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革命文化篇目教学中的应用

2024-01-07徐冬梅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篇目诗词革命

徐冬梅

革命文化是一种代表历史发展过程的文化形态,对学生形成文化自信、正确品格有重要作用。经典诵读主要指革命经典文章的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以革命文化篇目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不仅可以真切地体会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还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

(一)依据新课标,解读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有效掌握语文知识;以新课标为具体標准,深入解读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四种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明确成长与发展的方向,进一步实现深度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革命文化篇目《老山界》,教师可以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四个角度解读教学目标。从语言角度,要求学生了解文章的重难点词语,饱含感情地诵读文章;从思维角度,要求学生准确诵读文章,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从审美角度,要求学生感受经典篇目的魅力,感悟经典篇目蕴含的精神内涵;从文化角度,要求学生读懂篇目蕴含的革命文化,感受红军的爱国之情,体会其革命志向。基于确定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学生设定诵读学习目标,旨在通过诵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实现学习目标。

(二)充分解读文本,注重目标落实

教师解读文本后,深入钻研课程内容,以革命文化为中心,分析落实教学目标的方法。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重点,基于文章主旨,设计教学流程。为深入感受革命文化内容,教师从语言、句式、结构方面建构革命文化元素,组织学生积极贴近、感受伟大的革命传统精神,从而得到深刻的感悟。

例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革命文化篇目《老山界》,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后,通过诵读、解读经典文本的方式,保证教学目标落到实处。首先,教师带领学生简单诵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分析部分词语的应用特点。通过“坚强的意志、饥饿、疲劳、笨重”等词语了解当时的革命情境,分析红军的心情,奠定感悟革命精神的基调。其次,教师组织学生仔细诵读文章,结合自己对文章的感悟,有感情地重新诵读文章,想象红军当时面临的场景,感受红军翻越老山界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再次诵读文章,重新为诵读赋予情感。通过此教学过程,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革命者的精神,顺利达成提升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创设诵读情境,缩短文本距离

创设诵读情境属于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利用此教学方法,渲染课堂氛围,使学生融入经典诵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为使诵读情境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活动,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角度探究文本,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播放视频资料属于一种基本的诵读情境创设方法,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教师为学生播放影视资料,组织学生观看,消除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制约性影响,从而保证他们可以透彻地掌握语文知识。

例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革命文化篇目《沁园春·雪》,教师利用互联网查找并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营造诵读情境。学生观看视频内容后,产生一定的感慨,基于此,教师开始正式讲解诗词内容,分析第一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展示该诗句描述的情境:冰封冻,雪花飘;分析第二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提出疑问“这里的景色与上一句的景色相似,为什么再加一句”,然后展示此诗句对应的情境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资料,解答疑问;分析第三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指导学生通过资料,想象当时的场景;分析第四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疆土的辽阔。教师组织学生一同诵读上述四组诗句,分析第五句到最后一句“江山……还看今朝”,感悟毛泽东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油然生成。分析活动结束后,教师挑选合适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要求学生跟随背景音乐,结合自己的感受诵读诗词。学生通过诵读,能够感受到革命文化的力量。

(二)精选诵读文本,感受内在感情

为实现革命文化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深入诵读诗词文本,感受诗词蕴含的内在情感,为革命文化精神的感知奠定基调。大部分经典诵读篇章蕴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需要通过反复诵读,才可以揣摩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诗词描绘的场景,顺利接受诵读知识,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例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革命文化篇目《沁园春·雪》,学生跟随轻音乐反复诵读后,教师从革命文化教育这个角度出发,组织学生设计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诗词的感情基调深入感受诗词内在思想感情。四名学生为一个小组,以各种形式诵读诗词,将各自的情感与诗词内容合为一体。部分小组选择集体诵读、分句诵读等基本方式进行表演,部分小组将诵读语句贯穿于舞台剧。学生无论以哪一种形式进行诵读,都说明学生已经真正掌握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可以将各自的感悟和诵读技巧融入诵读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的诵读活动,学生精准掌握诗词蕴含的精神内核,顺利梳理诗词脉络,从而实现革命文化浸润心灵的教学目标。

(一)整合学科资源,深化革命内涵

跨学科教学属于课程发展的重要方向,教师需要跟随教学发展方向,整合学科资源,深化革命内涵,具体实施方法:结合政治、历史等多个学科的资源,从多个学科的角度开展革命文化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对经典诵读篇章形成多元理解。学生没有真正经历、体会当时的革命活动,无法对文本蕴含的思想、精神感同身受,通过扩大知识理解范围的方式才能弥补此不足。在跨学科活动中,学生利用多个学科的知识特点,可以加深对革命文化的理解程度。

例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革命文化篇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师带领学生诵读文章内容,感受新闻呈现的场景,简单诵读文章内容,想象文章描述的场景,体会人民解放军意气风发、姿态昂扬的精神状态,了解文章描述的渡江战况。深入诵读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感悟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理解其急于横渡长江、报效国家的心情。为使学生可以深入掌握文本精神,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诵读的内容描绘一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结合自己对解放战争的理解,描绘出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情境。通过语文和美术的联合教学活动,学生深入地感悟革命精神,理解作者慷慨、热烈的革命豪情。

(二)挖掘地方革命资源,内化革命情怀

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地方革命资源,积极学习革命人物精神,通过经典诵读的方式内化革命情怀、厚植爱国情怀。地方革命资源具有继承革命文化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地方革命资源,使学生深切地感受革命文化,学习、继承革命伟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学生对地方革命资源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感悟地方革命资源,深入挖掘革命文化的价值。

例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革命文化篇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当地博物馆观看与解放战争相关的“碗、盆”等物品。学生观看这些物品后,真正理解了解放战争的困难,携带勇敢、积极的情绪再次诵读课文,可以收到良好的诵读效果。

综上所述,为将经典诵读合理地应用于革命文化篇目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综合多个方面的因素,及时整合教学资源,才能为学生构建高效学习课堂,实现高质量教学目标。

[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以诵导学: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篇目教学实践研究”(编号:TZGH/2021/039)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篇目诗词革命
本刊近五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本刊2013-2017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粉红革命
诗词之页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
军事志的篇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