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沃野织锦绣 铺就善治路
——写在第四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发布之际

2024-01-11

农村经营管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案例党组织农民

本刊记者 陈 娜

在宁夏山川大地,“一村一年一事”行动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了凝聚党员群众的“主心骨”,截至目前,共投资75 亿元办理各类事项6210 件,农民的心更加火热。

浙江云和盆地上,3.8 万名农民告别深山、库区安居于此,“街乡共治”“就近办事”帮他们塌下心来融入县城,2021 年,全县下山安置进城农民人均年收入达6 万余元。

京杭大运河岸边,在600 年耕读文化的沁润下,天津市静海区陈官屯镇吕官屯村的文旅融合路越走越宽,年接待游客近2 万人,成为了城市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了第四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围绕强化党组织领导、加强县乡村联动、强化数字赋能、解决突出问题四个方面,推出了31个典型案例,为各地提供了实用性、操作性、可借鉴性强的学习“范本”。

党组织领导 “三治”融合扎根农村

“二婶子,现在身体怎么样了,帮您带了药过来,有什么不舒服就告诉我,我每天都会来看您。”1 月6 日,湖南省耒阳市“湾村明白人”谷云龙在探望亮源乡老谷家湾86 岁的独居老人陈花金时说。自新冠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后,谷云龙就成了湾里的大忙人。

耒阳市河流多,沿岸散落的5000 多个“湾村”分属378 个行政村(居),“手长衣袖短”治理短板明显。在村“两委”领导下,“湾村明白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乡音俚语,把最新的政策法规、新时代文明新风、及时的关心关爱送到农民家中,让“三治”融合的理念深入农民心中。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江苏省如东县在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治”融合时有着自己的考量。跨行业、跨地域、跨产业的党组织联建共建在这里扎了根。通过组织全县25 个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社会组织、新兴领域党组织成立“联合大党委”,签订共建协议、健全日常联系、召开联席会议、吸纳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推动区域内大事难事要事共商共建、共享共治,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优势。

此次公布的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中,7 个地方结合自身实际,着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互支撑、融合互动,共同服务于强化乡村治理的总目标,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探索出的实用办法,为相同区域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治理捷径。

县乡村联动 治理资源下沉一线

地处湘、桂、粤三省交界,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湖广村和相邻的湖南省村庄“握手言和”,曾经聚众对峙的紧张关系转变为共谋经济发展思路的“联盟”,转变的背后离不开富川构建起的县、乡(镇)、村三级人员、信息、经济互联互通“治理网”。资源下沉一线后,省际边界治理机制建立起来了,农民的安全感满意度提升了。

在有着28 个少数民族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和驻村单位“一把手”包村、“尖刀班”干部包组包户的四级责任体系,汇聚成了治理“一条心”,将组织、宣传、民政、司法等部门资源整合下沉,从责任上、机制上打通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农民群众和政府、党员干部打交道,主要是在乡镇、村。要实现治理有效,就要推动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干部力量向基层充实、财政投入向基层倾斜、治理资源向基层下沉,让农民群众享受到现代公共服务水平。此次公布的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为各地加强县乡村联动,推动更多资源下沉到乡镇和村提供了县乡层面的参考答案,促进乡村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数字赋能 治理水平快速提升

智慧AI 识别、智慧防汛、智慧防火等科技感十足的项目逐渐融入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梅山镇灯光村治理的各个场景,党群服务实现了零距离。灯光村的变化体现了数字技术对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支撑作用。

“以前村集体资产资源性收入一年才2 万元,现在有106 万元,大家都没想到能有这么多收益。”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人和乡观下村党支部书记彭春生直呼想不到。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清理后怎么规范,渝水区找到了一条数字化路径。通过建立以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龙头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市场体系,积极推进数字化管理,村民、村集体和承包方利益都得到了保障。随着村集体资产资源“网上竞拍”交易的推行,村里矛盾纠纷少了,群众心气也顺了。

“妈,天变凉了,多穿点儿衣服,别感冒了。”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何家岩村,一套远程看家系统,让常年在县城务工的村民石敦国通过一台手机,就能随时随地掌握家里的情况,“多亏了这个系统,让我们在外务工更加安心了。”一张屏、一张网、一组摄像头构成的数字乡村平台不仅为空巢老人织起了保护网,也构建起花田乡村民沟通有效机制,让“村务怎么样,网上就能看”成了现实。

近年来,各地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和信息化发展规律,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创新探索层出不穷。此次公布的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中,8 个地方量体裁衣,将数字技术融入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既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提供了科技支持,也为破解乡村治理痛点难点带来了新的方法路径,推动乡村社会更加充满活力。

重点突破 治理效能良性循环

近年来,反对农村婚丧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呼吁越来越多,此次公布的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中,一些地方就此探索了符合本地风俗习惯的好方法。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倡导白事“一碗菜”,制定10 条殡丧“硬核”标准,减轻了群众负担,响应了群众盼望改风气的诉求。湖北省仙桃市综合开展“人情风”治理,通过建理事会、定标准,解绑了“面子债”,刹住了攀比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聚焦群众需求,推行婚庆车、送葬车不超十辆,随礼不超百元的“车不过十,礼不过百”,教育引导群众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共识,人情支出负担明显减轻。

乡村遇到的实际问题就是治理的切入点。为解决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以村为单位,用互助社将留守老人组织起来互帮互助,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全区成立213 个村级老年互助社,近6万名留守老人参与其中。

随着经济发展,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遇到了治理新题。因“人户分离”与自建房出租,人居环境退化与社区公共安全成了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的治理“短板”。对此,重固镇建立了村民小组(长)五星考评工作机制,压实房东主体、租客履约、村居管理、政府监督四方责任,实行“红色、黄色、绿色”三色挂牌制度,建立“微管家、租管家”两个平台,找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

“前一天才跟村里反映,第二天就给我解决了。”回忆起村里帮助解决难题的情形,甘肃省陇南市康县迷坝乡马莲村村民张波激动不已。面对多数农民群众分散居住在半山、高半山地区的现状,迷坝乡把群众“微心愿”征集办理活动作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通过解决一件件小事不仅暖了农民群众的心,也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

越是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越是治理的突破口。此次公布的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中,各地直面治理的“急难愁盼”问题,大胆探索出务实管用办法,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乡村善治之风吹拂下,各地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不懈探索如同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一针一线地刺绣,花样各异,白练成彩锦。相信未来将涌现出更多体现治理规律、契合实际需要的典型案例,善治之路越走越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奠定更加坚实的治理基础。

猜你喜欢

案例党组织农民
清华党组织公开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