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24-01-08赵孟惠
赵孟惠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及发展,民办高校发展越来越规范化,对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预算的管理也越来越重视,预算管理是学校日常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对高校的资金有效使用和未來发展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存在管理手段和管理意识等各方面因素导致预算管理水平不高、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本文就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以提高在预算管理工作效率。
关键词:预算管理;民办高校;问题及对策
国家大力发展民办高校,打破公办高校教学垄断,形成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同时也对民办高校的各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预算管理工作贯穿全校所有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对民办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资金使用计划、未来教学发展规划都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工作能保证高校的科研项目、教学规划更加顺利的开展。因此预算管理工作是高校务必重视的一项工作,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一、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手工统计误差大
一是很多高校信息化水平并没有那么高,尤其预算编制方面大多是表格手动统计,存在表格统计误差大,表格制作复杂,内部勾稽关系过于复杂,各部门填报无法及时准确提供,表格传递错误容易导致数据误删除或误修改,一个数据的错误会导致整个预算编制结果出现失误。二是高校中预算科目较多,各个科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和相关说明,手工统计误差较大且需要对各个科目提前做相关填报培训,耗时耗力且效率较低。三是预算管理不够及时,由于手工统计存在中间沟通传递等不及时的情况,手工统计往往也与财务系统脱节,预算管理工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四是预算编制手工统计也存在各部门对统计工作的理解不到位及复杂的工序不满,导致配合度不高,再次延误了整个编制工作的时间进度。
(二)预算编制内容和方法不够科学
一是预算编制往往先进行部门沟通、汇总,差异分析,再沟通再汇总等多轮反复沟通。预算编制中因为编制的内容缺乏科学依据,编制往复的方法过于传统,导致预算编制效率低、周期长。二是预算管理方法通常有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滚动预算等。民办高校较多使用增量预算,即参考历史数据基础上做一些调整,此方法工作量较小且有数据依据可遵循,但是需要假定前提条件是现有的业务活动是企业所必需的,且原有的各项业务都是合理的。但是高校中未来很多与教学挂钩的一些研究及科研课题是存在一定前瞻性的,不可一直参考历史数据而忽略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三是预算编制不够精细化,主观因素较多。学校大多预算编制按照学年编制会在年中进行,预计下年度的经济事项难度较大,预算科目涉及到的价格、数量等标准不明确,各部门存在拍脑袋的现象,最后导致整体预算不够精细化,执行时偏差也较大。
(三)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一是预算编制工作通常是财务部门牵头协调工作,各部门会认为预算管理工作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加上预算编制整个工作量大协调跨部门沟通事项较多、手段落后等原因更给其他部门一种推卸的理由。二是各部门预算管理意识淡薄,觉得编不编无所谓,编的质量高低对自身影响不大,真到确需为教学做一些支出的时候往往会提供额外预算,这就导致各学院在编制预算的时候不够认真对待。三是多数民办高校存在集团化管理,涉及预算编制工作不仅考虑需要所在高校因素还要考虑集团因素,跨部门沟通及向上汇报存在压力。有些预算在学校主体可以实现,但是集团层面做通盘考虑的时候会予以否定,所以存在预算沟通效率低,或难以真正执行的情况,加重了各部门配合度差、积极性不够的情况。四是预算编制时间紧任务重,在执行过程中无法有效衔接,预算编制工作涉及各个部门,应该是全员参与的工作,但是实际工作中往往只有部门的某个对接人在执行,各个部门的角度不同也存在对预算理解程度的不同。
(四)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
一是预算编制缺乏考核,编制情况和实际使用情况脱节,使用部门如因业务需要有超预算也可以执行,导致考核形同虚设。二是预算编制质量与绩效的挂钩不明确,各指标存在无法匹配的情况,关于预算编制相关绩效在执行的时候也存在无法实施或很好的量化考核,对来年的绩效调整也没有实际的指导价值。三是预算管理工作往往依赖财务部门执行,而财务部门对业务的了解并不深入,更注重资金的收支情况和规范性考核,大多高校部门较多、还有各二级学院等特殊性的考虑,缺乏专门的绩效管理部门来统筹协调相关绩效考核,最终导致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导致整体预算管理工作质量不高。
二、完善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预算管理
在日新月异高速发展新时代的今天,信息化系统工具已经很常见,但是很多民办高校存在信息化水平落后,各项信息化工具形成一个个孤岛,体现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尤其在预算编制中常用表格来手工统计,用表格在各部门中沟通传递,在传递中表格数据会被误操作,手工统计也会出错。针对预算管理建设相应的预算管理系统,一般分为几步:
一是整理初始化数据,设置对应预算科目及部门。预算编制对应科目及对应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与财务的财务报表科目对应,为了区分各部门预算使用及后期对比预算执行数情况,还应该将部门与财务账套中的部门进行匹配对应。二是确定预算编制流程。一般预算编制自上而下会相对比较容易实现,在设置预算编制审批流中可按照部门先提交部门来年的规划预算情况,财务部门针对近几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标准值再进行下一轮的沟通,在预算细节沟通中可能存在多轮的沟通,最后将双方达成的相对一致的结果作为最终的预算数据进行下发。往往在整体编制过程中上级领导会进行直接指导范围,在下达预算指标的时候会更容易让下级单位接受,否则可能出现各部门超范围提报。三是数据汇总整理分析及汇报。在进行与各部门沟通后将达成的年度预算及预算相关的说明或补充辅助材料一同进行分析,最后形成书面汇报材料,提交上层领导或集团进行审定。在审定过程中也会存在反复调整的过程,在调整的过程中也要及时对数据的补充说明进行与各部门沟通。民办高校中很多不可预见性的临时科研活动,或专项活动需要提前进行预判,还需要与教学管理中心、科研中心保持较好的沟通,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性和教学的敏感性也有适当的要求。四是系统定稿终版预算。将定稿的预算数据确认在系统中,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能实时清楚本部门的预算情况与实际执行数情况,对预算余额有清晰的把握。如果遇到差异较大也能及时调整和分类。五是预算系统的操作说明和培训。对于信息化本就落后的高校,实时信息化手段初期都会有不适应的过程,各部门的配合和思维转变也要有过程,在过程中就难免会存在摩擦,这时候对新系统的培训和操作说明就很重要,在培训中也要宣贯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后期执行的便利性。前期录入系统以及初始化数据会有些工作量,但是预算系统一旦执行,在所有沟通的记录留痕便于日后核对信息,事后预算数与执行数可以实时进行对比分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优势都是手工统计无法带来的。
(二)科学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在预算编制中,通常有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等方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便于对比往往采用增量预算的较多。但是此方法过于注重历史数据,对未来的判断缺乏预见性。领导层往往参考历史对比数据,对于超历史数据的预算会过分纠结其合理性而忽视了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投入,尤其在民办高校经常有临时教学任务或者专项科研经费支出,教学发展规划等这些都是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合理评估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科学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常用的预算编制方法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高校应更多的结合自身发展情况,针对不同的项目使用多种预算编制方法相结合,注重历史数据的同时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未来教学发展规划,预算编制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资源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相结合,明确各教学任务的中长期资源规划。摸清家底,合理调配资源,各部门各教学单位清晰知道可分配资源情况,做到有的放矢,针对重点项目做优化排序。例如,一些常规的开支人力成本、办公费、水电费等来年差异不大可以参考历史数据,人力根据来年规划的增减人数可以计算出相关人力成本及社保公积金,往往差异不会太大。关于教学科学类的专项支出等需要有发展的眼光做一些预判或专项立项预算来实现,针对年度预算可以结合教学任务以及学校的来年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如来年考虑某个学院大力发展某个专业,或者1+X等考核竞赛等重点投入项目规划可以重点考虑,也增大了各学院的预算编制积极性。二是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等管理机构领导小组来统筹全局预算管理工作。小组成员不仅有财务还应有各部门及各教学单位的重点负责人,让全员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由该预算管理领导小组牵头编制预算,经过从上而下征求意见、从下而上反馈需求,可将院系、教师的期望和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学校的财力有机结合,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合理配置资源。三是预算执行全程跟踪,做到可控可管理。从编制预算、执行、调整、考核、评价等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高校整合现有资源,有效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四是提高预算编制团队人才素质建设。高校对人才队伍建设足够重视,无论预算管理领导小组成员还是各部门提供的预算对接人都应该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能更加客观公正有效的完成工作,为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提供有力保障,对高效适应新时期发展,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强调预算管理重要性,强化各部门预算管理意识
预算管理是内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体现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高校的组织机构复杂还涉及学生的很多突發事件等不可预见性的非正常支出。这些因素都要有预见性的考虑,各部门对预算的不重视会导致资金使用规划不足,对学校整体发展不利,需要联动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充分发挥积极性,增强预算管理意识,这就需要将预算切实的与他们自身发展规划相联系。加强各部门联动,落实全员参与并且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全员参与,落实到人。全员参与预算管理工作,不代表全员参与经营,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份子,都或多或少存在于资金等业务往来相关的经济活动中,而预算管理工作就是各个经济业务活动的提前规划的过程,全员都有责任参与并且完成与之相关的工作。全员参与的工作心态也不同,从被动被要求工作到主动参与工作,其心态也会发生变化,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会加强。全员参与需要有很好文化建设,加强一盘棋思想建设。领导层越重视文化建设,全员的主管积极性会更高。二是适当授权,程序审批相结合。预算内的额度授权管理,给各部门一定的管理空间,最大化发挥各部门的主动能动性,预算外的程序审批相结合。做到事前预算、事中监控、事后考评相结合。整个预算管理工作按照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大阶段来监控和考评,并与各部门的工资、收入、考评进行挂钩,各个费用有归口管理部门,最终归口管理部门对该预算负责,落实到每个人或每个部门进行分阶段管理。形成一整套绩效管理机制,通过公示等手段进行宣贯将预算绩效考评结果融入到对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设置一定的考核权重,将预算绩效考评结果与高校选人用人、评优选优等挂钩,真正促使领导干部重视预算绩效考核,实现管理思路的转变,主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并将预算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到预算调整与实际工作安排中。三是强化监管措施,优化报销审批。预算执行大多落实在资金使用上,费用预算体现在报销上,所以优化报销审批手续,报销过程中比对预算数据预实际执行数据,进行合理监管,切实让更多的人感受预算数据的科学合理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预算工作中来。
(四)强化预算管理绩效理念
预算编制是一项需要极强的跨部门沟通协作才能很好完成的一项工作,与各部门利益以及全校发展息息相关,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各部门不配合或者觉得做的好与坏一个样的状态,主要原因是与预算配套的相关绩效管理未落实。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分阶段跟进执行:
一是在预算编制前,全员宣贯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明确各部门预算管理的参与要求,以及启动预算的具体规划及时间要求,明确各部门应配合的具体事宜。二是针对预算编制过程中结合绩效管理手段,如将预算编制准确性、及时性按照一定权重规划至年度部门绩效考核中。三是预算编制完成在执行过程中进行适当考核,将实际执行数与预算数进行比对,分析差异原因,将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按照一定权重进行规划至部门年度绩效考评中。四是年度预算完成后,针对全校预算整体情况做汇总分析,并与各部门、各二级学院各项科目进行逐项分析,将准确性、合理性、有效性、及时性等按照一定权重进行综合考评。整个预算管理工作形成切实可行的整体计划包括编制要求、填报规范、事前中后的管控要求、绩效考评方式等明确化,做好相关培训工作。构建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制,充分发挥预算编制的指导意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保证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恩瑶.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预算管理与会计,2023 (06):55-58.
[2]高晓薇.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财富时代,2023 (05):76-78.
[3]杨晓丽.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 (18):4-6.
[4]李飞.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纳税,2021,15 (18):139-140.
[5]刘婵妮.高校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20 (2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