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厥逆证,看中医如何破冰

2024-01-11程祯祯

祝您健康 2024年1期
关键词:末梢阳虚四肢

程祯祯

孔明望 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委员、湖北省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市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临床擅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内分泌失调、失眠多梦、抑郁焦虑、记忆力减退、疲劳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黄褐斑、高血脂、高血压、肠胃病、中风先兆及后遗症等诊治。

门诊时间: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名医堂(周日上午)、武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部(周日下午)。

《伤寒论》云: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许多人一到冬天就四肢不温,即使没有处于寒冷的环境中也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中医学称之为“厥逆证”,其主要临床表现就是四肢不温、手脚冰凉。那么,厥逆证是怎么形成的?中医又是怎么治疗的?

厥逆证的病机其实只有一条,就是《伤寒论》中说的“阴阳气不相顺接”。中医将经络分为阴经和阳经,手和脚上也分布着这些经络,经络中的气血就是“阴阳气”,换个思维理解“阴阳气”,可以视为动脉血和静脉血。根据现代医学知识,动脉血从心脏出发,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四肢末梢,物质交换后,变成静脉血再回到心脏进行肺循环。这个动脉血在四肢末梢进行物质交换变成静脉血的机制,可以将其理解为“阴阳气顺接”,输送来的养气和营养物质在四肢产生热量温暖手脚。血管越往四肢末梢越细,血液通行越困难,当血液循环出现障碍,气血供应不到四肢末梢,阳与阴的衔接就断开了,没有足够物质产生足够热量,手和脚就会缺少温煦,感觉到寒冷。手脚冰凉都是由外围向中心进展,先从手指头开始,严重了可以过腕到肘,血液缺得越厉害,寒冷感越往上。

病机虽然只有一条,但是引起“阴阳气不相顺接”的病因就比较多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长期处于压抑、紧张状态,或突然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如惊吓、恐惧、暴怒等,这些情绪因素均可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逆乱。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控全身气的运动,血在气的推动下向各个部位运行,肝气郁结则疏泄失职,影响全身气血的运行,当气机逆乱到一定程度时,气血不能正常运行至应到的部位,就会引起四肢厥冷、晕厥、抽搐等症状,形成厥逆证,中医将其归纳为“气(郁)厥”。

饮食不规律,或偏嗜生冷、油腻的食物,这些不良饮食习惯会导致脾胃功能受损,脾气(阳)虚无力运化气血。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脾散精”,具有将气血等精微物质输布到四肢末梢的作用,从而温暖四肢并发挥四肢功能。脾胃受损则运化、输布功能失职,到达四肢末梢的气血减少,手脚处“阴阳气”不得顺接。暴饮暴食也会造成脾胃气虚,同时过量饮食阻碍了脾胃气血输布,也会引起四肢厥冷等症状。

风、寒、暑、湿、燥、火邪气从体表侵入人体,沿经络向人体内部进展,经络同时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邪气会痹阻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寒邪和湿邪引起的厥逆证比较常见,寒主收引、湿邪凝滞,两者皆会阻碍气血运行,造成四肢末梢血流量减少或减缓。寒和湿还会损伤人体本来的阳气,导致阳气不足,不能挥发温煦、推动等作用,加剧气血运行受阻,四肢厥冷症状更严重。“寒厥”之外亦有“热厥”,暑热邪气伤津耗气,气血流动乏力如人在温暖环境中的懒散状态,容易造成四肢或重要器官缺血,因此气候温暖时反而出现手脚冰凉等症状时更需注意。

痰由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液停滞凝聚而来,痰为湿邪,在经络、脏腑中阻碍气的运动,困阻脾阳使之不能散布,血液流动得不到气的推动,运行受阻,阳气不能温煦四肢,就会出现手脚冰凉等厥逆症状,中医称为“痰厥”。痰浊内阻还易与气机郁结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厥逆证的症状。

瘀血是经络(血管)内停滞不前的血液,它们凝聚成块,占据了血液流动的通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同时可流动的血液量相对减少,能够到达四肢末梢的血液不足,从而引起四肢冰凉等症状。此外,瘀血内停还易与痰浊相互作用,造成痰瘀互结,更加阻碍气血运行,进一步加重厥逆证的症状。

老年人或长期受疾病困扰的患者,随着身体各项功能下降,气血渐渐不足,距离人体中心较远的四肢末梢得不到气血的滋养,常年出现手脚冰凉等症状。中医认为年老或久病人群通常伴随心和肾的阳虚,甚至阴阳两虚。心是血液运行的起点,心阳虚则血液蕴含阳气不足,运行乏力,即使血液流到了四肢末梢,也无力起到较好的温煦作用;心阴为血,心血虚则血容量不足,没有充足血液运行到四肢末梢进行物质交换,产生厥逆;肾阳为全身阳气的本源,阳虚则寒,肾阳不足则全身失去温煦,不仅仅是手脚冰凉,同时也伴随全身怕冷等畏寒症状。

除了上述病因,还有一些因素也可能导致厥逆证,如过度劳累、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损伤人体阳气,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某些慢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等也可能导致气血不足或阴阳失衡,从而引起四肢厥冷等症状;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也可能导致寒湿之邪侵袭,从四肢开始,造成厥逆证。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辨证论治,《伤寒论》中论述了八种厥逆证型的治疗,时移世易,结合当下临床常见的厥逆证型,来看看中医如何破除手和脚上的“寒冰”。

气厥证是阳气郁结于里,不能通达四肢,所以出现手足逆冷,没有怕冷、脉微细、缺乏精神、嗜睡等阳虚里寒证的表现。这一证型在临床上较为符合青年人群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他们既没有脏腑功能虚弱,也没有气血不足,一般只是由于缺乏运动以及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素,导致气的运动不畅,气血不能通达四肢。《医宗金鉴》提出:“四逆而无诸寒热证,是既无可温之寒,又无可下之热,惟宜疏畅其阳,故用四逆散主之。”因此,手脚冰凉气厥证患者,不能总觉得要温阳补益,使用疏肝方法,使全身气的运动畅通,调整生活习惯和心态,就可以有效缓解手脚冰凉等症状。

寒厥证关乎心肾,是少阴(手少阴心、足少阴肾)阴寒内盛,阳气虚衰不能布达四肢,故手足厥逆。这种证型就是手足冰凉患者最常担心的“我是不是阳虚啊?”寒厥轻证可见于年老或久病人群,而典型和严重的寒厥证多见于急、慢性疾病的危重阶段,年轻人的手足冰凉一般不以阳虚论。依据阴寒之轻重、阳虚之微盛不同,临床上寒厥证又有手足寒冷、手足厥冷、手足厥逆等程度上的差异,一般而言,寒厥证的临床特点是:手脚冰凉,手指皮肤青紫,手足心冷,怕冷,无发热,可能会有倦怠、上吐下泻、出汗症状,口不渴,舌淡苔白而润,脉沉微细,需要用大辛大热的温阳方,宜四逆汤主治。四逆汤是回阳救逆的首选方,《医宗金鉴》说:“甘草之甘温,温养阳气,姜附之辛温,助阳胜寒,甘草、姜、附,鼓肾阳,温中寒,有水中暖土之功;姜、附、甘草,通关节,走四肢,有逐阴回阳之功;肾阳鼓,寒阴消,则阳气外达,而脉自升,手足自温。”寒厥还可用灸法,助阳消阴,常用穴为关元穴、气海穴,与干姜、附子的温性相得益彰。

脏厥证是指内脏真阳极虚而引起的四肢厥逆。可能出现真阳极虚的脏腑一是肝寒及胃,表现为手足逆冷,多有干呕、吐涎沫等胃气上逆的症状,虽手脚冰凉,但范围局限不至于冷过肘膝,患者表现出的烦躁多因症状苦楚而感到不安,只需温肝散寒即可,可用吴茱萸汤温肝散寒而止厥。另一则是肾虚阳衰,表现为手足逆冷,多有上吐下泻、出汗多(特别是鼻尖上出现汗珠)等心肾阳衰症状,手脚冰凉的范围多超过肘膝,应使用大剂量温性药物守护住脏腑最后的真阳。

因水致厥,是水邪停滞在人体内,主要是心下,困遏胸中阳气使之不能输布,出现手脚冰凉。水厥证的特征为手脚冰凉伴明显心悸,可能出现头晕、怕冷等症状。可用茯苓甘草汤,以桂枝、甘草温通心阳,茯苓甘淡利水,生姜味辛可以散水,水液散去,心中气血与胸中阳气得以输布至四肢,可缓解手脚冰凉。痰厥证与水厥证较为相似,是有形痰邪壅塞在胸膈,郁闭住了阳气,不能外达到四肢,治疗可根据病情使用吐法或用温性药物化痰。

血厥证是在血虚的基础上,复感外寒之邪,寒邪凝滞本就不足的气血,血行不畅而导致手脚冰凉。这类患者的脉象特征表现为细,细为血少,由于血虚寒滞,四肢失于气血的温养,所以手足逆冷,临床常见冻疮、脱疽、痛经等。治疗应当在温阳散寒的同时增加补血的药物,使用当归四逆汤散寒行滞,温通血脉。

艾叶的性温,归肝、脾、肾经,肝藏血、脾主四肢、肾为阳气之根,艾灸利用艾绒燃烧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传导,温暖血液,将热量输布四肢,并提升人体阳气,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而缓解手脚冰凉症状。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手脚冰凉部位一定高度进行熏烤,一般距離皮肤约3厘米,每次灸10—15分钟,使皮肤出现红晕为度。也可购买艾灸盒,在艾灸盒四壁插上适量艾柱,点燃,将手脚置于盒中,由于盒中热度高,温通血脉效果更好(注意避免灼伤)。

在寒冷的冬季泡脚是许多人都有的习惯,手脚冰凉患者同样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温暖局部组织。每天将手脚浸入在40℃左右(感觉适宜,不能过高,避免烫伤)温水中浸泡约20分钟,期间可添续热水保持水温。为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可将水换成药液,采用具有活血通络、温阳散寒的中药,如当归、红花、艾叶、桂枝、威灵仙等,煎煮后冷却至合适温度浸泡手脚(药渣不用倾倒),药性可通过皮肤进入经脉中,发挥温通经脉的作用,治疗手脚冰凉。

饮食方面,手脚冰凉人群首先应该少吃或不吃寒凉的食物,多摄入温热的饮食,补充人体热量。其次,食物有五味和寒热偏性,手脚冰凉人群可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当的食材进行调理。气郁导致手脚冰凉的患者可以多食用辛味食物,如蒜、韭菜、葱等,辛味能散能行,可以促进经脉之气的运动;气血不足导致手脚冰凉的患者可以多食用具有补血作用的食物,如大枣、桂圆等;阳虚导致手脚冰凉的患者可以多食用温性的食物,如生姜、羊肉等。

防寒保暖、适当锻炼、调节情志、劳逸结合等,也是日常改善手脚冰凉的有效方法。

(编辑    池志恒)

猜你喜欢

末梢阳虚四肢
泰兴市打通末梢堵点 提升治理精度
心衰协定方联合西药治疗心阳虚衰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阳虚了会有这些表现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
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