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生产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2024-01-11陈德,张也
陈 德,张 也
(1.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秦团庄乡兽医站,甘肃环县 745709;2.甘肃大北农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兰州 730000)
羊肉是中国居民餐饮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对羊肉需求的增加带动了肉羊养殖产业的发展。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肉羊养殖产业的收益受产品生产、价格、销售的影响。从科学养殖的角度出发,对影响肉羊养殖的生产性能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肉羊养殖产业获取更高的收益。
肉羊生产性能包括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等。本研究从品种、环境、日粮、饲喂过程、疫病等角度对影响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1 繁殖性能
1.1 品种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肉羊的产羔率通常和多胎性基因如“Fec-b”基因相关联[1]。王根林等[2]在黄河流域的小尾寒羊及太湖流域的湖羊中测得了“Fec-b”基因。许多品种母羊由于基因中包含了多胎性基因“Fec-b”,产羔率获得了提升;但携带该基因的母羊(包括“BB”与“B+”型)的胚胎重量更轻,所产羔羊的初生重、断奶重及28 d 日增重与“++”型相比,均有明显差异[3]。张也等[4]研究指出湖羊、杜泊羊与湖羊杂交1 代、2 代的产羔率分别为228.57%、185.71%和157.14%,多胎性状随着杂交代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品种对羔羊的断奶成活率也有影响,但多见于一胎多羔。赵国琳等[5]研究发现,随着产羔率的升高,羔羊的断奶成活率降低,可能是因为多胎羔羊羊乳摄入量过少,体质较弱。
1.2 日粮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日粮营养中的有害微生物等对母羊产羔率也有影响。Fernanda 等[6]发现氨基酸对于绵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反应,进而影响母羊的产羔率。何杏香[7]研究发现,加工过的牧草产生霉变,导致待产母羊流产而损失约60 只羔羊,对于饲料尤其是饲草的收割加工与存储,应当使用防霉袋(由聚烯径树脂制造)包装。
初生羔羊主要通过母乳获取营养物质,母乳摄入不足可能导致羔羊死亡。研究显示,母羊的体况、年龄、产羔率均对羔羊的母乳摄入有较大影响。吕文生[8]研究发现,母羊的体况过肥将引起脂肪在乳腺组织的堆积,进而使泌乳功能变差;而过瘦时导致体内激素分泌不足,乳房膨大受限,乳腺干瘪,无乳汁分泌。母羊年龄过小时,乳房发育未完全成熟,泌乳量也会减少;而母羊年龄过大时,乳腺功能开始退化,泌乳能力下降。
1.3 环境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温度尤其是高温会对公羊的精子的形态及移植后的成活率影响显著,进而影响母羊的产羔率[9]。O'Hara 等[10]研究发现,与15 ℃保存相比,5 ℃保存的新鲜公羊精液在72 h 内活力和存活率更佳。Arando 等[11]将精液样品分别置于15、20 ℃和25 ℃环境中,探究了湖羊精液室温保存的最适温度,在15 ℃贮存7 d 的精子除活性氧水平外,SOD 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ATP 含量、膜完整性显著高于其他组,15 ℃是湖羊精液室温保存的最适宜温度。
初生羔羊的抵抗力较差,在天气变化时易夭折。秋冬、早春时节,初生羔羊由于缺乏防寒保暖设备而死亡。圈舍卫生和通风条件差时,粪便堆积易产生有害气体,造成羔羊死亡。初生羔羊与成年羊混圈饲养时,由于成年羊踩踏,饲草和精料被成年羊抢食等现象而导致初生羔羊死亡。初生羔羊的意外死亡多是由于圈舍的管理不善造成。
1.4 护理与防疫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母羊的产前和产后护理也与母羊产羔率密切相关。产前护理中不仅应该保持圈舍清洁卫生,还应当保证母羊饲料中的能量、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的供应。产后护理直接与羔羊的成活率相关。对于正常生产、难产及产后异常的母羊和羔羊,不当的操作往往会导致羔羊死亡。
在羔羊出生前,母羊饲料中饲草减少到最小限度,精料正常。如分娩时间超过6 h,则应考虑实施助产。在羔羊出生后,一方面应当消毒、剪断脐带、快速清理羔羊的口、鼻及身上黏液并诱导母羊舔舐;另一方面,由于初乳含有多种抗体、酶、激素等,这些物质可以增强初生羔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并且有轻泻作用,以便羔羊及时排除胎粪,增进食欲和消化功能,因此,应尽早地给羔羊哺喂初乳。
初生羔羊的抵抗力较差,易患腹泻和肺炎等疫病导致死亡。汪新兰等[12]研究表明,腹泻占致死率的44.48%,肺炎占致死率的39.12%。初乳是羔羊被动免疫的来源。初乳中富含丰富的免疫球蛋白(IgG),是对细菌、病毒等被动免疫的主要屏障。田沛知等[13]研究证实低品质的初乳(IgG 含量≤25 mg/mL)不能为初生羔羊提供足够的IgG,从而导致初生羔羊的被动免疫失败,进而导致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此外,疫苗漏注、驱虫缺失等因素也容易在小规模养殖户中导致羔羊的断奶成活率降低。
2 生长性能
2.1 品种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本地肉羊品种与杜泊羊、萨福克羊等肉羊品种相比,在生长性能方面依然存在差距。因此,将本土品种(母本)与优质肉羊品种(父本)进行杂交,有利于培育出具有良好生长性能且适合本地的品种。将本地品种如湖羊、小尾寒羊与杜泊羊进行杂交,杂交一代的生长性能均有提高[14,15]。
2.2 日粮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日粮的饲料种类,精粗料比例,饲料处理方式,添加剂等因素决定了肉羊的营养摄入水平,从而影响肉羊的生长性能。刘泽等[16]研究利用全株玉米青贮与花生秧不同配比构成的日粮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全花生秧型的日粮在日增重方面达0.87 kg/d,具有明显优势。熊逸林等[17]研究了不同精粗比例的日粮对育肥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饲喂粗精比为80∶20 日粮的育肥羔羊的 日 增 重 比70∶30 组 及60∶40 组 分 别 提 高 了30.52%、14.86%,效果显著。范阳等[18]发现日粮中添加20%发酵豆渣可显著提升湖羊的日增重。其他添加剂如叶酸和复合益生菌培养物也对肉羊的生长性能有积极影响[19]。
2.3 环境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肉羊性喜温、相对干燥、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赵俐辰等[20]研究发现,在圈舍的顶部铺设反光膜降低了圈舍内平均温度,在采食量与料重比无显著差异时,铺设反光膜圈舍的羔羊日增重显著提高10.97%。王哲奇[21]研究表明,低温环境会降低羔羊的日增重,进而导致料重比升高。赵天[22]研究表明,粪便堆积产生的NH3和H2S 等有害气体可引起肉羊应激,影响肉羊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代谢,破坏离子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肉羊生长性能,且随着有害气体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对机体损害程度加重。
2.4 饲养方式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相比于放牧,放牧+补饲和舍饲有利于提升宁夏滩羊生产性能[23]。肉羊的生长性能是决定肉羊养殖效益的关键环节,影响肉羊生长性能的因素很多。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养殖群体应研究不同因素对肉羊生长性能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的肉羊生长性能。
3 屠宰性能
肉羊屠宰性能包括宰前活重、胴体重、胴体净肉重、胴体骨重、眼肌面积、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胴体产肉率等,是肉羊养殖效益的关键。肉羊的屠宰性能与品种、日粮、年龄、性别等因素相关。
3.1 品种对屠宰性能的影响
波尔山羊、小尾寒羊、杜泊羊、萨福克羊等品种具有优良屠宰性能。杨娟等[24]研究发现,六月龄波尔山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眼肌面积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将高屠宰性能的公羊与本地品种杂交可提高本地品种屠宰性能。齐明等[25]进行了杜泊羊、萨福克与小尾寒羊杂交试验,结果表明,6 月龄杜×寒F1代和萨×寒F1代羔羊的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和净肉率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纯繁。
3.2 日粮对屠宰性能的影响
熊逸林等[17]通过不同精粗比(60∶40,70∶30,80∶20)日粮研究日粮对育肥羔羊屠宰性能的影响,精粗比为80∶20 的日粮组羔羊屠宰性能最优,与精粗比为60∶40 的日粮组相比,胴体重和净肉重分别提高22.12%和21.40%。杨永慧等[26]研究表明,添加6%青贮藜麦的饲料喂养的小尾寒羊宰前活重显著高于无添加对照组。
3.3年龄和性别对屠宰性能的影响
张宏博等[27]研究表明,巴美肉羊、小尾寒羊和苏尼特羊公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大于母羊。贾少敏等[28]研究3 月龄与4 月龄无角陶赛特羊与小尾寒羊杂交F2代的屠宰性能,结果显示,4 月龄羔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比3 月龄的分别高38.34%和50.47%,这可能是由于6 月龄内的羔羊处于生长旺盛期。
4 小结
影响肉羊生产性能包括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因素有品种、日粮、环境、护理、防疫、饲养方式、年龄、性别等。各因素对肉羊生产性能的影响也存在相互作用,如品种、日粮、环境等因素相互影响。为在肉羊养殖过程中获得优良的生产性能,养殖主体包括养殖个体户和规模化养殖场应当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权衡,扬长避短,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措施,制定适合自身的养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