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消解策略
2024-01-07张雅倩
【摘 要】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目前有不少幼儿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感。积极心理学是研究积极心理品质的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主观层面上的积极情绪体验、个人层面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群体层面上的积极社会组织三个方面。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待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树立积极认知是幼儿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基础,塑造积极人格是幼儿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关键,营造积极环境是幼儿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保障。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幼儿教师 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8-10-03
职业倦怠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情绪性耗竭症状,是个体由于长期的压力体验而造成的态度、行为和情感的衰竭状态,最常出现在助人行业中。教师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特别是幼儿教师面对着身心发育不成熟的幼儿群体,更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积极心理学倡导要关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使人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帮助幼儿教师克服职业倦怠。
一、幼儿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必要性
(一)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含义及普遍性
不同的研究者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内涵看法不一。郭文斌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指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各种因素导致工作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情绪和精力消耗过多,从而出现身心疲惫状态和对工作、工作对象的疏离感。[1]谢蓉将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定义为幼儿教师在较长时间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教育环境、教育对象或自身等因素导致的一种对职业麻木、厌烦、积极性不高的心理状态。[2]借鉴以上两位学者的观点,本研究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指在长期的幼儿园工作中,幼儿教师由于不能有效缓解主观或客观因素而形成的工作压力,对职业产生的麻木、厌烦、工作积极性降低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情绪情感的衰竭、个人成就感的降低、压力过大。
目前很多研究都表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较为普遍。梁慧娟、冯晓霞等人对北京市的447名幼儿教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其中62.4%的幼儿教师存在职业倦怠表现。[3]葛平对河南省的516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其中498名幼儿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占调查总人数的96.5%。[4]秦奕调查了江苏省的563名幼儿教师,结果表明74.1%的幼儿教师存在职业倦怠表现,其中有3.9%的教师属于严重倦怠者。[5]类似的研究还有很多,均表明幼儿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具有多重身份,承擔着多项责任,若产生职业倦怠而没有及时消解,危害巨大。首先,对幼儿教师身心健康产生危害。职业倦怠者容易引发身体上的不适或心理上的问题,因为他们经常会产生压力大、焦虑、情绪不稳定等消极情绪。长此以往,可能会对其身体产生危害,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其次,影响幼儿健康成长。“幼儿教师是一种特殊的助人行业,面对的是一群身心稚嫩的孩子,随着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以及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程度的提升,幼儿教师所承担的压力也随之增加。”若幼儿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容易有情绪紧张、脾气暴躁等表现,对工作缺乏热情和兴趣,进而忽略幼儿的需求,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最后,不利于幼儿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幼儿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产生厌教心理,无心提升自我,导致教学效率降低,教育效果不佳,甚至会给整个幼儿园带来消极影响,使整个幼儿教师队伍士气低落,从而影响幼儿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为克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提供新视角
(一)积极心理学的含义及研究内容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目前心理学的测量手段和实验方法,对人类的希望、乐观等积极心理品质进行研究的心理学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丁·赛利格曼被认为是“积极心理学之父”,他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主要内容。第一,在主观层面上,研究积极的情绪体验,包括过去的幸福和满足体验、现在的快乐和沉浸体验、未来的希望和乐观体验及其获得的方式,核心为对幸福感的研究。第二,在个人层面上,主要研究积极的人格特质,包括乐观、爱人、宽容、智慧、关注未来、创造性等24种人格特质。第三,在群体层面上,研究积极的社会组织,主要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找到帮助个体形成积极人格和获得幸福感的途径。
(二)积极心理学对克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意义
幼儿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部分幼儿教师的心理调适能力较差。心理调适能力差的人在遇到挫折时,往往会感到沮丧,不能积极地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容易加深倦怠感。第二,外界环境对幼儿教师的支持不够。特别是随着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外界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儿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理念和教学方式,面临的压力也急剧增大,若产生的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又缺乏足够的支持力量,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工作产生倦怠。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主要内容对帮助幼儿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运用积极心理学,首先可以帮助幼儿教师从认知层面改变自己对工作和生活中各种负面事件的认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体验工作和生活的乐趣,善于消除倦怠感。其次可以帮助幼儿教师不断积累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提高自身的幸福感,促进积极人格特质的形成和发展,对幼儿教师职业充满热情。最后有助于充分发挥外界环境对幼儿教师的支持作用,为他们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保障,减少倦怠感的产生。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消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一)树立积极认知——克服职业倦怠的基础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决定因素还在于幼儿教师自身。具有较低自我价值感和消极思维方式的人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幼儿教师在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挑战时,若能够用积极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就会乐观地面对现实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从而减少倦怠感的产生。反之,若在工作和生活中总是用消极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就会形成消极的应对反应,这会使得幼儿教师在工作时出现更多的消极行为,从而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由此可见,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树立积极的认知是帮助幼儿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基础。具体而言,幼儿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树立积极认知。一方面,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幼儿教师要意识到出现职业倦怠是正常现象,压力是人人都会面临的正常心理现象,关键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工作中的烦恼看作是平淡生活的调味剂。当幼儿教师发觉自己出现职业倦怠时,不能惧怕但也不能无所作为,要积极寻找压力来源,找到解决途径,克服职业倦怠。另一方面,正确认识自我。幼儿教师要对自己的目标、能力、优缺点等各个方面都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既不过于苛责自己,也不放纵自己。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建立起与自己能力相符合的自我期望。不合适的自我期望很可能会让幼儿教师产生挫败感和消极认知,从而产生职业倦怠感。
(二)塑造积极人格——克服职业倦怠的关键
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培养、发展人格中的积极特质,从而使人格中的消极因素逐渐被消除或抑制。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包括乐观、创造性、智慧、自我控制等)是人类追求幸福的重要途径。在各种积极的人格特质中,乐观是目前心理学家们研究较多的一个方面,乐观是具有高度收益的心理特征之一,与主观幸福感、自尊、生理健康和生活满意联系密切。具备乐观的心理特质,有利于应对压力、适应环境、提升心理机能。乐观积极的幼儿教师在面对困难时,会积极采用有效的应对策略解决问题,从而减少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可见,拥有乐观的人格特质,是幼儿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关键。
赛利格曼认为,乐观是能够学习的。实际上,帮助幼儿教师形成乐观积极的人格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帮助他们消除职业倦怠。幼儿教师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塑造乐观特质。其一,幼儿教师要多使用积极的语言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幼儿教师喜欢用消极的话语宣泄情绪,这些消极的语言会潜移默化地带来消极的暗示,进而对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幼儿教师要尽可能避免说消极丧气的话,要学会换个角度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例如当感觉很累的时候,不要说“好累啊”,可以说“今天虽然很忙,但是又学到了不少东西”。积极的语言暗示会让幼儿教师减少对工作的倦怠感。其二,幼儿教师要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例如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为自己制订一个小目标,激励自己进步,参加更多有意义的活动。如此一来,消极情绪自然就会减少,但是注意目标要建立在自身的能力范围内并符合教师职业的合理期望。其三,幼儿教师要注意积极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增强与幼儿交往的能力。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教师就会形成对教学的正向反馈,增强自信心,减少挫败感和倦怠感。其四,幼儿教师要学会积极归因。归因是指对事情的发生或对其结果的解释。乐观的人往往会把消极事件归因为暂时的失利,不会因此变得沮丧,并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弥补,争取下一次取得进步。因此,幼儿教师要学会积极归因,学会调适,缓解压力,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
(三)营造积极环境——克服职业倦怠的保障
每个人都置身于社会环境之中,个体的发展除了受到自身特质的影响,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积极心理学主张为幼儿教师营造积极的环境。积极的环境包括对个体积极品质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如政府、社会、幼儿园、家庭等。
首先,政府部门要给予幼儿教师积极的支持。与付出不匹配的收入和待遇是部分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部门应该给予幼儿教师足够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持。例如适度提高幼儿教师的收入水平,合理设置幼儿教师考评的奖惩机制,为幼儿教师提供足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让幼儿教师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减少倦怠感。其次,社会要给予幼儿教师积极的支持。社会各界有时会把教师的角色过分神化。然而,教师也是普通人,特别是幼儿教师,要承担保育和教育的双重任务。因此,社会各界要对教师抱有合理而非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减少教师的压力,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再次,幼儿园要给予幼儿教师积极的支持。幼儿园中的工作氛围和组织文化会对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影响。营造和谐向上的幼儿园氛围是避免或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措施。例如幼儿园可以建立一些激励机制,激发幼儿教师追求进步和专业发展;幼儿园管理人员要实行民主化和人性化管理,赋予幼儿教师更合理的自主管理权和专业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参与决策的机会,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将幼儿园建成学习型组织,让教师相互学习交流,为了共同目标努力,在愉悦的工作氛围,互帮互助,共同解决问题。最后,幼儿家长要给予幼儿教师积极的支持。家长是幼儿教师密切的合作伙伴,也是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力量。家長要多与幼儿教师沟通交流,理解幼儿教师工作的艰辛与不易,给予幼儿教师更多的理解、支持与信任,增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郭文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初步编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15-118.
[2]谢蓉,曾向阳.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J].学前教育研究,2011(6):67-69.
[3]梁慧娟,冯晓霞.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5):32-35.
[4]葛平.幼儿教师工作倦怠研究:基于大五人格视角[D].开封:河南大学,2008:31.
[5]秦奕.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与人格特质关系初探[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5):34-37.
[6]张世萍,魏勇刚,牟映雪.幼儿教师归因方式对其职业倦怠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2(8):50.
张雅倩 / 湖北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教师,从事学前教育管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襄阳 44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