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节乡村人才高质量发展之推进策略

2024-01-09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毕节人才队伍人才

向 刚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毕节 5517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1]的重大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2],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3]33。把乡村振兴与人力资源建设置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彰显了乡村振兴与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关系。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对新发展阶段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作了全面部署,并突出党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坚持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打造一支能够担当乡村振兴使命的人才队伍。”[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3]30-31乡村人才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5]乡村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6]毕节虽然与全国同步脱贫,但乡村振兴任务依然繁重。2018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的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7]

毕节要实现乡村振兴,建成“示范区”,离不开乡村人才的支撑。经过30多年的不懈奋斗,毕节试验区人才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也存在总量不足、整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均衡和时有流失等问题,采用恰当的策略解决这些问题是十分紧迫的任务,对推进毕节乡村人才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毕节乡村人才的发展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序言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8]14毕节乡村人才是指在毕节党政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民间文艺术团体等服务于“三农”的党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和乡村实用人才等等。“十三五”期间,毕节通过一系列推动人才建设的举措,使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

(一)毕节乡村人才建设成就

“十三五”期间,毕节推进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大市转变,各类人才发展日趋完善,数量持续增多,质量不断提升。如表1所示。

表1 毕节“十三五”期末人才统计表[9]1

从表中可知,至“十三五”期末,全市人才资源总量从2015年的58.34 万人增至2019年的85.63 万人。其中,党政管理人才数量为2.13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增加到了18.58万人。全市拥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3740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769人;随着毕节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毕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数量增至10.34万人;随着毕节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技能人才总量达到了22.51万人;农村实用人才在2015年的基础上增加了29.73 万人,共达32.07 万人,约占毕节人才总量的37.5%。这个基数为“十四五”人才队伍建设的开局带来了强劲的势头。

毕节在统筹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通过考调和引进两种途径,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近5年来,毕节招考“特岗”教师9971名、公务员1312人;通过“人博会”、“脱贫攻坚专项引才行动”、“人才强市”计划等,简化程序全职引进各类人才4551人;通过“西部计划”、“三支一扶”、“一村一名大学生”等方式增加毕节人才的体量。“全市人才资源总量从72.32万人提升到105万人”[10],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建成“示范区”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

(二)毕节乡村人才建设成效的措施

1.制定和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毕节结合试验区人才发展实际,制定出台了《毕节市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毕节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协调机制的通知》、《毕节市“四不唯”人才引进管理实施办法》和《毕节市人才团队建设管理实施办法》,修改和完善了《毕节市人才引进与跟踪服务管理办法》、《毕节市高层次人才服务指南》等系列文件和办法,为人才队伍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使毕节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

2.支持乡村人才能力提升

毕节对各类乡村人才,在职称评定和晋升方面,有所倾斜。根据黔人通〔2013〕334号《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落实了乡村人才中级和副高级职称的评定。在评先选优方面,名额倾向于服务乡村的人员。对优秀的乡村人才,鼓励支持在职学历提升或外出培训深造。

3.完成重大人才项目建设

目前,毕节建成了2个国家级、1个省级、7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成2个国家级、6个省级、10个市级高技能大师工作室。

4.提升乡村人才待遇,增强服务人才意识

为提升乡村人才的服务热情,毕节尽力提升乡村人才收入,提高边远、高寒乡村人才补贴,还修建“公寓楼”、“公租房”等,改善乡村人才居住条件。为提升高层次人才的服务水平,落实“优才卡”服务制度,用好“人才服务热线”平台:专门拨发了高层次人才补贴、高层次人才安家费;拓展升级人才绿卡服务功能,为绿卡持有者在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居住落户、医疗待遇、科研服务、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一些单位还修建“人才房”,改善高层次人才的居住条件。

毕节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培养、引进人才队伍力度,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高质量推进乡村人才建设,使乡村人才数量有所增加,质量有所提升,使乡村人才服务于乡村振兴的能力得到增强。

二、毕节乡村人才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020年,毕节同全国一道实现建成小康社会,迈进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其中,人才起了决定性作用。但乡村人才队伍还存在总量不足、总体质量不高、结构和布局不平衡、人才流失等问题,离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建设发展还有一定差距。

(一)总量不足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2020年我国人才资源总量为18025万人,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8]18而至“十三五”期末,毕节人才资源总量仅为86.23万人[9]1,“涉农人才总量缺口较大,优质人才储备明显不足”[11]。即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此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少;乡村医疗、卫生、教育及文化传播等公共服务人才不足;懂管理会治理的乡村人才不多;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缺失;农村创新创业领头人才、电商人才、能工巧匠、劳务输出品牌等第二、三产业发展人才紧缺。

要实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必然需要大量的科技、管理等各类人才,但由于传统思维与艰苦条件的制约,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很难引进,已经引进的优秀人才难以在农村深深扎根。[12]这实质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引起的。受自然条件和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影响,农村在交通街道住房建设、医疗卫生服务、教育文化科技发展、创新创业就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多方面与城市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严重制约着乡村人才总量的增加。

(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农村农业现代化要求懂现代化农村治理和现代农业科技的专业人才,但目前,毕节乡村人才还存在专业针对性不强或专业即使对口而服务能力弱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农村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不少社区、村委会管理者、工作人员等乡村治理者受教育程度低,年龄偏大,仅凭经验办事,基本与“人才”二字不沾边,村社治理能力不强,治理水平不高。而能把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有机结合,共同发展的乡村高质量服务能力,更显不足。

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主要方式,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但优质教育资源的缺失制约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就基础教育而言,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1年,但毕节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71年[9]2,[13],同时还存在着一定量的12岁以上文盲、半文盲。近若干年来,经过各级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毕节教育体量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人才培养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就高等教育而言,很多毕业生用理论解决乡村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能力弱;就职业培训而言,培训人次虽多,但服务乡村振兴的成效却尚待提高。

(三)分布及结构不平衡

毕节乡村人才在地域和行业上的分布明显不平衡。首先是农村人口数量大于城镇人口数量。截止2021年底,在毕节9548542人的总人口中,城镇人口为3770986人,乡村人口5777556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半数以上,占比为60.51%[14]31,远远超过全国乡村人口占比的36.11%。[13]不仅城乡人才分布不平衡,毕节乡村人才在分布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各类人才大量分布在城市,分布在乡村的人才较少。同时,毕节乡村各行业专业人才分布也不平衡。“十三五”期末,在私营单位与非私营单位从业人数合计508064人中,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的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数仅为9324人。[14]36-40

投入不足是毕节乡村人才分布失衡的主要原因。毕节城乡化一体化进程相对缓慢,制约着乡村人才的分布和发展,而乡村人才数量本来就较少,在较大人口基数下,就显得更少,出现了城乡人才分布不均的状况。另外,农村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不足,平台搭建欠佳,使得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发展缺失或疲软,必然导致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的农、林、牧、渔业的人才失衡。农村农业所需的高尖端人才引进难和培养力度不够,使乡村人才断层和发展不平衡。

(四)乡村人才流失时有发生

在毕节乡村,人才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外来人才流失严重,而且农村当地的人才流失也时有发生。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尽管毕节农村人口占比高,但是城镇化人口占比在上升,与此同时,乡村人口在减少,劳动力数量在下降,乡村本土人才也在流失。农村青壮年人员的外流,不仅促使农村“空心化”形成,也加速了乡村人才的流失。尤其是一些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远走他乡,奔向沿海城市务工,就是乡村人才流失的具体体现。一些刚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以及其他低学历的专业人才,通过招考或者引进等方式,进入乡村工作,一段时间后,不少人通过考调、辞职离开乡村。这是乡村人才流失的最直接表现。

农村留不住人才的原因是多重的,有自然条件的原因,有经济收入原因,有体制机制原因,有个人原因:农村往往地处偏僻位置,离城区路途遥远,整体生活不方便及单调,使部分乡村人才流失;农村综合收入较低,社会福利保障弱,使部分乡村人才流失;一些行业部门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统筹不够科学、信息网络不发达等,限制了个人的发展,使部分乡村人才流失;乡村人才扎根基层、服务乡村、奉献乡村的意识不强、意志不坚定等,亦成为乡村人才流失的关键因素。

三、解决毕节乡村人才振兴问题的策略

针对毕节乡村人才振兴存在的问题,结合毕节实际,采取“聚、培、引、留”相结合的策略,切实“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15],为较切实可行的路径。

(一)广泛汇聚各类英才

“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共同活动产生了一种社会力量,即成倍增长的生产力。”[13]165凝心聚力,汇聚毕节乡村振兴的各类人才,是解决毕节乡村人才高质量建设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受历史因素及区位因素的影响,毕节要通过本地的各级教育及培训满足乡村人才高质量发展,专业上不全面,时间上等不起,因此,采用其他方式,汇聚能使毕节乡村人才建设取得更大实效的方式,更为可能。这方面,最具力量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政治优势。经过民主党派长期在毕节的实践,形成了显著的统一战线优势。今后,毕节应坚定不移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拓展多党合作实践形式,广泛汇聚社会各行各界力量,助力毕节乡村人才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毕节乡村振兴。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党政干部、企业家、专家学者、医生和教师、律师、技能人才、规划师、建筑师等在内的各行各业代表,符合回乡任职要求的公职人员,以及致力于投身现代农业的社会人才,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都是重点鼓励参与乡村振兴的社会各界力量。[2]为毕节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林农畜牧业以及水产养殖业培养提供足量的乡村人才。

发挥沟通协调及宣传优势,创新定点帮扶、干部挂职、联席会议、东部十省市帮扶等方式补齐村社管理人员和监管人才。为毕节人才培养和引进减少阻力,提升乡村人才培养和引进实力、增添毕节人才发展动力。根据毕节实际情况,大力引进和培养乡村人才,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乡村人才增进方式,补齐毕节乡村人才总量短板。

(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优先发展教育提升毕节乡村人才素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3]33毕节要紧密联系时代需求,结合毕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优先发展教育。要办好基础教育,为培育高质量人才打好基础;要办好地方高等教育,夯实适合毕节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一流专业,大力培养能推动毕节乡村振兴的高素质乡村人才;探索初中中职、高中高职、高职本科院校的结对融通机制,为乡村建设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打造毕节特色职业教育品牌。职业教育是培育培训乡村人才的重要载体,是培养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基地。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要求和目标,紧扣毕节乡村人力资源和紧缺人才,根据实际需要,重点加强毕节中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增设急缺专业、完善重点专业建设,尤其是涉及“三农”专业;专注“三农”人才的培养,引进或投入经费开发足量的农技推广和经营管理类课程,培育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队伍;对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积极吸引填报职业院校,根据乡村学生情况,加大奖助力度,减免乡村学生就读职业院校的费用;推选中高职院校各类专业优秀学生到中东部沿海学校、企业深造。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产教融合,使教育真正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学生就业难与社会人才缺的矛盾。

用好培训平台提升乡村人才质量。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宣传力度,保证“阳光工程”培育培训工作落实;创新培训方式,分门别类拟定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实施“雨露计划”,开展好雨露计划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将雨露计划的培训内容逐渐扩展到乡村干部、乡村致富带头人、村内能人,全面提升乡村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三)完善人才结构布局

引好人才,合理分布。在乡村人才中,合理的人才结构与布局是指乡村人才的专业、知识、职能结构配置合理,在区域上的人才分配合理。

就乡村人才城乡失衡问题而言,要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协调区域人才平衡发展,继续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三区”人才支持计划,落实好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落实“人才强市”计划;要加强对口帮扶力度,构建城乡人才交流双循环模式;要发挥广州帮扶毕节优势,创新城乡协作新典范,定期实行城乡相应对口人才“互调”;要选派驻村干部,城市人才结对帮扶乡村全面覆盖;要定期在乡村开展有实效的各种培训,实现乡村人才由输血到造血的实质转变。

就行业分布不均情况而言,要巩固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基层管理等人才分布成果。要精准定位毕节乡村人培养和引进规划,实现应引尽引,能引则引;对紧缺人才,放宽引进条件,简化引进程序,实施“一人一策”解决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问题;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国家政策,更多引进懂农业、有技术、懂市场的乡村人才。在构建全面系统的毕节乡村人才队伍体系时,避免行业人才断层脱节,保证行行有人,后继有人。精准识别缺失人才,统计乡村缺失人才类型及数量,及时精准培养、精准引进,精准管理,对症补齐,解决乡村人才行业失衡问题。扩展广州对毕节乡村各领域人才帮扶范围,精准用好用足广州对毕节乡村教育、医疗、农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帮扶资源;根据实际需要,按照人口比例,借鉴广州由点到面、“组团式”的帮扶经验,发挥毕节政治优势,定期向乡村派足紧缺专业人才。

(四)防止乡村人才流失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以强基础强服务来留住人才。对农村公路进行扩建提升,改弯取直扩宽,改善交通条件,方便出行;根据实际需要,新建进出农田山坡林间道路,便于乡村实用人才的“干实事”的需要和生产运输的需要。扩大农村网络覆盖面,增强通讯信息质量。改善乡村办学条件和提升教育质量。优化乡村医疗卫生环境,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善住房条件,整治管住脏乱差,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强化乡村文化氛围,把乡村建设成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居住之地。这样,全面降低乡村人才队伍的“失落感”。

建立和完善奖励激励机制。结合各部门、根据实际,完善体制机制,搭建好乡村人才振兴平台,服务毕节高质量发展。建立灵活机动的乡村人才评价机制,定期对乡村人才进行考评。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奖罚有度、鼓励先进人才,侧重工作业绩和职业能力的考核。根据考核实际,调整工作岗位,实施城乡定期流动互补。通过考核评价与聘用选拔相结合,激发乡村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评先选优,职称评聘,晋升提干政策上,大力向乡村人才倾斜。在物质上,加大对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人才补贴,尤其是对“三农”工作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加大物质奖励力度。在精神上也要对乡村人才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实现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这样,全面提升乡村人才队伍的获得感。

创新产业项目,搭建创业平台。以市场为导向,切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支持鼓励各行各业人员实现创新创业,扩大就业范围和增加收入。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工作,通过创新带动创业,带动就业,实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村收入。结合毕节实际,大力开发特色农业、山地农业,打造农村农业品牌。加大对威宁火腿、威宁土豆,赫章核桃,大方天麻、织金竹荪等品牌的宣传力度。精细对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培育和深加工研发。开发乌蒙高原畜牧业、养殖业等项目。聘请国内外各领域知名专家定期为创新创业项目把脉,为返乡创新创业人才进行系列专业辅导。制定向乡村倾斜的创新创业政策,协同各部门进一步完善乡村人才股权、期权等激励机制。鼓励银行金融机构为返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融资渠道、融资服务。发挥毕节气候优势,利用好自然环境资源,深化旅游产业,创新毕节避暑项目。把农业和第二三产业有机融合。融合各种资源,招商引资打造“乡村农庄”、“休闲山庄”、“避暑山庄”、“水上游乐园”等乡村项目,吸引农村村民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以土地扭转费和劳务入股,参与项目建设与经营,共建共享。使乡村人才获得成就感。

打造“乡愁品牌”引回留住乡村人才。离乡人员,在外谋求发展成才之后,大多都有感恩家乡、建设家乡、反哺家乡的思想。积极鼓励和呼吁在外的“领头雁”、“青年创客”等人才返乡创业,带头致富,建设乡村。加快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保留修缮好古井老寨,治理好乡村小河溪流,打造独特的乡村文化品牌,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乡村发展道路,打造返乡人才看得见发展,留得住乡愁的宜居之地,使这类乡村人才队伍获得“亲情感”。

四、结语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促进社会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将不可避免地深刻地影响着人才发展状况。与时俱进,顺势而谋,立足实际,创新而动。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16]146毕节人口总量950 多万,占贵州总人口的1/5,有着极大的优势,但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人力资源总量而非人口总量。[17]人口总量不是人力资源总量,更不等同于人才总量。实现毕节示范区建设,要主动发挥内生动力,因地制宜发挥好毕节人口红利,重视提升人口质量,不断促进毕节人口总量向人力资源总量转化,把人力资源培育为高质量的人才资源,增量提质毕节乡村人才。充分发挥毕节人口优势、统战优势、特色资源优势。坚持党管人才、重视乡村人才、汇聚乡村人才、科学培育乡村人才、引进乡村人才、留住乡村人才、用好乡村人才,形成“聚得拢”、“培得好”、“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妙”的乡村人才振兴模式,争取到2025年,将毕节建成一支拥有135万人规模、高素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高质量人才队伍,把毕节将乡村振兴和“示范区”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

猜你喜欢

毕节人才队伍人才
人才云
广州通过电商带货毕节农产品 累计销售136万元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寻味贵州——毕节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游洞——毕节织金洞
毕节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