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启智”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高质量课堂”建构策略

2024-01-07王磊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视域立德古诗词

王磊

“立德启智”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高质量课堂”是“效率课堂”“公平课堂”与“效能课堂”的整合。高中语文教学应当以“立德树人”作为总的目标、要求,以“培根铸魂”作为教师自身的神圣职责,追求高品质提升、高质量发展。基于“立德启智”的视域,教师要自觉地打造高中语文“高质量课堂”。高质量课堂,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它不仅要求学生的语文学习要达成目标,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建构“高质量课堂”,要注重教学效率、教学公平、教学效能。

“立德启智”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高质量课堂”的建构,首先就是要讲究效率。效率是从经济学、管理学等视角来考量课堂的。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实施者,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度思考、打造。正如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的那样,教师要思考:语文课堂到底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如何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供怎样的素材、资源可以达成目标?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学习?等等。这是打造高质量课堂的着眼点、着力点。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都习惯于亦步亦趋地指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文本解读横加干预。这样的教学方式,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教师还在重复地“教”,而学生没有领悟的内容教师却与之擦肩而过。为此,笔者在打造高中语文高质量课堂的过程中,通常立足于“大单元”,从“大单元”的“人文话题”和“语文要素”出发,精心设计相关的“大任务”“大问题”,去启发、引导、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大任务”“大问题”等教学媒介,赋予学生语文学习自主性、自能性的时空、权利。比如,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是一个戏剧单元,主要有《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等几篇课文,单元主题是“认识和掌握戏剧的基本特征”。为此,笔者立足于“戏剧”的文体体征,设计了这样的“任务群”:[任务一]初步认识传统戏剧和现代戏剧的基本特征;[任务二]欣赏戏剧,把握戏剧的矛盾冲突、情节安排、人物塑造,思考用怎样的艺术手法塑造戏剧典型人物,推动戏剧矛盾冲突,展现戏剧情节发展与人物性格关系;[任务三]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个性化,理解悲剧作品的风格、特征,欣赏悲剧艺术。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以“任务群”为导向,整合单元学习内容、揣摩文体特征、领悟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

在“立德启智”视域下推动高中语文“高质量课堂”的建设,教师要统整优化教学内容,明晰单元教学导向,优化教学设计、路径等。基于“大单元”的“大任务”“大问题”驱动教学,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公平课堂是一种关照每一个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课堂。公平是道德、伦理层面对课堂的根本性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十分注重效率,从而导致了“群体对个体的僭越”。公平的课堂,不仅关注语文学习优势群体,还关注语文学习弱势群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普遍的学情,关注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具体学情,关注学生的认知倾向、风格、特质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发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性。

“立德启智”视域下的高中语文“公平课堂”建构,当然也不是让学生“齐步走”“吃大锅饭”,更不是让学生“鹦鹉学舌”“滥竽充数”,而是要让语文课堂呈现出多样性,让语文课堂充分发挥、弘扬、彰显学生的个体性、创造性。在公平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赋予学生发表自我见解的时空、权利,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相互对话、倾听。 比如,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的《祝福》,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总会将重点定位于“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探寻文本的社会、时代因素。笔者在教学中,立足于文本“看与被看”的叙事学视角,引导学生思考:祥林嫂的故事是谁叙述的?为什么选择“我”来叙述?“我”眼中的祥林嫂、鲁镇的人们是怎样的?这种立足叙事学视角的文本解读,可以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文本解读的思考、思想。学生纷纷抓住鲁镇人们、柳妈、四叔四婶等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的反应,深度解读祥林嫂的悲剧。在深度解读中,学生不仅发掘了时代因素,同时也从人性的自私、社会的残忍、精神的空虚等视角,形成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立德啟智”视域下的高中语文“公平课堂”建构,要求教师减少对学生的文本解读的过度干预,而应当充分地“放手”,让学生“面向文本本身”,去自主地、自能地解读文本。如此,学生的文本解读方式、成果等就会如同“百花园”一样丰富多彩、芬芳怡人,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就会公平发生。

“效能”这一术语是一个结合了效率、公平在内的整体性范畴。高中语文“高质量课堂”不仅是效率课堂、公平课堂,更是效能性的课堂。效能课堂,要求教师的语文教学要切入学生的语文学习“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效能课堂是有挑战性的课堂,它能召唤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语文思考、探究活动中去。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全程育人、全面育人,追求学生语文学习的全域均衡、全阶优质、全面发展。

在“立德启智”视域下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能,教师必须做到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比如,教学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古诗词”时,笔者就设计了多样态的学习任务:[任务一]诵读明风格,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好节奏、明晰体裁;[任务二]知人论世,搜寻相关的资料,把握写作背景,从诗人词人的履历看诗人、词人的心志;[任务三]细读品诗意,品鉴古诗词的创作手法;[任务四]探究几首古诗词的共性;[任务五]撰写古诗词的短评。这样的学习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自行发掘作品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从多个视角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学生以“任务群”为导向,不仅能把握古诗词的音韵之美,还能体会到古诗词的情韵之美、意蕴之美。在“任务群”的引导下,学生能全方位、多视角地解读古诗词,对古诗词能形成多重感悟。

“立德启智”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效能课堂”建构,要求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打开学生的认知视域、思维区域,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写作、应用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学习。教师要整合高中语文教学横向的时间跨度以及纵向的语文学科知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设计,让学生的语文高效能学习成为一种新常态。

总之,“立德启智”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高质量课堂”是“效率课堂”“公平课堂”与“效能课堂”的整合。“高质量课堂”追求学生语文素养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提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品质,优化教学样态,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舞台。“高质量课堂”是语文课堂价值的理性回归。

作者简介:湖南省衡阳市常宁一中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视域立德古诗词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踏青古诗词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