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州市宁溪摇蚊属种类记述

2024-01-10余文洁曹家康

台州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摇蚊刚毛背板

刘 旭,周 瑾,余文洁,曹家康,齐 鑫

(1.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2.台州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浙江 台州 318000)

0 引言

摇蚊属(ChironomusMeigen)隶属于双翅目摇蚊亚科(Diptera:Chironomidae),由德国昆虫学家Meigen 于1803 年建立,模式种是Tipulaplumosa,现为C.plumosus的同物异名[1]。目前,摇蚊属被细分为以下4 个亚属:双叶摇蚊亚属[C.(Camptochironomus)Kieffer,1918]、毛叶摇蚊亚属[C.(Chaetolabis)Townes,1945]、宽叶摇蚊亚属[C.(Lobochironomus)Ryser,1985]、摇蚊亚属[C.(Chironomus)Meigen,1803][2]。据统计,摇蚊属已记录种类达300 余种[3],有约250 种分属于Chironomus、Chaetolabis、Lobochironomus3个亚属,且全球广布[4]。中国目前已知摇蚊属共计2 亚属29 种,其中,雄成虫记录23 种[3],幼虫15 种(其中未定名1 种)[5]。浙江省尚未开展摇蚊属系统性的分类学研究,已有记录仅出现在少数保护区的昆虫名录中,台州市目前仅记录8 种摇蚊属昆虫[6-7]。

宁溪镇位于台州市黄岩区西部,距城关38 km,西依上郑乡,南连乐清市、富山乡,北接屿头乡,东临长潭水库,因黄岩溪上游急流至此方宁而得名宁溪。宁溪域内溪流众多,水网密集,多为黄岩溪支流,且水质清澈,是台州“大水缸”长潭水库的重要水源地,溪流中水生昆虫种类众多,但宁溪未见有关摇蚊科昆虫的研究报道。本文以采集自宁溪域内的摇蚊属昆虫为研究对象,共采集到摇蚊属标本32 头(其中,雄成虫25 头,幼虫7 头);经整理和鉴定,共计5 种,其中,黄色羽摇蚊(C.flaviplumusTokunaga,1940)为台州市新记录种。

1 方法与术语

本文中形态学术语、标本测量方法及种的描述参照Qi 等[8]、Tang 等[9]的相关研究。采集到的摇蚊标本保存于体积分数为70%~80%的酒精中,玻片标本的制作遵照Saether[10]和唐红渠[5]所写的有关流程。

2 种的描述

2.1 尖附器摇蚊(Chironomus cingulatus Meigen,1830)

观察标本:6 头雄成虫,浙江省台州市宁溪,15.Ⅶ.2020,曹家康灯诱。

鉴别特征:翅透明,无色斑;额瘤发达,第Ⅱ~Ⅳ背板具棕色斑,主要分布在每部分的前半部,第Ⅸ背板中央有明显的圆形区域;肛背板条带清晰,长达肛尖基部;上附器基部不明显,延伸部分逐渐向肛尖处弯曲变细,末端尖锐;下附器端部未达抱器端节一半。

雄成虫(n= 6)

体长5.00~6.20 mm,翅长2.51~3.68 mm,体长/翅长1.75~2.17,翅长/前足腿节长1.95~2.50。

体色:头及胸部棕黄色,腹部各节背板浅黄色,第Ⅱ~Ⅳ背板的前半部具深棕色斑,足浅黄,跗节关节处具棕色环,ta5棕色。

头部:触角11 鞭节,触角比为3.2~3.93。颞毛20~39 根;唇基毛20~42 根;幕骨长168~228 μm,宽58~85 μm;下唇须5th/3rd为1.18~1.60。

胸部:背中鬃15~36 根;翅前鬃5~8 根;小盾片鬃6~21 根。

翅:R 脉具25~50 根刚毛;R1脉具15~30 根刚毛;R4+5脉具32~35 根刚毛;B 脉具2~3 根刚毛;腋瓣具14~33 根缘毛。

足:中、后足ta1-4具有伪胫距,数量为1~4 根;前足ta1无长毛。前足比为1.32~1.75,中足比为0.53~0.62,后足比为0.69~0.76。

生殖节(图1):第Ⅸ背板中部具有4~14 根长刚毛,第Ⅸ侧板具1~4 根刚毛。肛尖宽大,呈片状,两侧几近平行,端部钝圆;阳茎内突长123~200 μm,横腹内生殖突长75~130 μm。上附器钩状,顶端尖锐,长80~128 μm,宽15~23 μm;下附器指状,长达抱器端节的中部,长153~205 μm,具15~30 根长刚毛;抱器基节长228~317 μm;抱器端节长168~248 μm。生殖节比为1.14~1.50;生殖节值为2.40~3.40。

图1 尖附器摇蚊(C.cingulatus Meigen,1830)的生殖节

分布:中国的浙江(台州、杭州、温州)、安徽、福建、贵州、河北、河南、湖北、新疆;欧洲。

2.2 台南摇蚊(Chironomus circumdatus Kieffer,1916)

观察标本:3 头雄成虫,浙江省台州市宁溪,15.Ⅶ.2020,曹家康扫网。

鉴别特征:翅透明,无色斑,额瘤发达,前足ta1长刚毛缺失,腹部第Ⅱ~Ⅴ背板中部具纵向椭圆形色斑,第Ⅸ背板中部缺少圆形区域;上附器的基部不明显,延伸部分钩状;下附器延伸至抱器端节中部;肛尖细长,呈竹片状,基部至端部逐渐增粗,端部圆润。

雄成虫(n= 3)

体长3.70~5.90 mm,翅长2.10~2.95 mm,体长/翅长1.80~2.20,翅长/前足腿节长1.75~2.35。

体色:头部棕黄色,胸部棕色,腹部各节浅黄色,第Ⅱ~Ⅳ背板中部具纵向椭圆形色斑,足浅黄,跗节关节处具棕色环,ta5棕色。

头部:触角11 鞭节,触角比为2.55~3.65。额瘤发达,颞毛25~35 根;唇基毛20~30 根;幕骨长158~220 μm,宽50~80 μm;下唇须5th/3rd为1.30~1.68。

胸部:背中鬃17~29 根;翅前鬃5~7 根;小盾片鬃6~18 根。

翅:R 脉具26~39 根刚毛;R1脉具23~32 根刚毛;R4+5脉具15~30 根刚毛;B 脉具2~3 根刚毛;腋瓣具15~29 根缘毛。

足:中、后足ta1-4具有伪胫距,数量1~4 根;中、后足ta1具毛形感受器,其中,中足ta1具7~20 根,后足ta1具有10~35 根。前足比为1.59~1.79,中足比为0.59~0.68,后足比为0.72~0.81。

生殖节(图2):第Ⅸ背板中部具有4~10 根长刚毛,第Ⅸ侧板具2~8 根刚毛。肛尖细长,呈竹片状,基部至端部逐渐增粗,端部圆润。上附器的基部不明显,延伸部分钩状;下附器指状,延伸至抱器端节中部,具15~25 根长刚毛。生殖节比为1.15~1.48;生殖节值为2.39~3.16。

图2 台南摇蚊(C.circumdatus Kieffer,1916)的生殖节

分布:中国的浙江(台州、杭州)、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北、海南、台湾、云南;朝鲜;印度;泰国;日本;澳大利亚;密克罗尼西亚。

2.3 背摇蚊(Chironomus dorsalis Meigen,1818)

观察标本:7 头雄成虫,浙江省台州市宁溪,15.Ⅶ.2020,曹家康灯诱;6 头幼虫,浙江省台州市宁溪,15.Ⅶ.2020,曹家康D 型网采集。

鉴别特征:雄成虫:翅透明,无色斑;额瘤发达,长度约为宽度的1.5~3 倍;前足ta1长刚毛缺失,前足比>1.50;腹部第Ⅱ~Ⅳ背板具蘑菇状色斑块,第Ⅸ背板中部具明显的圆形区域;上附器的延伸部分似勺状。幼虫:活体淡红色或者暗红色;头壳黄褐色,头壳额唇基及后头缘颜色明显加深;颏板颜色加重呈黑褐色,颏板倒数第三、四侧齿比邻齿低,具6 对侧齿,腹颏板、影线纹发达;触角5 节,上颚具1 顶齿、1 背齿、3 内齿,背齿色淡,内齿及顶齿均为黑褐色;一对侧腹管长在腹部第七节,两对腹管长在第八节,两对腹管约等长;尾部有刚毛。

雄成虫(n= 7)

体长4.25~6.10 mm,翅长2.35~3.40 mm,体长/翅长1.70~2.15,翅长/前足腿节长2.05~2.20。

体色:头部及胸部棕色,腹部浅黄色,第Ⅱ~Ⅳ背板具蘑菇状色斑,足浅黄。

头部:触角比为2.50~3.50。颞毛16~29 根;唇基毛17~27 根;幕骨长163~203 μm,宽50~68 μm;下唇须5th/3rd为1.35~1.70。

胸部:背中鬃18~24 根;翅前鬃4~5 根;小盾片鬃6~10 根。

翅:R 脉具25~35 根刚毛;R1脉具16~26 根刚毛;R4+5脉具14~29 根刚毛;B 脉具2~3 根刚毛;腋瓣具11~24 根缘毛。

足:中、后足ta1-4具1~4 根伪胫距;前足ta1无长毛。前足比为1.64~1.83,中足比为0.59~0.65,后足比为0.71~0.78。

生殖节(图3A):第Ⅸ背板中部具3~10 根长刚毛,第Ⅸ侧板具3~5 根刚毛。肛尖细长,两侧几近平行,顶端圆润。上附器的基部狭小,延伸部分两端平行,呈勺状,顶端稍尖;下附器延伸未至抱器端节中部,具15~18 根长刚毛。生殖节比为1.15~1.69;生殖节值为2.61~3.55。

图3 背摇蚊(C.dorsalis Meigen,1818)

幼虫(n= 6)

体长8.4~12.6 mm;头壳长430~720 μm,宽350~610 μm;头壳比为0.81~1.1。

颏板(图3B):宽141~172 μm,中齿三分叉,6 对侧齿,倒数第三、四侧齿明显比邻齿低;腹颏板宽143~168 μm,腹颏板高48~64 μm,腹颏板比为2.21~2.62;两腹颏板间距71~123 μm,腹颏板间距比为1.36~2.05;颏比为0.92~1.11;腹颏板具有40~42 条影线纹。

上颚(图3C):长154~239 μm,1 顶齿,3 内齿,顶齿长19~39 μm,内齿宽28~43 μm,上颚齿比为0.47~1.09。

触角(图3D):5 节,总长141~213 μm,基节长80~107 μm,触角比为0.50~0.62,触角叶达到末节的中端。

腹部具2 对腹管,长约是其着生体节的1.5 倍,中间具有3~4 微弱缢缩。一对侧腹管,较短,长度约为腹管的十分之一。

分布:中国的浙江(台州、杭州、温州)、重庆、广东、贵州、河北、湖北、湖南、四川、陕西、西藏、云南;欧洲。

2.4 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 Tokunaga,1940)

观察标本:1 头幼虫,浙江省台州市宁溪,15.Ⅶ.2020,曹家康D 型网采集。

鉴别特征:活体红色或者深红色;幼虫头壳黄褐色,头壳后头缘及额唇基板后端颜色加重,后颏颜色加深,呈褐色;颏板中间三齿明显比相邻两齿低,6 对侧齿,从顶端到基部逐渐减小;上颚具1 顶齿、1 背齿、3 内齿,背齿色淡,顶齿颜色加重,呈褐色,各内齿均一半褐色;腹管、侧腹管均存在,一对侧腹管长于腹部第Ⅶ节,两对腹管长于第Ⅶ节,2 对腹管均长于其着生体节,前面一对腹管长于身体后端;尾部有刚毛。

体长11.2 mm;头壳长580 μm,宽570 μm;头壳比为0.98。

颏板(图4A):宽147 μm,中齿三分叉;6 对侧齿,从顶端到基部逐渐减小;腹颏板宽145 μm,腹颏板高68 μm;腹颏板比为1.01,具有41 条影线纹。

图4 黄色羽摇蚊(C.flaviplumus Tokunaga,1940)幼虫

上颚(图4B):长388 μm,顶齿长102 μm,内齿宽67 μm,上颚齿比为1.5。

触角(图4C):5 节,总长368 μm,基节长230 μm;触角比为0.62;触角叶达到末节的中端。

腹部第Ⅶ节具有一对侧腹管,第Ⅷ节具有2 对腹管,长度大约是其着生体节的2 倍,前面一对长于身体的后端。

分布:中国的浙江(台州)、河北、陕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西藏、云南、广东;日本;朝鲜;欧洲。

2.5 花翅摇蚊(Chironomus kiiensis Tokunaga,1936)

观察标本:9 头雄成虫,浙江省台州市宁溪,15.Ⅶ.2020,曹家康扫网。

鉴别特征:翅具色斑(图5A);额瘤发达,长度约为宽度的2~4 倍;腹部第Ⅱ~Ⅳ背板无色斑;各足腿节与胫节相接处、跗节关节处具色环,ta4-5棕色;肛尖端部膨大;上附器延伸部分光裸,呈钩状;下附器指状,延伸至抱器端节中部。

图5 花翅摇蚊(C.kiiensis Tokunaga,1936)雄成虫

雄成虫(n= 9)

体长3.75~5.40 mm,翅长1.83~2.73 mm,体长/翅长1.87~2.18,翅长/前足腿节长2.05~2.50。

体色:头及胸部棕色;腹部各节浅黄色,无色斑;足浅黄,各足腿节与胫节相接处、跗节关节处具色环,ta4-5棕色。

头部:触角11 鞭节,触角比为2.65~3.80。颞毛16~30 根;下唇须5th/3rd为1.25~1.70。

胸部:背中鬃10~17 根;小盾片鬃2~6 根;翅前鬃4~6 根。

翅:R 脉具30~40 根刚毛;R1脉具15~25 根刚毛;R4+5脉具15~35 根刚毛;B 脉具1~3 根刚毛;腋瓣具11~19 根缘毛。

足:中、后足ta1-2具1~2 根伪胫距,ta3-5无伪胫距;后足的胫节稍长于腿节。前足比为1.59~1.93,中足比为0.54~0.61,后足比为0.70~0.78。

生殖节(图5B):第Ⅸ背板中部具7~15 根长刚毛,第Ⅸ侧板具3~5 根刚毛。肛尖端部膨大;上附器延伸部分光裸,呈钩状;下附器指状,延伸至抱器端节中部,具11~20 根长刚毛。生殖节比为1.22~1.53;生殖节值为2.53~3.41。

分布:中国的浙江(台州、杭州、温州、丽水)、福建、广东、四川、台湾、云南;朝鲜;印度;泰国;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

3 讨论

摇蚊属是摇蚊科中最古老的属之一,也是种类较多的一个属,其种级阶元分类较为混乱。在19 世纪,摇蚊属大约记载了1 300 多个种,但其中很多种后来被放到不同的属甚至不同的亚科。目前,该属经多位学者整理修订后有300 余种[3]。台州市位于中国东南部,域内河网密集,湖泊、水库、湿地众多。正是由于这种生态环境的多样化,形成了台州市摇蚊科昆虫区系成分复杂、种类丰富等一系列特点。但截至目前,台州市仅记录临海三江湿地和仙居国家公园的摇蚊属种类8 种[6-7]:尖附器摇蚊(C.cingulatusMeigen,1830)、台南摇蚊(C.circumdatusKieffer,1916)、背摇蚊(C.dorsalisMeigen,1818)、爪哇摇蚊(C.javanusKieffer,1924)、花翅摇蚊(C.kiiensissTokunaga,1936)、冲绳摇蚊(C.okinawanusHasegawa & Sasa,1987)和萨摩亚摇蚊(C.samoensisEdwards,1928)、中华摇蚊(C.sinicusKiknadze,Wang,Istomina &Gunderina,2005),且仅给出了种名和分布,未对物种进行详细的描述。除台州地区外,浙江其他地区仅天目山记录了与台州市相同的8 种摇蚊属雄成虫[11];乌岩岭记录摇蚊属:雄成虫2 种(C.kiiensiss和C.okinawanus)[12]、幼虫1 种(C.flaviplumus)[5];丽水记录幼虫1 种(C.kiiensiss),并对其作线粒体基因组分析[13]。

本文所描述的黄色羽摇蚊(C.flaviplumus)为台州市新记录种,而C.dorsalis为浙江省的幼虫首次记录与描述。C.dorsalis的同物异名多达12 个[14],其幼虫的典型鉴别特征就是颏板颜色加深,颏板倒数第三齿明显比邻齿低,后颏颜色加重,影线纹在40 条左右。台州宁溪的标本与唐红渠[5]的记述基本一致。最新的研究表明:目前依据雄成虫特征鉴定而被定名为C.flaviplumus的种类可能包含5 个种,故应为C.flaviplumus种团[15]。C.flaviplumus幼虫形态与C.kiiensiss极为相似,但C.flaviplumus个体明显比C.kiiensiss大,且后颏和颏板颜色稍重[5]。

猜你喜欢

摇蚊刚毛背板
乐凯太阳能电池背板:强劲支持光伏产业
云南省双江县4种多足摇蚊翅膀形态特征及COI基因序列分析
德国小蠊足跗节腹面及侧面的超微结构观察
沉睡摇蚊的生存智慧
光伏含氟背板隐忧
常用基因序列在摇蚊科昆虫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层压过程对背板粘接涂层的影响
播放器背板注塑模具设计
光照强度和磷浓度对寡枝刚毛藻生长的影响
4种步甲属昆虫一龄幼虫形态学特征(鞘翅目:步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