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浅析

2024-01-09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7期
关键词:历史素养课堂

王 静

(淮北市九一○学校 安徽淮北 235000)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学生是教育之本,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学生学习中,更要把学习历史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强化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2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发布,更突出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指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是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了解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传承人类文明、提高人文素养的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基础性特点,具有鉴古知今、认识历史规律、培养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的重要作用”。为了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对历史有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学会依靠可信的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对历史的看法,并充满人文情怀关注社会现实,形成对家乡、国家和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认识自我、自主发展,从而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现总结如下:

一、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理念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未来的学校应该培养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德育在历史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更是历史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历史教师应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许多历史人物与事件可以发挥积极的德育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真正成长为富于人文情怀、科学精神、责任担当的创新型人才。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以学生终身发展的立场,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启发、教育、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与家国情怀。如在中国近代史部分的教学中,那段屈辱的历史,极易激发学生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豪迈的使命感。在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境,增强历史的生动性,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的教学环节中,在讨论是否有必要重建圆明园时,支持和反对的同学展开激烈的辩论,尽管讨论结果不一,但从同学们的言语、神情、态度中能感受到他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投入了真挚的感情,发自内心地为祖国昔日的落后挨打而悲愤、为今天祖国的繁荣强大而骄傲自豪。运用此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不但学到了书本中的知识,还学到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事。通过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艰巨性,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而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又如在讲到拿破仑时,对于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在引导学生对他的一生进行科学的评价时,通过展开自由辩论、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让学生认识到拿破仑打败反法同盟,推动法国乃至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同时他对欧洲的侵略扩张,也给欧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痛的灾难的史实。从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提高历史思辨能力,弥补思维差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既明确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步性,也认识到其野蛮性、残酷性,提升了学生唯物史观等后面的核心素养。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鲜活历史的深刻认知,学生的口才也得到锻炼,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这样,学生将来才能更好地形成自己的历史认知,实现自我价值、促进社会发展。

二、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自由大胆地想、勇敢地问、积极地辩,在课堂上敢于也愿意去表现自己。因此,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做到平等地对待学生、积极地鼓励学生。只要学生能积极思考、大胆作答,敢于展示自己的见解,不论答案是否正确教师都应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关心,从而产生积极性和自信心,激发他们思维的主动性、创新性。

刚开始绝大部分学生比较胆小,不敢回答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我就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在初中历史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教学中,我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让枯燥的历史活灵活现起来?在元谋人的发现教学环节中,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假如你是考古专家,你如何从元谋人遗址发掘现场中,判断这是人而非其他动物的化石?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是牙齿,有的说是烧骨。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也有牙齿吗?通过步步设疑、探究,激发了学生好奇心,使其最终认识到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学会了融会贯通,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也更愿意去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不断的积累,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他们乐于探讨和研究,享受问题提出和解决的过程,有效地提高了整体的思维能力和思辨意识。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师生互教互学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同时教师还应做到评价的多元性,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教师要学会在赞赏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评价中激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独立的见解,实现课堂生成。多样性的学习评价,可以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即便是后进生也能激发其学习的欲望,体验学习的乐趣,找到自信,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当然民主的课堂并非是完全放任学生为所欲为。教师要能够及时引导、调控课堂秩序,即能放得开,也要能收得回。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和推理,避免教学流于形式,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三、要善于正确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尤其是历史学科,富有海量的信息资源,包含了人类过去的历史遗产,门类繁多。在“互联网+”的时代,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历史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能够更好地创设历史情境,从多个角度开阔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历史时空观念,更有助于学生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进行自主学习,有效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我除了使用多媒体课件、微课、班班通等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外,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搜集资料,学生自己制作课件进行展示,拓展了学生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学生通过主动体验探究获得必要的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技能,最终形成核心素养。

在学习《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时,为让学生对宋代社会生活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学会在生活中感悟历史,在教学中通过展示“宋代的小百科全书”之称的《清明上河图》,让学生课前分组,分别从服饰、建筑、店铺、交通工具等方面着手探究,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分组合作探究、讨论画中景象,学生感受到北宋城市的繁华,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感受到了中华文化之美`。同时通过人物衣着、神态,引导学生判断人物的职业和身份,使其感受到阶层的差异和不平等,从而在情感价值观上也得到升华。

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正确使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既能有效弥补教材的不足,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奠定基础。但也要避免过多使用偏离教学的主题,影响教学的内容和进度的盲目堆砌的资料。

四、开展富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特色实践活动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非常丰富,而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的特点,中学生人生阅历少,学生容易在心理上与历史学科产生一种距离感。教师应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其感悟知识真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为了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把相关的新闻要事、社会事件贯穿到历史教学中来,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今天,鉴古观今,从而对当今错综复杂的世界做出自己的判断,得出自己的认识。教师要激励学生走进博物馆、图书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身边的历史,也可以开展故事会、知识竞赛、辩论等寓教于乐的活动,把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离不开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为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磨炼学生意志,在学习四大发明过程中,为感受古人的智慧,我组织学生学造再生纸、制作橡皮印章体验印刷术等实践活动。如在刻制印章时,学生在多次失败中认识到了:把要刻的字先用铅笔反写上去,刻的时候手要稳,要有耐心,不能伤到字体,同时学生在刻制的过程中也认识到篆刻中阴文和阳文的区别,通过这种方式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造纸的过程中,更有学生发挥创意、突破传统,别出心裁采集了花瓣、树叶,造出美观又实用的再生纸,并用来制作个性化十足的精美贺卡。传承历史是历史学科的责任,为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知,追溯家族的历史,了解“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在实践活动中布置学生绘制家族树,了解父辈、祖父辈、先祖从哪里来,又是经过怎样的迁移来到淮北,并间接了解到淮北这座移民城市的历史。活动结束后,更有家长激动反映:家族树不但是家族历史的记录,也唤醒了家族人浓浓的亲情,代表着良好家风的传承。通过以上活动,把课堂拓展到课外,让学生感悟到自己的生活与历史是息息相关的,也领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进一步延伸。

五、发挥线上教学优势,贯彻落实核心素养。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导致传统的线下教学无法正常开展,为贯彻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号召,广大教师们积极尝试线上教学。然而线上教学模式虽然解决了特殊时期教学困难,但是在现实中却经常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远程的教学环境下,存在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掌控力度低,也无法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的不足。思考如何更加高效地开展线上教学,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疫情初期,伴随着对病毒的恐惧,我思考着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加强学生对疫情的认识。人类有过很多次与病毒抗争的史实,如14世纪的黑死病、造成数亿人死亡的天花以及“非典”等等,但最终我们都战胜了病毒,取得了胜利,从而让学生们认识到科学是战胜疾病最好的武器。同时通过对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疫涌现出的“凡人英雄”“逆行英雄”事迹的学习,加强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落实核心素养。

为了保证线上教学的高效进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全新学习方式的探索,我让学生自主预习课程所学内容,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自行进行知识建构、制作简要的时间线轴、制作思维导图等方式来进行知识的梳理,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再通过补充讲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为确保课程质量,我通过连麦问答、点名提问、讲练结合、作业展示等方式及时评价和矫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通过借助网络大数据功能,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与配合,及时反馈学生复习掌握的情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即便复学复课后我也是不断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如开展“云游博物馆”“我爱我家乡”等活动课,学生自己主持、自己讲解,学习历史的兴趣明显提高,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也在不断提升。

尽管疫情打乱了原有的教学计划,但也为全新的线上线下教学带来了发展契机,丰富了历史教学的方式和内容,实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

目前,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教师只有转变观念,采用新教法,抓住教学本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进而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就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历史素养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