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整本书思辨性阅读策略浅析

2024-01-07张桂元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侍萍思辨性周朴园

张桂元

读书开启智慧,读书启迪思维。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已经初步形成了价值观与人生观,能够进行独立思考;由于他们社会阅历不多,经验不够,面对社会上的一些问题,未能进行正确思辨,阅读恰恰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帮助他们拓展视野,思考人生。新课标也强调了这一点,主张积极推进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辨,在思辨中阅读,在提高阅读认知的同时,有效发展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高中学生的理性思维得以发展,但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对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梳理文本内容、提取有用信息,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不少学生沉溺于精彩的故事片段,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思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及时渗透方法指导,通过指导他们研读序文、目录以及后记等内容进行阅读,帮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为其后期梳理文本的脉络创造条件。

比如,《乡土中国》这本书的序言,介绍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在指导学生阅读该书之前,教师可以组织他们阅读序言,帮助他们了解该书的写作背景,激发阅读兴趣。除了序言与目录外,一般的书后面还有后记,这也是学生了解该书内容以及写作背景的主要渠道。《乡土中国》的后记,不仅介绍了作者写书的经历,还介绍了作者的研究方向,内容全面,还点出了思辨方向,能够帮助学生梳理书中的信息,为与作者进行跨时空对话作好铺垫。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介绍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并且对应呈现书中的相关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对文本内容进行思辨阅读。如有必要,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边读边思辨,并在书中的重点片段、精彩之处、有疑惑的地方进行批注,写下他们的思考。针对社会学的核心概念,作者在《乡土中国》的标题就提到了,学生通过阅读标题能够大致了解该章的内容,理解核心概念。比如,《乡土本色》这一章节,其中的“乡土本色”即是核心概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了解,进行逻辑论证,继而帮助他们了解文本内容。

学生读书并不是简单地把书本内容复制到头脑里,而是经过学生的大胆质疑、自主思考,继而融会贯通,化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阅读的主体。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尝试在阅读中进行思辨,在思辨中寻找答案。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阅读认知,提高他们的阅读技巧,而且还能有效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比如,《雷雨》这本书,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先播放《雷雨》的相关片段,简介电影的剧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该书描写的是一个具有封建色彩的家庭悲剧。文本选自第二幕,请同学们边阅读边思考,这两场戏分别是围绕什么矛盾展开的。学生经过阅读,很快得出结论,即第一场戏主要描写周朴园与侍萍在30年后相遇;第二场戏主要描写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侍萍与周萍之间的会面,不仅写出了周朴园与侍萍之间的爱恨情仇,也写出了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阶级矛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课本剧表演,并且鼓励他们围绕文本矛盾冲突进行思考,主动发问,大胆质疑。比如,为什么周朴园要旧雨衣,新雨衣不是更好吗?为什么周朴园心里总觉得侍萍的样子奇怪?为什么要重点描写侍萍关闭窗户的动作?为什么要重点描写周朴园的几次连续发问?在这个过程中,周朴园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问题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还能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吸引他们在课后持续阅读下去。

与传统课标相比,新课标突出了思辨性阅读,并且将其作为必修课程中的学习任务之一。由此可见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性,它不仅强调学生的语用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发展创新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思辨性阅读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仍需完善,不少教师仍忽略了学生思辨性阅读的需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推进随文练笔训练,引导他们换位思考,进行思维发散。

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作者李白主要描写了梦境中的瑰丽想象,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乃至对复杂人生的一种思考。教师可以围绕缤纷多彩的诗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课堂充满诗意,而且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辨阅读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其中一些诗句描述的情境,也可以通过与现实生活对比,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思考。相对而言,这一首古诗中的情感较为丰富,文化氛围较为浓烈,对其進行对比分析,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赏析,一边记录,一边思辨。对其中的重点问题,重点场景描述,教师可以制作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课后观看,组织他们进行讨论,锻炼思辨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的主体。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尤其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毕竟高中生学习时间较为紧张,如果稍微松懈,他们很有可能会放弃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为其个性化发展作好准备。

比如,《故都的秋》这篇课文,不仅描写了故都现实的秋,还描写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写作背景进行分析,梳理文本的写作思路,继而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梳理问题,进行批注,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减少碎片化分析,毕竟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紧扣文本主题,围绕“清”“静”“悲凉”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阅读。

总而言之,高中阶段推进思辨阅读,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是让他们在阅读中进行思辨,在思辨中提升。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认真研读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表达、多元思辨,在助推课堂生成精彩的同时,全面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山东省成武县第二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侍萍思辨性周朴园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如何看待《雷雨》周朴园其人
——周朴园对侍萍的情感分析
《雷雨》(节选)
周朴园的“假作真时真亦假”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
破解周朴园的“真情”之谜
高考作文突出思辨性是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