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2024-01-05方永恒张开欣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权重高质量

方永恒 张开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710054)

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乡村要振兴,发展旅游业是关键。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同样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1]。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区域,更应注重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范围广,乡村环境、禀赋资源、发展水平差别各异,乡村旅游在各地区发展模式也各有差异,目前关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与内涵、现状、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等方面。于法稳、黄鑫等人运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凝练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和内涵特征,研究了不同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包括规划、资源、技术、人才和保障等关键要素[1]。肖黎明、王彦君等人基于乡愁内涵分析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分布差异及动态演进,构建了包含环境保护、旅游需求与民生保障等多角度的指标体系[2]。张祝平在分析乡村旅游高质量形成逻辑之后提出要基于文旅融合理念,依托网络技术,推动乡村文旅特色高质量发展[3]。从总体来看,关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内容体系在不断扩大,但关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较为缺少。

当前关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测度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可持续发展评价、乡村旅游竞争力评价、扶贫综合效益和游客感知等方面。武少腾以省级评价结果为例,测度了四川省可持续发展水平,认为乡村旅游关键在于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竞争力[4]。李妍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区划研究结果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分析[5]。孟秋莉在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运用PSR模型与Delphi法,构建了乡村旅游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6],孟秀红也从多维度构建了乡村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竞争力的角度测度了乡村旅游发展水平[7]。唐承财运用实例分析评估了乡村旅游扶贫的绩效[8],陈白壁等构建了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耦合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从扶贫效益视角对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9]。黄玖琴采用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法从游客体验视角出发探究了乡村旅游发展绩效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结果提出了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的措施[10]。总体而言,当下关于对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测度评价研究视角多样,成果丰硕,但未形成完善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测度体系,没有很好地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结合起来。通过文献查阅并基于CNKI数据库发现,目前对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通过构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甄别影响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一系列举措建议,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意义。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区域概况

黄河作为我国的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省区,流域所涉面积广阔,地理环境复杂多元,流域内人口众多,其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5。从整体来看,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协同体系尚未形成。黄河流域种植业和畜牧业占比较高,经济活力相对欠缺,各城市、乡村区域间未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及集群。流域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状况明显,城乡差距明显,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使得黄河流域各地区在乡村旅游市场上竞争力整体较弱,难以协同联动发展。当前,黄河流域面临两大发展机遇:一是随着文旅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参与旅游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同时,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短距离原生态的国内乡村旅游又唤醒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使得乡村旅游市场更加稳固。二是随着国家政策的高度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同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也加快推动了黄河流域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发展为一体的战略,也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遵循。当下无论是《“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还是《“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都体现了对黄河流域乡村旅游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态资源、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关注。因此,也需要从多方面多维度对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来构建指标体系。

当下,生态低碳、创新驱动、以人为本和产业兴盛四个方面是新时代发展的需求,这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理论构建指明了方向,为理论构建提供了依据。本文借鉴学界现有研究成果,参考了史丽娜[11]和龙志[12]等人构建的相关指标体系,分别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的几个维度确定具体的指标层。

因此,结合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以及黄河流域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借鉴舒伯阳[13]的理论成果,本文从生态基底、智慧转型、文化赋能和产业优化四个维度,选取了16个具体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实践性原则和代表性原则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部分。

(1)生态基底。主要从绿色发展视角测度黄河流域生态质量状况,近年来由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质量对于黄河流域经济增长的硬约束问题开始显现,黄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与重要的经济地带,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遵循绿色生态优先原则。所以,本文在指标体系构建时考虑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要素,主要参考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指标。

(2)智慧转型。主要从创新发展视角考察黄河流域乡村旅游的信息化水平,面向创新驱动的时代要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强调“智慧转型”,中国乡村旅游通过产业聚集的新业态及信息技术的新应用逐步进入“产业融合、规模经营、全域发展”的 3.0 时代。为实现黄河流域乡村旅游效益的增长,要注重信息化发展水平,故本文参考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数字经济主成分(1)注:数字经济主成分=普惠金融指数* 0.671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人数* 0.1896+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 0.0865+移动电话用户数* 0.0358+电信业务收入*0.016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人数等指标。

(3)文化赋能。主要从以人为本的视角,融合开放发展的内涵来测度黄河流域文化融合水平,文化赋能是提升乡村旅游附加值的重要突破口,要在挖掘乡村旅游独特的人文内涵的基础上,注重满足不同游客的精神文化多元体验要求和物质方面的双重需求。故本文主要选取了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年末实有铺装道路面积、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年末实有公共营运汽电车等指标。

(4)产业优化。主要从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的视角考察黄河流域乡村旅游的产业效益,从长远来看,乡村产业支撑着乡村经济实力的增长,产业优化也会逐渐补齐乡村旅游发展的短板,协调区域发展,以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故本文主要选取了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国内旅游总收入、普惠金融指数等指标。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参考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等。其中,部分地级市的指标存在少量缺失,基于相邻年份的数据,采用插值法补齐。在数据预处理过程中,由于数据的量纲数量级以及属性各有不同,因此采用最大最小值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

目前黄河在四川省内仅流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这两个自治州的人口和经济总量仅占黄河流域的0.7%和0.3%,对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影响较弱。基于以上考虑,本文搜集的黄河流域数据不包括四川的地级市。同时考虑到部分地级市相关数据严重缺失,予以剔除,如甘肃的临夏州和甘南州,青海的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和黄南藏族自治州等。另外,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最终所选黄河干流流经的城市,所使用的数据为2011—2020年黄河流域3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

2.2 研究方法

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评价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权重赋予的主观性,本文采用该方法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指标进行赋权。具体地,由于研究指标数据具有不同的指标属性和量纲,为了便于对指标进行考察比较,因此运用极差法对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对于正向指标,标准化公式为:

(1)

对于负向指标,标准化公式为:

(2)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计算出各项指标信息熵,Hi为第i项指标的信息熵,rij为状态概率,k为熵值系数,计算公式为:

(3)

(4)

据公式(4)计算第i行指标对指数j的贡献度,各指标的权重定义为:

(5)

从公式(5)可以看出,每项数据的指标值离散度越大,信息的效用越高,指标权重越大。在本文中,评价对象为黄河流域各地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因此,熵值越小,信息利用率越高,该指标影响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权重越高。

3 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特征分析

3.1 指标权重计算

熵权法是一种根据各项指标观测值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指标权重系数的客观评价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权重赋予的主观性。本文采用熵值法分析,利用SPSS 25.0对综合指标进行赋权,结果见表2。

表2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各指标权重

如表2所示,熵值法的权重计算结果为:在表示生态质量的各指标中,其总占比为17.75%,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的权重为6.52%和10.39%,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的权重分别为0.13%、0.33%和0.38%。在表示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中,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的权重为6.7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人数的权重为14.58%,电信业务收入的权重为4.81%,数字经济主成分的权重为5.44%。在表示文化融合水平的指标中,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的权重为12%,年末实有铺装道路面积的权重为6.3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的权重为0.48%,年末实有公共营运汽电车(辆)的权重为10.37%。在表示产业效益的指标中,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的权重为9.23%,国内旅游总收入的权重为10.6%,普惠金融指数的权重为1.67%。

将表1中的各项权重数据导入,绘制成指标重要度条形图,见图1。从图1的权重系数分布看,权重系数最高的三个指标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的权重,权重系数分别为14.58%、12%和10.6%,整体来看,指标主要分布在智慧转型和文化赋能层,说明影响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在上述几个指标中权重较大。信息化水平和文旅融合水平即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创新发展程度越高,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越高。权重系数最小的三个指标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权重系数分别为0.38%、0.33%和0.13%,都属于生态基底层,说明在过去的发展中,生态质量对于其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大,但随着新时代经济的发展和大众观念的更新,绿色发展在黄河流域也日益被提到了新的高度。总的来说,所选16个指标个别类别层与指标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示信息化水平和文旅融合水平的智慧转型和文化赋能层指标占比较大。

图1 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标重要度直方图

3.2 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

基于熵值法确定的各指标权重,运用Stata16.0软件对整理的2011—2020 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可得2011—2020年黄河流域各地级市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结果,见表3。

表3 2011—2020年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结果

从整体来看,黄河流域各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中,但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中下游的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上游地区。从时间变化来看,黄河流域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持续增长。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值为0.211,处于中等水平。在2011—2014年这一阶段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在2014—2017年这一阶段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保持相对平稳,2017—2020年整体有波动,也有上升,上升趋势明显。从 2017 年开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一系列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举措更使得乡村旅游发展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利用 SPSS 软件 K 均值聚类结合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分值将35个地级市分成高水平、较高水平、中等水平、较低水平、低水平五种类型,选取2011年、2015年、2018年和2020年的数据制图,见图2。从区域层面来看,黄河流域内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均衡,大体呈现出“下游省区排名>中游省区排名>上游省区排名”的态势,其中下游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均值为 0.236,处于高水平区域,中游和上游的均值分别为0.204和0.159,分属于中等和较低水平区域,这表明目前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别处于3个不同梯度,差异显著。从省区层面来讲,横向范围看,陕西省、山东省、河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在整个黄河流域处于较高发展水平阵营。而青海、甘肃、宁夏旅游发展水平明显滞后,在整个黄河流域中排名处于靠后位置。大致可以将沿黄地区旅游的发展分为三个梯度,第一梯队为陕西、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次之,青海、宁夏、甘肃则为第三梯队。总体来看,除黄河流域面积较少的四川省外,其他八省区的排序基本是以黄河“上—中—下”游的地理分界特征呈现“低—中—高”的梯度发展水平特征。

图2 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图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本文以黄河流域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生态基底、智慧转型、文化赋能、产业优化4个维度建立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样本为2011—2020年间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了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出以下结论:

(1)智慧转型和文化赋能层指标对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即关注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测度各层级指标中,数据表示信息化水平和文旅融合水平的智慧转型和文化赋能层指标权重较大。尽管表示绿色发展的生态基底层指标所占比重较小,但在今后的发展中也要注重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以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倒逼经济转型,实现乡村旅游从时间维度上的高质量发展。

(2)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呈从下—中—上游依次递减的特征,各区域子系统协调发展程度不高。其中山东省滨州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河南省新乡市最低,按照数值将高质量发展水平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地区,发展水平大体上是以黄河从上游到下游的自然地理分界特征依次呈现从低到高的梯度发展水平特征。

(3)黄河流域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在时间线上整体呈缓慢上升的态势,乡村旅游产业效益发展速度滞后,黄河流域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增长速度较为缓慢,特别是中上游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尽管发展速度缓慢,但是通过发展高质量的乡村旅游,可以大幅提升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这也是黄河流域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加大黄河流域乡村旅游发展力度,提升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水平。

4.2 建议

根据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结果,结合黄河流域具体区域特点,提出今后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议。

(1)立足黄河流域自身生态基底,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要在遵循新发展理念的前提下,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结合黄河流域实际情况,因地因时制宜,实现跨越式发展。舒伯阳认为高质量的乡村旅游发展应在遵循新型思想内核的基础上,瞄准关键障碍,提出系统化的实践路径[13]。因此为实现黄河流域乡村旅游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将智慧转型层的创新发展打造成核心驱动力,注重绿色发展,立足生态的系统性,彰显绿色旅游的未来感,将生态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并以生态保护倒逼经济转型,把黄河流域乡村旅游打造成“两山”融合发展的产业载体,推动黄河流域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结合田洪的观点,还要立足于黄河流域本土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创新产业联动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14]。乡村旅游是黄河流域乡村大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基础与其他因素的协调共生,在资源保护与绿色发展中实现“三农”和旅游经济的高度协同,发挥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

(2)聚焦文化赋能,利用黄河流域特色文化,加快文旅融合进程。乡村特色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能够对其健康发展起到指引作用。针对黄河流域特色文化,要充分发挥文化赋能层开放发展的导向功能,深挖文化根脉,以黄河流域得天独厚的特色文旅资源作为驱动力,发挥好黄河流域“一带一路”和兼具民间艺术与重要红色资源的历史文化优势,打造黄河文化标识,开发高品质的文化休闲旅游产品,开辟兼具文化旅游和自然旅游的旅游业态,讲述“黄河故事”,展示“黄河风情”。结合毕雪燕[15]提升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传播的措施,可以开拓黄河流域特色旅游的新业态,立足文化指引,塑造独特文旅品牌,打造有黄河流域特色的主题公园、文旅小镇村落等,创新乡村文旅体验项目,以乡土文化与乡愁记忆吸引大众。同时,还需对黄河流域特定乡土资源和环境进行保护性开发,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加大黄河流域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力度,守护黄河文化根脉,发挥黄河乡愁记忆。从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手抓,助力乡村旅游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

(3)协调黄河流域省区间际经济文化互动,着力缩小区域差异,加快乡村旅游产业效益发展速度。黄河流域流经9省区,各地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文化特色各异,在发展过程中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在新发展阶段,流域内各地要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准确把握局部与全局的辩证关系,统筹兼顾,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使得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例如上游生态功能较强的青海、宁夏、甘肃等地,开发时需注重绿色发展,侧重于开发生态旅游建设;中游富含文化历史底蕴的陕西、山西、河南等地,需聚焦文化赋能,增强文旅融合黏性,提供优质文化类旅游精品,扩大乡村旅游产业规模;下游经济发展能力更强的四川、山东等地,侧重于旅游创新发展,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沿黄九省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明确独创性是乡村旅游重要竞争力,坚持因地制宜,推动特色发展,在打造本地旅游产品独创性的基础上兼顾黄河流域整体特点,以黄河文化和旅游资源为节点,穿插本地特色,最终连点成线、连线成廊,将流域打造成国家级高质量旅游基地。

总体来说,本文的贡献在于通过构建的指标体系及测度,甄别出了影响黄河流域内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将来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但是,由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多样性和动态性,对其定量评价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仍需进一步探索。另外,鉴于数据的可获取性,文章仅对黄河流域市域尺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做了评价,未能反映出县域、村镇范围的微观分异状况。未来的研究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一是可根据乡村旅游的地域特色、资源特征、旅游模式等异同,构建出适合不同类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诉求的测度指标体系。二是可开展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剖析,从微观视角探究游客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效应感知。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权重高质量
生态环境部启动新一年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权重常思“浮名轻”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基于公约式权重的截短线性分组码盲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