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中外合作)专业为例
2024-01-08徐春蕾
张 芳,徐春蕾
(南京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建设成效是显著的”“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建设还相对薄弱;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还有待增强”[1]。
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合作开办生物制药(合作办学)专业,是教育部正式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专业及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专业。近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合作办学)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本文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合作办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为例,分析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可行路径,以期为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育人体系的理论完善和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一、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合作办学)项目发展概况
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合作办学)项目采用“3+1”模式,即学生在完成国内三年的学习后,赴澳大利亚完成一年的学习,修满学分后,可同时获得由南京中医药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及由格里菲斯大学颁发的分子生物学学士学位证书。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合作办学)项目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既融合国际优势,又符合本校学生课堂教学特点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本项目自2011年起首次招生,迄今已培养毕业生600余人,累计输送400余人赴澳大利亚接受教育。许多参与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在顺利完成在澳大利亚的学习后回国就业,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的时代洪流中。
二、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中外合作)专业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中外合作办学最根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新时代建设培养强大的后备军[2]。课程思政作为全面、系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在合作办学项目中处于关键地位,在学生培养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同时,由于运行模式和教学过程的差异性,面临着复杂多样的内外因素,使得课程思政教育的推进和实施更具有特殊性、复杂性与紧迫性。
(一)学生生源质量复杂,学习目标多元,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复杂性
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中外合作)专业学生多为江苏省内生源,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个性突出、思维活跃,接受新思想和新理念的能力较强,但更多将学习和生活的关注点集中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上,缺乏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发展相统一的意识。
同时,生物制药合作办学生源的学业生涯规划呈现多元化特点,除部分学生计划参与本项目完成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和格里菲斯大学的学业外,还有一些学生规划在国内完成全部本科课程学习,或申请至美国、欧洲等非项目合作学校继续攻读高层次学位,因而合作办学更加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价值塑造的难度有所增加。
(二)生物制药合作办学专业教学体系中课程思政教育比例偏低
根据教育部和江苏省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管理的要求,在课程设置方面,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专业核心课程的总门数和总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应由格里菲斯大学的教学团队承担。另外,在三年国内学习阶段课程安排上向语言课程倾斜,有些课程选用国外英语教材,其中涉及的人文环境、价值理念、社会背景等输出性内容的审核尚不完备。
(三)学生境内与境外学习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衔接困难
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合作办学专业采用“3+1”模式,学生需要在澳大利亚学习生活一年时间。学生身处境外期间,面临环境适应、语言障碍和课业压力等多重困难,以及不同的政治站位、道德观念、文化习俗的碰撞,更容易受中西方多元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影响,思政教育成效不高。并且基础学习阶段与专业学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难以保证,学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引导具有较大困难。
综上所述,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中外合作)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和培养环境上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其他传统专业存在较多差异,但同样承担着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课程思政教育比传统高校的传统专业具有更大的特殊性、复杂性和紧迫性,也承担着更加繁重的任务和要求。
三、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中外合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及实践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4]但是,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思政建设还没有针对性的指导文件,在教学模式、思政内容融入等方面还处在初期探索阶段,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合作办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同时,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是目前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重要问题[5]。
针对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合作办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近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中外合作办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龙头,把价值塑造和引领置于人才培养首位,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合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合作办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多样化、立体化的课程思政教育实施路径。
(一)强化顶层设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较为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
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中外合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过程中,围绕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这一现实目标,系统规划、统筹协调,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体系和全过程,并于2021年对生物制药(中外合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对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使用及教学质量评价等教学管理环节进行更新,在培养要求中突出思政育人作用,在课程设置中突出思政理念,要求所有课程模块不断整合多种思政教育要素,构建多水平思政教育平台并注重不同平台育人主体之间的联动。
在思政课程的设置和学习要求方面,对生物制药(中外合作)专业学生与本校其他专业学生进行无差别管理,保证开齐、开全思政课程,强化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育人模式,特别注重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各学科、全视野的系统规划和整体推进。南京中医药大学为合作办学专业新生开设“开学第一课”,每年由学校党委书记、院长、专业负责人从多层级、多角度对合作办学学生进行思政主题教育。引入南京中医药大学近70年奋进征程中构建的以“为国为民”“敢为人先”“实干敬业”“追求卓越”为代表的精神谱系,勉励学生树立将小我融入大我、矢志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
(二)坚持同向同行,以课程为抓手建立立体课程思政实施体系
针对生物制药(中外合作)专业所有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程和中外共建各类课程,均成立以课程负责人为课程思政建设责任人的思政教学点,推动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实施和改革。要深入拓展、开发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挖掘各类课程教材中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建立共享的思政元素资源库,丰富思政育人课程内容。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本专业学生具体学情,在专业课程内体提炼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思政元素三条线:一是发酵技术、酶类药物等在生物制药发展历程中久远而巧妙的应用历史,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启迪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追求,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二是生物制药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如mRNA疫苗的研制、基因编辑技术原理等,鼓励学生学习科学家敏锐的洞察力和实践精神,以及在科技创新征途中百折不挠、不懈奋斗、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和创新精神;三是我国科学家在现代生物制药领域中的创新性重大研究成果,如屠呦呦创制治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马延和等通过无细胞系统用二氧化碳(CO2)人工合成淀粉、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过程中核酸检测原理及创新性应用,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志存高远、不畏艰险,以奉献国家和社会为己任。这些思政内容在本专业主干课程“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分析”中分别开展了相关教学单元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践。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推进知识理论与思政要素的密切联系,并探索思政元素融入方式,确保每一个思政要点都能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落地生根,增强学生对课程思政的价值认同,以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显性思政教育作用。另外,依托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主干课程的线上课程资源和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等教学资源,培育校级及省级一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目前,生物制药(合作办学)专业两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生物制药工艺学”和“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均已获得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支持。课程负责人组织教学团队成员在教材选用、思政素材挖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彰显了立德树人的课程底色。同时,本专业多名教师正在参加生物制药专业新一轮课程教材编写工作,在教材中根据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润物无声地融入思政素材,将会对本课程的思政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高校要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借鉴合作方课程考核评估理念和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倡导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树立良好学风;通过诚信考试倡议书等考风考纪教育环节,提升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
(三)开展科研创新实践活动,强化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实践教育环节充分体现了创新精神,是践行“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有效模式,便于体现思政教育的现实价值。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以身边一大批的优秀教师为榜样,潜移默化地浸润感染学生,有助于增强学生科技报国的信心和使命感,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独立思考和批判性的思维创新能力。依托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和国家、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以及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合作办学)专业学生在参与科学研究、勇攀科学高峰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作品先后获得“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全国一等奖、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特等奖等奖项。
此外,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中外合作)专业积极拓展课程思政教育场域,将高校小课堂延展至社会的大课堂,与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外社会实践和实习实践基地联合建设创新实践协同育人平台,创新思政育人阵地发展,探索融通思政教育新渠道,打造思政育人联合体。近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中外合作)专业学生在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参加暑期实践或产学研实践,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融合,在校内外人才培养的双向互动过程中,不但促进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还帮助了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奋斗观和科研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为课程思政提供了大量资源素材。
结语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与时俱进的系统性教育工程。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中外合作)专业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可行路径。在顶层设计上,注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在实施过程中,以课程为抓手建立立体课程思政实施体系,在课堂之外,通过科研创新实践活动强化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构建了全过程、各学科、全视野的立体化思政育人体系,形成了课程思政与人才培养同向同行的课程育人体系,培养出大批专业能力强、兼具国际视野和爱国主义情怀的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在后续工作中,南京中医药大学还需要加强不同课程间、不同授课主体间的交流和融合,真正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育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