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菌性肝脓肿并发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4-01-05华,张彬,汤伟,张

交通医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脓肿二聚体脓毒症

赵 华,张 彬,汤 伟,张 弦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江苏 226001)

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PLA)是因致病菌通过血液、胆道系统或邻近器官侵入肝脏,引起肝实质局灶性炎症坏死和脓性物聚集,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肝组织化脓性感染。重症PLA 患者可发生脓毒症,甚至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病死率接近10%[1-2]。及时发现PLA 患者合并脓毒症,对于控制病情乃至挽救生命极为重要。本文回顾性收集2016年5 月—2022 年2 月我院收治的239 例PLA 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及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细菌性肝脓肿患者239 例,根据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core,SOFA)分为脓毒症组(SOFA 评分≥2分)和非脓毒症组(SOFA 评分<2 分),脓毒症组113例中男性71 例,女性42 例,平均年龄63.18±13.08岁;非脓毒症组126 例中男性88 例,女性38 例,平均年龄57.43±15.75 岁。脓毒症组年龄大于非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A 诊断需符合下列3 个条件之一:(1)有肝脓肿典型的影像学特征(B 超、CT、MRI)。(2)肝穿刺抽出脓液或外科手术证实为肝脓肿。(3)无典型影像学和病原学诊断依据时,经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脓肿缩小或消失[3-4]。脓毒症诊断符合2016 年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管理国际指南[5]。排除结核杆菌或阿米巴等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肝脓肿、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及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体征及并发症、实验室相关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实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rophil%,N%)、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s ratio,NLR)、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白蛋白(albumin,ALB)、D-二聚体、细菌学培养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以M(P25,P75)描述,组间比较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肝脓肿患者发生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各因素的诊断效能。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特征比较 PLA 患者239 例中有117例(48.95%)合并糖尿病,脓毒症组合并糖尿病比例高于非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热、腹痛腹部压痛、肝区叩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脓毒症组高热患者占比高于非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脓肿均好发于肝脏右叶,单个多见,脓肿直径大多<10 cm,两组肝脓肿大小、数量、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住院时间长于非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n(%),M(P25,P75)]

2.2 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脓毒症组WBC、N%、NLR、PCT、CRP、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脓毒症组,ALB 水平低于非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ES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M(P25,P75)

2.3 影响PLA 并发脓毒症危险因素分析 以患者是否并发脓毒症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PCT、CRP、ALB、D-二聚体是PLA 患者并发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PLA 并发脓毒症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2.4 各指标对PLA 并发脓毒症的预测价值 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5 项PLA 并发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指标中,N%、PCT、D-二聚体对PLA 并发脓毒症的预测价值较高,5 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高于任何单一指标。见表4 和图1。

图1 ALB、N%、PCT、CRP、D-二聚体及联合检测的ROC 曲线

表4 N%、PCT、CRP、D-二聚体、ALB 及联合检测对PLA 并发脓毒症的预测价值

2.5 两组细菌学培养比较 本组239 例共培养出175 株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29 株(73.71%)为主要致病菌,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5 株(11.63%),两组病原菌分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病原菌混合感染8 例(7.08%)、多重耐药菌感染9 例(7.96%),非脓毒症组分别为3 例(2.38%)和7 例(5.56%),两组病原菌混合感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细菌学培养比较 n(%)

3 讨论

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是PLA 最常见的并发症[6],本研究239 例PLA 患者并发脓毒症113 例(47.28%),脓毒症组年龄大于非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显示,60%以上的老年患者(>65 岁)发生感染后可进展为脓毒症[7-8]。老年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对病原菌的抵抗及清除能力下降,发生感染后病情易进一步加重而出现脓毒症。有报道PLA 患者合并基础疾病中糖尿病占41.2%,糖尿病患者并发脓毒症的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6 倍[9-10]。本研究PLA 患者合并糖尿病占48.95%,与有关报道相似,脓毒症组合并糖尿病的比例高于非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合并糖尿病的PLA患者更易并发脓毒症。

肝脓肿患者临床症状常常不典型,大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腹痛、腹部压痛、肝区叩痛不明显。本研究94.98%患者出现发热,两组发热患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脓毒症组高热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较重。239 例患者中出现腹痛腹部压痛、肝区叩痛分别占29.29%和30.54%,因此对于不明原因发热,尤其存在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即使无腹部症状和体征,也需作肝脏影像学检查以排查PLA 的可能。WBC、N%、NLR、PCT、CRP、ESR 是临床常用的感染判别指标,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水解后的小分子降解产物,是反映机体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的重要标志物,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1]。本研究显示,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患者WBC、N%、NLR、PCT、CRP、D-二聚体明显升高,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上述指标对PLA 是否并发脓毒症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N%、PCT、CRP、ALB、D-二聚体是PLA 患者并发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ROC 曲线分析显示,N%(截断值86.9%)、PCT(截断值1.89 ng/mL)、D-二聚体(截断值5.36 mg/L)对预测PLA 是否并发脓毒症的价值较高(约登指数>0.4),但5 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更高。

本研究PLA 患者脓肿以单个、右叶为主,与有关报道一致[9]。肝右叶体积比左叶和尾状叶大,血液供应更丰富,可能是肝脓肿最常累及肝右叶的原因。脓肿数量、大小、部位与脓毒症的发生无关。文献报道,肺炎克雷伯菌是PLA 常见的致病菌[12]。本研究PLA 患者通过血液和(或)脓液培养出175 株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和链球菌为主,两组病原菌分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侵袭综合征脓毒症组7 例(6.19%),非脓毒症组4 例(3.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住院时间长于非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并发脓毒症患者病情重,住院时间延长,占用更多的医疗资源。

综上所述,大多数PLA 患者缺乏特异性典型表现,对于不明原因发热,尤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需常规行肝脏影像学检查,以免漏诊PLA,肺炎克雷伯菌是PLA 的主要致病菌。N%、PCT、CRP、ALB、D-二聚体是PLA 患者并发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作为PLA 并发脓毒症的预测因子,对上述指标明显变化的PLA 患者应警惕进展为脓毒症的可能,应尽早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猜你喜欢

脓肿二聚体脓毒症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