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传播
2024-01-05刘超杨小爱
文/刘超 杨小爱
引言
国际话语权是一种在国际上表达国家主张、展现国家软实力,捍卫本国利益或者反驳别国言论的话语体系。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捍卫我国国际话语权的行为能力,是新时代必不可少的重要任务。
一、新时代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性
当前的世界各个国家密不可分,在多边舞台上国际话语权越来越成为判断综合实力的标准。此外在新时代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味着肩负的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起点上。
(一)有利于增强国家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因此,拥有强大的国际话语权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和保障。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彰显我国文化价值时,提升国际话语权可以帮助国家传播民族文化,促进国际理解。文化传播具有“柔性”通过文化的传播,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出我国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从而让其他国家了解我国的制度思想和理念,让中国走进世界。第二,在突出我国立场主张时,提升国际话语权有助于传播我国的价值观念,扩大理念贡献。面对全球治理理念的改变,我国国家软实力的不断提高,不断提高的国际话语权受到了一致的好评。新时代,中国应该秉承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和主张,在国际社会上发声,秉着合作共赢的理念,勇于为第三世界的国家谋福利、促公正。在不断的对外话语体系构建中提升中国的国家软实力。
(二)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地位
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家所处于世界舞台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身份,国家身份更是国际话语权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塑造中国的四种“大国形象”: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这“四个大国形象”是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清晰定义、同时也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首先,有益于改变世界对我国的刻板印象。其次,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设,形成有效的国际话语传播媒介,搭建起中国国际话语平台从而跳出西方话语体系的框架,用中国话语解释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构建、发展、捍卫新时代大国形象,展现大国风采。最后,在当代国际环境的背景下,中国国际话语权思想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安全等多个领域的概念体系,是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内容。立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伟大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借助对外平台发挥大国地位和形象,积极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其大国作用[2]。
二、新时代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挑战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国际话语体系不足导致国际认可度低以及中国国际话语权传播能力欠缺的挑战[3]。
(一)中国学术话语创新能力不足
当前中国的学术话语显得缺位与乏力,学术话语创新能力不足。在全球化时代,学术交流和文化开放日益频繁,但是中国对外交流缺少反映时代话题具有中国问题意识的学术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经验、中国思想、中国故事、中国历史文化更多的被世界理解。“当前,世界上的大多数知名大学都坐落在西方世界,大部分的核心技术和学术话语也被这些大学牢牢掌握在手中,同时也垄断着大量学术期刊的发表权和学术奖项的颁发权以及对某些学科的界定权。”中国学术话语缺位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自身内在驱动力不足,学术期刊在世界上的认可度不高,科研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存在区别,客观因素上“西方霸权”的影响下,以发达国家话语为主导,其他发展中国家、弱势群体的发声在国际上并不能得到认可,长期以来形成的话语影响力也在制约着中国话语权的创新和传播。不能对国际社会的责骂和歧视及时作出有力的回应。在学术话语权“西强中弱”的局面下,中国缺乏优秀人才和优势技术条件,没有挖掘中国发展实践规律,不能形成具有国际共识的学术理论和话语体系,从而发出特有的中国声音,因此,应该在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下,更新中国学术话语能力。
(二)中国媒体国际话语传播能力欠缺
我国媒体缺乏国际传播能力对国际话语权作用的发挥产生了严重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的主流媒体虽然在中国是第一发声的平台和权威,但是在国际上,发达国家的不断抹黑、造谣,使得中国的媒体和互联网传播平台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难以发出中国声音,话语传播能力遭受严重制约,应冲波大国封锁,寻找有利对策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中国力量。“另外,中国的新闻信息产品缺少专业的营销模式和营销机构,用户覆盖面不够广,因此无法有效传播到主流人群中。”第二,我国缺乏具有辨识度很强的全球性媒体。西方强国通过发达的通信技术和媒体优势,垄断着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根据他们的需要向世界传递知识和信息,主导着国际舆论的关注点和价值立场[4]。欧美等国主流媒体占据国际信息的权威发布和价值评判,引导舆论报道方向和内容,其他国家往往通过他们了解国际事件,带有严重的西方偏见,我国国际话语权弱化与媒介弱势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三,传播机制不完善,对传播过程缺乏充分的监控和研究,不能及时发现和改进存在的问题。缺乏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没有发挥自媒体等传播平台的作用。国外了解中国的主要渠道是当地媒体,他们接触中国媒体较少的原因在于中国媒体的存在感、辨识度和特色不鲜明,不易理解,不能融入当地社会,报道形式枯燥乏味。这些现状都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只有解决好这些困境与挑战,才能依靠这些媒体与平台,提升中国国际话语的椽笔能力,从而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
三、新时代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路径
“积极提升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既是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加以实现民族振兴的客观需要。”因此,应该积极利用多边舞台,提出中国方案,构建、提高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以及打造优质国际传播媒体加大传播力等方面协同并进,才能真正提升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5]。
(一)利用多边舞台,提出中国方案
当前的国际舞台上话语格局总体呈现“西强东弱”的局面,作为崛起国,中国需要加强国际制度影响力,主动破解“西强东弱”的局面。
第一,国与国之间最普遍的交往方式是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扩大本国影响力、传播本国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故此,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不仅能互利互惠发展两国或多国之间的经济,还能借此增进彼此之间的国家交流、文化传播、战略合作。因此,构建新型国际合作关系,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要想在国际合作中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就应当拓宽国际合作的范围。“扩大国际合作范围,有利于提高国家间沟通交流的概率。还应该包括文化、能源、环境等方面;合作的主要对象不应该仅限于其他国家,国际组织也是主要的合作对象,并与若干国际主体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与交流机制,使中国在国际中的影响日益增强。”第二,建设有利于国家之间交流合作的平台,构建国际合作新局面是提出中国方案,增强国家话语权的关键。国家间的交流合作是在国际合作平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国家之间共同发展的舞台,假设国际平台不复存在,国际合作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我国在参与国际会议时要化被动为主动,通过主场外交平台,主动设计会议流程,制定符合国家利益的国际规则,让国与国之间达成共识,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传播[6]。第三,贡献中国智慧,在处理国际争端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利用对话合作的方式和平解决各国争议,坚持合作共赢。
(二)构建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对外交往过程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话语的影响。”我国的话语体系在构建之初或者形成之时就不自觉地受到了西方话语的影响,会利用以西方主流思想的话语来阐释传递中国故事,将中国故事本身所内在的文化价值和内涵带入了沟壑,没有达到真正构建中国自身的话语体系,中国故事的内生逻辑得不到良好的解释和传播。
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提升国际话语权,就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要能够在世界舞台上满怀自信地运用中国话语。”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不仅要将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话语表达方式融入进去,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更要紧跟国际,在国际平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利用当今世界所需要的话语传播形式,坚持和平与发展的国际主题,形成完善的中国话语传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7]。
做好我国话语体系的建设,详细来说就是:首先要对我国的发展规律进行总结,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政治语言。引发其他国家的重视和研究;其次是鼓励哲学社会科学交流共进。一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强大,那么这个国家就具备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美国之所以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最后要重视学术的研究和沟通,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学术沟通和研究。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基础建设国际话语权,让全世界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中国,让世界能够了解真正的中国。
(三)打造国际化传媒,拓宽传播渠道
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的传播,从利用多边舞台,提出中国方案,构建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最后都要借助于话语平台,因此还要打造国际化的传媒,不断拓宽传播渠道。
首先,大数据战略的兴起、互联网媒体的不断应用,已经越来越在国际上占据主流趋势,想要打造国际化的传媒,网络平台的应用必不可缺,国际媒体报道应该发挥地方特色,融入当地文化,中国国际话语的传播应该借助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借以此宣传中国文化、中国故事、中国方案、中国故事,只有具有特色的传播平台,才会有受众群体,中国的话语传播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其次,“增强中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既要抓住主流媒体与国际接轨,又要发挥新兴网络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当今时代,虽然主流媒体受到网络等新媒体的挑战和冲击,但主流媒体凭借其覆盖力强、权威性大等特性依然是中国媒体对外传播的中坚力量,且庞大的固定受众不容小觑。新时代中国主流媒体建设,仍需加大与国际接轨力度。”多样化、信息化的媒体才能吸引国际目光,提升国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进入 21 世纪以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兴媒体传播平台等不断涌现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传播提供的有利因素[8]。
最后,要把中国话语快速准确地传播出去,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技术、有远见的对外传播队伍。对外传播人才涉及方方面面,首先是新闻方面的人才,要重视对外宣传的人才培养,有国际意识、大局意识。其次是翻译人才,只有精通的翻译人才,才能完美地解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话语状况。最后是法律人才,只有借助法律才能良好地保护中国话语在传播时所遇到的突发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代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传播与影响,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走近中国。
结语
因此,在新时代的国际交往中,运用我国的正式媒体向世界传播我国的正式话语和政治理念,非正式的媒体则表达我国立场,传授中国经验,让世界感受到中国话语的存在和权威,在对外传播的领域中传递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