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科研管理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2024-01-08郭倩玲谢智敏高彦静

图书馆学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馆员学术

郭倩玲 谢智敏 高彦静 赵 英

(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北京 100029)

2002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以下简称《规程》)中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其中《规程》第二十四条将科研工作作为独立的条款提出:高等学校图书馆应结合实际有计划地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有条件的还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科研项目[1]。随着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其学术性更加突出。为了适应发展,更好地指导和规范高校图书馆工作,教育部于2015年12月31日通过了对2002年《规程》的修订。新修订的《规程》第四十条指出:“高等学校应支持图书馆有计划地开展学术研究,组织和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发表研究成果……图书馆应鼓励馆员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有条件的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科研课题。[2]”这一条款将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内容进行了扩充,进一步揭示了高校图书馆既具有服务性,又具有学术性的特点,学术性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本质特征[1]。

1 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及其管理的研究现状

科研水平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服务,尤其是助力高校学术科研服务的重要基础。林可全[3]等研究发现,馆员的科研水平作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之一,对高校的科研能力具有正向效应,馆员队伍的科研水平越高、素质越好,越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创新性服务项目。目前,有研究者对高校图书馆科研情况进行了研究。宁岩[4]等比较分析了“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高校图书馆于2007—2011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申报的科研项目的分布特点。王淼[5]以2007—2017年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水平为研究内容,从论文发表、项目申请、学术会议3个方面概括了高校图书馆的科研状况,同时通过人员结构、科研能力、管理制度等内容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目前的科研困境,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科研提升的思路与办法。杨世玲[6]等以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2016—2021年的科研工作为研究对象,从学术论文及科研项目两方面揭示了国内高水平高校图书馆的科研现状,并针对高校图书馆在科研中凸显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以上研究显示,高校图书馆高质量的科研项目与成果还很少,科研方向分散且没有持续性,缺乏固定科研团队的协同与领军人等,这些都表明高校图书馆在科研方面仍处于弱势地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图书馆长期存在的“重服务,轻科研”的思想,高校对图书馆科研工作的重视不够,以及图书馆在科研管理和组织方面存在不足等。若想使高校图书馆科研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需要提高馆员的积极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和环境,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制度和科研工作管理体系。

国内有关高校图书馆科研方面的研究,分析高校图书馆科研情况的相对较多,探讨科研工作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少。李海瑞[7]通过解析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及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创新管理模式和构建科研工作管理体系的方式,并阐明了其运行机制,以加强对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的管理。庄玫[8]等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图书馆近几年在科研管理模式信息化建设上的创新与实践,以及在信息化建设中实现的科研与服务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并结合国内科研管理工作经验,对图书馆今后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杨世玲[6]等在调研“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情况基础上,针对高校图书馆科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思考和建议,构建了高校图书馆科研管理体系。很多高校图书馆在科研管理方面进行了实践,如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制定了《图书馆学术研究管理办法》,现已被2020年制定的《图书馆科研工作管理与促进办法(试行)》所取代[9]。也有很多高校图书馆为提高自身的学术地位和馆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成立了学术委员会。但总体来说,高校图书馆科研制度和科研管理方面仍相对薄弱,相关的研究报道也较少。笔者通过网络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全面了解了高校图书馆科研管理现状,分析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构建了高校图书馆科研管理创新体系。

2 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管理情况调研

2.1 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管理情况的网络调研

2.1.1 网络调研过程

笔者通过网络浏览了2022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147所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图书馆网站。图书馆网站内容以资源和服务为主,也涉及本馆概况、机构设置和规章制度等,为了解各馆的科研管理情况,浏览调查网站中“本馆简介”或“关于本馆”等模块的“机构设置”“规章制度”“信息公开”或“信息发布”等相关栏目。调研时间为2023年1月。

2.1.2 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对147所高校图书馆网站的调查发现,高校图书馆网站中有关科研工作管理的信息很少,大多数网站没有涉及。其中“机构设置”相关栏目中,大多展示介绍图书馆的业务和行政管理部门,个别高校图书馆在“办公室”行政部门职能中提到了负责科研统计或科研管理工作,也有高校设有教学科研相关部门,负责科研管理或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有些高校图书馆在“机构设置”栏目中,会体现图书馆设有学术委员会。通过浏览和阅读“规章制度”栏目中的内容发现,绝大多数图书馆在网页中列出的规章制度都是与读者使用图书馆及其服务相关的,极少数图书馆包含图书馆科研奖励制度。此外,还有部分高校图书馆会在“信息公开”栏目中发布与科研管理制度相关的内容。高校图书馆网站中有关科研管理内容比较全面的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网站“关于”模块设有“关于本馆”和“科学研究”两个栏目,其中“科学研究”栏目中“学术委员会”下列出了科研管理的相关内容[10]。

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对图书馆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网络调研发现,高校图书馆的科研管理内容已在网站中有所体现,这反映了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的开展不再仅是馆员的个别行为,已经纳入图书馆的管理内容,逐渐具有普遍性。图书馆对科研工作也愈发重视,并开始有相关部门管理馆内的科研工作。但高校图书馆网站中科研管理相关内容较少,不能完全反映高校图书馆的科研管理情况,因此笔者设计了高校图书馆科研管理情况调研问卷,展开了问卷调查研究。

2.2 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管理情况的问卷调研

2.2.1 问卷调研过程

笔者为了解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管理情况进行了问卷调研,利用网络问卷调查平台“问卷网”(wenjuan.com)制作和发放调查问卷,调研时间为2023年1—2月。

问卷共设26道题,内容涉及高校信息(第1题和第2题)、个人基本信息(第3题~第6题)、高校图书馆科研情况(第7题~第9题,第21题~第26题)、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管理情况(第10题~第20题)4个方面内容。

问卷主要面向全国高校图书馆发放,共收集问卷64份,有效问卷63份。涉及56家高校图书馆,覆盖全国18个省级行政区,具体为13个省、4个直辖市、1个自治区,其中40家图书馆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71.43%,普通高校图书馆占比较少,为28.57%。

2.2.2 数据处理分析

利用问卷系统自带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2.2.3 问卷调研结果

(1)受调者个人信息情况

问卷中有4道题涉及受调者个人信息,包括身份、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是否开展科研工作和开展科研工作的动机。从63位受调者的身份看,47.62%为部门主任或负责人,39.68%为图书馆馆长或副馆长,12.7%为馆员。其中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级的比例最高,为57.14%,正高级比例为26.98%。受调者中有90.48%的人开展有关图书情报领域的科研工作,开展动机中占比最高的为“更好地进行图书馆服务工作”,达到89.47%,“个人兴趣”占比为57.89%,“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占比56.14%,“应对年终或聘期考核”为26.32%,还有一位受调者开展科研工作动机为“工作任务要求”(见图1)。在受调者中,开展科研工作普遍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服务工作,可见,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工作对更好地进行服务工作是有利的。开展科研工作动机与受调者身份有一定关系。受调者身份为馆长或副馆长时,选择“更好地进行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占比为95.24%,只有一位受调者没有选择这一选项;选择“个人兴趣”的占57.14%;选择“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占23.81%。受调者身份为部门主任或馆员时,选择“更好地进行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占比为86.11%;选择“个人兴趣”的占58.33%;选择“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占75%。“个人兴趣”动机与受调者身份关系不大,与受调者身份关系密切的动机是“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这也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主要动机之一。

图1 高校图书馆科研人员科研动机

(2)高校图书馆科研情况

问卷中有9道题涉及高校图书馆科研机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承担科研项目和获得科研成果奖励的情况。只有21家受调图书馆设置了研究机构,占比37.5%,其中80.95%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稍高于受调图书馆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比例(71.43%),而60%以上没有设置研究机构;有13家图书馆设有图书情报领域的硕士点或博士点,占比23.21%,近80%的图书馆没有图书情报领域的硕士点或博士点。在受调图书馆中均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较少,大多数在5人及以下,人数为一和两人的最多,副高级人数较多,正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在20.00%~29.99%区间的最多。受调图书馆所在高校大多数没有给予图书馆专门的科研基金支持,只有9家高校对图书馆有专门的科研支持,占比为16.07%。有25家高校图书馆承担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占比44.64%,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占比88%;14家高校图书馆承担有省部级研究课题;还有5家高校图书馆没有承担过科研基金项目,其中一家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关于高校图书馆承担的项目,近55.35%的图书馆承担的纵向课题数量多于横向课题,也有37.5%的图书馆承担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改或产学研项目,有少部分的图书馆承担的纵向项目与横向项目数量相当或横向项目多于纵向项目数量。对于科研成果奖励,受调图书馆中只有3家有国家级奖励,12家有省部级奖励,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占比86.67%,另外23家有地市级奖励,有15家没有科研成果奖励。关于是否有固定的科研团队,有12家高校图书馆有,占比21.42%,其中11家为图书馆老师自发形成,只有两家涉及图书馆进行统一规划和分配,其他44家图书馆则没有固定的科研团队。

从调研结果看,高校图书馆缺少研究机构,大多数图书馆没有图情领域硕士点或博士点,主要为图书馆自主申请科研项目基金进行科学研究;承担的科研项目中有一定比例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其中纵向课题数量总体大于横向课题,也有较多图书馆开展教学教改研究,但总体体量不大;所获科研成果奖励级别则总体偏低,水平有待提高;大多数图书馆没有固定的科研团队,科研工作仍以“单打独斗”为主,馆员间合作关系松散,缺少组织性。从承担科研项目和获得科研成果奖励级别来看,“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与普通高校图书馆相比有一定优势。

(3)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管理情况

问卷中有11道题涉及高校图书馆的科研管理情况,包括是否设有学术委员会、科研主管领导、科研管理部门和人员、科研管理相关制度、科研档案以及馆内的课题或项目基金支持等方面的内容。学术委员会是图书馆学术研究的组织机构,在受调图书馆中有64.29%的图书馆设有学术委员会,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80.56%,稍高于受调图书馆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71.43%)。51.79%的图书馆设有负责科研的副馆长,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89.66%,这表明领导层已有意识进行科研工作的管理,且“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该意识强于普通高校图书馆。有57.14%的图书馆设有专门的科研管理部门,其中81.25%设在综合办公室,小部分设在图书馆教学、科研相关部门,有的设在图书馆信息咨询部,有的设在发展规划部;23.21%的图书馆没有专门的科研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为学术委员会兼管;还有近20%的图书馆没有科研管理部门。有73.21%的图书馆设有专人负责图书馆的科研管理工作,其中31.71%图书馆有专门的科研管理岗位,56.1%的图书馆科研管理人员为兼职,12.2%的图书馆为学术委员会秘书兼管;在这些图书馆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占比82.93%,而且其兼职管理人员(兼职人员或学术委员会秘书兼管)占比也较高。有35.71%的图书馆建有科研档案,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占比为90%,档案内容主要涉及科研项目、课题和科研成果。55.36%的图书馆制定了科研管理制度,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83.87%。46.43%的图书馆制定了科研奖励制度,不足受调图书馆的一半,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80.87%。30.36%的受调图书馆有科研考核制度,其中35.29%的图书馆的科研考核制度针对包括行政管理岗位人员和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在内的全体馆员,64.71%图书馆的科研考核制度只针对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在这些有科研考核制度的图书馆中,考核主要设在聘期考核、年度考核、岗位聘任、绩效发放阶段,少量图书馆在评优评先过程中涉及科研考核。近70%的受调高校图书馆没有科研考核制度,但在这些图书馆所在高校中有一半以上对图书馆晋升或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有科研考核要求。46.43%的受调图书馆设有馆内课题或项目基金资助,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80.77%。

通过调研发现,在科研管理方面,70%以上高校图书馆设有科研管理部门和人员,科研工作开展比较普遍,图书馆也有相应的科研工作管理意识。但在科研档案建立、科研管理相关制度制定、馆内科研基金支持等方面相对欠缺,受调的高校图书馆中做到这些方面的占比基本不超过50%,此外,有主管馆领导设置的图书馆也仅刚超过50%。在受调图书馆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比例较高,为71.43%。从调研结果看,其在科研管理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如果“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和普通高校图书馆比例相当,或比例低于普通高校图书馆,在科研管理方面的调研结果可能会更差。总体来看,高校图书馆在科研管理意识上相对薄弱,科研管理工作仍缺少领导层的重视及制度的指导和规范。

3 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有效的科研管理可以保障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的持续、有序开展。但通过调研发现,高校图书馆目前科研工作管理尚存在较多问题。

(1)科研工作管理意识相对薄弱

高校图书馆一直以来以服务为主,科研工作多是馆员的个人行为,到目前为止对科研工作管理的意识仍然较弱,科研工作欠缺组织性、规范性和持续性。近年来科研工作的主要输出成果——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持续下降[5],科研体量不增反减。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参与调研的高校图书馆中,近1/2的图书馆没有管理科研工作的馆领导,领导层仍缺少进行科研工作管理的意识;开展科研项目研究主要为自主申报,但在社会科学领域,高校图书馆的科研实力相对较弱,与一线科研工作者相比,具有很大差距,若想提升科研整体实力,一定需要有组织、有规划的科研管理,注重对图书馆科研成果的孵化,但53.57%的高校图书馆没有设立馆内的基金或课题,以支持本馆馆员科研工作的起步;只有35.71%的受调图书馆建有科研档案,没有科研档案不利于把握本馆的科研动向、了解馆员的科研活动和产出,难以根据本馆科研情况制定适合科研工作发展并切实可行的科研规划来指导和规范科研工作;较少图书馆有固定的科研团队,且这些团队以自发形成为主,缺少图书馆的统一管理和规划,馆员的相互合作关系松散,然而很多科研任务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做得深入,没有固定的科研团队,不利于科研工作的纵深化发展,限制了科研水平和实力的提升。

(2)没有形成完整合理的科研管理体系

调研结果显示,25%的受调图书馆没有设立学术委员会和负责科研管理工作的馆领导;10%的受调图书馆既没有负责科研管理工作的馆领导,也没有设立学术委员会、科研管理部门和人员以及制定相应的科研管理制度。虽然有70%以上的受调图书馆设有科研管理人员,但其中近70%的科研管理人员为兼职人员,这些管理人员通常具有较多其他工作内容,专业的管理水平较低,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还有些图书馆虽然有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科研管理,但没有设立学术委员会这样的学术组织、咨询、审议机构,也缺少领导核心和相应的科研管理制度指导,无法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科研管理人员工作以统计科研项目和成果数据为主,没有对图书馆员的科研工作起到统筹、组织、协调和管理的作用。同时,也会影响与学校科研管理机构的联系和交流,难以获取必要的科研信息,或造成与学校总体科研管理工作脱节的情况。比如,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教务部门、研究生院发布的科研项目信息,图书馆科研人员不能及时获得,影响了科研课题或项目的申报;通过学校管理部门申报的项目、奖励、成果,图书馆科研人员各自独立申报,而非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申报,不仅造成工作秩序的混乱和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图书馆科研工作的统计和管理。没有形成完整合理的科研管理体系,会潜在引起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浪费,不能确保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进而制约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的总体发展。

(3)欠缺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

问卷调研发现,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仍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主要动机。图书馆中在职在编人员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行政管理岗位人员,一类是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晋升通常有科研要求,行政管理岗位人员则通常没有。因此,对于有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意愿的图书馆员会开展科研工作,而其他岗位或不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馆员则不需要。要想调动广大高校图书馆员开展科研工作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在科研管理制度中建立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科研奖励是有效的激励方式之一。但问卷调研发现,近70%的高校没有科研奖励制度,没有晋升需求和缺少个人兴趣的馆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热情难以调动。同时,开展科研工作的馆员较少,不利于体现高校图书馆的学术性,也不利于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深化和创新。

4 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管理体系的构建

高校图书馆在科研管理上存在较多问题,应加强科研管理意识,构建完整合理的科研管理体系,以驱动图书馆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6]。

4.1 高校图书馆科研管理体系的内部要素

高校图书馆科研管理体系的内部要素包括管理人员、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科研档案,如图2所示。

图2 高校图书馆科研管理体系的内部要素

(1)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是科研工作有序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应确定科研管理工作的领导层,指定分管科研管理工作的馆领导,建立领导小组,以领导小组为核心开展科研管理工作。馆领导对馆内有更强的凝聚力,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及相关制度的推行和实施;对馆外有更高的影响力,可以获得更多的科研资源和信息,推动图书馆的科研工作。另一方面,要设立专职的科研管理人员,工作职能专一则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研管理工作。为科研管理人员提供参加科研管理相关培训的机会,对于其职业成长至关重要。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国家及各级部门和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政策宣讲、相关工作的业务实操,也可以到兄弟院校进行经验交流,甚至可以扩展至对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的借鉴学习,使科研管理人员逐步专业化。

(2)组织机构

确定了科研管理领导小组和具体工作人员,还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作为依托,即科研工作也应当有专门的管理组织进行管理。很多高校成立了图书馆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图书馆学术工作的组织机构[7],是对馆内学术研究工作进行咨询、审议、评定的机构,对于繁荣学术研究、活跃学术氛围、引导学术发展、培养学术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书馆学术委员会是图书馆科研工作的组织机构,但不是行政或业务部门实体,不能为专职科研管理人员设定岗位,因此,结合其职能还需要将科研管理工作设置在行政或业务部门。在所调研的图书馆中,有将这部分工作设置在综合办公室等行政部门,也有设置在教学科研相关的业务部门,都是可以参考和借鉴的范例。

(3)管理制度

科研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管理政策、办法是科研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依据,是管理的核心要素[7]。各高校图书馆可结合本馆实际,制定符合自身馆情的科研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对图书馆员的科研工作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引导。除了科研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科研工作量抵充制度、科研评估制度、科研激励机制以及馆员的培训制度等都能激发馆员的科研热情。

(4)科研档案

建立高校图书馆科研档案,包括本馆科研课题或项目档案、科研成果档案、科研综合档案、科研管理档案以及馆员个人科研档案等。建立全面的图书馆科研工作档案,有助于掌握本馆的科研动向,密切关注馆员的科研活动和产出。同时,还可以建立科研信息档案。搜集各级基金资助组织的资助信息,并进行统计和分析,关注图书情报领域基金资助热点;定期分析图书情报领域论文产出和科研成果获奖信息,形成统计分析报告,关注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结合高校和图书馆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根据科研信息档案制定图书馆科研发展规划,依据馆员的科研动向引导馆员开展与本馆规划相统一的定向和深入的科学研究。

4.2 高校图书馆科研管理体系的构建

确定高校图书馆科研管理体系的内部构成要素,是构建完善管理体系的基石。各要素间相互作用,通过完善的管理体系(见图3)实现科研规划、科研管理、科研能力提升、科研成果孵化等功能,并架起图书馆与学校各级科研管理部门以及图书馆学术机构和团体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进而引导、管理馆员的科研工作。

图3 高校图书馆科研管理体系框架

(1)科研规划

科研规划指高校图书馆确定的本馆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是科研工作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6]。图书馆科研管理领导小组应组织业务骨干,根据图书馆业务实际,梳理图书馆的业务发展方向和面临的问题;科研管理人员定期搜集各级基金资助组织的资助信息、图书情报领域论文产出和科研成果获奖信息,通过学术委员会展开统计和分析,形成分析统计报告,把握图书情报领域基金资助热点和科学研究前沿。组建科研团队,根据本馆科研档案,结合馆员的科研方向制定图书馆的科研规划具体实施步骤和计划,并交由学术委员会审议。保证科研规划的制定紧密结合图书馆的业务实际,将馆员自身发展与图书馆发展相融合,有效提升馆员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也保障图书馆科研工作稳步有序地进行,达到以科研工作的开展推动业务工作深化发展的目的。

(2)科研管理

根据制定的高校图书馆科研管理制度对本馆的科研工作进行管理,包括以下内容:图书馆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数据的收集、统计和管理;馆内科研奖励的评定和管理;学术评价,调查、受理学术纠纷、学术不端行为;科研档案的建立和管理[11]。通过科研管理使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规范化。

(3)科研能力提升

馆员不仅需要拥有从事科研工作的动力,明确科研方向,还需要具备从事科研工作、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的能力。为有效提升馆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对馆员的科研培训应制度化、常态化,要多方位、多渠道对馆员进行培训。通过学术委员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为馆员提供研修机会,鼓励馆员积极参加校内外高质量的学术会议和培训[6]。

根据图书馆科研目标和方向,结合馆员的业务方向和科研兴趣,组建多学科、多专业的科研团队,将由图书馆员自行开展科研活动的孤军奋战转变为协同作战,合理分工协作,发挥个人学科和专业特长,使研究工作向纵深化发展,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提高科研产出质量。组建团队时,注意馆员间的科研水平和资历梯度,由资历较深、科研水平较高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馆员帮扶专业技术职务较低的馆员,为其提供指导和建议,共同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

(4)科研成果孵化

申请科研项目和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均需一定的研究基础。科研人员在进行研究工作时,需要一定的基金支持和科研资源。馆员在开展科研工作初期,无论是基金还是资源都相对短缺,需要图书馆的支持和孵化。高校图书馆设立馆内科研基金是为馆员提供进行科研活动“第一桶金”的有效方式,通过获得馆内基金支持积累科研经验,发表科研成果,是申请更高层次课题或项目研究的基础。馆内基金项目的设立需要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将其制度化,通过学术委员会组织申报、审核、研究、结题和存档。当馆员有能力申报馆外高层次基金项目时,可以先在馆内进行交流,由学术委员会审议开题报告和项目申报材料,给予指导和建议,从而提高申报命中概率。

科研管理领导小组可通过与学校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和图书馆各级学术机构或团体的沟通联系,获得各类科研信息,包括基金项目申报信息、科研成果评奖信息、学术会议和学术出版物征文信息,经学术委员会的整理和审议后进行发布,鼓励馆员进行申报和投稿。可以根据馆员的业务、科研情况培育和孵化科研成果,向有关部门和组织机构推荐,为馆员提供更多的课题申报机会和科研成果展示交流平台。

(5)馆内外沟通桥梁

科研管理并非独立于高校图书馆而单独存在。科研管理体系是一个完整、全面的体系,创新科研管理方式需要将其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考虑,不仅涉及馆内的各个要素和馆员的参与,而且涉及与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相关的外部环境,通过科研管理建立馆内要素与外部环境沟通的桥梁,多方面、多角度为图书馆员整合科研信息和渠道,促进图书馆科研工作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是为本校科研和教学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处于学校的大环境中,其科研工作与学校整体科研政策相一致,图书馆开展科研活动、实施科研工作管理,不能与学校各个科研管理部门相脱节。比如,负责学校科研管理的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校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发布各种科研政策和科研信息、举办各种科研培训和讲座,图书馆应通过馆内科研管理机构和部门,积极参与相关科研培训和活动,了解科研政策,开展科研工作。高校图书馆承担学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密不可分,要及时了解教务部门和研究生管理部门的教学改革与产学研项目信息,开展本科生或研究生教学改革和产学研项目。

高校图书馆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建立了很多高校图书馆学术、资源联盟与学术机构,这些联盟和机构也会资助其开展科研工作、设置学术成果奖励、举办学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提供多种学术成果交流渠道,以推动其科研工作的发展,提升图书馆业务水平。高校图书馆通过科研管理体系与这些学术联盟和机构密切联系,为本馆馆员提供更多的科研信息和科研成果发布途径。

5 结语

高校图书馆是为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其工作职能以服务为主,为了有效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和能力,促进图书馆的未来发展,重视开展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科研管理可以推动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持续、有序地开展,逐步提高科研体量和水平。构建完整合理的科研管理创新体系是高效实施科研工作管理的保障,高校图书馆科研管理体系能通过图书馆内部要素实现对馆员科研工作的有效管理和促进,同时架起图书馆与外部科研环境沟通的桥梁,成为保障图书馆科研工作稳步、有序开展的有机体系。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馆员学术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我校召开科研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