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生产中土壤肥料存在的问题探究

2024-01-08李忠林

新农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农资化肥农作物

李忠林

(安徽省东至县农业农村局,安徽 东至 247200)

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农业生产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和农业大国而言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在人口增加的背景下提高农作物产量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提高土壤肥力使农作物增产,一定会在生产的过程中用到各种肥料,而当前我国的土壤肥料运用中存在着施肥不合理、肥料污染环境、肥料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偏离了可持续发展思路,不仅没要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近30年来,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追求粮食高产大量使用化肥的现状导致我国污染退化的土壤范围不断扩大,土壤质量恶化加剧。据国内专家统计我国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6%,化肥用量占31%,每公顷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4倍,在提高粮食总产中,化肥的贡献率为40%。中国是个14亿人口大国,耕地因非粮化、非农化、撂荒等原因,土地利用率在渐渐降落,单位面积耕地的负载压力愈来愈大。也就是说在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我国虽全面推广种植了杂交水稻,提高了单产,这个单产还是有极限。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靠化肥的大量投入获取产量的现状没有改变。由于长久化肥投入,致使土壤自身肥力没有得到很好培植,导致养分耗竭。为解决14亿人吃饭问题一定是不停增施化肥来提高粮食产量,不断增加耕地产出负荷,这给农业持续发展带来很大挑战。

另一方面。我国在科学施肥水平上整体不高,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目前我国土壤肥料利用率仍处于低位,不合理施肥情况严重。我们国家一年化肥使用量5000万吨。20世纪80年代,我们的肥料利用率在30%~35%,到2000年左右,这个数字只有28%左右,一方面是作物面积在增加,另一方面,是我们粮食增产的速度,赶不上施肥增产的速度,导致肥料利用率下降。笔者认为应农业科技工作者应扛起担子,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的落脚点,持之以恒将农业生产中土壤肥料利用问题予以研究。推进化肥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综上,本文以农田土壤肥料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对新型肥料研发投入,改善施肥技术、提升土壤检测水平,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力度等深化路径,以期为我国农业生产中土壤肥料科学使用提供有益参考。

2 土壤肥料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1 我国土壤资源现状及其作用

我国耕地总面积1 8.2 6 亿亩,人均不足1.4亩,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0%左右。在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面积高达13亿亩,占耕地总面积70%以上。由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历史较短,土壤污染没有发达国家积累严重,全国土壤大部分的环境质量较好,90%以上农地适合耕种。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土壤局地局部污染严重,中度和重度污染土壤约占2.6%,轻微污染约占11%,耕地中度和重度污染占2.9%,而且污染速度在加快。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全国目前大约有2亿亩耕地在利用上存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其中有5000多万亩受到重金属等的中重度污染,有6400多万亩是位于25度以上的陡坡,有8400多万亩是位于东北、西北地区的林区、草原的范围内,这部分耕地都是需要经过重新修复,需要得到休养生息,才可能恢复到正常的农业生产当中。我们现在占全球8%的耕地,现在在生产21%的粮食,52%的蔬菜,22%的水果,在支撑和养活我们19%的人口。因土壤的有限性,质量可变性,分布的固定性,促使其成为不可替代最珍贵的自然资源。从我国土壤现状看应更加珍惜保护,它是解决中国人民吃饭的根本。人类消耗的80%的热量、75%以上的蛋白质及大部分的纤维,都是直接来源于土壤。农业生产始终离不开土壤,而土壤状况土壤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业发展的状况和质量,因此,优质的土壤在农业生产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2 肥料的运用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据权威机构调查统计,通过合理施肥能平均增产效果在50%左右。肥料是作物生长中所需要的重要物质,实验表明适量施用钾肥,可明显提高蔬菜、瓜果中糖分和维生素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优化农作物性状,提高农产品质。科学合理地利用肥料还可以提高地表铺盖面,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环境,让由于长年累月耕作肥力下降的土地重新恢复养分。科学合理利用肥料也能够使作物在虫灾病灾时增强抵御能力,降低作物减产的风险。

3 现代农业生产中土壤肥料利用的短板

3.1 肥料生产面临困境,肥料种类较少且缺乏多元性

目前,我国市面上主要的肥料有氮肥、磷肥、钾肥这3种以及一些有机肥,化学肥料简称化肥,是指含有一定数量的一种或多种植物必需元素(如氮、磷、钾等)的工业产品,其生产过程通常伴有化学反应,但也可通过提纯或物理性加工天然原料的方法来制造。生产原料大多依赖煤炭、石油、天然气。而我国的“富煤、少油、贫气”的资源禀赋,叠加14亿人口的巨大能源需求,在国际国内双重宏观环境影响下,化肥行业明显恶化,加上我国大批污染严重、产品落后的企业未能及时技术改造升级,出现我国氮磷复合肥产能过剩,钾肥供给不足,产品结构单一局面。我国磷矿资源分布不均,质量不一。钾矿盐极少,钾肥主要从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国外进口,而规模化养殖场产生大量的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资源未能加大科技投入,研发新型有机肥料。我国化肥资源面临品种单一及短缺的局面,不利于农业生产。对于较为贫瘠的土地而言,显然是不够齐全难以弥补土壤流失的肥力。因此,如何使肥料肥力更多元更有效且不易伤害土壤和农作物,是现下农业研发需要重视的问题。

3.2 肥料使用不合理导致生态污染

当前在我国农业尚未实现集约化发展的西部农村地区,肥料的不科学利用是常见现象,主要体现在化肥过度使用和有机肥未经无害化处理使用等方面。肥料的不科学使用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地化学和生物污染。首先,肥料当中有一部分是具有一定毒性的元素,过度使用肥料会使有害物质在土壤中堆积,不但有造成农作物减产的风险,还有造成土地无法重复利用的危害;其次,农村常见的有机肥、农家肥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就投入使用,其残留的有害细菌微生物等有可能通过土壤进入作物,最终对食用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3.3 肥料使用不合理使土壤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在农作物种植与培育的过程中,如果不对种植区做合理规划,制定合理的休耕制度,则很有可能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作物产量和质量双双降低,同时伴随其到来的是大面积的水土流失。而无规划无节制地使用肥料会在短时间内让耕作者忽视这一变化,被化肥带来的作物增产所蒙蔽,这种情况会使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必然会酿成土壤环境恶化的后果。

3.4 肥料使用不科学使得农产品质量下降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很多营养物质形成营养均衡搭配,而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居民大都不重视施肥的合理配置,往往会有施肥多收成就好的错误作物培育观念,由此造成了农产品品质降低的不良后果。同时,不科学的施肥方式不仅不会帮助作物生长,还有可能使土壤环境不适宜作物生存,加剧了作物植株死亡的风险。

4 推进农业生产中土壤肥料使用可持续化发展的路径

4.1 加大肥料研发,提升肥料品质

基于当前市面肥料多元性的缺乏,农业研发部门应当针对问题,对肥料的配方等再加以创新,尽可能减弱肥料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要提高肥料的品质,促进农作物增产。此外还要加大对有机肥无害化处理的研究,并将这种方法在农村地区普及,既能为农民生产节约成本,又有益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4.2 合理运用肥料,改善土壤环境

农业生产中土壤肥料的问题大都归因于农民在施肥的过程中没有做到科学合理。因此,在各地区应当对农民进行农作物营养管理的培训,使其真正了解农作物所需营养的配比,明白其中的原委,在施肥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对于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管理办法,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农业部门开出农作物施肥大配方。推广种肥同播与水稻侧深施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等技术从而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4.3 做好土壤检测,实现持续发展

土壤检测是实现科学运用肥料解决土壤问题的必要环节,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环节。定期对耕种土壤的肥力进行检测,找到土壤自身肥力的问题,有目标地播种作物,有根据地施肥,最大程度上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兼顾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4 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守住一方“青山绿水”

自2009年以来,各地相应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队,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执法工作是确保农业安全生产、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执法中,应对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条件对生产经营单位资格准入进行审查,把好农资资料投放生产第一关。以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反映强烈的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以及物流配送农资、订单农业专供农资等为重点单位,强化对化肥、种子等农资的监督抽查。重点严查严打经营假劣化肥、无证经营、一证多用、冒用登记证;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化肥等;复混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等产品中有效成分不足。建立农资经营户信息档案,进一步加大对农资市场的处罚力度,突出案件曝光率。从而改变化肥使用无序及滥用的局面,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农业主管部门协同市场监管部门,要突出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技术检测检验优势,加强对农资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检。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5 结束语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而言,农业生产与发展是关乎国家命脉的大事情。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一战略提出的背景下,认清农业生产中土壤肥料问题,并制定合理的解决策略已是保护耕地促进农业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欢

农资化肥农作物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