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2024-01-09张楚廷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隐性哲学时代

张楚廷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职业教育的地位如何,是由其作用所决定的。

从更为普遍的意义上讲,任何事物的地位都是由该事物的作用所决定的。具体说来,作用如果较小,地位就难以“高上去”;作用很大,其地位势必相应很高。

曾有一说,发达的职业教育是德国的一项秘密。德国产的奔驰、宝马、奥迪,是那样的精致,那样的耐用,连我手头所使用的血压计、指甲刀,也是德系产品。

其实,德国还有一项秘密,即它高水平的哲学。由天才康德带领出来的一批思想家的哲学,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海涅等人创立的哲学。

实际上,高水平的哲学和发达的职业教育,都不是什么秘密。大白于天下之事,有何秘密可言?并且,我们还不能不看到,高水平的哲学与发达的职业教育这两方面还是有密切联系的。当智慧进入行动之中时,行动就非同凡响了;当哲学进入职业和职业教育的时候,高水平、高质量的精致产品就会涌现出来。

在发达国家,职业种类格外多,多达两三千种,此其一;每个人一生中职业转换的次数也特别多,此其二;每当失业人数增加时,也是职业教育更为兴旺之时,此其三。失业之后,如果想上新岗位,就需要接受该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的培训。培训事业也成了整个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共有七层。分别是:研究1 型,研究2 型,有博士培养水平的高校,有硕士培养水平的高校,仅能授予学士学位的高校,两年制的学校,如社区学院,第七层便是培训了。到第六层、第七层,与职业教育的关系也就更为密切了。

职业教育种类众多,个人的职业转换次数也增多,职业培训也日益兴旺。这种现象,在我们国家沿海发达地区早已呈现。再晓之以时日,这种现象将更为普遍。

世界上所能达到的,所能做到的,还在走向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也一定能做到。

本人是教书的,教师是我的职业。我又长期从事哲学研究工作,将顶天立地的工作集于一身。当然,凡哲学都是个人的哲学,时代的哲学;其实,凡职业也都是附着于个人身上的职业,也都是时代中的某种职业。

在人间,有什么活动是能够离开时代,离开社会的?又有什么活动是可以离开活生生的个人的呢?我个人包括读书、教书、写书、行政在内的各项活动,都是自己的,又都是在这个美好时代中展开的。自少年起,我就将自己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校长工作是职务不是职业,教师才是我的职业。因为我在履行职业的时候很用心,做的效果还可以,很可能时代就给了我一个职务,校长的职务,从职业那里生长出来的职务。

一百个以上教师为职业的人之中,会有一百个人将履行校长的职务吗?既会教书,又善于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果做得好时,能两职一肩挑,这两种活动之间,还可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如果很容易,那反倒是难以想象的。华罗庚先生是将学术研究和行政工作有效结合在一起的典范。陈景润先生的学问做得好,至于行政管理工作,陈先生可能只有望洋兴叹了。

曾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的赫钦斯,认为大学的任务、大学的使命在于思辨。与此同时,赫钦斯反对职业教育主义,他反对的是那种“主义”,而不是职业教育本身。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现实,作为一种存在,与有没有人反对或者赞成,会有什么关系吗?

有纯粹的思辨,没有纯粹的人类活动,没有纯粹的职业活动;并且,如果在实际的活动中越能有效地运用思辨,其相关活动的效率更高,其效果也会更好。从更为普遍的意义上讲,人这种生命体区别于其他生命体的根本点就在于,人有思辨。

这也表明,赫钦斯对于大学使命所持的观点,也是鉴于人有这种生命体的根本特征的认识的。可贵的是,赫钦斯将他的教育观念,建立在了对人的根本的认识上。

哲学在顶端,职业在尾端,这一头一尾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历史事实和因果逻辑都证明了这一点。“事物之间,万事万物之间,是彼此联系着的”,此话说起来容易,就具体事物说清楚,却并不那么简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不十分简单。复杂存在于简单之中,困难存在于容易之中。如果想简单,就需要知晓复杂;如果想容易,能够避开困难吗?回答这些问题,依然还是要回到思辨上来。人的神奇之所在,终归还是表现在人有意识,有头脑,有思辨。

大学的使命不只在思辨,还在于发展人的思辨意识,提升人的思辨能力和思辨水平。想象力是无限的,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乃思辨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这样看来,大学给学术以知识,是相对次要的,重要的仍旧是发展学生的思辨力。

知识是显性的,思辨是隐性的。前者形成显性文化,后者形成隐性文化。课程即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这样,相应地就有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这两类课程的作用和地位有区别吗?区别肯定是存在的,只看我们如何揭示,如何去认识。

教师在讲课时,传递的知识是显性的。他如何处理知识、剖析知识,他的思维方式、他的责任心、事业心,他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之情,则是看不见,是隐性的。

到了未来,一方面,教师所传授的具体知识,百分之九十九会遗忘。不是想遗忘,而是自然地、必然地遗忘。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所展现的精神风貌,却久久难以忘怀。这就是隐性文化或隐性课程的魅力。当然,越是优秀的教师,越能留下丰硕的精神食粮。

教师本人都经历过学生时代,自己的多位老师中,谁会被自己认为是更优秀的,判断的标准,往往是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原由。恰好是这些更为模糊的印象,给了自己更为深远的影响。教师是学生时代的过来人,仔细品味过程,才能受益良多。往事不只可以回味,不只可以品味,在品味、品尝、回味中,温故而知新。

对于教师,一辈子奋斗下来,能看到桃李满天下,会有此生足矣的感觉,一种幸福的感觉。为人之父母,实际上是教师生涯的开端。由此开始而展现自己的一生。

有些人羡慕教师职业,羡慕教师有长长的寒暑假。殊不知,这长长的假期是让教师“充电”的,让教师再学习的。由此,教师职业又是特别能紧跟时代的职业。几十年下来,教师会感到自己又念了好几届大学。

教师的地位有多高,当然也是由教师的作用所决定的。受到许多学生怀念的教师,是最幸福的人。这种幸福不是可以追寻来的,而是自然降临于自己的。

如今,我们国家正走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我们的职业和职业教育都在兴旺中,发展中。与此同时,哲学也正在成为我们的事业,两者相依相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哲学和哲学教育,职业和职业教育将携手为中华而奋斗不息。

猜你喜欢

隐性哲学时代
菱的哲学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