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多样化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024-01-05李树雷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教学情境有效性

李树雷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单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获得知识,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探索、实验、应用等过程感悟数学的魅力,提高综合学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习能力;教学情境;有效性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被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融于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地探索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让数学学习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当下,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情境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过在具体应用中不乏为了情境而情境的情况,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会消耗学生的精力,得不偿失.笔者就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了几点自己的认识,若有不足,请指正.

1 借助趣味性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难免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教师若能结合教学实际创设一些趣味性情境,定能为枯燥的数学课堂增添无限活力,从而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另外,借助趣味性情境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时,笔者突破传统“就题论题”的束缚,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我校准备举办一场足球联赛,每两个队都要比赛2场,按照计划准备安排60场比赛,如果让你来筹备,你需要邀请多少支球队参加比赛呢?

这一情境给出后,快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又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后,笔者没有通过具体练习进一步强化,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

请大家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嘗试通过平移和旋转做成一个壁纸图案,并说说你的设计过程.

这样的趣味性情境,快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积极实践,创造性地设计出了多种精美图案.这样借助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2 借助生活化情境,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生活中无处不数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充分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感悟“学以致用”的真谛.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学生其生活环境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设计生活化情境时,切实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此让生活经验成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强大助力,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时,笔者创设如下情境:

五一期间,某超市推出了两种不同的活动方案:方案一,累计购物满800元后,超出800元的部分按照7折收费;方案二,购物满400元后,超出的部分按照9折收费.小红妈妈在超市共消费1 000元,她选择哪种优惠方案结账更省钱呢?

这样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入手,迅速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引入生活化情境,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有利于“学以致用”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2.

3 借助实践性情境,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贯彻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有意义的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实践、自主交流、自主建构,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等特点,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3.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变化”时,笔者让学生利用图1中的图案自己设计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这样一个简单的活动情境,却给了学生无限的创作空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图形的位置,感受数学的对称之美.

又如,在教学“折叠与展开”时,因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若单一依靠“讲”很容易造成学生思维障碍.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一个实践性情境:

如果将这个立方体盒子剪开(剪开后还是一个整体),你认为可以怎么剪?请大家动手做一做,比一比,看看你能找到几种不同的剪法?

这样通过动手做,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立方体的展开图.在此基础上,分组展示学生作品,并总结归纳立方体的展开图.

这样借助实践性情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在表达与交流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合作意识,促进了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另外,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让数学学习成为一件既有意义又有情趣的事.

4 借助探究性情境,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单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让学生学会学习.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地引入一些探究类情境,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去探究数学中蕴含的规律、思想、方法,在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初步的探究方法,提升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平方根”时,笔者创设了如下情境:

已知正方形的面积,如何求它的边长?若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5 cm2,4 cm2,3 cm2,a cm2,它们的边长分别是多少?

对于前两个正方形,学生可以轻松给出答案,但是在求解后两个正方形边长时却犯了难.此时,笔者顺水推舟引出新课题,与学生共同探究这个问题.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此时的“学”是积极的、主动的,定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5 借助激励性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作业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它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的重要途径.在设计作业时,要切实从学生学情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层级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享受探究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设计问题时,不要盲目地追求新、追求难,应切实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创設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交流,让学生可以轻松愉悦地参与数学学习,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例如,在“投影与视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分层作业:

如图2,将AB和DE两根木棍直立在地面上.已知AB=5 m,在某一时刻测得AB在阳光下的投影BC=3 m.

(1)请在图2中画出此刻DE的投影;

(2)在测量AB的投影时,测得DE在阳光下的投影长为6 m,求DE的长.

对于该项作业,教师让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必须完成第(1)问,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继续研究第(2)问,而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全部完成.这样通过分层的方式既不会给学生带来额外的学习压力,还可以让不同层级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形成不同的能力.另外,在评价作业时,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要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情境是必不可少的,它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潜能提供机会.作为教师,要立足于教学设计,以发展学生为导向,精心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此让学生在思考、操作、探索、应用中获得能力,提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宁.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新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9(5):54-55.

[2]龙珊亮.初中数学“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策略与反思[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6):31-33.

[3]袁旭.借助数学实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数学,2020(4):86-87.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教学情境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