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弄臣》的音乐内容及内涵
2024-01-09肖扬
肖扬
钢琴改编曲《弄臣》的创作背景
创作的社会背景
1815年欧洲开始了封建复辟。后来,欧洲文艺界对封建统治下黑暗的社会现实深感不满,同时对法国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极为失望,看不到社会的前途,走向消极。表现在音乐上,新一代的作曲家们失去了对社会改革的热情,普遍表现出对社会重大题材及对理性的淡漠,他们转向表现个人的情感或是远离现实的幻想,强调个人主观的体验,热衷于反映爱情生活以倾注个人强烈的情感,发泄孤独者的苦闷,作品在描绘自然和现实时带有主观色彩的印记。比较著名的有韦伯《自由射手》,比才《卡门》,瓦格纳《汤豪舍》,威尔第《弄臣》《茶花女》《阿依达》等。李斯特的钢琴作品可以分为独创曲和改编曲,他独创了《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等作品,由于对歌剧的兴趣和喜爱,李斯特还改编了众多歌剧作品,例如《游吟诗人》《弄臣》《埃尔南尼》等。他晚年的时候还一直坚持歌剧主题的改编工作,其他的改编曲还有交响曲、室内乐、幻想曲、变奏曲等,获得了“改编大师”的美誉。
影响李斯特的作曲家
首先是白辽士(柏辽兹)。李斯特从白辽士处发掘了音乐色彩的意义,也开始明白什么叫作宏图远擘。他的方式很符合李斯特的品位,就是这种方式把李斯特引入虚幻的浪漫主义中,体悟真正的感动渴望、主观意识与追求不朽的心境。李斯特是第一位企图让钢琴“管弦乐化”的第一人,不论是在动感上还是色调上,都有显著的成绩。钢琴键盘上的每个琴键绝非虚设,响度如层层叠瀑。这些都是他师法白辽士的心得。
第二个影响者是帕格尼尼。只是这次纯属器乐的冲击,而非美学或哲学上的造诣。他对此有两大目标: 高超的技巧和倾倒全场的本领。李斯特最后才顿悟肖邦音乐的伟大,才明白钢琴演奏除了卖弄技巧,还可以传递诗情画意;钢琴之为器可以制造雄浑的风暴,也可以产生涓滴细流的色调,而装饰不但能营造亮丽效果,对音乐本质的诠释也有相助之功。
钢琴改编曲《弄臣》的由来
1859年,弗朗茨·李斯特将四重唱《赞美你,爱情的女神》改编为钢琴曲,其源于意大利著名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的歌剧作品《弄臣》第四幕。李斯特在改编歌剧作品《弄臣》时,不仅展现出弹性结构与抒情、音乐本身的自由以及旋律的婉转,还加入了他惯用的炫技手法。他改编的这首作品较之歌剧本身而言,更具有器乐性,让人们在情绪上感受更为热烈。
钢琴改编曲《弄臣》的人物形象
利格莱托(Rigoletto)
利格莱托是全剧的核心人物,他身体残疾,驼背十分严重,在歌剧中他是男中低音角色。在宫廷里,利格莱托是一个小丑形象,他时刻奉承公爵,为公爵服务;在女儿吉尔达身边,利格莱托却是一位十分疼爱女儿的父亲,温柔、慈祥。因为吉尔达被公爵欺骗了,他便决定杀了公爵,为女儿复仇。但这个复仇计划以失败告终,并使整部歌剧以悲剧结尾—他看着吉尔达死在了刺客的刀下,同时进一步塑造了他的悲剧形象。
钢琴曲中使用利格莱托的演唱材料是缓慢而冷峻的旋律,位于低声区。在这段平静而缓慢的旋律中,利格莱托四次竭尽全力试图说服女儿不要再迷恋公爵,反映了他对女儿迷恋公爵的无助以及他内心压抑的对公爵的愤怒。
吉尔达(Gilda)
她是主角弄臣的女儿,天真、善良,对爱情充满了渴望,即使发现自己被公爵欺骗后,仍然迷恋着公爵。在得知她父亲将要暗杀公爵的复仇计划后,她心甘情愿地取代了公爵,最终被刺客暗杀。在她去世之前,她仍然希望她的父亲不要责怪公爵。
李斯特在改编曲中主要运用由十六分音符和休止符构成的下行瀑布型旋律来代表吉尔达的演唱素材。
曼图亚(Duca)
曼图亚是歌剧中的公爵,即弄臣复仇的对象。他花心又诙谐聪明,能够迅速看穿女人的心理,说出让她们快乐的浪漫话语,似乎随时准备玩弄任何女人的情绪。
李斯特在改编曲中用一个篇幅描写了公爵挑逗玛达蕾娜的独唱片段《赞美你,爱情的女神》,旋律十分优美,富于歌唱性,充满了热情与虚情假意。
玛达蕾娜(Maddalena)
玛达蕾娜在剧中是公爵的新女郎,她是一名女中低音角色。她十分机警,能轻易识破男人的花言巧语,但同时又充满魅惑,能够与公爵有来有回地相互挑逗,虽然她的内心对此不屑一顾。李斯特在改编时,将跳音作为主要素材,并且多用十六分音符构成。
钢琴改编曲《弄臣》的音乐内容
钢琴改编曲《弄臣》的整体结构非常清晰明了,全曲一共包含100个小节。该曲为复三部曲式,由引子、呈示部、中部、再现部、尾声组成。为了提升对这部作品整体的演绎效果,必须对不同的部分进行仔细地推敲,并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其进行融合。
钢琴改编曲《弄臣》第一段:1—17小节(引子)
引子开头选用的是吉尔达与玛德莱纳的演唱素材,这两种素材在低音区和高音区以对话的形式交替出现,使作品一开始就充满了戏剧性。
低音区为吉尔达的演唱素材,要展现的是吉尔达轻佻妩媚的人物形象。在演奏的时候我们需要保证手腕一直处于放松的状态,指尖支撑好,八度要演奏出一种富有弹性、俏皮的感觉,不要过于重和僵硬。
高音区的演奏要和低音区形成情绪上的对比,在该主题中我们需要演奏出吉尔达悲伤的情绪。该主题有两组短促的连音和一组十六分音乐的弱起加上一拍附点的节奏型共同构成,并且旋律的最高音在主题最长音处,这种组合巧妙地还原了吉尔达的啜泣声。最后的十六分音符G要轻轻带过,模仿吉尔达心中的叹息声。
李斯特在引子的最后运用下行华彩的改编方式替代了歌剧中拉开台帘进入剧情的片段,結束部分谱面出现标注“rit”(渐慢地)、“ppp”(最弱的声音强度),这是在给观众制造未完待续的听觉感受,暗示着接下来剧情即将上演。
钢琴改编曲《弄臣》第二段:18—32小节
该部分为公爵曼图亚对玛达蕾娜的示爱,速度为“Andante”(行板),要十分注意句子间的呼吸以及旋律语气上的处理。该段在演奏时手指要贴键弹奏,下键速度适当放慢,这样可以弹出较为沉稳厚实的音色,更好地展现公爵轻浮、自信的形象,切忌演奏得过于抒情。
钢琴改编曲《弄臣》第三段:33—46小节
该段的创作素材是四位主人公的重唱片段。在30—37小节,玛德莱纳和吉尔达的形象交替出现,十六分音符八度跳音展现的是玛德莱纳活泼娇羞地与公爵玩闹的场景。吉尔达在窗外看到此情此景而感到悲痛欲绝的素材则被改为双音,长音后短促的十六分音符下行与休止符相结合,生动还原了吉尔达抽泣的模样。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快速转换触键方式,从跳音的轻快转为双音的浓厚,同时保持音的清晰程度,弹出人物形象和情绪上的对比。
37—40小节低音区的后两拍为利格莱托的音乐素材,李斯特将原曲中的二分音符缩短为十六分音符,形成了层层推进,将利格莱托愤怒且压抑的情绪不断蓄积,推向高潮。在弹奏这一部分时,我们要仔细倾听左手的旋律音,并且要弹得不连续,模仿出利格莱托在窗外咬牙切齿说话的场景,还要注意情绪和力度是不断堆积上升的。
最后的45、46小节是双手交替小六度的半音快速下行,这是对利格莱托情绪的进一步宣泄,同时体现了李斯特富有特色的华丽钢琴技巧—“双手轮流敲击式弹奏法”。
钢琴改编曲《弄臣》第四段:47—68小节
该段为并列的单二部曲式,中间加入了54—58四个小节的连接。
其中,54—58小节是李斯特对利格莱托动机的补充,该段在歌剧中是不存在的,演奏时也应该富有歌唱性,要随着旋律线条的变化作出强弱变化。手臂要十分放松,用手腕带动手指的跑动,同时注意谱面上的表情力度记号,做出利格莱托不断累积的愤恨情绪即将爆发的效果。
除54—58小节之外的素材都取自歌剧中曼图亚公爵与玛德莱纳在客栈内调情的场景。左手加入的许多装饰音群仿佛在表达吉尔达飘忽不定的心情,所以在弹奏时要注意左手的装饰音群是不占时值的,演奏时可以适当拉宽旋律线条,模仿出公爵假装深情的语气。在八度演奏时可以弹得比乐曲前部玛德莱纳主题时的八度更连贯一些,因为歌剧演绎到这一段的时候,玛德莱纳已经从前面的活泼娇羞变得更加风情妩媚。
钢琴改编曲《弄臣》第五段:69—91小节
该段对吉尔达旋律的处理为:69—76小节是在原本的旋律上增加了八度音,77—84小节将高声部变奏成为三十二分音符,增强了乐曲的紧张度,使之具有更强的戏剧效果,将其一步步推向高潮。
85—91小节为连接小节,逐一回顾了吉尔达、玛德莱纳、公爵的素材,同时再次出现了引子的主题。
钢琴改编曲《弄臣》第六段:92—100小節
尾声为Presto(急板),李斯特将利格莱托悲愤的心情作成左右手八度的连续进行,音乐结构为下行的小二度向上模进,推向高潮,随后连续下行,以辉煌的主和弦结尾。
《弄臣》钢琴改编曲自身的情感内涵
在《弄臣》钢琴改编曲的音乐内容分析中,可以知道这首曲目主要描绘了弄臣利格莱托替女儿复仇、最后却错杀女儿的故事。听众在聆听的过程中,通过扣人心弦的旋律,将体会到四个人物交错复杂的声部及故事线。因此,李斯特在改编《弄臣》的整体构建过程中,有效地保留了原有的故事性,将音乐的表现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
我们分析乐曲中突出的人物性格可知,李斯特并没有简单机械地改编加工别人的作品,而是抓住原作的核心,创造性地加以改编。其中的核心便是每个角色不同的性格和情绪—利格莱托的愤怒、吉尔达的痴情及痛苦、公爵的多情和玛达蕾娜的妩媚,李斯特运用丰富的技巧形成钢琴词汇,刻画了不同人物及其内心世界。
由此可见,《弄臣》钢琴改编曲是由声乐艺术成功转化为钢琴艺术的作品之一。通过聆听分析《弄臣》钢琴改编曲,人们可以看到李斯特高妙的钢琴技巧和创作才华以及他对原歌剧的艺术审美和判断。
结 语
《弄臣》钢琴改编曲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钢琴改编曲的高峰。将歌剧作品改编为钢琴作品不是把单一的旋律提取出来变成富有技巧性的钢琴作品,而是应该抓住歌剧的核心,通过不同的钢琴技巧发掘出不同的钢琴词汇,将歌剧中复杂的人物情绪完美地转化。
在音乐的发展历史中,钢琴作品逐渐成为世界通用的艺术语言,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钢琴不仅需要技巧性,还应不断开发新的钢琴词汇,将钢琴在舞台表现中辉煌的效果最大化地表现出来。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