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诗词教学中的“景”与“情”

2024-01-07

中学语文 2023年27期
关键词:张孝祥念奴娇洞庭

王 宁

《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词人张孝祥的经典之作,被赞誉为“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有尘心”,足以见得其文学造诣和艺术价值。教学时,要认识到该词情景交融、景为情生的特点,从客观的物镜和主观的心境出发,引领学生挖掘文本的深刻内容,在赏景、体情的过程中领会词中的思想和情感内涵,强化阅读学习的深度,凸显出古代诗词的育人价值。

一、巧设任务,初建印象

“情”与“景”的有机交融是古代诗词的一抹亮色。古人善于用自然山川、一草一木诉说自身的真切感情、阐释人生哲理、批判社会现实,将自然世界的客观景象与内心深处的深厚情思,巧妙地融为一体,勾勒了一幅幅或秀丽、或壮阔、或淡雅、或绮丽的画卷。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自主搜寻诗词中的“景”,由“景”入“情”,领会作者的主观情愫。

教学初始阶段,教师可巧妙地设计阅读学习任务,以任务为载体,让学生于诗词诵读、链接背景、口语交际等多个环节中,描摹景、诉说情,在脑海中初步建构起对诗词内容、框架结构、主旨思想的印象。《念奴娇·过洞庭》为南宋词人张孝祥所作,他于中秋之夜泛舟洞庭湖,以“洞庭春草”开篇点明地点,从秋月起笔,到秋水落笔,将秋日夜晚洞庭湖上的自然风光描绘得生动、细致。在教学这首宋词时,教师要以“景”为切入点,设计“描摹秋景,吟诵秋情”的诗词诵读任务,如“结合课文注释和背景知识,诵读诗词,熟悉诗词的内容”“把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读出秋景之美”,让学生读得通顺,读得有感情、有意境,将张孝祥笔下的洞庭湖秋景展现出来,通过诵读赋予秋景以主观情感。

当学生能够熟练且有感情地吟诵诗词后,他们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诗词中的图景。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指导学生“译读”,将古诗词转化为现代诗歌,通过韵脚、字词的变换,增强译读的美感,同时,要提醒学生把握诗词的节奏,巧妙地运用拖音、颤音、停顿等方法,凸显出景之美、情之厚,初步完成自主诵读学习的任务,为更为深入地解读诗词奠定基础。

二、主客融合,情景交织

一篇质量上乘、内蕴丰富的诗词,需经历艰难的取境历程,方能创作出浑然天成、构思精妙的诗词作品。诗词作者透过表层的景物,将自身百转千回的心思融入到诗词之中,体现出主观与客观、物境与心境的高度统一。教学古诗词,当学生初步了解景与情之间的关系后,为引领学生进一步展开深层次的探究,教师要从主客融合的视角切入,让学生体会和感悟诗词中情景交织的写作特色,促使他们从物境出发,理解作者的心境,完成深度阅读的任务。《念奴娇·过洞庭》便是典型的主客融合式的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观照客观物境、洞悉词人的主观心境,于赏景和体情的历程中,品味作品的深意。

1.观照客观物境,赏景

《念奴娇·过洞庭》的上阙着重描写了客观世界的物境,但是这些物皆着了主观色彩。从首句“洞庭青草”看,点明了诗词场景中地点、天气等客观信息,不仅反映了客观现象,也表明了作者的主观境遇。中秋佳节前夕,遥望远处,洞庭湖与青草湖自然相接,湖面一片静谧、湖水未见波澜。除了让读者了解诗词中描绘的客观景物之外,也隐含着多重意蕴。结合“更无一点风色”一句可知,词的开头既指明词人自身的际遇,即辗转流离、失去家人讯息,也隐喻了词人主动规避动荡时局、脱离险恶社会环境的避世心理。客观的物境不单单是单纯交待信息,还与词人的个人际遇和心境紧密相关。这样,学生明确了词中的主要信息,能初步了解词中主客融合的特征,为他们深析后文、深入体验作者的内心情感铺垫了基础。

上阙中描绘的自然画面,虽然融入了词人的心境,但“眼前景”不等同于“心中情”,这是一种“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超然境界,由下文中“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便能体会到词人的超然境界。教师可以穿插中国古代美学理论,让学生明确“君子比德于玉”的传统,理解“温润而泽,仁也”的理念。从词的内容中可知,词人以琼田玉宇形容湖面,既表明了湖面光洁明净、澄澈开阔的特点,也象征了词人自身明净的心灵,表明了其超然的心灵境界。“扁舟”一词值得细细品读和探究,教师可结合《史记·货殖列传》中“乃乘扁舟浮于江湖”,领会其“逍遥”之意,从《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中解读其“旷达”之意,真正理解其“置身事外”“与天地合二为一”的深意。词人以“着我扁舟一叶”为主描摹客观的物镜,更是体现了造物主的神奇,意在体现出物境皆心境、物我合一的心灵世界。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一句,勾勒了典型意象“月”,体现出明月皓洁、素雅的特点,用一个“分”字赋予“月”拟人化的特征,创作出一幅“月亮将自己的光辉分给湖水”的动态画面。在阅读鉴赏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月光与湖水交相呼应的美感。在这样的物境中,词人发出了“表里俱澄澈”的慨叹,那么他仅仅是被客观的物象所震撼吗?显然不是,这里的“澄澈”,既是客观月色、湖水的明净,还是自己内心深处不染杂尘的清净。这样,学生便可理解客观物境中隐含的深意,于读词、品词的过程中观景、领会词人表达的深意。

2.洞悉主观心境,体情

客观的物境中隐含的是词人的主观心境。古诗词作者善于将自身的主观情感及对社会的看法等,融于客观的景物之中。《念奴娇·过洞庭》亦是如此。作为爱国人士,张孝祥始终支持主战一方,为国家的兴亡和民族的安危殚精竭虑,在身陷囹圄、屡遭磨难的情况下,依然坚定信念、挺身而出,这是一种高洁的品格,也体现了他的赤子之心和旷达的心态。张孝祥的这种旷达和高洁,也体现在《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他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为载体,回顾了自身的仕途生活,从“孤光自照”中,可以看出词人高洁傲岸的品行,虽然遭遇了众多的磨难、经历了官场的磨难,但是他依然持守内心的理想,凸显出光明澄澈的内心世界。但是,心境上的持守,不意味着词人与生俱来地应对官场上的黑暗、心理上的孤独。当其夜游洞庭湖时,联想到自身的经历,感受到现实世界的寒凉,正是现实世界的黑暗,更坚定词人的理想和信念,凸显词人博大的胸怀,淋漓尽致地抒发词人积极抗战、与现实世界做对抗的情怀,由此渲染一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总之,在《念奴娇·过洞庭》教学中,从巧设任务和主客融合两个角度展开诗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提炼诗词中描绘的客观景物,在景物中挖掘人的主观情感,不单单能够拓展学生诗词阅读的深度,还有助于他们获得奇特和丰富的审美感受,促使他们在物镜和心境相互交织的阅读情境中,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领会其在景物中赋予的深厚情感,达成提升审美鉴赏和文化理解能力的目标。

猜你喜欢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
余元君:一生只为洞庭安澜
念奴娇·脱贫振兴庆盛会
念奴娇·脱贫振兴迎二十大
洞庭谣
张孝祥三问
钦点状元张孝祥
念奴娇 国庆(外三首)
念奴娇 ·白衣兴颂
《星月一舡压洞庭》
洞庭情缘(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