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跨校修读的新闻学概论混合式教学研究

2024-01-06佟菲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24期
关键词:新文科混合式学习教学

摘要:教育数字化发展进程日益加快,“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结合得更加紧密,MOOC、SPOC等在线教育形式得到广泛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重构,只有实现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等的深层次转变,才能将线上学习与传统学习有机融合,实现二者优势互补。当前媒介实践日新月异,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现实中,新闻学概论课程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新闻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建设新文科的时代语境下,传统的教育方式很难应对新的要求与挑战,亟须变革。因此,有必要转向与调整教学方式。充分开发与利用线上优质教学资源,有助于加快新闻传播学教学改革的步伐。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重构授课过程、考核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辽宁省跨校修读课程平台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多样,为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助力。文章梳理当前新闻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对跨校修读课程平台的使用经验,从课前导学激趣、课中精讲释疑、课后助学练习、多元过程评价等多个环节,探索混合式教学的实现路径。实施该模式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新闻学概论;跨校修读;新文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24-0063-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项目“融媒体背景下新闻学概论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一、引言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确定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新文科建设,涉及不同学科知识体系、不同学术背景教师队伍、不同专业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融合[1]。在教育变革加快的背景下,混合式学习为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理念与新思路。辽宁省教育厅充分利用省内高校资源,建设跨校修读课程资源共享项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开展了学生跨校修读课程、学校间互认学分的学习方式和管理制度。

新闻学概论是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力图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而逐步成长为专业扎实、能力过硬、具有家国情怀的新闻传播人才。

全媒体时代,传统的新闻传播学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时代诉求,亟须进行纵深层面的课堂改革[2]。在混合式学习新理念的指引下,新闻学概论课程积极运用跨校平台优质资源,重构线上与线下课堂。通过几轮的摸索与实践,试图构建以生为本、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有效衔接线上与线下课堂,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

二、新闻学概论课程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018年,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出台的《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对新闻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新闻学概论课程主要面向新闻传播专业一年级的学生,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当前,新闻学概论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授课时间有限

近年来,新闻学概论课时数逐年减少,如今只有32学时。学时缩减意味着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时间变得更加有限,教师授课也受到一定的时间限制,课堂上必须分清主次、详略,有些部分只能一笔带过。而绝大多数大一学生对新闻知识和新闻实践等的了解十分有限,教师需要花大量时间讲解基础知识点。这样一来,必须压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思辨、研究的时间,而这些对于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二)授课理念陈旧

传统课堂中,新闻学概论主要采用教师纯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教师按照既定教学计划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但是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止步于教材、书本,学生是无法胜任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工作的。另外,也不能将新闻传播理解为实践之学,既要避免陷入纯粹知识传授的误区,又要避免落入技术中心主义的陷阱[3]。

该课程面向大一新生,很多学生对于接受纯理论知识存在一定困难,高强度的理论授课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丧失对新闻学概论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新闻学概论为专业必修基础课,当前绝大多数高校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期末考试题型较为传统单一,由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及论述题等题型构成。笔者所在高校实施考试方法改革多年,期末闭卷考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50%,另外50%的成绩由平时的若干次作业构成。即便如此,期末闭卷考试依然可以被视为是非常重要的评估手段,但是这种评估方式存在一些弊端,学生平时作业的完成质量并不理想。以调研作业为例,教师要求学生针对某个大众媒体和特色栏目进行调研,而大多数学生的资料搜集、信息整理的能力不强,由于课时有限,教师又很难抽出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作业讲评,并没有达到利用作业进行教学反馈的目的。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尚未掌握大学阶段的学习方法,依然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机械记忆,更有部分学生考前“开夜车”进行临时突击。

三、新闻学概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当前,很多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太理想[4]。针对传统新闻学概论课程开展存在的诸多弊端,混合式教学模式整合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在课程开始前,学生的注册信息已导入平台,学生可在学生端看到对应的线上课程。线上课程资源豐富,包含视频讲解、课件、学术论文、习题等资源。教师也会在后台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在这里,教师的角色功能得以重构,不再充当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的线性传播者的角色,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发挥启发、引导、监控作用[5]。

(一)课前导学激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在第一堂课上告知学生主要的教学目标、课程安排和考核方法。混合式教学课堂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对混合式学习形成总体认识。部分学生急功近利[6],没有做好课前预习,而是选择突击“刷”课。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合理规划时间,在每次课程开始前,对照课程计划,利用线上平台进行课程预习,提醒学生注意每堂课的重难点,引导学生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自学。学习内容为难度较低的基础性知识,视频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15分钟左右。时间过长,难以保证学生的观看效果;时间过短,学生又容易浅尝辄止。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课前导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辅助开展知识测验,针对视频中讲解的知识点进行测试,督促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后台可以调取学生观看时间和累计时长等数据,教师可以根据后台数据进行过程监测。

(二)课中精讲释疑

教师在线下课堂要重点讲解课程的重难点,深入解析学生不易理解、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教师结合最新的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在课堂上设置讨论环节,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探究发现,摒弃“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听为辅”的“填鸭式”教学模式[7]。比如在讲授“新闻真实”这部分内容时,围绕“假新闻有哪些危害”“假新闻为何层出不穷”“如何杜绝假新闻”等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阅读、思考,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8]。同时,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采用小组讨论与协作,让学生点评近期的社会热点,围绕新闻真实、新闻价值、新闻舆论等专题进行课堂展示[9]。

(三)课后助学练习

作为地方普通高校,学生或多或少存在文字功底不扎实、新闻敏感性不强、表达能力欠缺等问题[10]。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平台为学生布置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学生若有疑问,既可以有针对性地观看视频反复学习,通过题目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教师互动。

(四)多元过程评价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背景下的新闻学概论课程评价贯穿学习全过程。教师要做好课堂总结和教学评价,以确保混合式教学的长效生成[11]。该课程参与学校考试方法改革,进行了多轮探索。课程评价方式包含平时作业、跨校平台学习表现、期末闭卷考试三个环节。

1.平时作业

设置两次课程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点评,并展示优秀作业,让学生意识到做作业不仅是为了获得分数,更是一个提升综合能力的学习过程。教师布置的作业应该既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保证作业的原创度。

2.跨校学习平台表现

跨校平台的学习表现也是多元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后台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记录,如学习时长、作业、讨论等情况。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数据,一旦发现数据异常,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如果学生遇到学习困难与障碍,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

3.期末闭卷考试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命题既注重知识的前后勾连,也注重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要做到知识点覆盖全面、题型合理、题量适中,最大限度减少机械性记忆题型的数量,侧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今,作为网络原住民的Z世代学生,他们接收信息的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发生了变化,教师只有认真进行课堂设计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12]。课堂讨论、案例收集、调研等环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气氛严肃而又不失活泼。比如,教师从“某明星剪影侵权案”入手,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积极思考,进而共同梳理出新闻传播活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等重要知识点。

(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课前导学、课后助学等环节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课前会主动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在课上教师精讲的时候,会主动带着问题去思考,在“豁然开朗”之时,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得到提升,對整个学习过程也是一次正向激励,有利于形成良性闭环。同时,学生养成了主动探究的习惯。课堂上的“强参与”模式,倒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13]。教师借助跨校平台为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研习。

(三)增强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重构线上和线下课堂,精心设置教学资源安排、教学环节设计、考核环节,使线上资源和线下教学优势互补,相互协调,真正做到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则以互动交流、小组协商、问题解决为主[14]。同时,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教学能力、教学智慧都得到了提升。混合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习流程再造,实现教学形式创新维度的“师生互动”[15]。

五、结语

新闻学概论课程作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

混合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多样,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具有拓展性的教学资料,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无论是基础的知识讲解,还是高阶的思辨分析,都能有效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今,传播实践日新月异,对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发生变化,对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以跨校修读平台为代表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教学方法改革、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占文.新文科视域下我国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数据转向的路径、方法与策略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3(4):1-4.

[2] 赵子铭.新文科背景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路径探讨[J].传媒,2023(7):76-78.

[3] 蔡斐.学科赋能、跨界驱动与人的回归:论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J].中国编辑,2021(4):77-81.

[4] 王彦勋,段卫里.融媒体时代地方本科院校数据新闻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路径研究[J].采写编,2022(6):173-174.

[5] 马海霞. SPOC视阈下“新闻学概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韶关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22(5):94-98.

[6] 胡永彩.地方高校新闻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20(8):212-213.

[7] 付松聚,付曼羽.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新闻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声屏世界,2022(6):81-83.

[8] 吴献举,莫光木.问题教学法在新闻学概论网络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新闻前哨,2021(2):126-127.

[9] 张林贺.“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本质内涵与路径探索[J].中州大学学报,2023(12):120-124.

[10] 钱毓蓓,顾亦周.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地方普通高校样本研究:以苏州城市学院新闻学专业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3(12):1-4.

[11] 胡海南.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新闻传播学教学中的应用[J].传媒,2020(1):84-86.

[12] 崔香丹.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专业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J].传媒,2020(8):87-90.

[13] 陈珂.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设计:基于118条学习者日志的实证研究[J].青年记者,2021(3):118-119.

[14] 刘涛.“四维融合”:融合新闻人才培养的协同逻辑与运行机制:以暨南大学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9(6):80-86.

[15] 刘涛.“翻转+直播+实训”:新闻传播学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新闻与写作,2020(9):78-84.

作者简介 佟菲,讲师,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猜你喜欢

新文科混合式学习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