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农村互助养老的困境与出路探讨
——以十堰市胡家营镇为例

2024-01-09俞喆晖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关键词:照料养老老年人

刘 俊,俞喆晖(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第七次人口普数据显示,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为2.64 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70%,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为1.91 亿人,占总人口的13.50%。我国老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农村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且土地保障功能的逐渐丧失,使得农村养老问题尤为突出。针对农村养老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指出,要“积极发展农村互助幸福院等互助性养老”。

农村互助养老是在农村开展的一种以老年人为主体的互助式养老方式,即发挥老年人的积极性,在农村实行集中居住或家庭居住,由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或志愿者照料老人,从而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养老模式。农村老人没有明显的“退休”年龄,60 岁以上身体健康的农村老人仍然会在农田里劳作,这使得以组织化形式在农村推行互助养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农村老人的意愿和能力为发展互助型养老模式提供了充分的潜力。

一、积极老龄化的内涵

“积极老龄化”最早是在1997 年丹佛七国大会上提出来,在2002 年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并载入了《政治宣言》。“积极老龄化”以“健康老龄化”为基础,包含“健康、参与、保障”三方面的内容。它不仅要求老年人以乐观的态度积极融入社会,还需要全社会在观念上认同和行动上积极配合,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年人,尊重老年人,为老年人的再社会化创造便利和谐的社会环境,使老年人在自我实现中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参与中获得物质和安全保障,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积极老龄化的三大支柱是健康、参与和保障。“健康”是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适应性。随着年纪的增加,他们的身体素质会逐步下降,建立良好的医疗条件,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是改善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并延长其寿命的关键。“参与”是指在社会环境许可的前提下,在退休后仍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积极参加社会生活。老年人拥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经验,帮助他们更广泛地融入社会,既能缓解老龄化的压力,也能营造出一种和谐、友善的社会风气,同时让老年人重拾信心、重塑自己、实现“老有所为”的目标。“保障”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支持和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提出来更多的需求。这一支柱包括老年人的权利、尊严、自由以及政策、资金、人才和设施等老年人生存的各种必要条件,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根本保障。

二、十堰市胡家营镇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现状

胡家营镇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西南边境,地处鄂陕两省一区两县(郧阳区、郧西县、白河县)结合部。全镇共212 平方公里,辖19 个行政村,79 个村民小组。截至2020 年,胡家营镇常住人口为15583 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同比下降14.76%。全镇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8457 人,占54.27%;女性人口为7126 人,占45.73%。在年龄构成上,0-14 岁人口为3227 人,占20.71%;15-59 岁人口为8831 人,占56.67%;60 岁及以上人口为3525 人,占22.62%。胡家营镇老龄人口比例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结构严重老龄化。2021 年郧阳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89 元,胡家营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55 元,低于全区平均水平。

(一)互助养老的发展过程

郧阳区政府积极探索新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2018 年,郧阳区开展“安幼养老”试点项目,按照“高标准打造、高质量运行”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村老年人日间互助式照料中心、村卫生室、村委会闲置房屋、闲置校舍等资源,通过改造或翻新进行资源再利用,于年底在全区建设完成23 个安幼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同时,郧阳区成立“安幼养老”工作指挥部,将“安幼养老”工程列入全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范畴,继续加大对农村互助型养老模式的投资,确保其健康运作。胡家营镇的白塔村成为试点村,为其他村开展农村互助养老提供发展经验。

(二)互助养老的资金来源

安幼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的资金来源以政府财政补贴为主,村集体收入为辅。白塔村安幼养老日间照料中心于2018 年完工,按照郧阳区政府的相关规定,对各试点村新建留守儿童活动中心、老年人互助式日间照料中心、健康管理中心(村级卫生室),均按照10 万元的标准配套建设资金,白塔村新建照料中心的建设资金得以保障。同时,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于长期开展活动,经综合考评合格的,按照每个试点村每年1 万元左右的标准配套运营经费。同时,鼓励各试点立足本村实际情况,发展村集体产业,利用村集体收入促进安幼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的长远发展。白塔村目前有茶叶基地和柿子基地,可以作为安幼养老日间照料中心运行的资金来源补充。

(三)互助养老的服务主体

安幼养老日间照料中心服务主体包括:中心管理人员、村委会和政府。中心管理人员的工资由政府按照公益性岗位的标准支付,具体人员由村委会负责聘用。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中心的日常事务,包括安幼养老所的卫生清洁、各项设备管理、日常运行等基本事务。村委会是安幼养老所的直接责任主体,具体的管理制度、发展规划等均由村委会负责,同时,安幼养老所的考核与村委会工作挂钩,促使村委会加强安幼养老所的相关建设。政府作为安幼养老所的间接责任主体,在宏观上给予一定的保障和支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让安幼养老所有据可依;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保障其基本的运行;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四)互助养老的服务内容

安幼养老日间照料中心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一是健康管理。每月村卫生室为老人免费体检,包括量血压、心电图、慢性病管理以及发放药品等,满足老人基本的医疗需求。二是生活娱乐。老年群体在照料中心可以参与打麻将、下象棋、看电视、聊天、打扑克等活动,娱乐项目的开展丰富了老年群体的生活。三是餐饮服务。逢下雨天,照料中心管理人员会免费给不方便回家的老人提供午餐,让其在安幼养老所没有后顾之忧。四是日常看护。行动不便的老人白天被送到日间照料中心,由医护人员负责看护,减少家中无人照料,老人发生危险的风险。同时,健康老人在安幼养老照料中心活动,可以相互照应。

(五)互助养老的服务效果

通过对该村50 名村民的访谈发现,老人对现有的安幼养老所较为满意。90%的老人表示自己非常愿意参与到安幼养老所的活动,80%的老人一周去安幼养老所的频率超过5 次,70%以上的老人一天在安幼养老所的时间超过4 小时。通过老人的参与意愿、频率和时长,可以看出安幼养老所很受该村老年群体的欢迎。安幼养老所提供的服务基本能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95%的村民会自觉接受村卫生室提供的免费医疗服务,70%的村民参与安幼养老所提供的娱乐项目。从村民的反馈可看出,目前安幼养老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基本能满足老人的需求,丰富老人的生活。

三、胡家营镇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的现实困境

胡家营镇农村互助养老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整体上受到老年人的支持,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对老人的身心健康关注不足

1.医疗服务供需不平衡

农村地区医疗服务供需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村落分散,距离较远,交通不便。村卫生室是农村居民获得医疗服务最便捷的地方,但由于医疗设备的缺乏和医疗水平的局限,仅能解决村民日常的头痛脑热,一旦是稍微复杂的疾病,居民需要去距离约13 公里的乡镇医院就医,而该村的交通不便利,只有一趟早6 点出发晚6 点回村的班车帮助出行。另一方面,农村老人主观上不重视及时就医。农村老人受教育程度、家庭条件所限,担心影响到对孙辈的照顾,小病基本不治;至于大病,农村医疗保险有一定程度的报销,但剩余自费部分对农村低收入老人来讲仍然是一种负担。主客观条件下,农村老人的医疗需求并未被满足。

2.对老年人精神需求关注不足

首先,该村提供的服务内容有限,照料中心的老年活动室,仅有麻将机、电视、座椅等设备,难以满足老年群体更多的精神需求。其次,娱乐活动缺乏个性化,在调查中发现,低龄老人更多地参与打麻将、扑克牌以及下象棋等活动,部分高龄老人参与更多的是和邻里聊天,看电视等。该村照料中心提供统一的服务,在服务对象上没有进行细分,缺乏对不同群体兴趣的考虑,忽略了精神需求的差异性。再次,由于场地和人员的限制,目前开发的活动项目比较单一,只能基本满足老年人的低层次娱乐需求,高层次的精神照料无法涉及。

(二)对互助养老的认知和参与有限

1.老年人对“互助养老”的认知模糊

农村老人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对“互助养老”概念模糊,不清楚其内涵。调查中问到“是否了解互助养老”,多数调查对象表示沉默或者表示不了解。但问到“是否了解安幼养老所”,他们大多表示“了解”,并“经常参与安幼养老所的活动”。由于对“互助养老”内涵认识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对农村互助养老的支持和参与。再者,该村现阶段的互助日间照料中心主要给老年人提供日间活动的场所,并未改变该村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互助养老强调发挥老年人自身的作用,互帮互助。在该村的发展中,“互助”局限于邻里间的嘘寒问暖或人情往来。人们对“互助养老”认知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

2.老年人的参与数量和参与的范围有限

该村老人参与日间照料中心活动的数量和范围有限。从参与的数量看,首先,农村居民居住比较分散,部分老人因为距离较远不愿意参与;其次,农村老人在家事务较多,要照料农田,带孙辈,甚至外出打工等,没有时间参与;再者,部分老人身体状况较差,需要借助轮椅,不方便参与。种种原因导致互助养老的参与不足。同时,参与的范围有限,因对“互助养老”没有清晰的认识,老人未意识到自己既是养老服务的对象,也可以是养老服务的提供者,互助养老可以降低养老成本,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实现养老服务的自给自足。

(三)物质保障体系不健全

1.缺乏长期有效的资金投入

在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互助养老的发展需要依靠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胡家营镇作为农村互助养老的试点,前期发展中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待后期互助养老发展步入正轨,政府会逐步退出,充分体现互助养老的特质。政府每年的1 万元的奖补资金远不能满足安幼养老所长远发展的需求。通过对白塔村村委会的访谈了解到,由于资金的限制,导致养老基础设施不完善,而政府的奖补资金仅能起到辅助作用,安幼养老所要想改善环境,必须发挥现有村集体产业的作用。村集体收入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安幼养老所的发展提供支持,但是较为单一的资金来源具有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不利于农村互助养老的长远发展。

2.基础设施不完善

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是农村互助养老资金不足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养老硬件设施不足,亟须改进。在访谈中,60%的村民建议“改善养老场所,扩大安幼养老所室外活动场地”,来满足居民个性化的需求;50%的村民建议“完善家电设施设备”,安幼养老所的取暖设备仅有两个电火盆,室内未安装风扇或者空调。基础硬件设施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养老的体验感,进而影响到互助养老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安幼养老所缺乏常态化和制度化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基础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方面。例如,65%的老人在访谈中提到电视网络信号差,且没有专业人员定期维护,作为为数不多的娱乐设备的电视经常出问题。

四、促进农村互助养老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倡导“互助”观念,提高老年人参与热情

在物质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需要依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广和宣传。首先,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基层干部对农村互助养老的认识,推动互助理念的传播,使农村居民从传统家庭养老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加强对互助养老的认识,更好地接受互助养老,降低互助养老推广的难度。其次,需要探索更丰富的方式,加大对互助养老的宣传。利用广播、“大喇叭”、宣传栏、微信、抖音视频等形式,多渠道宣传互助养老的优势和运作模式,让村民耳濡目染的接受互助养老,并倡导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和投入农村互助养老活动中。再次,充分发挥部分互助养老接受较好的老年群体的带头作用,通过邻里的相互影响,发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到互助养老,提高老年群体的参与积极性。

(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健全资金保障体系

资金是农村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农村互助养老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补贴和部分集体经济收入,筹资渠道相对单一。因此,有必要扩展筹资渠道,鼓励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广大社会人士积极行动,充分发挥乡贤、村贤的作用,对互助养老资金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融资。一方面,激发企业社会责任感,助力互助养老发展。例如,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充分发挥“公益+资本”的优势,将部分产品指定为“互助养老产品”,投入市场,按照一定的比例把产品的部分收益用于带动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设立“共同养老基金”,以地方政府的名义开展大规模养老公益活动,筹集资金。扩大民间资金的投入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农村互助养老的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互助养老制度,营造良好的养老环境

农村互助养老发展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落实制度化和常态化的管理。在制度化管理上,要做好农村互助养老的顶层设计。明确农村互助养老的定位、宣传、资金支持、责任划分、运行管理和评估机制,为其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完善互助养老的制度建设。同时,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配套的政策以及指导方案。在常态化管理上,一方面要完善有关配套设施,明确场地、规模、服务、设备、收费标准、人员配备等,并结合现有的基础设施,因地制宜,盘活资源,将照料中心和村卫生院、村文明实践站等公共设施有机结合,丰富老年人的养老活动;另一方面拓宽民意反馈渠道,当养老设施不能正常工作时,参与老人能够第一时间向村委会反映,使设备得到及时修缮。

(四)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农村互助养老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改善农村的医疗环境。首先,提高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质量,满足村民的日常医疗需求。加强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技能的提升,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其次,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为了满足农村老人更高层次的医疗需求,互助养老照料中心与郧阳区、十堰市的部分医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组建高素质的专业医疗队伍定期为老年人问诊。再次,完善村民的健康信息档案。目前的农村地区有家庭医生制度,通过家庭医生对老人的健康状况诊断,根据相关信息记录整理成个人档案,便于医生了解病人基本情况,也让村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参加农村互助养老的信心。

(五)拓展互助服务内容,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首先,从老年人的需要出发,建立服务需求的征集和评价机制。根据老年人的特征和现实需要来确定服务的供给,制定出适合老年人的服务方案,并运用服务评价反馈机制,持续改善其服务品质。其次,重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农村互助养老和党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要,开展相关党史及优秀党员人物的学习,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再次,注重社会资源的整合,加强与家庭、学校、医院以及社会公益组织的联系,积极推进关爱农村老人的志愿活动,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慰藉、健康保健、法律援助、文体健身、应急救助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任何一种养老模式的发展离不开其所处的经济、社会以及文化背景。农村互助养老的产生,不仅满足了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而且较好地适应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虽然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但依然是解决目前我国农村养老难题的一种有效的模式。

猜你喜欢

照料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