程度具有一定优势;韩国高校研究生教育领域的英语授课专业建设、全球师资引进等对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具有较强的参考借鉴价值。因此,中韩高校拓展研究生层次的合作办学,有利于培养“韩语+英语+专业”等一专多能人才,为东北亚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再者,扩大研究生层次办学规模,可为学生提供本硕博贯通的培养路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三)加强中韩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提高韩方学位授予比例
人才培养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生命线,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任务是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最终的落脚点是人才培养[14]。引进过程中,中韩合作办学继续引导建设高水平、示范性项目和机构,加大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等优质资源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办学过程中,引进外方和全球优质师资,加强对外方教师规模、专业水平、课程课时、所用教材等的审核力度,让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真正落地;除参加常规的中外合作办学年报评估外,积极鼓励参与第三方国际高水平教育质量认证,确保项目和机构运行质量。另外,应继续提升中韩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的韩方学位授予比例,目前这一比例仅为23.86%[2],且实际操作中,多数项目和机构若颁发韩方学位需满足学生赴韩学习的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保证韩方高校对优质资源的投入、对项目和机构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监管以及对中方学生与本土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因此,应继续提高韩方高校参与度,提升韩方学位在中国的授予比例。
(四)建立中韩合作办学沟通机制,增进两国高校互信互通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时强调,“要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15]。多年来,党和国家对中外人文交流加强顶层谋划,先后建立了10个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16],中韩人文交流机制是其中之一,这有力推动了中韩两国各领域各层面的交流和务实合作。目前,由两国教育部倡议发起的中韩大学校长论坛已举办了13届,参加成员由中国2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韩国26所知名大学组成,是中韩人文交流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7]。建议此论坛将中韩合作办学作为未来重要的议题之一,从而丰富中韩人文交流内容和资源,促进中韩高校互学互鉴、合作共赢。
四、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12]。新时代背景下,中韩合作办学承担着丰富两国人文交流资源、深化两国人文合作的使命。中韩合作办学在办学规模、办学模式、学科专业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特色,但同时面临着问题和挑战。中韩两国应在引领一流高校合作、扩大硕博层次办学规模、加强办学质量保障、建立沟通机制等方面主动谋划、深入推进,以实现中韩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EB/OL].[2023-02-11].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692776.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含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单[EB/OL].[2023-02-11].https://www.crs.jsj.edu.cn/aproval/orglists.
[3] 张慧智.中韩建交30年:双边关系发展、挑战与前景展望[J].东北亚论坛,2022,31(5):15-27.
[4] 栾若曦.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官员:文化交流为两国关系飞速发展插上翅膀[N].新京报,2022-12-12(B2).
[5] 潘寅茹.韩国赶超日本 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N].第一财经日报,2023-01-31(A5).
[6] 周武英.中韩经贸合作具有广阔新空间[N].经济参考报,2022-09-19(2).
[7] 袁婧.韩国高等教育卓越工程及其特点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9,32(1):46-53.
[8] 魏玉亭,高长完.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动因、战略与挑战[J].比较教育研究,2019,41(6):67-74.
[9] 李秀珍,马万华.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评述[J].外国教育研究,2013,40(2):98-105.
[10]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3:Top global universities[EB/OL].[2023-02-11].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3.
[11] 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22[EB/OL].[2023-02-11].https://www.shanghairanking.cn/rankings/arwu/2022.
[12] 林金辉.这十年,中外合作办学交出满意答卷[N].中国教育报,2022-09-29(9).
[13] 郭强,张舒,钟咏.“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路径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21,15(3):35-44.
[14] 徐倩.新时代如何发展中外合作办学[N].中国教育报,2019-08-05(3).
[15] 王迪.习近平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23-03-16(1).
[16] 杜柯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中外人文交流和教育对外开放作出新贡献[N].中国教育报,2023-01-12(1).
[17] 李高青,王大勇.学校参加第十三届中韩大学校长论坛[N].中国石油大学报,2022-12-10(2).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