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舞蹈教学游戏化实践探索

2024-01-07叶静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18期
关键词:游戏精神游戏化教学

【摘 要】游戏是最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舞蹈游戏化设计和教学也是教师积极探索的一个方向。目前幼儿舞蹈游戏化教学中缺少愉悦精神、创造精神和自由体验精神,使舞蹈游戏化教学浮于表面、没有趣味、形成无效教学。应改进舞蹈游戏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重建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为幼儿舞蹈教学注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游戏精神 游戏化教学 舞蹈游戏创编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8-93-04

舞蹈可以促进幼儿感知动作技能的提升,促进幼儿身体动作协调发展,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园音乐活动课中常常采用舞蹈律动进行教学,六一儿童节或其他节日活动也经常采用舞蹈表演进行庆祝,幼儿喜欢跳舞,喜欢在活泼的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喜欢在舞蹈中体现自由、愉悦的情绪,因此充满游戏情节的舞蹈教学深受幼儿喜爱。但在实际舞蹈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教了大半节课,教学进度依然很慢,采用的教法传统且枯燥,幼儿对于舞蹈动作完全没掌握,对舞蹈课没有兴趣,究其原因还是教师对舞蹈教学中游戏化精神贯彻不透彻,没有很好地设计游戏环节。因此,要从调动幼儿兴趣入手,将舞蹈与游戏相融合,重新设计幼儿舞蹈教學活动。

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好游戏的”,“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1]。“‘教学游戏化就是利用好儿童好游戏的本性,激发其学习动机,让儿童自由、主动地‘做,充分尊重了儿童活动的主体性、积极性。”[2]舞蹈游戏化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提高幼儿的兴趣,在这种兴趣引导下,幼儿的无意注意要比成人要求下的有意注意更为持久和集中,对需要感知的内容的印象也更为持久与深刻,既能够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又能够丰富幼儿的情感。因此,本文综合二者的特点,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思想,从游戏精神在幼儿舞蹈中的体现切入进行分析,探索舞蹈与游戏融合的路径与方法,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舞蹈的知识,潜移默化地掌握舞蹈的专业术语,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使幼儿能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学习舞蹈。

一、幼儿舞蹈教学中游戏精神的缺失

(一)幼儿舞蹈教学中缺少愉悦精神

“愉悦是游戏的原初品质”,“弗洛伊德说过,人的活动主要受‘快乐原则的驱使,游戏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快乐本能的需求”[3]。幼儿乐于参加游戏的基础是精神得到愉悦的满足感,所以会乐此不疲地重复进行游戏。在以教师讲授示范为主的幼儿舞蹈教学中,幼儿模仿学习,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不具有形象化、生动化、幼儿化的特点,幼儿就会失去愉悦感进而很快失去兴趣。幼儿兴趣的缺失导致教师维持课堂纪律的时间增加,从而使舞蹈教学呈现碎片化,不利于幼儿在舞蹈中发现美和感受美。此外,一些幼儿园舞蹈内容的设计偏专业化、学科化,忽视幼儿的身心特征,不适合幼儿学习,这也会导致幼儿在学习舞蹈时因为内容超过自身的理解能力而失去兴趣。

(二)幼儿舞蹈教学中缺乏创造精神

幼儿舞蹈教学以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及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会强调学习动作的准确性,也常以动作的规格、要领标准来要求幼儿,会以动作与节奏是否吻合来判断幼儿对舞蹈动作的掌握情况。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往往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是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对音乐的感知,从而内化成情绪的释放,以此来表达复杂的情感,这是一种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舞蹈是培养幼儿创造精神的良好途径。但是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动作的规范性,忽视幼儿的个性差异,从而导致舞蹈表演呈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忽视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缺乏对幼儿创造精神进行培养的素质要求。

(三)幼儿舞蹈教学中自由体验精神不足

“游戏具有体验性,这种体验注重个体在生活历程中产生的各种深切的情感、领悟、理解与体会,它超越了单纯的感觉,赋予经历以意义感,使世界和个体生命产生深层的联系。”[4]幼儿喜欢游戏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游戏的高级自由性,是幼儿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基础上获得自由,所以幼儿在玩游戏时显得从容不迫;幼儿喜欢游戏的另一个原因是可以直接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领悟人生、收获快乐与幸福。而在现实的一些幼儿舞蹈教学中,幼儿的一切动作都必须按规格要领来完成,对于有些达不到要求的幼儿,教师还会采用静态拉伸、按压等手段辅助教学,使幼儿感觉舞蹈的规则难以掌握、枯燥,外在的肢体疼痛导致内在的心理抗拒,从而不愿意上舞蹈课。此外,一些教师的舞蹈教法单一,依然采用口传身授法,很少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不会主动设计情境来引入教学,没有让幼儿在多样的教学方法下产生自由体验。

二、改进幼儿舞蹈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追求游戏精神

幼儿舞蹈本身具有游戏化的特点,因此要抛开功利性思想,以幼儿为主体去设计舞蹈游戏,并以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开展舞蹈教学活动。舞蹈教学游戏化是“将游戏融入到幼儿舞蹈教学中,以游戏化的形式组织幼儿舞蹈教学”[5],其中完成舞蹈教学活动任务是核心,游戏是手段,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引导幼儿跳舞,体现出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

(一)舞蹈游戏化教学中设计游戏情节,体现游戏精神

在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游戏情节来促进舞蹈教学,这里的设计游戏情节不是舞蹈活动的开头引入环节,也不是结束时的放松练习,而是整节舞蹈课的情节设计。舞蹈的热身训练—新授内容讲解—学生练习—展示表演—放松练习,全过程要采用游戏情节来代入,让幼儿始终都在游戏中完成舞蹈教学任务,这种游戏化教学方式非常适合低龄段幼儿学习舞蹈。

小班开展歌曲《小星星》舞蹈律动教学,教学任务是配合音乐练习扩指,训练手指伸直和团拢的灵活性,并在舞蹈中表演出星星一闪一闪调皮又可爱的性格。因此,在舞蹈课前要求幼儿父母带幼儿观看并讲述夜空中星星和月亮的样子,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在舞蹈课上安排助手扮演太阳和月亮。游戏开始,“太阳”与“月亮”进行工作交接后,“月亮”站在场地中间,所有的幼儿扮演星星围绕在其身旁。教师开始示范讲解扩指的动作,并通过“星星一闪一闪”来讲解手指的伸直和团拢,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反复练习。因为是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重复动作不但不觉得累,反而会非常积极地进行手指的伸直和团拢练习,所以达到了学习动作的目的。接下来,“月亮”随着音乐开始在“星星”身边慢慢地走动,走到哪个幼儿身边,该幼儿就要用表示闪烁的手指动作来回应“月亮”。教师可以引导该“星星”与“月亮”打招呼,此情节完全由幼儿自由表达,根据幼儿在家中得到的前期体验,让幼儿自由表达星星在夜空中的表现。游戏结束,“太阳”要上班了,“月亮”和“星星”回到自己的家里,约好明天再见。

通过这种游戏化的教学,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律动、做表情,充分体现游戏化教学的趣味性和创造性。完整的游戏情节让幼儿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接受舞蹈知识的讲解、示范、完成练习,从而在后续舞蹈教学中想象游戏的情节发展,使舞蹈课程呈现游戏主题系列化、阶梯化的特点,使舞蹈教学的开展更顺利。对中大班的幼儿实施舞蹈游戏化教学可以减少游戏情节的展示,适当增加舞蹈专业知识的讲解,二者可以有效结合起来,以符合该年龄段幼儿学习特点。

(二)舞蹈游戏创编中策划游戏规则,探索游戏精神

分析舞蹈与游戏,不难发现二者有许多相同的特性。首先,舞蹈与游戏都具有规则性,幼儿玩游戏时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在规则下才能获得自主和自由的体验感。舞蹈也有规则性,这种规则性体现在舞蹈风格上,当人们采用不同的“舞蹈语言”时,所表演的舞种就不同,例如有儿童舞、民族舞、芭蕾舞、古典舞等。其次,舞蹈也体现出愉悦的精神和自由的体验。我国各民族的民俗活动中常看到各种类似舞蹈游戏的民俗活动,例如围成圆圈跳舞就是典型的舞蹈游戏,能够把游戏的愉悦性、自由性、自主性体现出来。因此,将游戏与舞蹈教学相结合,以游戏的手段辅助舞蹈教学,既是教学方法又是教学内容,同时也是舞蹈编排的新方向。

舞蹈游戏创编时首先要确定:学习舞蹈知识是目标,游戏是学习方法。就如教育信息化一样,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来辅助教育,因此舞蹈游戏的创编需要从舞蹈的三个要素进行分析,与游戏的情节、规则设计相融合,进行创新设计。

1.动作类舞蹈游戏创编

舞蹈是以人体为工具,动作的分布主要表现在头、躯干、上肢、下肢,通过人体大小关节的屈、伸、收、展、旋、环绕产生动作,再将动作与音乐进行合拍,使动作有节奏,从而产生律动。律动类舞蹈游戏是以游戏的形式巩固动作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教师详细示范讲解动作后,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对游戏规则作出修改和创新,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中重复动作、应用动作,最终达到掌握动作的效果。

幼儿熟悉的丢手绢游戏,只需要稍加改动就可以形成一个动作类舞蹈游戏。抓住有节奏的动作这一特点,可以将开始的幼儿绕圈走换成任何需要幼儿学习掌握的舞蹈步伐(例如跑跳步、小跑步、踏跳步等),并配上合适的音乐,后面的游戏规则不需要改变,这样可以使幼儿舞步的学习在游戏中顺利展开。

低龄段幼儿学习舞蹈动作是从模仿开始的,因此可以从模仿类舞蹈游戏切入学习对动作的感知。游戏“跟我学”就是这样的一个模仿游戏,游戏开始时选一个幼儿站在全体幼儿前面,音乐开始后,全体幼儿自由律动,一小段音乐结束,这个幼儿大声宣布:“123,学小鸟飞!”(或者学其他任何动物的舞蹈动作)音乐开始,全体幼儿随着音乐做小鸟飞翔的动作,在模仿的过程中或移动,或站在原地,由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知自由表达,音乐完毕又开始自由律动,等待该幼儿的下一个口令。

2.表情类舞蹈游戏创编

幼儿的天性里有表达情绪情感的自由,因此教师要支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表情类游戏是以游戏的形式将人内在情绪外化表现的方式,舞蹈以其造型、艺术表现、艺术形象,再搭配音乐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体会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环境,用游戏化的舞蹈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对舞蹈形象更为真切和深刻的美感体验,游戏化的方式更容易让幼儿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提高幼儿对美的理解能力,继而拓展幼兒的美感。教师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大胆表现直接的感受,释放本能的情绪进行表演。因此,表情类的舞蹈游戏创编适合用故事情境引入,在故事情节发展下,配上合适的音乐就非常容易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想象,从而释放内在的情感,并使用肢体语言完成表演。

在舞蹈游戏“照镜子”中,幼儿坐在椅子上,教师展示魔镜道具,用故事引导幼儿进入情境:“我有一面魔镜,它可以给我讲好多好听的故事,但讲故事前先要回答魔镜提出的问题。魔镜每次提的问题都不一样,我们今天看看魔镜提出了什么问题。”播放音乐后,教师带领幼儿自由律动,中途暂停音乐,教师用另一种声音提问:“我是魔镜大王,今天我非常高兴,我要看到你们开心大笑的样子,笑的时候记着把牙齿全露出来。”幼儿做出开心大笑的表情。接着魔镜再提出做其他表情的要求,包括生气、愤怒、骄傲、难过等。这类训练可以让幼儿明确面部表情的种类,并理解不同情绪在舞蹈中的表演方式,从而激发幼儿内心的情绪表达。

3.构图类舞蹈游戏创编

构图在舞蹈艺术中的表现主要体现在造型与队形,构图游戏是以游戏的形式巩固幼儿对形状、线条等美术术语理解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在设计游戏时主要从形状的构成切入进行创编,训练幼儿理解图形的构成,同时明确舞蹈队形的流动性特征,从而能够迅速用造型与队形表现事物的外在形象。

在舞蹈造型游戏“照相”中,教师拿出道具照相机,进行语言提示:“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去郊游吧,一会儿拍照时你们要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好造型哦。”音乐起,教师可引导幼儿模仿事物的外形及动作,音乐中途停顿,教师说:“模仿小白兔照相。”音乐中出现咔嚓声,所有幼儿自由模仿小白兔摆造型动作并保持不动,教师也拿照相机道具做出拍照姿势。音乐开始,幼儿重新自由律动,等待教师发出下一个指令。

舞蹈队形游戏“大马路”中,两组幼儿的双臂贴上颜色不同的胶带,一幼儿扮演扫地机器人,音乐开始,幼儿找相同颜色的同伴,音乐停,相同颜色的幼儿两手相拉往旁边平举,伸直手臂形成一条直线。接着扮演扫地机器人的幼儿开始从其他幼儿前面直行,如果遇到幼儿没有形成直线则开始报警:“警告,路线不直。”待幼儿形成直线后,“扫地机器人”安全通过,音乐开始,幼儿重新组合,当幼儿熟悉游戏的规则后可以要求幼儿形成两条及以上的直线。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重建游戏精神

幼儿舞蹈教学无论是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还是进行游戏创编设计,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动引导,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游戏素养的提升、教学观念的转变才是实施舞蹈游戏化教学的关键,在幼儿舞蹈中重建游戏精神是舞蹈创新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增强教师游戏化教学意识

理念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各种问题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对客观现实的基本看法、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创新教育理念,教师的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开展,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教学游戏化的思想观念,通过观摩视频、参观学习、讲座论坛等途径了解最新的舞蹈游戏化教学的信息,明确舞蹈与游戏的关系,认识游戏化教学的理念,并从教学的开展思考设计游戏环节、创编舞蹈游戏,同时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充分认识到游戏在幼儿舞蹈学习中的重要性,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二)提升教师素养,培养游戏化教学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在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在创新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创新思维不是无本之木,也不是靠空想就可以形成的。知识的数量、质量和能力培养的融合才能有创新的意识。因此,教师首先应善于观察、思考,分析生活中、教学实践中潜藏的科学原理和新鲜事物,在科学文化知识方面永远保持好奇心,以求知为趣,以学习为乐。其次要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在创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法,才能有所突破和创新。

(三)改革教学内容和形式,提升教师游戏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要提升教师游戏化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师应首先具备反思能力,反思是人自觉的行为,是人自我建构观念的过程。幼儿园教师应该以引导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为主要教学任务,引导幼儿认知世界。教师应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结合时代发展融入教学理论知识,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此外,要注重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舞蹈游戏的设计需要借助音乐、语言、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共同完成,只有对各门艺术学科的专业知识都有一定的学习和掌握,才能将其与游戏巧妙融合在一起。例如律动游戏中需要对音乐的节奏、旋律等特征有一定的敏感性,表情性舞蹈游戏中需要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构图游戏中要具备一定的图形思维能力,能将抽象的图形与有趣的游戏结合起来。

(四)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升游戏化课堂的整体把控能力

无论是游戏化舞蹈教学还是舞蹈游戏组织,教师都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不能做旁观者,只观察不参与;也不能独自掌控,完全不顾幼儿的情绪。因此在舞蹈游戏化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游戏的引导者、游戏的发起者、游戏規则的制定者、游戏结果的评判者、游戏的参与者。教师参与游戏会让幼儿产生认同感,拉近师幼距离,教师从而获得幼儿的信任,还能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增强幼儿对游戏规则的认同和遵守,以保证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舞蹈知识。

游戏是幼儿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是发掘幼儿创造性的重要手段。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精神,在其指引下,教师能为幼儿舞蹈教学营造一种轻松自如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可以自由大胆地表达对舞蹈艺术的感悟,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对舞蹈艺术的敏感性。教师要学会理解幼儿,给予幼儿需要的自由与满足,在教学活动中弘扬游戏精神,使舞蹈学习充满乐趣,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在舞蹈中领会到艺术的魅力,在艺术中感悟到人生的美丽”[6]。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2]邱学青,高妙.传承与超越:从教学游戏化到课程游戏化[J].学前教育研究,2021(4):6.

[3]冯季林.教学的游戏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4]韩瑞敏.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与重建[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6:23.

[5]孔亚琴.幼儿舞蹈游戏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16.

[6]刘艳芳.少儿舞蹈的游戏性与素质教育[C]∥杨书明.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北京:北京海潮出版社,2005:464.

叶静 /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从事舞蹈教育研究(绵阳 621700)

【基金项目】四川幼儿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22年度课题“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舞蹈游戏创编在幼儿活动中的创新应用”(SCYJ2022YB20)

猜你喜欢

游戏精神游戏化教学
《多情客游记》中的游戏精神解读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游戏精神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探究
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导游戏精神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倾心打造音标“游乐场”
玩转音乐 “乐”享精彩
游戏精神下英语词汇学教学策略探究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