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产权赋能科技创新的实现路径研究

2024-01-10卓秋香陈宇泰林瑶吕程钟晓媚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23年11期
关键词:路径研究营商环境科技创新

卓秋香 陈宇泰 林瑶 吕程 钟晓媚

摘要:2022年5月22-25日,中共广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六次全体会议指出,“要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基于国家对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之间相互促进工作的重视,本项目将从知识产权保护营商环境以及赋能科技创新两方面,研究、分析各环节存在的短板及原因,从内外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为我国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提出知识产权赋能方面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知识产权;科技创新;营商环境;路径研究;

1. 理论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知识产权领域纠纷增多,知识产权案件数量逐年增长,行政裁决和司法审判面临压力,高效有序地处理知识产权纠纷需更多渠道。知识产权纠纷当事人利益多元化、诉求多样化、技术难度高的特征也决定了调解在化解知识产权纠纷方面的独特优势。

此外,《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强调了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主要包括完善必要专利制度,加强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密切协同、深度互动,“产业标准化水平”的提升最终也要落实到创新主体即企业上。

基于以上政策背景,本项目将在探究“知识产权赋能科技创新”支撑环节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各环节存在的短板及原因,提供建议,为我国科技创新提出知识产权赋能方面的实现路径。

2. 实现路径全过程概述

2.1 路径介绍

当今社会不断验证:科技创新过程需要一个完备的制度体系给予支持。知识产权制度正好充当主要动力来助推创新发展,同时保障创造者权益,帮助创造者释放有形价值。

由此,本文从科学技术的研发思路、立项、产生成果及成果的转化运用入手,阐明知识产权如何赋能科学技术、助力创新研发。

2.2 作用机制

2.2.1 知识产权分析导航科学技术研发

在科研项目研发立项前,可借助知识产权分析了解研发动态,即充分运用专利文献中的科技信息,对科研项目的技术背景、技术方案等展开检索,从而明晰技术攻关方向,为技术研发提供思路,规避重复研发。

以专利导航为例,专利导航是指以专利信息资源利用为基础,将专利运用融入到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具体来说,其可对特定对象在国内外专利技术发展趋势及竞争态势展开全面分析[1],帮助创造者明晰自身在创新链中的优劣势,研判可能存在的风险,是一项支持产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探索性工作。

2.2.2 知识产权为科技创新成果披上制度“铠甲”

对于专利,专利保护实际上是以公开技术内容换取专有权保护,在此过程中要经专利局审核通过后才能授予专利权。专利权是保护发明创造的有力武器。

對于版权,创作者可以向国家版权局等机构提出登记申请,该登记可在今后发生纠纷时用于证明创作时间和创作者。

对于商业秘密,商业秘密为研发者提供了一种不公开的方式,使竞争对手难以预测其最新研发方向。

在生产研究中,对科研项目中的关键技术等采取专利或技术秘密方式保护,从而形成关键技术专利保护体系或技术秘密群,提高创造主体在重点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对于其他成果,可明确知识产权保护路径,形成科研规范。技术文件、管理制度等文件可纳入版权管理,形成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为科技创新成果披上知识产权“铠甲”。

2.2.3 知识产权保驾护航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明确规定,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要将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作为立项和验收的重要内容[2]。

科技成果在转化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假冒仿冒侵权问题。当发现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时,有两种途径可为创新成果保驾护航,一是向有关行政部门举报、投诉;二是向有关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依法取得知识产权保护的科技成果,实现对市场的垄断和监督,有利于科技成果的实施,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3. 知识产权赋能科技创新现状及问题研究

3.1 知识产权保护营商环境方面

3.1.1 缺少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在国内还处在构建的起步阶段,并不能很好地契合知识产权快速发展下的企业发展趋势。

尤其粤港澳三个法域会产生知识产权法律冲突,在知识产权合同争议和管辖上都存在差异,因缺少协调统一的法律制度,执法面临极大困难,权利人不得不忍受繁琐的行政程序,支出高昂程序费用,且知识产权案件判决由于诸多原因在各地难以落实执行[3]。

3.1.2 缺乏高素质的知识产权司法工作人员

如今我国知识产权案件逐年增加,为解决这类案件而设立专门法院,是立足我国实情的最佳选择。知识产权案件专业性强,多涉及复杂技术问题,审理难度大,人才培养周期长。虽然我们在审判专门化上迈出了第一步,但知识产权队伍中法官水平参差不齐,司法体系知识产权审判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在适用法律时标准不一,实践中出现不同地区“同案不同判”的现象[4],极大影响了司法权威,更将我国目前知识产权司法人才匮乏的缺点暴露无遗。知识产权法院数量虽越来越多,但统一审判标准、提高司法效率等问题仍难以解决。

3.1.3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资源配置不充分不完善

我国现今的知识产权执法模式过于分散,缺乏统一处理,导致了在案件中行政执法效率偏低,资源浪费、执法混乱的现象。因此,我们急需优化当前的营商环境,改革现有制度,将离散的模式进行集中管理解决[5]。

3.2 知识产权赋能科技创新方面

3.2.1 科创研发主体缺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传统观念影响下的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更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部分企业人员的思维模式陈旧,忽略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影响,未能从长远角度考虑,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企业难以兼顾知识产权及科研工作,致企业的知识产权成果难以实际应用。

3.2.2 企业缺乏专业的知识产权研究部门

我国大部分科技创新型企业都不具备专项知识产权工作组,轻视知识产权的战略地位。即便一些企业组建了工作组,对工作组中各岗位的职能范围的划分也不够清晰,一旦出现知识产权纷争,工作组将不能迅速对相关纷争事件作出正确处理,对企业自身权益进行高效维护。

3.2.3 缺乏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整体战略的有机融合

部分企业缺乏对知识产权的全面认识,孤立地看待知识产权与企业整体战略,只注重于解决部分侵权行为,却忽略了最重要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故难以将知识产权战略融入企业发展。这就要求企业综合考虑,统筹规划知识产权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预防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生经营理念与知识产权管理的冲突,促进产权成果具体化的发展。

3.2.4 金融难以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涉及技术、法律等学科知识,银行机构内部难以建立完备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制,主要由外部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同时借贷由于双方关注点不同而对价值认定存在分歧,企业倾向于强调知识产权未来收益,银行更关注资金安全,因而制约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推广。

4. 知识产权赋能科技创新的实现路径

4.1 设立知识产权检索和检验制度

当前,全球过半数国家正在使用约30种官方语言来发布专利文献,文献资料数量庞大,覆盖范围广,每年出版量高达100万件,占据世界年均科技出版物的四分之一。因此,查阅专利文献可显著缩短获取技术信息的时间,还可节约40%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这也要求我国设立更加健全的知识产权检索和检验制度[7]。

在科研项目各阶段,包括设计、立项、实施都需要进行全方位的专利检索与检验,以避免盲目开展工作和重复研究,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8]。

4.2 善用专利延迟审查制度

提升专利审查质量与效率是近年来我国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印发《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23)》的通知,提出到2023年底,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减到16个月,一般情形商标注册周期稳定在7个月。

然而在审查实践中,企业经常采用对审查意见申请延期答复、多次形式缺陷修改等各种拖长专利审查周期的手段,以谋求更长的审查周期。主要是为了迷惑和威慑竞争对手,利用其摇摆不定的心理状态,使自己获得宝贵的竞争时间,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夺得话语权。合理善用专利延迟审查制度,为申请人提供了新路径,可以对当前的技术发展进行更全面的评估,据此做出是否继续进行申请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为专利申请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3 真正让知识产权制度介入企业研发全过程

知识产权一端连着创新,一端接着市场,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纽带,正逐漸成为企业发展的支撑力量,这要求企业必须重视内部知识产权管理,突出知识产权保护在科技产出到成果转化“全链条”中的作用。

基于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需求,通过PDCA循环管理模式(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来保证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4 建立科技、工信、知识产权部门协同发展机制

强化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科技、工信、知识产权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推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的协同发展。同时,可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相关领域,促进产业发展和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5. 结论与展望

第一,我们认为结合当前知识产权发展背景,知识产权的发展应主要从以下几个主体切入:首先是法院赋能法律体系;其次是社会调解、仲裁主体协同保护发展;再者是市场主体激发创新活力。三主体合作共治,在各环节为知识产权发展提供更稳定的秩序环境。第二,针对我国知识产权赋能科技创新的现状,我们总结出一些政策建议:在知识产权保护赋能营商环境方面,加强知识产权维权体系的建设;在知识产权支撑科技创新方面,设立知识产权检索、激励制度等,不断激活源动力。

自中国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不断实施相关政策以激励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必然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总体上一直在进步。

如何紧跟市场动向,凭借知识产权全链条的持续优化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创新主体合法权益,营造社会创新氛围,刺激技术更迭换代,是我们在发展道路上要不断思考并付诸实践的命题。

[注:本文为“东莞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21102005814)]

参考文献:

[1]陈燕,孙全亮,孙玮.新时代专利导航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J].知识产权,2020(04):16-31.

[2]刘延淮.贯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加强产学研知识产权保护[J].中国科技产业,2016(1):53-54.

[3]梅傲.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法律冲突及解决路径探析[J].中国流通经济,2020,34(01):122-128.DOI:10.14089/j.cnki.cn11-3664/f.2020.01.013.

[4]冯晓青,王丽.从专门法庭到专门法院:我国知识产权司法的最新进展透析[J].南都学坛,2015,35(03):59-67.DOI:10.16700/j.cnki.cn41-1157/c.2015.03.015.

[5]朱一飞.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权的配置模式[J].法学杂志.2011(04)

[6]邸晓燕,张杰军.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部分创新型企业的案例分析[J].中国科技论.2011(04)

[7]崔然,李爱军.科技计划立项阶段强化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9(04):54-56.

[8]梁燕,吴锡尧.知识产权制度在高校科技创新中的作用[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5):121-125.

[9]冯晓青.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企业科技创新[J].国家电网,2019(07):41-42.

猜你喜欢

路径研究营商环境科技创新
淄博市淄川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老工业区转型
准入规制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高校校企合作中构建第三方平台的路径研究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构建推进科技创新的资金模式的研究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营商环境视野下的自贸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
建设国际贸易中心背景下优化上海营商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