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治疗及临床预后评价

2024-01-09王迎春杨文杰张智成

中外医疗 2023年29期
关键词:终末期高通量维持性

王迎春,杨文杰,张智成

仙游博爱医院,福建莆田 351200

终末期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该疾病指的是慢性肾脏疾病的最终阶段,此时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无法维持基本的生理功能[1]。目前终末期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重而逐年升高。一旦患病,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2]。临床通常会使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方式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其属于肾替代疗法,通过机器将患者的血液转移到透析器中,进行滤清和废物排除,然后再将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3]。该方法的主要目标是维持患者的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和体液平衡,并尽量降低尿毒症对身体的损害。不过在使用哪种通量治疗方面仍有一定分歧[4]。本文随机选取2021 年1—12 月仙游博爱医院收治的80 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展开对照分析,深入探讨高、低通量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80 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18 例,女22 例;年龄51~77 岁,平均(65.69±2.81)岁。观察组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龄53~75 岁,平均(65.77±2.49)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诊断为终末期肾病;符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条件;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超过半年;充分了解本研究详情,在告知书上确认签字。

排除标准:缺少完整病历资料者;伴有精神疾病者;伴有感染性疾病者;伴有恶性肿瘤疾病者。

1.3 方法

两组均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采取低通量血液透析的方式,观察组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方式。

对照组:设备为德朗透析器(型号B_16PF),有效膜面积、超滤系数分别为1.6 m²和20 mL/(h·mmHg),治疗期间,保持血流流速在220~250 mL/min之间。3 次/周,4 h/次。

观察组:设备为尼普洛透析器(型号ELISIO_17H),有效膜面积、超滤系数分别为1.7 m²和59 mL/(h·mmHg)血流流速、治疗时间及频次都和对照组相同。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总疗效:患者各种临床指标在治疗后均显著改善或恢复到标准范围,各种临床症状(如全身乏力、呕吐、恶心等)全部消失,评价结果为显效;患者各种临床指标在治疗后均有改善,但未恢复到标准范围,各种临床症状都有良好缓解,评价结果为有效;各种临床指标及症状均未见明显变化,评价结果为无效。临床总疗效=显效率+有效率。

②临床指标:在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抽取5 mL 空腹状态下的肘静脉血液样本,按照4 000 r/min、离心半径10 cm 的标准连续进行10 min 的离心处理。将上层清液去除后,测定血肌酐、尿素氮、血清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水平。其中β2-微球蛋白水平是通过胶乳增强比浊法测定获取。

③钙磷代谢水平:在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抽取3 mL 空腹状态下的肘静脉血液样本,测定血钙水平、血磷水平。

④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皮肤瘙痒、营养失衡、心肌缺血、肢体肿胀、血压不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所降低,但两组血肌酐、尿素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

2.3 两组患者钙磷代谢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钙磷代谢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降低,但两组血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钙磷代谢水平比较[(±s),mmol/L]

表3 两组患者钙磷代谢水平比较[(±s),mmol/L]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3/40),包括皮肤瘙痒、肢体肿胀、血压不稳各1 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10/40),包括皮肤瘙痒3 例,肢体肿胀4 例,营养失衡、心肌缺血、血压不稳各1 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P=0.033)。

3 讨论

终末期肾病主要是因为患者肾脏功能衰竭或严重受损,从而无法将毒素排出体内而出现的内环境紊乱,该疾病属于一种泌尿系统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发展态势[5]。根据尿毒症毒素的分子量不同,划分为大分子、中分子、小分子3 类,不同物质都会对机体产生显著的不良反应,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治疗时,应当严格遵循科学排出尿毒症毒素的原则,确保患者临床疗效能够得到良好改善,进而提升其预后及生活质量[6]。通常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主要是通过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方式,该方法可以通过血液透析膜弥散、对流等,将其机体中的炎性介质、毒素、代谢物质等充分清除,使患者机体水电解质紊乱问题得到有效纠正[7]。

目前临床在使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一般会采取两种血液透析方案,虽然本质上相同,但是其透析器超滤系数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因此被划分为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本文主要分析将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疗效(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P<0.05)。由此可以看出,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整体效果相比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更好。同时,在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血肌酐、尿素氮、血钙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清甲状旁腺激素(220.25±17.99)pg/mL、β2-微球蛋白水平(26.43±2.81)mg/L、血磷(0.91±0.16)mmol/L,低于对照组的(420.17±25.36)pg/mL、(34.49±3.33)mg/L、(1.63±0.32)mmol/L(P<0.05)。同时本文结果和黄兵[8]在其研究中提到治疗后观察组血肌酐、尿素氮、血钙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清甲状旁腺激素(220.35±17.41)pg/mL、β2-微球蛋白水平(27.51±2.19)mg/L、血磷(0.90±0.15)mmol/L,低于对照组的(420.60±25.69)pg/mL、(35.62±3.20)mg/L、(1.65±0.30)mmol/L(P<0.05)的结果一致。分析原因,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借助弥散以及对流结合的方式来净化患者血液,从而有效清除其机体中的小分子毒素物质[9]。不过该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经历相对较长的血液透析时间,同时容易增加患者机体中的大分子毒素物质和中分子毒素物质含量,这会样进一步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不但会导致机体痛苦程度显著增加,同时还会对患者预后产生很多不良影响,进而降低其生存质量[10]。高通量血液透析属于一种新兴技术,其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容量控制的透析机上使用人工合成膜高通量血液滤过器进行血液净化[11-12]。和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方法相比,主要可以具备以下几点优势:该方法的人工合成膜具有较强的通透性,并且还具备制止扩散性特点[13-14]。同时该方法会借助弥散、对流、吸附3 种方法展开治疗,可以有效弥补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有效清除患者机体中的大分子毒性物质和小分子毒性物质,因此可以让其临床症状得到良好改善[15]。另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对终末期肾病患者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可以更加有效保障治疗安全性,对提高预后带来很多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在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方式的临床总疗效要明显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方式,该方法可以让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得到良好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猜你喜欢

终末期高通量维持性
高通量卫星网络及网络漫游关键技术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高通量血液透析临床研究进展
Ka频段高通量卫星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探讨
中国通信卫星开启高通量时代
姑息护理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