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课文范例 写作妙笔生花
2024-01-07祁睿敏
祁睿敏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资源,以教材中的课文为范例,向课文学写作。
一、跟着课本学语言,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土地的誓言》时,笔者与学生在课堂上批注了一段画面感很强的文字。这段文字采用镜头式写法,选择了富有特色的多种景物,组成了互相映衬的一幅幅画面,把富饶美丽的东北大地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阅读后感触很多,有的学生感受到一些带有色彩的词语富有极强的表现力,领悟到了东北大地的斑斓色彩;有的学生感悟到了东北大地上物产的富饶,领略到东北大地的生机活力。在学生对这段文字有了切身感受之后,我让学生进行仿写,写出自己心中美丽的故乡风景。这样,学生就根据自己的印象,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铺陈自己印象中故乡的美丽意象。然后笔者让平时害怕写作文的几位学生在课堂上大声朗读了自己仿写的片段,其他同学听后,报以热烈的掌声。这几位学生没有想到,自己原来也可以写出这么丰满、灵动、精彩的文字。
教材是学生的写作之源、思想之源,在教学中教师要架起连接阅读和写作的桥梁,教会学生借助课文更好地写作。例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中有很多景物描写的片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精选一些优美的段落引导学生仿写。可以是“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还可以是“梅一穗花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就要绽开似的”等句子,让学生分析、感悟后进行仿写,这样能够内化成学生的写作技巧,使学生在日后遇到写景片段时能够描写得更加生动、细致。再如,朱自清的《背影》抒写如山的父爱和浓浓的亲情,文中的抒情手法运用得很好,作者没有浓墨重彩去特意渲染,文中所记录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奔丧、送行、看行李、讲价钱、爬月台、买橘子等,但作者却在叙事和描写中抓住了最能够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进行描写,用最朴实的语言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爱,表达了父子之间的亲情。例如写父亲“攀”“缩”“倾”的爬月台的动作,父亲炽热的爱子之心,让儿子无限感动,这些感情都融合在文中的字里行间。又如父亲买橘子回来,离开之前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当父亲的背影离我越来越远时,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出来了。所有这些叙述、描写中都包含着儿子对父亲深深的爱。文中有的时候作者也直接抒情,如“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现了作者的自责、后悔之情,同时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借鉴课文范例的语言运用手法,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跟着课文学写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借鉴课文的构思技巧、叙事方法、描写方法等,在学习、借鉴课文范例的写法中有效掌握写作技巧。例如,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学生对文中先抑后扬的写法很感兴趣,兴趣很浓地要用这种方式写一写自己的同学。在教学《动物笑谈》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和动物建立起真正的友谊,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写出事物的鲜明特征。学习、借鉴课文中描写动物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加深体验。学生要写小狗之前,不妨让学生先观看一些小狗的视频,再让学生趴下学一学小狗爬行的动作,并让学生讨论一番如何描写更准确。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会更加生动准确。学生要写篮球比赛的场景时,不妨让他们到现场当一次拉拉队员,或者看完一场完整的比赛,甚至去打一场比赛,然后再模仿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朱自清《背影》一文中,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瞬间,以“背影”为线索,把所选取的材料汇集到“背影”这一点上。作者不惜笔墨,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细致的刻画,表现的角度新颖独特。文中四次写到“背影”,开头设置悬念点出背影,这样浓郁的情感氛围笼罩着全文;中间写了望父买橘,刻画背影,令读者备受感动,潸然泪下;在父子分别时,惜别背影,催人泪下;结尾思念父亲,浮现背影,和文章的开头前后呼应。这样,全文在结构布局上巧妙地把材料组织起来,文章贯穿一气,浑然一体。这种构思方法值得学习借鉴。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作者从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过程,表达作者从胆怯、恐惧到克服畏惧心理,收获自信的心理过程。学生在体验感悟到作者心理成就的基础上开始仿写,于是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一笔一画都是情》中,把自己的心理描写与春联活动连接起来。有学生在文中写道:“每逢春节,对自己来讲,既充满期待又充满烦恼。因为每到春节都需要给很多朋友写春联,还害怕老师组织送春联活动。犹豫了好久,在红纸上落笔之后,害怕写错了。”“当手中的春联送到千家万户的时候,心里又充满自豪”。最后,学生认识到了春节和春联的真实意义。这样学生在作文中的心理活动由“春联”连接起来,巧妙地谋篇布局,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三、跟着课文学生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生活处处是课堂,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藏着一些小美好。在教材的课文中,也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也需要我们学习感悟。汪曾祺的文章语言简洁、文风雅致,美到一种极致。例如《昆明的雨》中,描写了小小的仙人掌、各色的菌子、红红的杨梅,这些都牵动着作者深深的思念。此外,这些物品的背后,都蕴含着做人的道理。有的人善良、有的人美丽、有的人富有诗意和哲理……这样的课文学生读起来才能得到真正的价值。写作文也是这样的,要用心,用情,跟着课文作者学习热爱生活,在文中表达出生活味。当然,教材中这样的课文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慢慢品味。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是和吸收要有密切关系的。”学生的写作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学生有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生活哲理的思维,把学习课文和写作结合起来,课内阅读和课外练笔有机统一。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储备,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尤其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采用他们所喜欢的方法,先让学生阅读相似的课文,再让学生深入了解写作对象。例如描写校园的树,让学生先和树交朋友,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在校园里找到自己喜欢的树,经常去观察,同它聊天,把自己内心的秘密和树说一说,然后以“我的树朋友”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写完之后在班级内交流点评,把优秀的作文贴在班级墙上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对作文就很认真对待,生活积累慢慢丰富了,叙事、描写的方法不断熟练了,慢慢就喜欢写作了。
总之,作文教学没有现成的可复制的模板,需要教师更多的“私人订制”,虽然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可利用资源,但要让学生借助课文范例,写出优秀作文,需要教师因材施教,长期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