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研究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2024-01-05徐小建

关键词:案例研究专业成长教学研究

摘  要:案例研究是指通过对特定教育事件的描述、分析、提炼、验证、应用、推广等,将这些事件变为有借鉴意义的事件的过程。案例研究具备真实性、问题性、典型性、故事性、适用性等特质。案例研究的基本方法有顺序研究与倒序研究,核心流程是“案情实述→分析解释→抽象概括→得出规律”。案例研究易学易行、人人可做,有助于实现自我提升、跨越发展以及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利器。青年教师在以案例研究的方式进行教学研究时,应该注意:突破一点,串连成线,立足问题研究;抓住主干,延展枝蔓,做好专题研究;追根究源,树式生长,追求课题研究。

关键词:案例研究;教学研究;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中学数学学程总结技艺研究”(编号:B-a/2013/02/004)的后续研究成果之一。

教学研究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和做好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能力,近些年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年教师的重视。然而,不少青年教师在与笔者交流的过程中发出了“我知道教学研究重要,我也想做教学研究,可是我不会研究,不知道如何研究,更不会写文章”的慨叹。对此,笔者的体会是,案例研究是青年教师最可采取的教学研究方式。

一、案例研究的内涵和特质

“案”是指教育、教学中的事件,“例”是指可借鉴的事件。案例研究就是指通过对特定教育事件的描述、分析、提炼、验证、推广、应用等,将这些事件变为有借鉴意义的事件的过程。它主要是针对纯理论研究和主要从理论出发的研究而言的,包括单案例研究和多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具备以下特质:

真实性。真实性是案例研究的生命线,少了这一条,就是在做假研究。当然,有些教学案例在某一条件下可能发生,而在另一条件下不可能发生。比如,有些教学设计在一些基础薄弱的班级中不可实施,在一些基础超强的班级中又无须实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描述事件时,必须说明事件发生的环境条件。

问题性。问题性是案例研究的出发点。这里的问题性指两个方面:一是指通过案例研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二是指通过案例研究能解决困扰很多人的问题。

典型性。典型性是案例研究的生命力。案例越典型,就越具备广泛性和推广性,越能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与认可甚至借鉴,成长性也就越强。

故事性。故事性能够增强案例研究的感染力。案例呈现的方式故事性越强,就越能打动人、感染人。

适用性。适用性能够提升案例研究的影响力。案例的适用性越强,案例研究的过程、方法、结论的认可范围与认可程度就越高,影响力也就越大。这里的适用性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同等条件可重复,二是类似问题可模仿,三是相关问题能够借鉴思路,四是研究方法能够迁移使用。

案例研究的内涵和特质可用图1来表示。

二、案例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流程

案例研究的基本方法有顺序研究与倒序研究。

顺序研究是指不预设结论的研究。顺序研究的一般流程是“确定研究主题→收集研究素材→整理分析素材→提炼相关结论→更大范围验证修正结论→实践推广应用”。例如,笔者曾经研究过“苏派初中数学课堂特征”这一主题。研究之前,笔者没有预设结论。为了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笔者对2011年江苏省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比活动中的27节课进行视频分析研究,最终提炼出苏派初中数学课堂的“四主”特征:以问题为主导,以情境为主线,以活动为主形,以学生为主体。[1]

倒序研究是指先假设结论的研究。倒序研究的一般流程是“确定研究主题→提出结论假设→收集研究素材→整理分析素材→验证相关结论→适当矫正结论→实践推广应用”。例如,笔者曾经研究过基于“时序”的学程总结技艺。研究之前,笔者就作出了“基于‘时序的学程总结包括‘学程前总结、学程中总结(含即时性、形成性、阶段性、终结性总结)、学程后总结”的假设,然后通过收集名家的教学案例进行验证,最后推广应用。[2]

顺序研究与倒序研究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在研究的过程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预设的结论与研究的进展不相符时,我们就可以变倒序研究为顺序研究,重新探究结论;当顺序研究的指向很明确时,我们就可以变顺序研究为倒序研究,直接验证、推广结论。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页图2来表示。

一般来说,案例研究的核心流程是“案情实述→分析解释→抽象概括→得出规律”。其中,案情实述是基础,分析解释是方法,抽象概括是关键,得出规律是目的,这四个步骤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例如,笔者曾经以教学情境的创设为焦点,对一节市级评优课《有序数对》的导入过程做过案例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首先对事件进行了描述,然后对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抽象概括,最终得出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的是“真实”“简单”“质朴”“贴切”的情境的结论。[3]

三、案例研究对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案例研究有以下实践意义:

(一)易学易行,人人可做

首先,青年教师立足于课堂,每天都能做到“教育在场”。只要做一个有心人,总能找到一些有价值的“事件”进行研究。

其次,案例研究不受人、地、时、空的限制。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教育事件,也可以选择他人的教育事件,甚至可以选择一些教育名家的教育事件来研究。有机会时,我们可以亲临现场学习研究;时空不允许时,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或录像回看等多种方式学习研究。我们可以个人独自研究,也可以多人合作研究。

再次,案例研究的选题面广。可选的话题很多,如新授课研究、复习课研究、解题研究、纠错研究、学习效果评价研究等。可以说,教学过程中的任何话题都可以通过案例的形式进行研究。

最后,案例研究的方法简易。青年教师的案例研究以“实证研究+经验分析”为主——当然,并不排斥规范严谨的科学研究,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规范严谨,会挫伤青年教师研究的积极性。正如华东师范大学鲍建生教授在给笔者的专著《学程总结——数学教学的智慧》作序时写到的:“作者正是通过各种教学案例来展示数学教学的‘总结智慧,不仅栩栩如生,而且意味深长。”“近年来,受其他更为成熟的职业(如律师、护士等)的影响,教师教育的研究者也开始关心那些基于实践的、经验性的、个人化的、内隐性的教学智慧。这种教学智慧是被实践者所拥有的,发生在具体的课堂上的,有时甚至是稍纵即逝的,需要广大教师叙说和梳理,而不是专家的实验或发明。”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教师的案例研究不一定需要高深的理论阐述,只需要达到准确描述、适度分析、有所提炼的基本要求即可。实在不行,“拍张照片”“讲个故事”再“谈点体会”“做点推广”都可以算是案例研究,至少可以說是在研究了。因此,对青年教师来说,案例研究的关键就是行动起来并把行动的结果记录下来。这样,你的教研之路就开始了。

(二)有助于实现自我提升、跨越发展

首先,对他人的教育事件进行案例研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使自己少走弯路。

其次,对自己身上发生的教育事件进行案例研究,是一种基于第三者视角的自我研究,其形式是一种实践之后的反思,本质是一种对自我的超越。

最后,与他人分享案例研究的成果,可以大大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期,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有助于实现实践创新、理论创新

首先,通过案例研究可以有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实践的创新。

其次,通过案例研究可以提升自己对已有教育、教学理论的认识,产生新的理解,甚至产生理论创新。

最后,案例研究可以为理论研究者提供鲜活的素材,为理论创新提供实践的基础。

四、案例研究的建议

对青年教师来说,做教研的首要任务是做起来,在做起来之后再思考做正确、做长久、做深刻。按照内容的系统性与发展性,研究可分为单一或简单问题研究、系列问题(即专题)研究和系统问题(即课题)研究。由此,笔者基于个人经验,对青年教师以案例研究的方式进行教学研究,提出几条建议:

(一)立足问题研究:突破一点,串连成线

研究始于问题。在初始阶段,研究的“问题”主要是一些综合程度不太高的、具体的问题。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要注意发现这样的“好问题”,进而做好问题研究。这里的“好问题”包含难点(如立德树人)、热点(如深度学习)、普遍性(如核心素养)、个性化(如颇具南通地方特色的“立学课堂”)等方面的问题。关注“好问题”,做好点的突破,就会形成个人的研究特色;持续关注一类或几类“好问题”,就能形成系统化的认识,进而促进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甚至促进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例如近20年来,笔者研究过“学困现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数学情境”“同课异构”“教学流派”“解法自然”“最近发展区”“核心素养”等有关的问题。这些研究在当时看來,都是一些零散的研究,但现在回头看,正好反映了新一轮课改以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演进的历程,正是一个普通教师对教改的不断回应。

(二)做好专题研究:抓住主干,延展枝蔓

这里的专题是指某一专门方向上成一定系列或序列的问题。在案例研究的过程中,青年教师还可以抓住教学中的某一专题(比如,学科内容方面的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问题、二次函数在区间上的取值范围问题,教学方面的数学概念教学问题,评价方面的数学试题命制问题等),以此为主干向外延展枝蔓,直至形成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进行此类研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切口小,不贪大求全;二要研究深,不浅尝辄止;三要逐步延展,以点滴完善;四要持之以恒,以形成系列。下面分享一个笔者专题研究的案例。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教研员的一句话“不要让学生输在语文上”引发了笔者对“数学阅读”的思考,进而从学生数学阅读现状、教师数学阅读现状、数学阅读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专题研究。这项研究从2010年开始,一直延续到2016年,前后长达7年时间,发表了以下成果文章(实际上,现在还没有结束,如有新的想法,还会研究):《从一道中考题谈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中学数学月刊》2010年第6期)、《初中数学教师的数学阅读认识及能力现状——由一次青基赛引发的思考》(《中数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0年第9期)、《把握4种语言准确理解题意——例谈用“翻译法”进行数学阅读教学》(《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1年第7、第8期合刊)、《用对比“五种点”法进行图象信息阅读教学》(《中数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2年第12期)、《谈“大容量数学阅读题”的教学技艺——渐进法》(《中数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4年第1期)、《谈用“对比基本量法”进行应用题阅读教学——从新老版本教材的变化谈“应用题阅读”教学技艺》(《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4年第10期)、《教师如何读教材》(《中学数学杂志》2016年第8期)。上述有关数学阅读“从现状到方法”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形成的初中数学阅读研究结构如下页图3所示。

(三)追求课题研究:追根究源,树式生长

课题研究是指对某一教育教学问题深入的、系统的、有一定创造性的研究。所谓深入,是指研究要直指教育教学的本质;所谓系统,是指研究要尽可能全面,针对核心概念所提到的方方面面;所谓有一定的创造性,一是研究视角有创造性,二是研究方法有创造性,三是研究成果有创造性,四是成果应用有创造性。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一般需要经过“课题申报→批准立项→开题论证→开始研究→中期论证→继续研究→结题论证→结题”等过程。青年教师有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后,便可尝试开展课题研究,追求对教育、教学的本质理解,追求对教育理解的树式生长。利用案例研究进行课题研究无疑是青年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最便捷、有效的方法。笔者所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中学数学学程总结技艺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就是案例研究,具体可参见其主要研究成果《学程总结——数学教学的智慧》一书,本文不再赘述。

“教而不研则庸”说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善反思、自甘平庸、简单重复昨天故事的教师,“研而不教则空”说的是夸夸其谈、研而不教、教而无果的教师。两者都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大忌。在教学实践中,青年教师应有的状态是,利用好案例研究这个利器,且教且研、且研且教,真正做到“教而乐研则明,研而乐教则实”。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徐小建.“苏派”初中数学课堂特征探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3(6):2325.

[2]徐小建,李庾南.浅谈中学数学学程总结技艺——兼谈以时间为序的学程总结[J].中国数学教育,2013(19):810+18.

[3]徐小建.都是“出新”惹的祸——例谈我们需要怎样的情境[J].中学数学杂志,2010(10):1820.

猜你喜欢

案例研究专业成长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干预的案例研究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