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约定
2024-01-05尹菊芬
摘 要:实践活动中,学习小组在合作完成任务的时候,往往因为缺乏约束力,很难产生“1+1大于1”的效果。用学习契约撬动实践活动,对于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不足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通过制定契约,明确活动目标;依托执行契约,保障活动推进;借助评价契约,检验活动效能,让学习契约撬动实践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实践活动;学习契约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課题“基于学习契约的小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研究”(编号:D/2020/02/2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寻求学习契约的支持:再上一次活动课
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5主题为Seasons,属于“人与自然”的主题范畴,子主题内容是“季节的特征和变化,季节与生活”,内容围绕季节展开,主要谈论四季的名称、气候以及四季的活动。依据教材内容实施了各板块的教学之后,我感觉意犹未尽。教材主体Story time板块的内容,从体裁上来说是一首歌咏四季的诗歌,其中对于春天的描述寥寥数句,仅有气候和活动的简单描写,虽然在后续的教学中略有补充,但仅靠课堂内碎片化的视频和图片展示,学生难以获得深刻和愉悦的学习体验。教师应该有课程开发意识,带着学生去大自然中体验和探索,感受春天,记录春天,赞美春天,留住春天,在春天的大自然中展开丰富的、多维度的学习。由此,我生出再上一次活动课的想法——带领学生开展一次“Have fun in spring(享受春天)”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课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来说,有很大不同。首先是时间,不再局限于一节课40分钟,而是需要一周或者两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其次是环境,不再是以“教室”为场域的狭窄的物理环境,而是通过户外、网络等比较开放的场所获得学习体验;最后,从学习的主体来说,也不是传统的“我”的学习,而是“我们”的学习,也就是团队合作的学习。“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我们对团队合作学习的期待。不过,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由几名儿童组成的学习小组在合作完成任务的时候,往往因为缺乏约束力,很难产生“1+1大于1”的效果。为了上好这次活动课,我想到寻求学习契约的支持。
学习契约是指儿童和指导教师共同协商设计的学习计划,即师生围绕一个商量得来的课题,协商制定明晰的学习目标(明确做什么),协作建构可行的学习路径(知道怎么做),协同设计全面的评价证据(反思做得怎么样),保障学习质量。用学习契约撬动实践活动,一方面,对于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不足的小学生来说,能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也具有激励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对教师主导的传统课堂的变革,助推课堂从“教”转向“学”。在学习契约支持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中心位置,教师退位“诱导”学生的好奇心,“让导”学生主体参与,“疏导”学生思维历练,“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科学观察生活,是可以解决“计划匆匆走过场”“儿童失语教师帮”“评价单一浅收场”等实际问题的。
二、发挥学习契约的作用:我们一起过“春节”
(一)制定契约,明确活动目标
一份完整的学习契约,包括名称、签约双方、约定的内容等。为了让学习契约的约束力更明确,我先提出“What do you find in spring?”的驱动性问题,根据学生的交流探讨,将学生分为“寻春色”“听春音”“食春味”“种春苗”“赞春生”“踏春游”六个小组,与其分别签订契约。这样做,一方面能进一步明确签订学习契约的主体和约定的内容,另一方面也为自主分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做好铺垫。
以“寻春色”小组为例,师生签订的学习契约如图1所示。
春天的约定
——我们一起来做大自然的体验官!
甲方:尹老师
乙方:寻春色小组
甲方、乙方经过协商,共同约定:这一周,我们一起过“春节”。我们要团结合作寻春色,发现色彩、捕捉色彩,用色彩表达春天的美。我们会用记录单、观察表去记录我们的观察,用英语单词、句型来描绘和表达,如I see..., I think spring is...最终在汇报展示中展示我们的成果。
为了让契约更具效力,双方需在契约上签字。
其他小组也参照这一形式,制定适合自己小组活动目标的契约。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小组需要获得的支持不同,教师应见机行事,因材施教,充分引导小组成员共同思考,借助集体思维,在契约制定过程中提升思考力、判断力和表达力。
(二)执行契约,保障活动推进
活动的学习方式意味着多主体、多感官充分投入,外在表达、内在思维产生共振,以身体之,以心悟之,以行化之。活动推进过程中,如果没有可行的活动计划,往往容易半途而废或者误入歧途。此时,学习契约的约束力就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为了更好地履行学习契约,各小组进一步细化活动内容和分工,科学规划学习进度。以“食春味”小组为例。他们首先明确自己的活动场域:“What vegetables and fruits can we eat in spring?春天来了,菜地里、果园里、菜场里……有哪些蔬菜和水果等着我们大快朵颐?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之后,小组成员做了明确的分工:“1人前往菜地,找一找春天可食用的蔬菜,完成记录单;1人前往水果店,找一找春天最应季的水果,完成记录单;1人前往菜场,问一问春天人们最喜欢购买的蔬菜水果分别是什么,完成记录单;1人汇总信息,根据结果制作PPT,随后团队共享。”在完成前期的调查和汇总之后,“食春味”小组成员再次商议“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我们可以做一个微汇报,每个人介绍一种美食或者水果,可以是拍摄的图片,也可以录制做美食过程的视频。”
在学习契约的帮助下,他们很快明确了小组成员各自承担的学习任务,同时,这一份契约还规划了学习的进度(如表1所示)。这样,这份学习契约对每个成员都有了约束作用,促进了“契约精神”的生成和活动的达成。
学习契约支持的实践活动,是与他者一起学习,实现自我建构并丰富他人世界的协同学习,它勾连了学生个体与个体,形成了学习共同体,使得学习过程不是“搭便车”,而是“共沉浮”。契约执行过程中,学生的自律性明显增强,尊重他人的意识也得以提升。
(三)评价契约,检验活动效能
一份学习契约执行效果如何,最重要的是摆出证据,依靠可见的评价标准来检验契约的达成情况。由于评价要关注学生在契约执行过程中的表现,因此,必然指向对活动效能的检验。
本次活动中,我们基于学生执行学习契约需要的合作能力、思考能力、交际能力、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和语言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设计评价标准(如下页表2所示)。围绕评价内容,由各小组自身、其他小组和教师三方对每个小组的契约达成情况作出自评、互评和师评。评价主体的选择充分考虑评价的客观性与有效性,如合作与思考能力需要学生自我反思,交际和执行能力采纳其他小组的判断,而学习和语言能力则需要教师进行综合评定。最后汇总三方打分,作为每个小组学习契约达成度的评价,从客观上检验学生的活动效能。
以“种春苗”小组为例。这是一个由4人组成的小团队。在评价他们的契约达成情况时,组长首先代表小组自评:“我们小组分工明确,我作为组长也安排好了组员的任务,我尊重他们,小伙伴一起合作很愉快。我们给自己的合作能力打3分。”“我们小组一开始不知道能种什么,后来问了奶奶,她推荐种南瓜,我们在学校的菜地种了几棵,又怕同学捣乱,于是在班级里种了几棵盆栽,确保我们的南瓜能发芽,我们给自己的思考能力打3分。”其他小组成员是这样评价的:“他们提醒同学爱护他们的南瓜苗时,说话很急,语气不太好,给他们的交际能力打2分,希望他们更有礼貌。但是他们每天都认真负责地照顾自己的种植成果,给他们的执行能力打3分。”教师在评价这个小组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时,则以“观察”“支持”和“激励”为主:“你们小组遇到问题能主动请教,考虑问题很全面,遇到不会的单词和句子会上网搜索,相互分享,共同进步,我给你们打3分。”“再来看一看你们的汇报作品吧。你们一起作了一首美美的诗,还配了美美的图,春天真好,你们真棒,希望秋天你们能收获几个大大的南瓜。给你们打3分。”“种春苗”小组最终获得了17分的成绩,在各个小组中遥遥领先。
这次活动中,我用“契约”撬动课堂,从“教师教”走向“学生学”,从“教室里”走向“大自然”,从“书本上”走向“生活里”,从“我”走向“我們”。学生用英语的方式体验、表达春天,既是英语学科的知识学习,又是有意义的活动经历,呈现了“知行合一”的英语学习样态。
(尹菊芬,江苏省无锡市隆亭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