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思政:人工智能融合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4-01-11陈浩刘银华段振霞

时代汽车 2023年24期
关键词:教育创新思政教育人工智能

陈浩 刘银华 段振霞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形式等方面也随之发生变化。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不仅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全面渗透人文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大举措。文章从分析智能思政的优势特征入手,再深入剖析智能思政面临的挑战,继而探索人工智能如何有效融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举措。

关键词:智能思政 思政教育 人工智能 教育创新

1 引言

人工智能的时代,以科技、信息为代表的数字化浪潮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思维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备受瞩目的话题,智能思政也应运而生。所谓智能思政,实质上是思想政治课程的智能化模式,是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嵌合、相互赋能的一种智能化教育模式[1]。然而,在此过程中,思政教育需有效规避人工智能可能诱发的情感交流弱化、价值引领不明等问题,破除人与技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二元对立思维,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融合。

2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势特征

2.1 人工智能促进思政知识的获取与管理

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政教育中可以搭建智能化学科知识库,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知识经验进行集成、分类、标注和归纳。通过智能化搜索引擎,学生可以快速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料,同时还可以利用交互式学习辅助工具进行自主、深入的学习探究。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从庞杂的数据库中搜索有价值的信息,并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多维综合立体化处理。通过跟踪学生的数据浏览痕迹和兴趣特点,人工智能可以精准地定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专业需求,从而实现个性化课程资源、教学资源、试题资源等的推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师生之间的资源传输、更新和分享变得更加快捷和灵活。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资源与经验整合到智能化学科知识库中,与其他教师共享和交流。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通过智能化搜索引擎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和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推荐和指导。通过跟踪学生的学习轨迹和兴趣点,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推送适合其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和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2.2 人工智能推动教学方式与学习形式的转变

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搭建虚拟实验平台,模拟特定的教学场景和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参与体验。这种虚拟实验平台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思政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实验,进行各种情境的练习和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除了虚拟实验平台,慕课堂(MOOC)、钉钉、腾讯会议等在线学习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这些平台上的名师可以通过录播或直播的形式进行授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真正扩大了受益群体的范围。在线学习平台上的虚拟教学助理还能够承担线上备课资料的收集、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统计,学习关切点的分析以及课后作业的收集等日常管理工作,这样教师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思政工作的研究与创新中[2]。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进行自主学习,并获得更加个性化的教育体验。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反馈信息,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指导和辅导,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人工智能优化思政教育的管理与教学评价

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价值观塑造情况[3]。首先,人工智能基于大数据识别技术,可以检测学生日常网络浏览倾向和关切的热点话题,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思想偏颇和学科难点问题,进而对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和意识动态进行相对科学地诊断、评判。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对师生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从而得到更为准确的评估结果和学情状态,提高教师教学评估质量。总之,借助智能测评系统进行后台测评、统计、分析学生成绩,形成个性化“一生一檔案”,系统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知识掌握情况及努力方向,这对于高校思政教学计划的编制、课堂形式的设置、课后作业的布置都有一定的启发和改进作用。

3 人工智能融入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3.1 智能思政面临的技术和认知障碍

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相对局限,无论是人脸识别技术,还是数据的认知处理方面,在融入思政教育方面都面临一定的困境。因为人工智能和思政教育的本质不同,思政教育主要是传播人类精神文化的教育体系,强调观念和思想的引导、塑造和形成;而人工智能的价值主张是对人类认知和智能高阶行为的替代,侧重客观逻辑的推导和演绎,很难在教育中发挥涵养人类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作用。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的内隐的人文精神无法被智能感知,更难在数据处理中彰显其人文精神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向度。

3.2 智能思政面临的信息处理偏差和隐私保护问题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数字化学习已成为当前主流趋势之一,学习系统可以对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学习方式和各项指标进行全方位的测量和掌握。但思想属于意识范畴,难以被具象化、形象化。人工智能技术将教学数据化、可视化过程中,教学主体思想意识的深层内涵很难被数据直观记录、翻译,很容易导致输出主体和输入主体存在信息交换与分享的偏差问题,甚至会存在“教不达意”“学未悟义”等现象,进而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质量与效率大打折扣。此外,大量数据在来回传递和处理中,易存在信息泄露的危险,一旦发生数据泄露事件,对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和学生的精神状态、心理健康等方面都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3.3 智能思政面临的资源整合不均问题

智能思政的本质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实现数据信息资源的高效流通和反馈。教育的智能化和信息化需要有效整合高校内部及校际间的优秀教育资源[4]。当前,各大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和发展势力强劲,但存在管理模式和运行效率的阻碍问题,导致信息资源在校际或院系之间的流动速度与人工智能数据更新的速度相差甚远。这可能导致资源传递缓慢、滞后甚至紊乱等问题的出现。此外,若缺乏资源的共享与统筹,各高校和院系之间可能出现内容重复、资源浪费以及各自為政的现象,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因此,在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资源,确保技术的发展与思想教育的进行相互同步和互补,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4 人工智能融合思政教育的创新探索

4.1 立足思政元素,创新智能育人情境

高校思政元素始终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而将这种价值内涵融入人工智能并引导人工智能为“已”所用,必然会带来人工智能的情境变革。其一,智能思政视域中创设的教学情境、虚拟情境,应为渗透思政元素而服务。比如理工类专业,可引导学生探寻专业发展遇到的困难,甚至迄今难以解决的专业瓶颈问题,让学生在创设的虚拟环境下,去探究问题,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个性化方案,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产生攻克国家技术难关的自豪感,提升解决专业领域高瞻性问题的信念感。为达成这一情境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将虚拟教学情境、网络场景、实验情境与思政元素以及大学生的认知偏好巧妙结合,善于以导促教,以引促学,将“高屋建瓴的思政知识”内化为“务实性思政知识”[5],在教与导、情与理、人与物的交融中感受智能思政的情境魅力。

其二,不管人工智能如何融入、以何种方式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真正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生活经验、生命情境、生命意义,才能真正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需求[6]。由此观之,智能思政应立足主体长远发展需求、塑造主体正确的价值导向,以服务社会、提搞知识技能、诠释人格特性、提升素养为目的,协同人工智能技术创设情境。比如慕课堂(MOOC)、钉钉、腾讯会议等的使用上,应避免过渡依赖,应实现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巧妙切换,让教师走近学生、走进课堂,面对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价值取向,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维系情感交融的育人关系,这才是培养人、发展人的现实意义。

4.2 统筹人工智能技术,彰显思政育人价值

政府、高校、科技企业和学院应当协同合作,共同承担高校育人的责任。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发挥引领作用,通过科学规划、齐抓共管、有序推进等方式,积极支持高校智能思政教学,并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

其二,各高校应融合智能资源,更新教学管理理念,深入高校之间的合作,开发各具特色的智能思政资源,并在分享中扬长避短,互帮互补,优化本校智能思政资源[7]。还可以与科技企业合作,积极推广智能教学产品和智能服务,尤其开发的智能软件、智能设备应契合个体成长发展,立足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置等,科技企业还应增强科技开发与创新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紧跟教学实践需要,技术服务课程,充分挖掘技术和人才优势,杜绝技术谋利、技术流于形式等问题。另外,院系之间应利用学校提供的技术支持,再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优化调整,挖掘专业思政优势,关注专业教学过程中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情感取向、理想信念等,发挥智能思政的育人价值。

4.3 创新智能教学理念,提升思政育人效果

人工智能技术的本质是模拟人类智能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背后有一定的哲学思想基础。开展人工智能与哲学思想的交叉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本质和内涵,为思政教育应用提供更好的指导思想[8]。其一,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设备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在线教育平台和移动端APP进行学习。我们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开发在线课程、教材和评测系统,让学生通过智能设备随时随地学习思政课程,优化学习效率。

其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开发多种形式的智能互动平台。这些平台可以通过在线社交互动、虚拟仿真、语音控制等方式,提高思政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此外,借助大数据分析和算法技术,可以开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采取过程性评价为主的策略,整合多种优质数据,并为学生制定个性化评价方案。

其三,为了提升思政育人质量,我们还应该积极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培训和职业发展培训。这样可以让教师们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应用原理,并了解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策略。通过培训,教师们可以将技术作为教学的有力工具,以及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这样的举措有助于破除技术与内隐观念的二元对立,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思政育人的质量。

5 结语

综上,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思政教育教学的质量,还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我们必须以人为本,充分重视相应的人才培养和管理工作,以预防潜在的风险,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安全使用和可持续发展。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培养专业人才,为教师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系统的培训,使其具备深入了解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和规范,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合规性和道德性,防范可能出现的滥用或伦理问题。此外,我们还应加强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审查和更新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使用情况,及时修正和改进相关策略和措施。同时,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促进学术界、教育机构、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安全使用和可持续发展。只有在充分重视人才培养和管理工作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安全使用和可持续发展,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促进思政教育教学的潜力。

基金项目:2023年上海市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

参考文献:

[1]安少波,董龙云. 智能思政:人工智能视域下思政教育的创新探索[J].教育评论,2022(03):101-105.

[2]谭丽各: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机遇、风险与优化策略[J].教育研究,2022(19):14-16.

[3]杨廷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以学生课堂参与为中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27):30-33.

[4]李忠华.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变化趋势探析[J].未来与发展,2020(01):70-73+69.

[5]胡华.人工智能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4):116-119.

[6]胡华.智能思政: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时代融合[J].思想教育研究,2022(01):41-46.

[7]吴凯.区块链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逻辑、风险挑战与实践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21(6):43-48.

[8]谭建平,吕幸星.关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1):132-134.

猜你喜欢

教育创新思政教育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生价值观教育创新探讨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浅析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