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学科馆员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4-01-09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湖北武汉430205
程 沁(湖北经济学院 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205)
一、一流学科建设背景及高校图书馆的使命责任
2015 年11 月5 日,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该方案的发布不仅点燃了“双一流”建设的战略火花,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启了崭新的篇章。《总体方案》以明晰的目标原则、切实的建设任务和贴心的支持措施,为双向培养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宏伟目标定下了坚实基石。
在“双一流”建设的浪潮中,一流学科的建设已然成为各高校至关重要的任务。毕竟,一流学科的壮大不仅成为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我国教育强国战略的精髓所在,直接决定着我国教育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坚实基础。而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高校图书馆面对的重要课题也迫在眉睫:如何以智慧的服务模式转型,为高等学府的一流学科建设助力添彩,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一流学科建设的日益深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亦被纳入高校整体规划之中。在推进一流学科和与专业建设的征途中,高校图书馆应肩负起重要的责任,与教学和行政单位紧密合作,共同为学科专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们更是应时而动,积极融入高校学科建设的洪流,主动担当历史的使命。如此历程中,他们需深耕基础、补齐短板,努力学习并逐渐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并积极投身于学科建设之中,发挥其卓越的影响力。
如今,高校图书馆应借助各类新兴智能技术的优势,在资源组织、信息管理和内容提炼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要以“智慧化”的学科服务理念贯穿于学校的学科建设之中,以适应环境与读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当我们呼唤“智慧化”时,高校图书馆应重新审视自身的学科服务定位,大胆探索全新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力求资源与服务的完美融合,为学校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的梳理
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与发达国家如欧美相比存在着巨大差距,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已经成为标准化服务,其服务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在对用户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学科馆员已然达到了完全融入的水平。然而,在国内情况却大不相同,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所呈现出的层次性、地区性以及隶属性差异等清晰可见,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低层次服务所面临的用户需求逐渐减少,而高层次服务的起步和发展则经历了多次挫折,甚至一度陷入困境。如今,面对这一现实,我们迫切需要探寻其深层次原因。
其一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图书情况背景不足,据相关研究显示,目前仅有9.6%的学科馆员拥有图书情报知识背景。其二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中高端人才的缺失,国内具有博士学位的学科馆员寥寥可数,相比之下,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学科馆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远超国内。缺乏博士阶段的研究经历以及对相关学科的深入洞察,使得他们在把握学科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方面难上加难,即便他们倾注了全部心力,也难以赢得教师们的认同。其三为在大数据环境下能适应其变化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匮乏,此类状况导致图书馆难以有效地处理日益增长的数字资源、数据库和信息技术需求[1]。其四为针对学科馆员设置的学习机制与培训机制乏善可陈,高校图书馆在针对学科馆员培养计划制定上无法做到全面而持久,致使学科馆员对于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不足,表现在其自我学习能力严重不足,且对于新技术应用能力较差,无法适应教学科研快速发展的诉求[2]。其五为有效的知识转移与知识共享机制的缺失。学科馆员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无法相互取长补短,形成合力。这使得学科馆员们在学科服务的道路上孤军奋战,限制了他们开展深层次学科服务工作的势头。
三、一流学科建设对学科馆员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发展的要求
(一)一流学科建设对学科馆员专业素养的要求
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学科建设涵盖众多部门,其发展需要全员参与以及各个要素相互联动。当下,在推动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如何履行职责成为一道亟待解答的难题。尤其是在如今国家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浩荡浪潮下,对学科馆员的专业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肩负起履行以下职责的重任。
首先,学科馆员需要紧跟学科前沿的发展,通过深入阅读学术期刊,拓宽学科视野;参加学术会议与专家交流,与学科领域的顶尖思想碰撞,不断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方法和理论,以保持学科知识的时效性和前瞻性[3]。其次,广泛的学科知识储备是必不可少的,学科馆员应深入探究学科的核心概念,深刻理解相关研究成果的意义与价值。这种深度的学科理解使他们能够与学科研究者更好地沟通和合作,准确把握学科研究者的需求,并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服务。再次,熟练掌握数据管理与分析技能,包括数据采集、清洗、存储和分析,能够处理学科领域内的大量数据,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对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馆员应熟悉学科数据库、电子资源和信息技术应用,为学科研究者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资源。最后,学科馆员应具备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参与学科相关的研究工作,为学科研究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资源。
(二)一流学科建设对学科服务能力发展的要求
当下,“双一流”的建设正如火如荼,高校对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价值和重要性越发凸显。在这个充满潜力与挑战的领域中,学者宋姬芳(2022)指出了学科馆员面临的机遇和难题。机遇在于用户需求不断扩大,行业对学科知识服务的高度关注,然而要获得用户的信任,并提升学科馆员的专业能力,则是一个亟须解决的挑战[4]。为了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高校学科馆员们必须勇于担当,进行一次华丽的角色转换,成为学术舞台上的真正合作伙伴,积极投身学科建设的盛宴。这不仅需要他们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更强调应具有深入的学科知识服务能力。除此之外,卓越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也是学科馆员必备的素养。但与相较于高校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的要求,学科馆员的学科知识服务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根据学者储节旺和汪敏(2018)的调研结果显示,在我国42 所“双一流”大学图书馆中,只有14 所开展了学科知识服务[5]。这一现状让人深思,更加凸显高校图书馆的挑战。故而,高校图书馆应以全面提升学科馆员的学科服务能力为发展目标,只有这样,学科馆员才能成为学科研究者不可或缺的伙伴,为一流学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智慧,为学术研究提供更加卓越的支持与资源。
四、学科馆员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提升路径
(一)牢固树立学科建设服务理念
在新形势下,学科馆员面临着崭新目标和任务,必须适应角色转变,积极变革,不断找寻自身发展的定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性质是其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属性,本质上就是为服务学校的整体发展而生。其不仅为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了支持,亦满足了学生对学科学习的需求,更推动了高校管理与发展的蓬勃进程,同时推动学科与专业的不断进步,而学科馆员亦承载着知识的熔炉与灵感的源泉,肩负着激发智慧、引领未来的重任。正因如此,在一流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学科馆员须心怀全局,强化自身服务意识,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奉献于学校一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以高度的自觉性和使命感,超越个人利益,追求学术的卓越,助推学科建设的高峰,同时将心思凝聚于服务的价值中,不仅是对学科的服务,更是对知识的传承,对未来的投资。
(二)持续强化学科馆员知识技能
深厚的知识技能是学科馆员推动学科建设的基础,故而,学科馆员应持续强化自身的知识技能,以更好地满足学科发展的需求[6]。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方面:第一,学科馆员应熟练掌握学科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查找推送技能。他们需要深入了解学科的研究领域和前沿动态,及时搜集、整理并推送相关的学术资料和文献资源。这有助于学科教师和研究者在科研过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支持,促进学科的深入发展。第二,学科馆员充分发挥自身信息技术优势,开发并完善线上图书系统,实现查阅及借阅图书的数字化,以增强其便利性。通过优化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和数据库,提供高效的学科文献检索服务,提高图书利用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三,学科馆员应积极探索移动应用程序(APP)的开发,并建立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科信息和资源推送,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帮助他们紧跟学科的最新发展。
(三)不断提升学科馆员的信息素养能力
学科馆员的信息素养能力是评估他们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智慧图书馆建设的背景下,学科馆员的信息素养能力对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进一步提高学科馆员的信息素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学科馆员的信息素养能力培养主要依赖于他们自身的学习态度和工作环境。首先,学科馆员应自觉投入学习,积极关注学科信息领域的发展动态,不断拓宽知识面,提升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其次,学科馆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努力程度也是信息素养能力的关键因素。应不断追求自我提升,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与学科教师的密切合作,深入了解学科需求,不断优化图书馆的资源配置,提升学科知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7]。最后,学校还应将图书资源纳入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其在学科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并提供必要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为学科馆员的学习和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鼓励学科馆员投身于学科建设活动
学科馆员应积极投身于学科建设活动中,发挥其关键作用,为高校发展不断贡献力量。第一,在高校教研活动中,学科馆员应扮演“监督员”的角色。通过丰富的学科资源和信息,为教师提供支持和指导,促进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学术水平不断提升。第二,在学校就业与招生环节上,学科馆员充当着“形象大使”的角色。学科馆员通过展示图书馆丰富的学科资源、创新的学习环境以及先进的信息技术服务,帮助学校树立良好的育人形象。第三,在学生学科竞赛环节上,学科馆员扮演着“审判员”的角色。学科馆员可以提供相关学科竞赛的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源,并通过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创造力,推动学生在学科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完善学科馆员队伍建设措施
加强学科馆员队伍建设是提高学科服务质量的关键措施。学科馆员的经验和技能对于学科服务的质量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注重他们的培养和发展。首先,建立全面的培训计划,包括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以提升学科馆员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水平。其次,创建专业交流平台,促进学科馆员之间的经验分享和知识传递,加强团队合作与协作,提升整体队伍的专业水平。再次,鼓励学科馆员进行创新研究,支持他们参与学术活动和发表学术论文,提高学科馆员的专业影响力和贡献度。
(六)建立与完善学科馆员考核、激励机制
目前国内只有少数高校图书馆建立了规范的学科馆员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但激励机制亦不完善,难以充分地调动学科馆员的积极性。故而,为了提升学科馆员参与学科建设和提供学科服务的积极性,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学科馆员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例如,可以在职称评定和岗位晋升时给予积极参与学科建设的馆员更多晋升机会,提供更多业务学习和能力提升的培训机会,以及在年度评优时给予他们更多奖励和机会。这些机制的建立,可以激励学科馆员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参与学科建设,提供优质的学科服务,并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五、结语
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随着人们对资源需求的急剧增长,智慧图书馆的兴起为满足这一需求提供了有效途径。学科服务作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重要部分,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为了推动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我们应当致力于建立智慧图书馆,并提升学科馆员的多元信息能力。
在当前的“双一流”建设推动下,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积极探索适合各高校的学科服务模式,不断研究和创新。同时,为了确保学科服务的质量,我们必须持续提高学科馆员的素养和能力,以打造一个资源共享平台。通过这些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推动学科服务的发展,促进高校图书馆的繁荣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