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中西医结合管理在卒中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4-01-08鲍婉茹马蓓蓓包建英

河北中医 2023年12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评分对照组

鲍婉茹 马蓓蓓 夏 孟 周 敏 包建英

(江苏省人民医院介入放射科,江苏 南京 210029)

卒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主要指因为诸多因素使颅脑局部供血动脉灌注血流完全中断或者减少,使这一区域脑组织出现缺氧或者缺血性坏死。因为卒中具有“四高一多一低”的特点,即“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发病率、多并发症、低治愈率”,已经与恶性肿瘤和缺血性心脏病成为三大致死性疾病[1]。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虽然提高了卒中的存活率,但是致残率依然居高不下,大多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如吞咽、语言、感觉、运动以及神志障碍等,还有一些会留下残疾,不仅危害患者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导致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加重[2]。当前临床上在治疗卒中时,介入治疗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不仅可以使患者的残疾程度减轻,促进康复进程,还可以节约社会资源[3]。同时,中西医结合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干预模式,其基于西医常规干预,再与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相结合,给予患者全面、系统的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对控制病情进展,促进患者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4]。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们对49例卒中介入治疗患者应用一体化中西医结合管理干预,并与常规干预49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98例均为我院介入放射科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55~79岁,平均(65.4±9.7)岁;病程2~10 h,平均(5.19±1.84)h;脑出血24例,脑梗死25例。对照组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53~78岁,平均(65.2±9.5)岁;病程2~10 h,平均(4.99±2.01)h;脑出血 23例,脑梗死2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中卒中的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或者MRI检查确诊。

1.2.2 纳入标准 介入治疗;发病时间<3天;首次发病,且无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临床资料完善;对本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同意。

1.2.3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病变者;有精神病史或者痴呆病史者;临床资料缺失或者中途退出研究者;家属不愿意参与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常规干预。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严格按照医嘱要求,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关心和鼓励患者,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指导、心理干预以及运动干预等。

1.3.2 观察组 予一体化中西医结合管理。

1.3.2.1 情志干预 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主动与患者交流和沟通,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对患者内心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心理干预措施与方案,指导患者以正确途径宣泄不良情绪,并且关心和鼓励患者,使患者面对疾病时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若患者比较悲观,则通过以情胜情法转变悲观的心情,鼓励患者看一些轻松、欢快的电影、文章或者倾听音乐,保持心情舒畅;若患者易怒,则运用呼吸减压法,将心中怒气排出,使心境保持平稳。同时,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治疗主动性。

1.3.2.2 穴位按摩 根据患者偏瘫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按摩,若患者合并下肢偏瘫,取绝骨、环跳及风市穴;若患者合并上肢偏瘫,取肩井、肩贞及手三里;若患者合并面部瘫痪,取地仓、太阳及下关穴。双侧穴取双侧,同时在上述穴位基础上,再加肾俞、脾俞、太冲及大椎,拿捏法与捶拍法相结合,每个穴位按摩3~5 min,每日3次,治疗4周。

1.3.2.3 电刺激治疗 选择VitalStim电刺激仪(5900型,美国DJO集团),运用双向方波,其中强度为5~20 mA,波幅为0~25 mA,固定频率范围为30~80 Hz,波宽为700 ms,仪器通道有2个,每个通道装有放电电极2个,在吞咽肌表面放置电极,具体如下:①治疗时,在舌骨上方水平放置通道1的2个电极,通道2的2个电极则放在面神经的颊支上;②2对电极顺着颈部前方的中线垂直放置,电极放置好后将电源打开,治疗时间为每次2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4周。

1.3.2.4 推拿 取穴:承山、委中、阳陵泉、环跳、合谷、手三里、天井、肩井、风池,双侧穴取双侧,运用搓、捻、擦、接、拿及推法,每次30 min,每日1次。同时,医者立于患者瘫痪侧,取内关、合谷、曲池,在肱骨外旋时,使肩关节依次外展、内收、内旋、外旋、上举;伸展、屈曲肘关节;前臂旋后、旋前;腕关节外旋、内旋、腕屈、背伸;指关节拔伸、外展、内收、屈伸,每个动作进行50~100次,使瘫痪侧肢体充分活动。若患者合并下肢瘫痪,则取仰卧位,医者站在患者瘫痪侧,一手运用示指、拇指对患者的瘫痪侧双膝眼进行捏压,另一手中指或者示指对患者的照海进行按压,拇指对昆仑进行按压,双手用力将瘫痪下肢抬起,在医者双手牵引下使髋关节外旋、内旋、外展、内收动作各50~100次,再运用另一只手指将瘫痪侧小腿握住,运用中指和示指对承山进行捏压,而另一手对涌泉进行捏压或按压,并且医者利用双手对患者进行牵引,使瘫痪下肢屈髋、屈膝,踝关节活动50~100次。

1.3.2.5 饮食干预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再结合个人喜好,合理安排日常饮食。对于急性期患者,饮食尽量清淡,主要选择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者流质食物,若患者无法咀嚼,则通过鼻饲喂养,严禁食用油炸、刺激及辛辣食物;若患者病情恢复后,则选择易消化、富含丰富营养的食物,戒酒戒烟;若患者合并高血压,要选择低盐饮食,食用含钾丰富的食物;若患者合并高脂血症,则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高油脂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等。若患者合并头晕目眩,则日常用枸杞、菊花泡水服用;若患者合并内热便秘,则用桃仁、草决明煎水取汁服用;若患者喉中有痰,则取赤小豆10 g、石菖蒲10 g、郁金10 g,煎煮取汁服用。

1.3.2.6 针刺 若患者合并上肢不遂,取曲池、外关、八邪、合谷、尺泽、极泉、风池穴;若患者合并下肢不遂,取昆仑、风市、环跳、三阴交、委中。以上双侧穴取双侧。患者取半卧位,常规消毒,选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直刺穴位33.33 mm,使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以得气,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每次1 min。 7~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3.2.7 耳穴贴压 取耳穴内分泌、皮质下、心、神门、交感,75%酒精对皮肤进行消毒,在以上耳穴处放置王不留行贴,告知家属或患者进行按压,每次10~15 min,每日2~3次,睡前可适当按压,以疼痛、酸胀、发热耐受为宜,隔日更换1次王不留行,两耳交替,7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3.2.8 康复锻炼 偏瘫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可出现下肢伸展痉挛或上肢屈曲情况,故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定时协助患者改变体位,使其保持良支肢,增加患者舒适度。在翻身时,要对偏瘫侧患肢进行保护,避免患肢拉伸过度导致合并症,锻炼关节活动度时,从被动运动开始,逐渐向主动运动过渡,先对患者进行床上坐起训练,逐渐向下床站立过渡,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做到循序渐进。同时,若患者能够独自站立,则训练内容从步行练习开始过渡至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练习,包括进餐、如厕以及穿衣等,要控制好训练量,控制在15 min左右,每日3次,然后将训练时间增至30 min,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记录2组患者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床上开始活动时间。②运用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6]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包括8个维度,分别是步行能力、下肢肌力、上肢肌力、手肌力、面瘫、言语、水平凝视功能及意识,总分45分,评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通过Barthel指数[6]评价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好。运用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价患者运动功能,总分为48分,患者运动功能与得分呈正比。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评价患者神经功能,包括反射、感觉、运动及意识等条目,评分0~42分,得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越差。 ③运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8]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共8个条目,包括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精力、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生理机能及生理职能,各项为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1.5 疗效标准 痊愈:CSS评分下降≥90%,且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CSS评分下降>45%,<90%,且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CSS评分下降18%~45%;无效:CSS评分下降<18%[9]。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47/49),对照组总有效率81.63%(40/4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2.2 2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床上开始活动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床上开始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床上开始活动时间比较

2.3 2组干预前后C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MAS评分、NIHSS评分比较 2组干预后CSS评分、NIHSS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P<0.05),Barthel指数评分、MAS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升高(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CSS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M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后C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MAS评分、NIHSS评分比较 分,

2.4 2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2组干预后SF-36各项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2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再加上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10]。在卒中患者的介入治疗中,干预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与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1]。既往临床上以常规西医干预为主,重视疾病自身而忽略了患者的真实感受,再加上具有一定的被动性,无法满足患者身心需求,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12]。一体化中西医结合管理采用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基本依据,再与西医相结合开展针对性干预。利用情志关怀康复干预,加强患者的健康指导和心理干预,可以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使其心理压力减轻,治疗自信心增强,有助于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13-14]。

在中医干预中,往往遵循内外平衡、阴阳调和的基本原则,从局部到整体,从微观到宏观,通过给予患者中医针刺疗法、穴位按摩、电针刺激等各种干预,可以疏通经络,使患者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与西医干预互补,使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减轻[15]。同时,推拿按摩具有缓解痉挛、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的功效,能够消除肿胀,减轻机体疼痛感;中医穴位按摩联合西医康复训练,能给予患者良性刺激,使脑细胞兴奋性恢复,使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改善,促进患者康复;按摩及针灸等中医治疗能使肢体僵硬感和麻木感减轻,使机体自由基水平降低,促进血液循环,并且还能对脑组织代谢紊乱进行调节,使继发损伤风险降低,从而达到治疗和干预目的[16-19]。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给予卒中患者介入治疗时,再运用一体化中西医结合管理,可减少神经功能损伤,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评分对照组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我给爸爸评分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An Optimal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Caching-Based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Backhaul-Limited Small Cell Networks
基于R软件实现随机分组及其应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