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层级进阶思想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4-01-05谢斌陈罡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教学设计

谢斌 陈罡

【作者简介】谢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学科教学;陈罡(通讯作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基金项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启动经费项目(2023r049)

【课堂聚焦·特设专栏: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二十)】

【摘 要】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季之美”,所选的课文是写景抒情的古今名篇。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学情,以“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进行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可以将整个教学分为释义、解码、评鉴三个层次逐层深入解读文本,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实现读写融通,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关键、掌握阅读方法、发展言语思维。

【关键词】单元教学;三层级阅读教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采用的是“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结构,既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课程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又保证了语文素养的基本训练,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层级性和进阶性特点,使得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更为清晰。

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季之美”:通过文字描绘领略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该单元所选的课文《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分属于现当代散文和古诗词。三篇散文和四首古诗词描绘了不同季节的景色,语言上各有特色,抒发的情感也各不相同,但都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基于黄伟教授提出的“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运用“释义、解码、评鉴”三层级对这一单元进行整合教学设计,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和学习路径的进阶性。分层级后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二、学习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作品的音韵美、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重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情和景的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迁移运用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难点)

三、三层级阅读教学设计

(一)释义层,读出四季之声

本单元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个单元,以优美的现当代散文和古诗作为学习起始,着重培养学生感受和赏析写景抒情作品的能力、朗读优美诗文的能力和揣摩品味文学语言的能力。朗读作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基本要求包括:识字正音、大声朗读、流畅朗读、优美朗读。基本流程是先让学生反复朗读,发现、感受文本的声韵之美;然后整体感知文本意蕴,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最后熟读成诵,引导学生积累评析。

核心任务:听本单元三篇写景散文以及《古代诗歌四首》的朗读音频,感受重音、停顿、连读的妙处,并尝试用抑扬顿挫的方式读出四季之美。

朗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幅图;(2)明确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3)小组交流,确定小组朗读片段,练习后向全班展示。

活动1 以《春》里的“春花图”为例,从“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比喻中感受春花的五彩缤纷。从“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的描写中感受春天的生机与灵动。朗读的时候,注意带着喜悦、活泼、新奇的语调。

活动2 朗读《济南的冬天》中的山景,注意根据老师标注的阅读符号停顿、重读,读出感情。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活动2的文段中,“镶”“露”“穿”“斜射”等动词标注了要重读,这些词为山景增添了动感,能透露出薄雪和小山的灵气;“白”“暗黄”“微黄”“粉色”等词语渲染出一个暖色调的冬天,重读可以将作者词语间透露出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花衣”“肌肤”是作者巧妙的联想,表达了对济南发自内心的热爱,重读这些词语时要带有欣赏和喜爱的语气。

活动3 分小组朗读《雨的四季》中四个季节的雨,并派代表说说如何读出雨的特点。例如春雨可以这样读: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文段中“复苏的”“春天”“畅快”“芳甜的”和“诱惑着”可以看出春雨是清新的、甜美的、生机焕发的。读的时候要以轻快、喜悦的语调去读。

活动4 参考表2,有感情地朗读《古代诗歌四首》,注意感知韵律和节奏。

完成朗读之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通过哪些句子能够读出这些情感,这些情感在文本中是如何通过语言呈现的。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学生从释义层的学习逐渐步入解码层的探究与揭秘。

(二)解码层,探究四季之情

“码”即文章中的技术密码和艺术密码。文本的密码包括艺术结构、建构匠心、运思剪裁、表现手法、言语智慧等[1]。该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写景抒情类的诗文,解码层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探明作者是如何进行抒情的,又如何将景与情统一起来。

不同的文體,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有所差异。同为写景抒情的作品,诗歌与散文中的景物并不是客观物象本身,这是因为作者寓情于景,将物象转化为意象。其中,诗歌侧重于表现,而散文是再现与表现兼有。意象在散文中偏重于写实,通常用铺张渲染的手法,以直白、明快、坦诚的方式呈现,而诗歌将文学意象的婉转、隐喻、暗示甚至晦涩的手法和功效发挥到极致,当然散文也无妨创造出具有诗歌这些特征的意象[2]。诗歌中的意象偏重于写意,更加凝练、鲜明和深刻,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散文对意象的表现通常以成段落的描绘见长,突出修辞手法的使用,而诗歌对意象的表现基本以语词的组织为主,突出意象体系的营构。因而,散文是“以片段之景、事表意”,诗歌是“以点状之象抒情”;诗歌语言的着力点在词语,散文语言的着力点在句子,诗歌的阅读要推敲词语,散文的阅读要锤炼句子。[3]由此可以确定解码层教学的核心任务:赏析散文中精彩的写景段落,品味语句;探究诗歌中独特的意象组合,想象画面;发现散文和诗歌在写景抒情方式上的不同,学习和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

活动5 品读《春》和《济南的冬天》中作者通过所见之景抒发情感的句子,体会语言之妙。

文段1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文段2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活动5文段1中用比喻将野花比作眼睛、星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的细小且繁多,表达了作者对野花的喜爱之情。文段2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山水比作人,赋予了人的情态,创造出一种温馨的意境,为文章增添了趣味。

活动6 根据前两课学过的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尝试迁移运用到《雨的四季》的赏析中,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对雨和大自然的热爱。

文段1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文段2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活动6文段1结合使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没有直接描写雨,而是写万物经过雨洗淋后的情态,从侧面烘托春雨带来的生机。文段2出自原文的最后一段,这段情感的抒发与第一段直接表达“我喜欢雨”相呼应。作者将雨拟人化,用第二人称“你”进行表达,使雨的形象亲切自然,情感的流露也更显真实,直接抒发了对雨的爱恋之情。

活动5和活动6除了引导学生运用前两课所学的比喻、拟人等手法进行赏析之外,更引导学生回头细致观察生活中的景物,在阅读中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用心体会世界的美好与欢乐。

活动7 品读《天净沙·秋思》并想象曲中画面,思考:前三句九个简单的名词词组并置为什么能引发这么多的联想和想象,又要如何理解最后一句的“断肠人”?

这首元曲有极强的画面感。前三句九个名词词组不仅仅是客观景物的呈现,还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而这些情感主要通过修饰词来体现。“枯”藤、“老”树、“昏”鸦,每三个意象又组合为一个小的空间单元,体现了词组并置后所生成的空间结构关系。如果让汇集了记忆、意象、人物、细节等在内的各种片段同时涌现,作者就在形态上使其呈现出一种空间上的并置[4]。因此,虽然没有谓语动词和介词作连接,密集的意象并置使得作为诗歌空间叙事基本单元的多个意象组合并构成了更大的叙事空间,空间关系也就构成了叙事关系,体现了统一性和多义性集于一体的特点。

在作者构建的画面中,枯藤、老树、昏鸦是近景,小桥、流水、人家是中景,古道、西风瘦马是远景,三幅画面统一于夕阳这一大背景下,由近及远逐次渗透,共同为浪迹天涯的“断肠人”构造出一个极为苍凉的活动空间。在这组意象组合中,没有一句提到“思”,却处处传达出诗人思乡的情感。“枯藤”缠于“老树”,“昏鸦”栖于“老树”,所见之景都有所依附,乌鸦傍晚归巢,农户夕下归家,而游子却无所依的际遇,更是在对比中表现出了孤苦天涯的忧愁[5]。除了曲中表现的思乡之愁,作者生平和社会大背景更说明了苦闷的来源,当时一大批士人找不到出路,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漂泊无依。正因为“断肠人”不仅是作者个人际遇的写照,更是当时文人的精神写照,所以能触动其他时代相似境遇的人。“断肠人”写的不仅是画面中的主体,更是作者自己还有许多同命人,诗歌真正的主体处于景内也处于景外,旁观者也是诗中的主角。就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中的“行人”一样,看似在写路上的行人,实则写的是千千万万人。

活动8 运用在活动7中学习的赏析《天净沙·秋思》的方法,探究其他三首古诗中诗人的情感表达。

诗歌赏析通常以分析“言、象、意”之间的关系为主要手法[6]。诗歌中的意象常常通过语言组合的形式呈现。比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就以“客路”“青山”“行舟”“绿水”等意象组合出现,带着限定词“外”和“前”使詩歌对客观物象加入诗人的主观色彩,构成带有情感意味的意象[7]。又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愁心”使得客体意象“杨花”“子规”“龙标”“五溪”“夜郎”等带上了情感色彩。尾联人格化的明月,以其“随君”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不舍的情感。曹操的《观沧海》借景抒情,将眼前所见之景和自己的雄心壮志相结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想象写出了沧海之大的宏伟气派。学生要理解这里的意象描写可能稍有难度,需要教师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详细为之讲解,然后学生从写景角度展开,一面想象诗中宏大的场景,一面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三)评鉴层,品鉴四季之美

评鉴,就是对课文进行评论、评价、评判,能鉴别的同时还要能借鉴、移用。评和鉴的取用,可以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需要相机取舍,也可兼而用之,或平行展开,或循环精进。该单元的教学中,我们选择抓住“鉴”字,寻找借鉴、迁移之处,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与能力开展新的言语实践。因此评鉴层教学的核心任务是:通过仿写和改写,迁移运用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实现读写融通。

活动9 根据本单元散文课文中所学到的写景方式,尝试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仿写一段300字的语篇。要写出景物的特点,并在描写时融入主体情感。

散文课文中的写景包含多种写作方式,例如朱自清写春雨的形状“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写出了春雨细密、轻柔的特点;刘湛秋写夏雨的声音“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写出了夏雨热烈而丰富的听觉感受。仿写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逻辑、修辞运用等多个方面,并不是单纯的依样画葫芦,而是先通过仿写掌握范文使用的各种写作方法,然后内化吸收,从而有所创新。作者在观察自然之景时,往往调动了多种感官,融入主观的情感,由此而生发对人生、社会的感悟。学生通过揣摩、联想、思考去仿照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能更好地发现自然之美、自然之趣、自然之理。

活动10 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

改寫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写作训练方式,包括文体的改写、语体的改写、结构的改写、叙述方式的改写等。与该单元的其他课文相比,《天净沙·秋思》表现出独特的文本价值和艺术表现力,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叙事可能性,可以让学生进行拓展写作。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包含多种改写方式,所以教师要提出更为具体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支架,使写作实践更有效地展开。

评鉴层的改写,目的在于通过比较发现文体差异对于内容表达的影响,迫使学生对作品中的意象进行深度解码,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歌凝练、含蓄、多义的特点。同时,通过借鉴和化用《天净沙·秋思》精选意象、意境营造、空间叙事的表达技巧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描绘,学生再从外貌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角度丰富人物形象,可以更全面地体悟情与景的关系,掌握寓情于景的写作技法。

以上整个单元设计以“四季之美”为核心,依据“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呈现整体教学框架。框架中,释义层的主要目的是读出散文和诗歌中的景与情;解码层探究散文和诗歌写景抒情方式的不同,学习各种阅读方法;评鉴层促成读写融通,分别针对散文和诗歌的特点设计活动并学会迁移化用。整个教学内容前后连贯,层次清晰,能够促进学生的能力进阶和思维进阶,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黄伟. 精准聚焦,拾级而上:三层级阅读教学微课设计[J].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0(7):28-29,33.

[2]刘真福. 散文意象说:以初中语文新教材课文为例[J].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18(6):19-21.

[3]王荣生. 散文教学教什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2.

[4]闫建华. 试论诗歌的空间叙事[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4):87-95.

[5]李允翔.“乡愁”之外“愁”更深:《天净沙·秋思》多层意蕴解析[J]. 语文学习,2020(12):44-46.

[6]金戈,李文忠. 文本解读的智慧[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5:104.

[7]孙瑾. 基于“言、象、意”三位一体的诗歌品悟: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解读[J]. 读写月报,2017(9):39-42.

(责任编辑:朱晓灿)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教学设计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化学平衡的移动”单元教学创新设计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