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任务群构建的单元教学优化设计

2024-01-07杨新梅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要素文本课文

杨新梅

与传统课标相比,新课标率先提出学习任务群构建,目的是借助相应语文实践活动,将静态的语文知识点,转化为动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丰富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着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统编版教材与时俱进,在其编排中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借助单元要素与人文主题进行双线编排,为单元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研读教材,积极创设情境,搭建平台,主动构建学习任务群。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大多立足单篇课文进行;新课标倡导构建学习任务群,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转变思维,由单篇课文教学向多篇课文教学转变,毕竟“群”的基础就是多篇课文的组合。换句话说,这也是以前大单元教学,或者群文阅读的升级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立足学习任务群构建策略,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结合统编版教材的编排体系,扎实开展大单元教学,主动将单元课文以及学生需要进行串联,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为创设学习任务群创造条件。

具体来说,串联学习任务群策略有很多,可以围绕单元主题进行,也可以围绕单元要素进行,乃至围绕单篇课文中某一细节描写进行组合,方法多样,形式多样,最为核心的就是围绕文本某一单元要素的理解、巩固或者运用进行。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教师仔细研读新课标,准确把握单元要素,在细致了解整个单元内容的基础上,对學习任务群内容进行串联,为落实单元要素创造条件。

比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主题为“纯朴的乡村”,单元要素为“写自己喜爱的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乡村”主题,结合单元要素,选择《乡下人家》《天窗》中描写田园风光的精彩段落,结合“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一名句,适时拓展学习《麦哨》一文,积极构建学习任务群,通过情境创设、阅读理解、讨论品析、内化运用等环节,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整合探究。这种方式不仅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语文课堂学习目标一般都是三维目标,即语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编版教材对于知识与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融入单元要素之中。教师要认真研读单元导读,准确把握单元要素的内容以及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结合学习任务群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探究问题,可以是主问题,也可以是次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围绕一定的目标进行探究。这种方式不仅让语文课堂变得简洁,而且还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单篇课文之中,教师可以结合其中的精彩片段,有针对性地设计探究问题。比如,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单元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学习目标,结合课后习题,设计“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生长的”这一主问题,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脚”的句子,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完成课后习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调整后续的教学环节。这种方式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且能助推课堂教学目标以及单元要素的落实巩固。

针对多篇群文阅读,教师也可以结合单元要素,采用提纲挈领的方式,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比如,教学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教师可以将其与《梅兰芳蓄须》一课组成群文阅读,也可以拓展课外描写人物的文本,结合单元要素,有针对性地设计“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为主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在拓展他们思路的同时,也能助力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比较策略,结合文本片段,引导他们进行提炼归纳,寻找答案,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任务群的构建,最为核心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深入与文本、作者、编者进行多元对话。其中,文本是第一要素。毕竟教材是最好的例子,其中文本更是最为适合学生学习借鉴的典范作品。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仔细研读讲读课文、自读课文,还有单元写作等不同重点,根据单元要素需要,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串联。这种方式不仅能充分体现教材编者的意图,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等语文综合能力。

具体来说,针对讲读课文,即便教师设计了相应的学习任务群,也要突出教师“教”的作用,引导学生对比阅读,讨论分析,与文本作者进行情感互动,加深理解单元要素。针对自读课文,教师要充分理解编者的设计目的,结合课文导读或者旁批,还有课后习题的相应知识,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比如,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火烧云》这一课,从课文所处单元位置来看,属于自读课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该单元中涉及的单元要素,对文本内容进行细读,在理解的基础上,与该单元中《海底世界》进行比较阅读,找出景物描写的特点,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及探究的能力。在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拓展熊猫的相关知识点,鼓励学生巧妙运用在该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实现读写结合,提升习作水平。

其实,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统整的过程。构建学习任务群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打破旧知,构建新知。在传统教学中,一般是教师讲解、学生听的模式,这种机械学习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却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构建学习任务群,需要教师打破传统思维,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学习,发展思维能力。

比如,针对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要素为“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通俗地说,也就是借物抒情。这里的“物”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景物。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联结旧知,引导学生复习景物描写、具体描写的方法与策略,另一方面结合该单元要素,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度对话,可以结合具体课文中的重点段落,通过构建反复朗读、品析等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品析,帮助他们梳理学习任务,深入理解文本主题。

总而言之,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认真研读新课标,对统编版教材进行仔细梳理,运用大单元教学策略,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语文学习氛围,助推学习任务群构建,在推进课堂教学生成精彩的同时,有效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要素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背课文
也谈做人的要素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