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班团社一体化”实践路径探究
——以韶关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为例

2024-01-05晶,向

韶关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班委会团支部学院

徐 晶,向 玲

(1.韶关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2.韶关学院 生物与农业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高校要以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时刻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主要分为四个基本单位模块,以党支部为学生党员管理、培养、思想引领的基本单位,以班级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单位,以团支部为学生团员思想建设的基本单位,以社区为学生生活的基本单位[2]。基本单位模块化的管理与建设中存在众多交叉重叠部分,而如何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培养目标,则需要深化实践探析学生党支部、班委会、团支部、社委会的协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相贯通,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一、高校“党班团社一体化”的研究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和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3]。高校“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的落地实行是以高等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思想引领的现实需要为基础。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青团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跟上时代前进、青年发展、实践创新的步伐”[4]。2022 年6 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党组印发了《关于改革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实效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健全完善高校党建带团建具体机制,高校党委应当拿出极大精力抓共青团工作,将高校共青团工作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总体格局。”[5]因此,高校“党班团社一体化”改革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强化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对推动高校共青团改革和高校班级建设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党班团社一体化”机制建设背景与存在问题

(一)“党班团社一体化”运行机制的实施背景

为进一步推动“班团一体化”创新改革,文学与传媒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根据学校辅导员下沉学生社区的工作实际,以“扁平化管理模式”作为突破口,将“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运用于学生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2018 年9 月,学院在2018级班级中试点“班团社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团支部成员全部兼任班委的基础上,鼓励团支部成员兼任社区楼层长、宿舍长。经过两年的探索,“班团社一体化”机制运行稳定。2018 级班委会和团支部成员人数由原先的14 人精简到7 人(7 人同时兼任社区栋长、层长或宿舍长),形成学院(苑区)—楼栋—楼层—宿舍的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2020 年9 月,学院逐步向其他三个年级推行“班团社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但是在推进高年级“班团社一体化”的过程中,发现了团支部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相较大一年级有弱化、虚化的现象,日常工作以学习、生活管理等事务性工作为主,在班级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存在缺失的情况。学院以问题为导向,对“班团社一体化”进行优化,提出了“党班团社一体化”运行机制,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党员在思想引领方面的突出作用,持续强化班级、团支部、社委会的思想建设,积极鼓励学生党员兼任班、团、社相关职务,提升学生组织的创造力、执行力、凝聚力,为“党班团社一体化”运行机制的运转与完善凝心聚力,注入澎湃的青春活力。

(二)“党班团社一体化”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1.社区学生组织成员增多,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高校一般以行政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指导和日常管理,其中,团支部成员、班委会骨干对团支部、班级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党班团社一体化”实施后,学院每一间宿舍选择1 名学生骨干担任楼层长或宿舍长,人数比较多的班级则有15 名楼层长或宿舍长。学生骨干设置过多,学生干部普遍缺乏存在感,导致各类组织的吸引力大幅下降,学生对班委会、团支部、社委会的工作缺乏集体荣誉感,各类组织的凝聚力与号召力不强。在推行“党班团社一体化”的前期,出现各组织工作步调不一致,工作内容趋于单一化。特别是团支部在班级核心地位无法凸显,影响整体学生工作进程推进的效率,工作成果难以达到预期理想效果[6]。

2.组织协调联动不够,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党班团社一体化”实施过程的前期,学生干部仍然存在“班是班、团是团”的思维定势[7],在思想观念上将班委会与团支部割裂讨论,班团职责定位不清,整体意识淡薄。此外,党支部触角延伸至班级机制不完善,党、班、团协作机制不健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下,学生社区的日常事务管理压力与日俱增,这些都需要发挥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学生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流程和发展程序有严格标准,囿于低年级班级中党员人数偏少,党支部不能完全覆盖到低年级班级,按照专业纵向设置党支部成为许多高校的优先选择[8]。党支部与班委会、团支部、社委会的联系不经常不紧密,也缺少对它们的引导。因此,党、团、班、社难以形成有效联动,无法实现“1+1+1+1>4”的工作合力。

3.党建带团建效果不明显,引领作用需要持续增强

在日常学习、生活及工作中,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的沟通和交流较少,一般仅局限于发展党员的部分环节。有时,党支部活动会邀请部分的青年团员参与,如发展对象、积极分子等。较少扩展延伸到其他非党员的学生群体。团日活动一般由学院团委确定主题,党支部成员参与度不高。班级团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沟通机制不够顺畅,部分团员并不了解学生党支部的主要职责,认为学生党支部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党员、管理党员,和自己关系不大。此外,班委会、团支部、社委会联系不够紧密,基层党组织在团支部、班级和社区组织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影响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加快推进“党班团社一体化”的实践举措

着力构建“党班团社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是“班团一体化”机制的延伸,也是建构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体系的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是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学生骨干执行力。“党班团社一体化”是以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引领为基础,构建学生党支部、班级、团支部社委会建设,有机统一的机制管理体系。加强其内涵建设有利于科学高效地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学生党员成为班委会、团支部、社委会的核心力量。学生基层党组织领导学生带领团委定期组织开展团支部工作汇报会、交流会,及时了解和掌握基层团组织工作状态,并对团支部工作给予指导[9],有利于积极探索班团骨干队伍创新培训模式。针对组织认同感较低、岗位职责不明确、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学院对学生骨干进行专题培训,让班团骨干形成分工合作的意识,提升学生骨干的执行力。此外,通过举办“123666”工程、“112”工程等学院系列品牌活动为学生骨干成长成才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持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与专业素养。

二是厘清工作职责,形成服务育人新合力。学生党支部是学院党委开展服务育人工作的基本单元,担负着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学生的职责。班级委员会的服务对象为班级学生,团支部的服务对象是团员,社委会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学生。虽然四者的职责各有差异,但服务和管理对象重合度高。在厘清工作职责的基础上,构建“党班团社一体化”的常态化运行机制,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的身份重合可有效发挥其在工作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在工作过程中形成育人合力,助力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也为年级辅导员和班主任了解学生实时动态提供便利,为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提供有力的抓手。

三是发挥扁平化管理优势,增强党组织引领力。推进“党班团社一体化”前,每个班级的班委、团支部委员人数最多时达到14 人,占班级成员总数的40%~50%。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对学生骨干职务范围与细则内容进行科学化的详细规划,初步研判各学生干部的工作难度和强度,把工作难度和工作强度较低的学生干部进行整合,大幅度压缩班团社学生骨干数量,确保各学生骨干工作量相对平衡稳定,避免因分工不合理产生其消极情绪,由此班级、团支部和社委会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此外,学院积极探索学生党建与团建工作向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组织拓展,以高质量党建带团建引领班级、学生社区实现更高水平的治理效能,扩大了党团工作的覆盖面。如,高效推进“一(院)苑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学生党员先锋工程”系列活动,切实增强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引领力。

四、实施“党班团社一体化”后的育人成效

一是学院学风建设水平有明显进步。通过“党班团社一体化”建设,学院把学生社区打造成思政教育与学风建设的重要场所。通过开展学习型宿舍、文明宿舍、学习标兵评比等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营造刻苦学习、团结互助、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学院获得“优秀班集体标兵”“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的班级数以及学生荣获一、二等奖学金人数占比保持全校第一位,见表1。

表1 文学与传媒学院班级、学生获奖情况

续表1

二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有显著提升。高质量就业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提出的今后就业领域的重点工作,是解决民生问题、破解社会经济转型发展难题的重要对策[10]。学院将“党班团社一体化”管理模式融入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把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作为推进“党班团社一体化”工作成效的重要参考标准。通过发挥党员“先就业带后就业”的“一对多”帮扶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首次被推行“党班团社一体化”的2022 届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6.23%,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就业对口率、就业满意度也均保持较高水平。

三是学院“三全育人”水平有明显提升。“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战略目标是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1]。通过“党班团社一体化”的实施,持续完善“三全育人”的工作链条,进一步强化新时代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推进党支部、团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机融合,将党的领导延伸到班级和学生社区。通过多年的探索,学院党建进社区品牌“123666”工程荣获了学校2022年度“一院一品牌”培育创建重点项目“优秀成果奖”。2023 年,学院成为全校首批“学生党员先锋工程”、学生社区党建示范、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创建立项单位。

五、结束语

学院学生工作团队深入学生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加强班团社建设,结合苑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实际,强化党团政治功能,真正发挥“党—班—团-社”有机统一的联动优势,逐步深入推进党支部、班委会、团支部与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高度融合,形成比较成熟的“党班团社一体化”运行机制。

猜你喜欢

班委会团支部学院
班级自主管理视域下轮流班委会制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初等教育学院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电子版委会表
“工匠精神”指引下的中职院校班级团支部和 班委会一体化问题及策略研究
学院掠影
建设优秀班级委员会,提升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做好基层团支部工作刍议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