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治”融合:推进克拉玛依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2024-01-09周小三
周小三
(中共新疆克拉玛依市委宣传部 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创建生机勃勃、和谐有序、共建共治共享社会的基本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治理,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治理”理念,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1]目前,我国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发展,开启了社会治理现代化新征程。
当前党和政府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陆上基地和核心区,是国内与中亚国家的联络带,是我国西北安全稳定的防护栏,是防止境外势力渗透的屏障区。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指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的保障。近年来,克拉玛依市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积极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虽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亟待改进。这就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五治”融合,强化政治引领,加强多元共治,完善治理格局和治理方式,创新治理手段,不断释放基层动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
一、克拉玛依市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
克拉玛依市是新疆准噶尔盆地荒漠中建起的一座石油城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全疆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先驱城市。近年来,克拉玛依市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积极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2020年,克拉玛依市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期试点城市。三年来,克拉玛依市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五治”融合,坚决防范五类风险,不断释放基层动能,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坚持政治引领,构建“一核多元”的社会治理主体格局。首先,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抓住党组织引领这一社会治理的关键要素,着力将健全机制、改革机构、完善体系等基础性工作由党组织自上而下“统”起来,提出“区域统筹、条块结合、上下联动、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构建符合克拉玛依市实际的工作模式。其次,坚持为民服务“主航线”,紧盯群众生活中的堵点、痛点,由下而上“破”难点,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组织体系,促进基层党组织向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责主业聚焦聚力。最后,积极引导、培育、规范其他社会治理主体,例如,打造“邻里守望”等社区示范品牌,通过积极推动基层各个社区打造自身社会治理品牌,促进社会组织发育,不断发展多个扎根基层、富有活力、服务群众、管理规范的社区社会组织,有效发挥它们在民生保障、服务优化、社区和谐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
二是夯实法治保障,建立“完备规范”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首先,以依法治疆为目标,坚持法治先行,以区、街、社区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站、室)为解决群众难点困点问题的载体平台,完善融合群众信访、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实行固定常驻、动态轮驻、因需随驻、定期派驻等多种人员配置模式,积极发挥网格员“亲邻里、知民情”的优势,实现了小纠纷上门化解、大问题线上调解、疑难事电话讲解、邻里事融情和解。其次,建立矛盾纠纷化解“23456”工作机制。坚持落实分级管理、归口负责两项原则,严格执行靶向分流、互动调解、多元参与的三项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的四调联动机制,强化诉调、访调、仲调、检调、警调的五调对接,形成法律援助、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网上信访、争议仲裁、心理咨询的“六位一体”工作格局。最后,积极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的平台和载体,发挥各类调解人员的作用和优势。充分发挥人民调委会、退役军人调解工作室、派驻人民法院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打造调解力强、群众认可、影响广泛的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做大做强“老赵调解室”“娟子工作室”等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法律宣传、法律咨询、司法调解等服务,普及法律常识,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三是强化德治引导,涵养“和美与共”的社会治理文化生态。首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其融入道德建设、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家风培育等各项社会治理中,广泛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和宣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加自觉地运用社会主义道德准则要求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其次,建章立制不断引导群众明是非、辨善恶、守诚信、知荣辱。通过制定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广泛宣传“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善行义举”等典型个人的先进事迹,促使大家学习榜样模范。推广红白理事会组建,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引领群众树新风。深化平安志愿者工作,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打造参与广泛、影响力强的志愿者队伍。最后,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研发个人诚信服务APP“信易玫瑰”,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依法追究违法失信责任,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全面推广城乡社区诚信建设,营造全社会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四是做实自治强基,积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有效运行机制。首先,克拉玛依市依托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平台,按照“一网统管、多网合一”要求,加快与网格化服务管理及平安志愿者工作相互衔接、有机结合,打造集党建、综治、城管“多网合一”为一体的工作平台。融合人、地、事、物、组织、网络为一体的“全要素网格”500 余个,吸纳全市3 400 余个党组织、3.8 万名党员到网格报到,使基层组织战斗力日益增强。其次,按照一站式服务要求,试点打造区(县)级“枫桥式”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中心,提供丰富多样的解纷服务“菜单”,推广“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服务,大幅压缩办结时间,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最后,充分发挥“四社联动”工作机制作用,积极搭建居民议事会、民情恳谈会等形式的议事平台,目前,全市112个社区(村)全部落实重要事务、重要项目建设、重要资金使用等集体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确保自治组织的基层事务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是提升智治赋能,推动科技应用创新驱动社会治理引擎。首先,强化“互联网+”思维及应用,推动各街道社区开通“智慧社区”服务平台,通过多媒体技术,整合社区现有各类服务资源,为居民提供包括政务、商务、娱乐、教育、物业及生活互助在内的多项便捷服务。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一网式”办理,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库,使95%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能够实现“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86项市级政务服务事项、97项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其次,强化科技赋能社会综合治理,着眼“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的目标,打造“三级平台、五级应用”城运体系。梳理社会管理事项,全要素纳入“一网统管”。推动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管理和服务,实现了从单一事项处置到行业联动闭环处置。各类资源、力量在指挥中心大屏上全息全景呈现,实时反映城市运行态势的体征指标,实现动态监测、智能预警、协同处置,切实提升综合保障、应急处突能力。最后,创新实施“互联网+行业治理”,通过企业实时在线数据等先进传感技术,对全市安全生产、污染排放、校园秩序、“两客一危”车辆、危爆物品、电力设施等重点行业领域全天候进行立体式非现场监管预警,确保问题发现在萌芽,化解在前端。
二、克拉玛依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克拉玛依市虽然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为了准确、客观地掌握克拉玛依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调研组结合克拉玛依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经过充分准备和周密设计,以访谈、发放问卷等方式积极开展了调研,对象涉及各级党政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家、个体户、学生及无业人群,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克拉玛依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一是行政命令管控思维亟需转变。近年来,受维稳、疫情防控等工作的影响,克拉玛依市的基层公务员严格按照“命令—执行”的科层制管理要求,[2]自上而下完成上级安排的各种指令和任务,将主要精力和资源用来应对上级下派各项考核指标上。考核是政府行为的“指挥棒”,目前政府行政服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管控、轻服务”的现象,对如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价值意义思考不多,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行为。
二是多元主体共治格局尚未建立。克拉玛依市作为工矿业城市,长期以来其经济发展形态受油田计划经济影响较深,在社会治理中推动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的各项制度、机制和平台尚未建立健全,对于如何发挥社会多元主体作用的思考较少,导致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共建的格局难以在实际治理中形成有效实践。
三是社会组织服务能力亟待提升。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要求社会组织更加专业,为社会提供多种类、高质量、高水平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据统计,31个省份共有社会组织88.6222万家,平均数为2.8588万家,[3]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社会组织总数在1万家以下。目前,克拉玛依市实际注册的社会组织为253家,①数据来源于克拉玛依市民政局(2022年)相比全国平均水平而言,社会组织数量少、规模小,难以满足其他社会多元主体的需求,同时,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往往是兼职参与,存在年龄普遍偏大、知识结构较低的问题,难以提供差异化和多样性的服务。
四是现代治理手段运用不足。目前克拉玛依市习惯于依赖行政部门自上而下推进工作,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组织和公民之间的协同联动机制不够,在工作中存在各自为政现象;“数据孤岛”依旧存在,大数据等智能化治理措施尚未全面铺开,信息“一网统管”进行整合与共享的平台建设不够成熟;部分党员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不足,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发展,选择性执法、简单粗暴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距离“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还存在差距。
三、进一步推进克拉玛依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方向,聚焦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4]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克拉玛依市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坚定坚决按照这一指示,深化贯彻落实,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克拉玛依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找准社会治理的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5]“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6]创新和发展克拉玛依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善于从政治上把大局、看问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新疆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注重从政治高度谋划、部署、推动工作,深刻领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握民族团结这一生命线,按照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在实践中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新疆工作总目标为引领,坚持标本兼治、破立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要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始终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综合反映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要把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生态保护等抓好落实解决,着力克服和解决当前存在的重物质轻精神、重虚招轻实干、重显绩轻潜绩等问题,运用科学方法深入思考谋划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做到全面科学推动克拉玛依市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多元共治,扩大社会力量参与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7]克拉玛依市加强党对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统筹协调,积极创造社会组织、公民公平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全力引导社会各主体共同参与治理,打造出“有事共协商、难题共探讨、信息共交流、风险共承担、成果共享受”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一是通过不断聚力打造社群共治共建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多元主体协商议事机制,深入开展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等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促进协商民主共治贯穿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二是积极统筹调度工青妇、红十字会等社会群团组织力量,加大它们引领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培养和发育的力度,优先培育符合克拉玛依市实际社会需求的社会组织,解决当前社会治理主体数量和规模不足问题;三是灵活运用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补贴活动经费等措施,推动社会组织在专业能力、服务水平和数量规模上的发展,最大限度发挥社会群团组织在承接政府委托事项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进而不断提升社会组织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过程中的自身能力。
三是完善治理格局,提升基层网格化治理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社会治理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深入拓展区域化党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推动服务和管理力量向基层倾斜,实现从管理向治理转变,激发基层活力,提升社区能力,形成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6]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以党组织为纽带,搭建社区(村)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平台,探索构建“正向激励、负向惩戒”的双向管理机制,对群众参加事务管理、志愿帮扶等方面进行赋值,对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居民不应当发生的负向行为扣分,通过积分兑换“礼物”方式,有效引导各族群众参与社区(村)建设各项事务,壮大区域发展的朋友圈。二是要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社区(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健全任职评估机制,加强社区(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全面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组织基层干部全员轮训,着力补齐能力素质短板,有效提升抓治理、促发展的本领。三是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按照“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要求,完善具有新疆特色“枫桥经验”,加强城乡社区建设,以“网格+联户”为抓手,按照“335730”工作机制,按照包调查、包调处、包办结、包回访的“四包”措施进行稳控化解,做到“矛盾不上交、问题不上访、纠纷不开庭”,维护好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完善治理方式,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8]因而,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一方面,克拉玛依市必须推进法治新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把依法治疆、依法治市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作为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要严把重大行政决策关,做好法律顾问工作,提高工作透明度,进一步提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水平。要聚焦源头治理,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努力提高行政执法效能,进一步提升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能力。要以良法促善治,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培养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克拉玛依市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巩固拓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德治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社会治理,着力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不断提升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以道德教化丰盈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精神内核。
五是创新治理手段,推动多种方式发挥实效。深化社会治理创新,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9]更加注重在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坚持各种治理方式综合应用,加快推进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克拉玛依市域治理现代化在依法治疆的引领下,需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同时,作为新疆数字城市试点地区,必然要在智能化和专业化上下功夫。一方面,发挥法治对社会治理的规范作用,以“法治政府”建设引领“法治社会”建设,最终推动“法治中国”发展。利用好“逢九必讲”、中心组学习、集体研讨等机制,强化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等“关键少数”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坚持强化“八五普法”作用,自上而下树立法治信仰,严格做到依法行政,自觉在法治轨道上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另一方面,强化互联网思维,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工具运用到社会治理中。以数字城市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构建无重复、无缝隙的社会治理行政资源网络,通过打造“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码通行”等信息采集共享平台,全面理顺政府部门、层级之间的权责关系,加强“扁平化”管理,推动信息化与政务服务、社会管理等深度融合,全力解决“信息孤岛”和“数据封闭”等问题。此外,对各部门条线上的信息系统逐个进行整合,将12345热线、信访、城市管理等业务在平台上进行扩展,实现信息数据“一次录入、各处共享”,使城市治理由过去的粗放、被动、分散向高效、敏捷、系统转变,提高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