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培育新农人的四维场景建构

2024-01-08张金红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新农人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张金红(199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人才振兴在于培育一批知农爱农兴农的新农人。新农人的培育过程从理论之维、全局之维、实践之维、修身之维四维场景角度中出发,深植农耕文明为新农人“固原”,厚植人才沃土为新农人“赋能”,坚持知行合一为新农人“铸魂”,坚持树立家国情怀为新农人“强根”,从而促进新农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农人;人才振兴;四维场景构建;新质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1-0138-04

Abstract: The key to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lies in the revitalization of talents. The revitalization of talents lies in cultivating a group of new farmers who know that farmers love agriculture and revitalize agricultur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four-dimensional scenarios of theory, overall situation, practice and self-cultivation, this paper is intended forpromoting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to "stabilize" new farmers, training fertile soil to "empower" new farmers, insisting on the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to "cultivate" new farmers, and foster patriotism to "consolidate" new farmers' patriotism, so as to strengthen as the "strong root" of new farmers,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new farmers.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new farmer; talent revitalization; four-dimensional scene construction;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新時代下乡村振兴的重心在于培育新农人。新农人是指理念新、技术新的知农爱农兴农人,就其主体而言具有多样性,包括返乡创业的青年大学生、振兴乡村的基层干部以及宣传乡土文化的自媒体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促进新农人的全面发展必要条件是构建理论之维为新农人“固原”“赋能”“铸魂”“强根”,从而促进新农人的发展。

1  理论之维:深植农耕底蕴,铸牢乡土文化为新农人“固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农耕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植在每一个新农人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中,影响着新农人的价值选择,同样农耕文明是新农人不可抹去的文化烙印。新农人要充分挖掘和涵养乡土文化,突出地域和乡土特色,从而将文化种到心里让那些记忆里的乡愁重新焕发出生命力,找到情感归宿。

1.1  农耕底蕴:新农人的文化烙印

中华民族在乡土生活、农业生产中孕育出优秀的农耕文明,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所特有的文化烙印,影响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选择。从庭院的建筑布局、村落的分布到农业耕作的时间安排;从处理人与自然的不违农时、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文化理念。这些无一不是新农人的文化烙印,对新农人行为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农人的培育要处理好文化传承性与人的发展性关系。要加强传承保护,推进文物的保护与文化遗产的继承,加大对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对非遗文化的传承是新农人情感的根本寄托。

1.2  乡土文化:新农人的情感归宿

乡村振兴要厚植于乡“土”,才能够让乡村振兴有“根”。“土”讲的是根植于乡土文化,挖掘乡土资源,为新农人找寻情感的归宿。乡村振兴要让乡土文化在新农人的心中用起来、活起来,善于用“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乡土情怀吸引更多新农人回归农村,从而解决农村发展中的问题,盘活农村中的人才资源。

乡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新农人的价值选择。在新农人引、用、留的过程中要充分将乡土文化与新农人的价值选择高度契合起来。一方面赋予新农人在奉献中实现自我的价值追求,树立为家乡干实事的意识,在基层中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 乡土文化情怀更要发挥育人的作用,完善文化基础设施,让文化留住人,守住人,融入新农人的生活中,从而激发新农人的乡土情怀。

2  全局之维:厚植人才沃土,搭建人才平台为新农人“赋能”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战。万事万物都是息息相关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样在孕育新农人的方式中,需要站在乡村以及社会等角度的去想问题、用方法,为更多想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的人才搭建施展抱负的平台,厚植人才的沃土。

2.1  社会领航:坚持“新质生产力+新农人”,培育模式

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方向、以培育新产业为支撑。乡村振兴需要的不仅仅是人才的回归,更是新型产业与乡土资源的结合,是新质生产力与新农人才的融合与碰撞,积极创新“新质生产力+新农人”的培育模式,在农业工作的方式方法中嵌入新质生产力实现农业工作以及效率的创造性转化,使乡村振兴中的“土、特、产”能够走出去,突破地域、市场以及平台的约束,最大程度挖掘成乡村中的人才资源。

新质生产力+新农人模式,坚持科技进入乡村,将互联网、区块链、5G等高新技术与乡村产业向切合,加快科技与农业的相互转化,降低二者的转化成本,从而促进“三农”中农民的实际收入的增加,推动共同富裕。坚持技术型人才进乡村,通过院校与当地引进政策相结合,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从而满足乡村对于人才的刚性需求与院校培养人才的供应均衡。

新农人的培育过程中,社会层面是基础,是培育新农人的大环境,在社会中要搭建人才发展的基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大环境中要做好领航工作,同时也要把握人才发展的方向,落实到乡村场域中,从而锻炼新农人的基层实践能力。

2.2  乡村阵地:做好“引、用、留”人的有效整合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阵地是培育新农人肥沃的土壤,牢牢把握乡村这块主阵地,才能够为新农人全面的发展“赋能”。赋能的关键点在于人才“引、用、留”的有效整合以及乡村阵地与人才资源建构体系的完美契合。

“引”在于“知、爱、兴”农,而不是“以‘帽取人”。在引进人才时,要与乡村“土、特、产”相互连接,引进来的是懂农业知识、热爱乡村田野以及能够带动农业发展的新农人,而不应该是“唯帽子”论,简单地以学历为工作能力的标准,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等确定岗位的评判标准,只有避免“唯帽子”论才不会让引才失去效果与变质。在人才振兴中,引进来是培育新农人的“血液”,在引进来的过程中要解决好人才的待遇问题,不止是收入的待遇更是人才自身继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待遇问题,解决好人才自身工作获得感的问题以及解决好人才更新替代的晋升渠道,让人才能够涌入乡村工作中,愿意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任务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人才培养上要写好文章。才者,材也,用之者通,使之贵器。坚持问题导向,找出新农人发展中存在的短板,采用“木桶效应”补齐短板的方式来解决新农人培育方面的瓶颈。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人培养仍然是一个难啃得“骨头”,面对人才不愿意来农村、人才得不到全面的发展、人才留不住等问题制约着乡村的发展。找对策要从问题的本质出发,面对人才“三不”问题,应该对症下药,刮骨疗毒,正视人才培养问题,疏通“输血血管”连接城乡人才就业的转化,借助5G、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突破城乡人才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不断促使人才相互转化,让人才愿意来乡村,主动来乡村,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与乡村田野相结合。

“得天下英才而留之”,在人才留任上要做好文章。人才引进来与用起来是前提,核心是留住人。当前,人才引进来容易,留住却是难题,由于人才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公共服务基础与人才的就业预期存在差距,人才再发展得不到保障,从而使乡村振兴中人才投资的“收益指数”低,加速人才的外流。人才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不能一叶障目地只看重短期效益,而忽视人才乡村情怀。新农人“留下来”问题的“抓手”,在于要持续开展“唯帽子”论问题治理,打破地域的藩篱、户籍的限制、身份的不认可、人事关系的束缚,让真正懂得农业知识的新农人、肯下得去田野的新农人、对乡村发展能够做出实事的新农人不受“帽子”的约束,在乡村振兴中大展“拳脚”,助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中“引、用、留”有效整合,真正落实到人才振兴方面。在“引、用、留”的整合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1+1”的整合模式,而是运用整合的思维使之达到“1+1>2”的效果。在新农人的“引、用、留”方面是一个系统化问题,并不是“引、用、留”分割存在,而是一个整体性的工程,在解决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上要考虑全局。在人才引、用、留整合的过程中,抓住主线、守住关键与掌握系统思维,在人才的整合中坚持“引进来”“用起来”与“留下来”的有效串联,坚持“效益指数最大化”关键,坚持“因才用人,因岗引人”的人才储备,以达到长期并长远的效益。

3  实践之维:倡导调查研究,践行知行合一为新农人“强根”

實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新农人的培育过程中要做到“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向农业“土专家”虚心问教、在田野中实践、在泥土里深耕,才能够为新农人“强根”。“强根”的过程也是新农人调查研究的过程,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才能够让新农人扎根到田野,从而让新农人做到知行合一,做到知农爱农兴农。

3.1  大兴调查研究,让新农人做到知农

立足于实践,避免走“形式主义”。实践是人们物质生产的基础,新农人的调查研究要在实践的基础之上,才能发现农业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乡村工作中,新农人要避免对上级政策照本宣读,文件只是追求“层层转发”、习惯性做“传话筒”导致工作中表态多,只会看到问题,而不知道解决问题,出现消极应付工作等问题。因此,要在新农人的培育过程中让新农人扎根基层,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主动走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去,切实为乡村振兴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工作中取得乡村发展的“真经”,不断提高自我的实践能力。

立足于群众,避免走“南辕北辙”。人民群众是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在农业的调查研究中忽视群众的力量,调查问题只会“雾里看花”找不到乡村中真正问题的所在。目前,农民投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出现“种地不如打工”“进村不如进厂”的现象,乡村振兴缺乏内生动力。乡村振兴需要政府主导,更需要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二者的契合性出现间隙,乡村振兴就会缺乏内生动力与可持续发展。首先,青年返乡就业意愿低。青年是农村发展的“后备军”,但乡村就业环境、就业待遇以及基础设施难以满足青年的需求,从而出现“乡村引不进人”“青年就业难”现象。其次,农村大量资源得不到最大效益利用,出现“农业老龄化”“耕地变荒地”“农村留守老人”等问题,耕地问题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战略安全。因此,新农人应立足群众,解决好农民主体性问题、青年就业发展问题以及农村耕地利用率低问题,深入基层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减小工作的误差。

立足于问题,避免“掩耳盗铃”。问题的产生也伴随着解决问题的手段产生。随着数智化时代的发展,科技也在影响着“三农”的发展,乡村中出现短视频热潮,促进了乡土资源的走出去,更好地宣传了农业的发展以及乡土资源的开发。但由于网络的主体化,宣传层次出现分化,乡村短视频中出现低俗的作品、博眼球,引流量的“博主”对乡土资源的开发造成消极影响。这就要求新农人,立足问题,对问题抽丝剥茧,而不是只看表面,下表面功夫,只追求乡村短期的发展不顾长远。

3.2  践行知行合一,让新农人爱农兴农

“知”的本义是谈论和传授经验,后引申为经验、常识、真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会转化为物质力量。由于新农人主体多样,理论需求层次不同,培育的方案也应多样,而不局限单一的培育模式,坚持“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要让新农人“知其所以然”为新农人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建构“校企乡”互联互通模式(图1),让校园农业知识下乡,助力农业发展。

“行”的本义为“行,人之步趋也”,后引申为行动,出发。“路虽远,行则将至”。新农人的培育过程中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回望历史,正是因为革命先烈们遇难不惧,遇山开路,遇水架桥才有今天的成就。如今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新农人要勇于应对各种挑战,要勇于面对振兴路上的艰难险阻,要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魄力来应对农村工作中的瓶颈。

4  修身之维:秉持家国情怀,坚持立志明德为新农人“铸魂”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指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中国梦激发广大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感,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找准自身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组织动员广大青少年支持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1]”新农人在自身技能提高过程中应心中秉持家国情怀,勇担乡村振兴的使命,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为自身投入乡村发展“铸魂”。

4.1  新农人主动担当振兴乡村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2]”新农人的构成中青年是主体,是农村发展的动力所在。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由新农人与群众共建,最终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由新农人与基层群众共享,这就要求新农人要勇担乡村振兴的使命与历史任务。

以“百姓心为心”的价值观为导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新农人的培育过程中应注入人民群众观,始终做到将自我的追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联系,坚信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人民群众看齐。另一方面,新农人要避免工作独立于群众之外,只强调数字上的增长而忽视人民的立场以及人民的内心盼望。

以 “听党指挥”的原则为行动指南。听党指挥与新农人的行动指南具有高度的切合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3]”在新农人培育过程中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原则,将党的指挥作为新农人行动的指导指南,乡村实践中向党的领导工作看齐。

以“历史使命”的责任感为奋斗目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乡村振兴的接力棒由青年接续,那么新农人在培育过程中要树立使命感,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仍然面临许多的考验,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得不到开发,利用转化率低、乡村养老问题得不到完善、农村卫生环境、严峻、乡土文化受到网络低俗文化的影响、特色乡土文化以及非遗文化得不到发展,这就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历史使命感,坚持将个人目标与历史使命结合在一起,实现人生的价值与社会价值。

4.2  新农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人的就业观应与国家战略的要求、社会发展需求以及的个人目标结合一起,新农人就业观细化为时代观、择业观以及创业观一起构成青年就业观的核心要义。新农人就业观要坚持树立以“胸怀天下”为核心的时代观、坚持以“服务基层”为核心的择业观、以“创新”为核心的事业观。

以“胸怀天下”为核心的时代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同学们生逢其时、肩负重任。[4]”脱贫攻坚工作虽已完成,但乡村振兴的工作仍然严峻,要以防止返贫问题,新农人的个人就业观要树立以“胸怀天下”为核心的时代观,肩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使命,树立大局观,在不负人民的奉献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以“服务基层”为核心的择业觀。习近平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强调:“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以你们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5]”择业观是指就业者对职业选择的基本看法,受个人自身价值观、性格特征、能力以及职业目标等影响。新农人选择到基层去锻炼,是对自身的肯定与认可,也是新时代对新农人的要求。

以“创新”为核心的事业观。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指出:“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6]”创新是科技发展动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源泉,新农人在职业规划中,要积极创新创业,在创业中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与把握大局能力,从而在乡村振兴的工作中带动乡土资源的创新与发展,以达到农业产业的创造性转化与效益指数提高。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乡村振兴中的人才培育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全方位、多方面地对新农人进行培育,更要使新农人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新农人的全面发展对乡村振兴整体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育新农人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需要运用系统观念来看待新农人的培育过程,运用问题导向的方法论来锻炼新农人扎根基层的决心与意志,从而使新农人回归乡村,让乡村中能够“引进来”人、“用起来”人、“留的住”人,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3.

[2]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061050.

[3] 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19615 998.

[4] 习近平回信寄语广大高校毕业生[N].人民日报,2020-07-09(1).

[5] 习近平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N].人民日报,2014-05-04(1).

[6] 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猜你喜欢

新农人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新农人电子商务创业模式探究
新农人电子商务创业模式探究
大数据时代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模式研究
“新农人”吴迪,互联网+农业+现代管理,玩转现代“酷农业”
副县长辞官回乡做起“新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