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辨性阅读:在思维的丛林中散步

2024-01-06杨树亚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学主张思辨性阅读课程开发

【摘 要】 思辨性阅读,推动语文学习从“言语积累”走向“言语思维”。教师应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探索课外阅读教学方法,开发新的课程形式,在实践中历练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主张。

【關键词】 思辨性阅读 课外阅读 课程开发 教学主张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说:“人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回望28年语文教学路,在课堂内外,我都努力让思维在场,坚持在思维的丛林中散步。

今天,再回忆过往的一节节课例,它们是一次又一次思想的迭代,助推我逐步明晰、理清所践行的“思辨性阅读”的概念内涵与实践路径。

《麻雀》:在设计感中沉思

1995年8月,我从一名中师生转变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初登讲台的我,时常因教学的新探索而手忙脚乱。时任区教研员的毕老师不断地鼓励我,在教学上给我以悉心指导。1998年,毕老师为我量身定制了一个展示平台——面向全区的语文教师执教《麻雀》一文两课时的完整教学。受宠若惊之余,我必然是苦心钻研。我阅读名家执教《麻雀》的实录,透过文字,想象名师课堂的场景;我请教身边的伙伴,研读教参、教材,期待以“设计感”提升课堂的吸引力。我在没有人的教室里,练习教学语言,期待抑扬顿挫;练习板书设计,期待耳目一新。直到今天,我依然记得,为了突出猎狗与麻雀的强与弱,我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绘出“大大的猎狗”与“小小的麻雀”,生动的形象立即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教学中,我又着力引导学生感受猎狗“身体上的强大”与老麻雀“精神上的强大”,在“两个强大”的思辨中感受母爱的伟大。

一篇文章两课时的教学,我在“累并快乐着”中度过。这一比较成功的首秀,为我增添了些许成为优秀教师的勇气与信心,更让我找到了上好一节课的一般路径与策略。

《淘气包埃米尔》:在振兴阅读行动中积淀

语文能力的提升,从来就不是40分钟的课堂所能完全解决的事情。因此,自2002年开始,我和一批南京小语人,在南京市教研室原主任汪笑梅老师和原教研员芮琼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实施“振兴阅读行动计划”。在振兴阅读行动中,我们不仅追求阅读课堂的效率,还努力打造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生活。我们通过阅读推荐、亲子阅读、师生共读、阅读测评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经典书籍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小学生的阅读生活,“想去读”与“读什么”一样重要,甚至前者更加重要。2007年12月1日,南京市教研室在北京东路小学举办课外阅读推进活动,邀请名师与作家一起执教课外阅读课例,表达课外阅读主张。活动中,我以《淘气包埃米尔》为教学内容,做整本书的阅读推荐。

我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近主人公埃米尔,用书中的图片设置课堂的“包袱”,调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期待;我娓娓讲述故事的部分情节,让学生大胆猜测故事的情节走向,让他们在故事情节的猜想中,获得阅读的快感,增强猜想的挑战欲;最后,我依次呈现整本书的目录,以及“童话外婆”林格伦的介绍与书评,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期待。下课铃声响起,学生蜂拥至我的身边,久久不愿离开会场,他们“想读书”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课外阅读,永远在路上。在南京市振兴阅读行动和我的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且行且思,坚持做振兴阅读的推动者、学生阅读的陪伴者、阅读素养涵育的思想者。我“问诊”当下振兴阅读行动,并开出破解困境的“处方”:课外阅读,本应是学生思想与性灵的跑马场;课外阅读不要去动学生阅读时间的“奶酪”;课外阅读,书本是船,兴趣是帆;课外阅读,应广泛地读,在大量阅读中培养兴趣;课外阅读,少一些枷锁,多一些信马由缰。

许多年来,课外阅读一直是我在语文教学领域思考与实践的重要板块。我带领学生阅读绘本《爱心树》,跟着绘本学写作;我先后开发“品读现代小诗”和“师生共读‘折叠书”等课外阅读资源,并做示范教学;在南京市“金陵特级话语文”活动中,我执教示范课《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一系列课外阅读行动,带给学生的是母语学习的滋养,带给我的是对语文教学深度与广度的思考。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丰沃的土壤,课外阅读是自留地,也是生态林。一个不读书的老师,教不出酷爱阅读的学生;一个没有课外书的童年,可能需要用一生的时光去治愈。

《板桥诗画》:在课程开发中成熟

新时代的优秀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中成长,在写作中成长,更需要在课程中成长。所以,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对国家课程的理解力与执行力,更需要对课程进行探索与开发。

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开始研究“题画诗”。从王维、苏轼、郑板桥到齐白石,从自题到为他人题,从“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到“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我愈发觉得“画展其境,诗拓其意”的题画诗,是学生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精神大餐。于是,我从整体架构,系统设计、开发题画诗教学资源。

2015年5月26日,在南京市阅读教学活动中,我执教《诗与画的相遇》一课,带领学生走进郑板桥关于“竹”的题画诗。学生在先“画”后“诗”的比照中,认识“题画诗”;在对题画诗语言的品读中,猜想画面;在“竹又不高峰又矮”的画面欣赏中,破解郑板桥“大都谦退是家风”的作品主旨;在诗画互补的整体欣赏中,联系郑板桥的心境,感受“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官之道;在“一干疏枝兼淡墨,挺然断不要人扶”的想象中,感受郑板桥一生磊落的风骨。学生徜徉于画与诗的意境之中,在作品与人生的彼此映照中读画,读诗,读人。

后来,我又与学生一起开发并学习郑板桥关于“兰”的题画诗,关于“石”的题画诗。一组题画诗的阅读,不仅帮助学生打开了“题画诗”的神秘面纱,让诗人、画家的形象主体丰满起来,更倒逼我自己重新审视“课程”的价值——课程,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土壤,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天空。今天,再以新课程、新课标的视角去回望“题画诗”的研究,我又丰富了对“跨学科”“大语文”“大任务”等概念的理解。

思辨性阅读:我的语文教学追求

成尚荣先生指出:教学主张是名师“教育自觉”的关键性标志。但是,我们距离“教育自觉”常常存在“最后一公里”。这样的专业发展自觉,需要跳出日常的“行动”,在看似寻常的行动中,梳理经验,发现规律,凝练特色,形成主张。

2007年,我尝试在日常的教学中实施“小微话题”研究,期待在一个又一个“小微话题”的研究中,“做一根思想着的芦苇”。我进行“揭题导入”的研究——同一篇课文,我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在“同一个课题,不一样地揭示”的比较研究中,思考“题眼”的教学价值。我研究每册教材“目录”资源的挖掘——开学第一课坚持进行“目录课”教学,让学生在一本书20余篇文章的题目的比较中,寻找单元编排的规律,发现文章之间的联系,寻找不同题材的区别,根据课题猜想可能的选材与结构……

2007年下半年,我把正在进行的“小微话题”——思辨式阅读,以课题的方式申报,并成功立项为南京市首批个人课题。我以此为平台,把草根式的“小微话题”——思辨式阅读与“个人课题”融合。在两年的研究时间里,我以“思辨式阅读”为方向,以课题研究为规范,研究不同文本的特点,探索思辨式阅读的一般路径,并及时记录自己的行动和思维的火花。

2009年12月,我将自己的思考结集出版,我的第一本教学专著《思辨·行走——我的语文生活》正式面世。尤其让我感佩的是,著名特级教师袁浩老师拨冗为该书写序——《我记住了杨树亚——语文路上的思辨者》。一本书,一篇序言,为我指明了实践与思考的未来方向——我期待,自己能够成为语文教学路上的思想者;我期待,我的课堂充满思辨性,并不断散发言语思维的张力。

从此开始,我在踽踽而行中不断思辨,在不断思辨中执着前行。我努力上好常態课,更精心设计公开课,并将教学体会凝练成文字。《维度与适度:阅读教学的朴素追求》《化语成文:阅读教学的彼岸》《思辨性阅读:言语思维与言语智慧的产床》《思辨性阅读,让文学类文本增值》……一篇篇论文先后见刊,虽视角不一,但都指向我所理解的“思辨性阅读”。

我所理解的“思辨性阅读”,是以思辨为主要特征的阅读方式,是阅读主体对文本信息进行深入思考、辨析并做出合理判断的阅读活动。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思维,是语言的灵魂。思辨性阅读,推动语文学习从“言语积累”走向“言语思维”。

我所追求的“思辨性阅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运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审美创造。思维的品质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语文学得好不好,不仅看言语积累的厚度,更看言语思维的宽度:思维的准确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独特性等等。思辨性阅读,追求在“言语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

我所实践的“思辨性阅读”,是阅读的高阶行为,是深度学习的必然路径。它借助比较、推断、质疑、讨论、梳理、想象、联想、创生等方式,咀嚼文本语言,发现言语样式,表达观点感受,发展理性思维,培养理性精神。思辨性阅读,强调阅读主体在文本语言中穿行,追求言语思维在语言情境中生长。

2023年3月,“南京教育文库”首辑推出我的专著《思辨性阅读——儿童思维品质的涵育》,这是自2007年以来我对思辨性阅读不断思考的应然表达。2023年6月,《中国教育报》推出“南京教育科研周”,其间推介了我的“思辨性阅读”教学主张与实践。这样的推介,犹如一路走来的教学旅途中,成尚荣先生、袁浩校长、芮琼老师等一批教育或教学专家对我的扶持一样,让我永远铭记于心。

优秀教师需要拥有一双澄明的“天眼”,如透视镜般看见教育的本质,如显微镜般看见教学的细节,如望远镜般看见未来的教育。28年语文教学路,我努力打开专业成长的“天眼”,在“看见”中生发“主张”,在“看见”中凝练“思想”,在“看见”中突围专业成长的“瓶颈”,逐渐形成鲜明的教学主张,进而“自己定义自己的教育”。

新时代呼唤教育的大先生,大先生需要在课堂中生长,在理想中变得深刻。在一个又一个课堂故事中,我的教学慢慢萌发出“思辨性阅读”的种子;在一次又一次反思中,我渐渐廓清“思辨性阅读”的教学主张。

人,因为思想而变得高贵;教师,因为思想而变得高尚。那么,我是否可以因为“思辨性阅读”而变得优雅从容?※

(杨树亚,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苏教名家”培养对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党总支书记)

猜你喜欢

教学主张思辨性阅读课程开发
浅析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
以思辨性阅读彰显语文课堂思维品质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探讨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研究
CLIL
精实:高中数学减负增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