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伙伴学习:价值剖析与内涵审视

2024-01-05周小卉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11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

摘  要:伙伴学习支持儿童完整的生长,推动儿童高效的学习,助力儿童高质的发展。 伙伴学习中,每个伙伴都是关系中的重要他人,儿童学习的历程会经历唤醒与激发、亲历与交流、反思与重构三个阶段。伙伴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儿童显性的学习成效,也关注儿童隐形的自我成长。

关键词:伙伴学习;悦纳自己;角色定位;评价指向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科育人理念下伙伴学习的模型建构与应用研究”(编号:B/2021/02/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记》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在激烈的学业竞争中,除了以“解决任务”为目标,还应强化守望相助的情感体验,增加与同伴交往合作的机会,增设基于情感需求的学习活动。我校的“和”文化以“平等”“合作”“发展”为基本思想,聚焦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着力培养儿童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的品质和信息意识。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伙伴学习”的理念。

伙伴学习旨在儿童之间建立一种崭新的“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包含师生、生生的民主融洽,也包含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儿童随学而组,随组而学。这种去孤立化、交互性强的学习模式更适度、更自由、更开放,有利于克服当前儿童学习中的诸多问题。

一、 伙伴学习的价值

育人不是知识的堆集,而是“人与人精神的契合”,赋予学生整体生活以意义乃至对于学生终身幸福至关重要的品质与价值。[1]

伙伴学习除了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外,还能为儿童提供感受、体悟身在其中并与之不断互动着的现实世界的特色元素;为儿童形成和实现理想提供独特视角与策略。

(一) 支持儿童完整的生长

伙伴学习让儿童不仅在伙伴关系中认识更好的自己,也在伙伴学习中与伙伴一起走向更完整的生长。

1. 儿童因伙伴“悦纳自己”

参与伙伴学习的儿童,能够在稳定、开放、包容、和谐的氛围中与同龄人展开积极互动。这种互动既有表达分享的自主,又有交流沟通的和谐;不仅有助于儿童深入系统地学习知识,还能让儿童在伙伴关系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以“他我”观照“自我”,以“新我”包容“旧我”,更全面、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良性的伙伴学习中,儿童通过与伙伴共同面对挑战的经历充分实现学术领域或人际交往领域的自我价值,进而产生积极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认同,形成自信与自尊。

伙伴学习为儿童提供了促进自我认知、提升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平台。通过尊重彼此的差异、共同解决问题和共享知识,他们能够更加悦纳自己,形成积极、包容的人生态度。

2. 儿童因伙伴“拥抱他人”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仅仅在与自然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得到确证,更在与‘他我‘打交道中得到确证。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在与“他我”或“重要他人”形成关系后,才能成为社会意义的“人”,进而与庞大复杂的世界产生千丝万缕的关联,并逐渐融入其中。在儿童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伙伴是儿童开放、主动地与自然、社会建立内在关系的表征。任何帮助儿童获取知识的方式,最终都要站在与儿童平等的视角上,即伙伴立场。在此立场上,儿童与伙伴对话、游戏、交往、生活……在伙伴关系中阅读世界,交流信息,传递思想,最终实现儿童群体的共同成长。

(二) 推动儿童高效的学习

伙伴学习中,儿童能更容易地掌握学科知识,更有效地习得学科技能,更全面地提升学科素养,并实现沟通交流、搜集信息、统筹组织、梳理探究等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

1. 伙伴学习能够提升学习动力,促进自主学习

在儿童发展对外部世界的感受、认识的过程中,伙伴学习的需求自发产生,伙伴凝聚的力量自然迸发。伙伴学习将内部唤醒与外部驱动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儿童学习的动力效能。

以伙伴关系为基础的伙伴学习能够为儿童营造安全而积极的学习氛围,更有助于激活儿童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我发展意识。以积极意义的学习和发展为导向,常常与伙伴进行交流、沟通、分享、互动,有利于儿童在双重驱动力下更好地成长。

2. 伙伴學习能够丰厚情感体验

在学习与生活中找到同心合意的伙伴,能和伙伴分享所学所得,被伙伴看到、听到、理解,进而获得伙伴的认同感是每位儿童内心对成长的美好期待。伙伴学习回答了儿童“和谁一起学”的问题。在伙伴关系的支持下,儿童共学互研,人人参与其中,获得伙伴的接纳、尊重和帮助。儿童在被认可、被赞赏中获得自信,不断丰厚自身的生命体验。

(三) 助力儿童高质的发展

伙伴学习注重培养儿童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 共享生活,实现有意义的交往

在伙伴学习中,儿童之间建立了一种相对稳定、互相依赖、共存共生的关系,儿童既能在“此在世界”中以相对不同的个体而“存在”,又能从差异中找到集体的“共有属性”。此时,“此在”与“共在”就构成了一种互动联结,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形成了意义建构。简而言之,就是在自我认同的同时形成了集体荣誉,既关注了自己的成长,也有了伙伴意识。学科育人中的伙伴学习注重儿童之间的合作互动,儿童通过与同伴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和思考,在交流互动中学会与人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从而促进彼此的学习效率和多层次发展,有助于产生新的儿童角色认知和社会化雏形。

2. 走进圈层,助力社会化的发展

伙伴学习给儿童播下“伙伴精神”的种子,培养他们开放包容的胸怀、合作共赢的能力以及共生共长的姿态,促进儿童的社会化。通过与不同背景、文化和经验的伙伴建立联系,儿童能够接触到社会多样性。这种接触可以帮助儿童认识到世界上存在各种不同的观点、价值观和方式,促使他们意识到多元性是一种正常和丰富的现象。伙伴互相观察、倾听、互动,在丰富的学习场景和多样的学习任务中,逐渐形成和谐而稳定的“伙伴圈层”。伙伴圈层中的互动和亲密关系促使儿童更加关注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儿童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意愿,并培养同理心,能够更好地共情他人的感受,并表达关心、关怀和支持。

二、 伙伴学习的内涵

近年来,伙伴学习的研究理论不断突破,实践成果不断丰富。伙伴学习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模式,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我们在多年的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伙伴学习不仅是工具手段或育人路径,更是儿童高质量生命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角色的定位

1. 每个伙伴都是关系中的重要他人

在儿童的世界里,“伙伴”即“玩伴”;在学习的世界里,我们尝试挖掘儿童伙伴的新角色、新关系。区别于传统的“一人发言,多人附和”的点面式领导关系,伙伴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强调厘清团队各个成员的主体责任,以及问题解决过程中主体间关系促成的不同治理主体,儿童在合作的思想、观念和行动上高度统一。区别于传统的小组学习与合作学习,伙伴学习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联结、组合,更是情感上的靠近、吸引。它强调伙伴关系中的每个儿童都承担着重要一环,每个伙伴都是关系中的重要他人,在伙伴学习中互相依赖的同时也互相影响、互相成就。

2. 个体是伙伴群体的前提

在伙伴群体中,每一个儿童都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追求,但这并不意味着群体同质。在伙伴关系的联结中,每个伙伴都是独立而完整的个体,每个儿童都扮演着自己独特的角色。伙伴并非完全同质,也并非一成不变,他们在不断发展中呈现个体差异。群体因为个体的差异而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智慧源。不论伙伴学习的学习进程如何,每一个伙伴都能在不平衡、不同质的伙伴关系中充分彰显自己的能力,发掘更深层的自我,最终形成稳定而不断发展的伙伴群体。

3. 伙伴角色是社会角色的预演

情感诞生于人与人的交往活动中。因为有着志趣追求、情感交往等共同因素的驱动,零散、无序的儿童得以组建伙伴群体。伙伴角色的引入,让儿童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场域中实现交往,又在交往活动中形成体验,发展和提升移情、情绪辨认、情绪调控、体验理解、自我愿望等情感能力。伙伴角色不仅是对儿童情感能力的呼唤,更让儿童在承担各种交往角色的过程中,不断触摸未来社会交往的模样,从而更妥善地调节自身活动,更和谐地处理人与外部环境、与他人的关系。

(二) 阶段的划分

关于学习,古今中外有各种各样的论述。伙伴学习基于建构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将“伙伴”和“学习”紧密联结。学习不再是单纯的问题解决,也不再是对信息规律的总结。它不由教师单方面传递给儿童,而是由伙伴间不平衡的个体差异激发出相互学习的动力。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知识、信息,更有深入的精神情感交流。儿童与同辈伙伴、成人伙伴围绕共同的学习愿景展开多方向、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交流,获得各种观点、经验和见解。这种多样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边界,促使他们更全面地理解所学知识,从而培养综合性的学科能力。

经过对儿童在课堂学习中的个案分析和群体观察,我们发现,伙伴学习通常会经历唤醒与激发、亲历与交流、反思与重构三个阶段。

唤醒与激发阶段,主要依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习创设有意义的情境;亲历与交流阶段,让儿童在阅读、观察、操作、思考等学习活动中深度浸入,并与伙伴交流碰撞自己的“惑”与“获”;反思与重构阶段,儿童从“学会”走向“会学”,实现个体知识重构和群体共同成长。

伙伴学习既指向合作学习的任务解决,又包含深度学习的信息处理。这个过程是开放的、多元的、生长的,更关注学习本身,凸显了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的理念,力求让学生从机械记忆表层信息转向情感的融通、能力的深化与素养的提升。

(三) 评价的指向

伙伴学习的评价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伙伴评价1.0时代。在伙伴学习开展的初期,伙伴学习作为一种新生的学习组织形式和概念,它关注学习内容的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等显性评价;评价主体仍是教师;评价视角仍是站在学习的终端,对学生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

伙伴评价2.0时代。美国哲学家斯克里芬将学习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伙伴学习评价综合运用这两种评价方式,并在评价的过程中从单项评价逐步推进多向评价,关注伙伴关系中的多向联结,发现伙伴互评在儿童学习中的激励、反馈的重要价值。与此同时,也关注对伙伴集体的评价,逐步提升伙伴集体的凝聚力和互赖性,真正地从评价学习到关注儿童的情绪、情感等。但这个阶段的评价具有不稳定性,伙伴互评的差异性较为明显。当然,也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性,为儿童在评价中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展现自我、调整自我、实现自我创造机会。

伙伴评价3.0时代。伙伴评价如果仅仅停留在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上,是无法渗透学习机理的,有价值的学习并不是表面上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儿童更好地成长。任何评价都不能忽视对儿童内在的评价。这个阶段的伙伴学習评价更关注儿童自我认同感、成就感的形成,关注核心素养的差异性发展以及多维度的成长,也关注团队建设与伙伴共同成长。相较于之前的评价立场,它既关注儿童显性的学习成效(知识、技能、方式等),也关注儿童隐形的自我成长,思想情感的变化;既关注个体的学习,也关注群体的发展;既是学习评价,也是成长评价。

参考文献:

[1] 吴永军.关于深度学习的再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19(2):5158+36.

[2] 杨建坡.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J].江海学刊,2020(5):6166.

(周小卉,江苏省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江苏省教学名师。)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大学英语CALL教学模式中的角色定位探讨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民意在原则裁判中的角色定位
谈非洲黑奴贸易中非洲角色定位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定位
浅析《南方周末》网络版的角色定位
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