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念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深度教学设计
2024-01-04蔡琳
蔡琳
随着高中数学六大核心素养目标的提出,深度教学被推向新高度.大观念的挖掘和应用为实现深度教学搭建了“脚手架”,能够体现核心素养目标的本质要求.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指出:“整合应成为深度教学坚持的逻辑,以大观念为核心的整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基于此,本文中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基于大观念实现高中数学的深度教学设计.
1 基于课程标准构建大观念
课程标准是构建大观念的重要依据.虽然课程标准没有明确提出大观念,但通过关注其反复提及的知识和重要内容可构建出大观念.通过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立体几何初步”章节内容的分析,可以提炼出研究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性质的大观念:性质是我们研究几何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此,大观念引导下的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性质定理路径如图1所示.
2 基于大观念设计深度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学习了空间中的直线与直线平行,接下来我们应该研究什么内容?如何研究?
2.1 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问题1前面我们学习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能否用定义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呢?如果不能,能找到其他判定方法吗?
师生共同明确:用定义判定线面平行时要保证直线与平面没有交点,操作难度大,进而明确需探寻其他判定方法.
设计意图:引言基于单元整体架构本章节的研究内容,问题1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明确旧知是新知的生长点,且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
活动1:关开教室的门,观察当门绕着一边转动时,与之平行的另一边与墙面是否有公共点?这时该边与墙面是否平行?
活动2:请同学们把一本书平放在桌子上,沿着装订线翻动封面,看看它的边缘(离开桌面)与桌面是否有公共点?封面边缘所在的直线与桌面平行吗?
活动3:如何摆放直角梯形,使其一条边在桌面内,一条边和桌面平行?
追问1:通过上面的操作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后交流,明确:当门或书绕着一边转动时,与之平行的另一边与墙面或桌面没有公共点,所以该边与墙面或桌面平行.
设计意图:活动1让学生观察,活动2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活动3舍弃物理属性,学生需要逆向思考.3个活动的设计层次递进,逐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发现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本质.学生深度参与学习过程,积累从特殊到一般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追问2:通过上述3个活动,你能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吗?
阅读教材第136页,并完成学案上的表格填写(表格略).
师生活动:学生归纳总结填写学案表格,领悟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三种语言表达方式,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严谨美与简洁美.同时,教师站在更高的角度,引导学生体悟定理获得的过程中,所蕴含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追问2通过让学生归纳总结,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数学抽象素养.同时,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填写表格,增强学生与教材文本的深度对话,加深对定理的理解,感受数学之美.
问题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你能举出一些应用实例吗?
问题3求证:空间四边形相邻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经过另外两边的平面.
师生活动:问题2学生口答交流,问题3学生独立证明,然后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问题2从应用的角度,进一步加强对判定定理的理解,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通过问题3的探究、讨论、思辨,深化学生应用定理的能力.
2.2 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问题4刚刚我们学习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接下来研究它的性质,可以从哪些角度考虑呢?
追问1:什么是性质?研究性质的路径是什么?
问题4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用大观念思考问题,形成追问中的两个核心问题.明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是指如果一条直线与一平面平行,能推出哪些结论呢?研究路径是在线面平行的条件下,研究直线与构成平面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图2.于是问题进一步转化为追问2.
追问2:如图3,已知a∥α,在什么条件下,平面α内的直线b与直线a平行呢?
师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并把追问2的探究结果符号化
为“已知a∥α,aβ,α∩β=b,求证:a∥b”.(证明略)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归纳小结直线与直线平行的证明思路(如图4).
设计意图:学生在大观念的引领下像专家一样思考,通过思考、作图、小组讨论,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经历定理发现的全过程,体会化繁为简的转化与化归思想,感受数学发展的神奇和理性思维的力量,发展逻辑推理素养,从而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小组合作,深化生生间的交流,学生深度参与学习过程.
追问3:阅读教材第137页,完成学案上表格(略).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追问3,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填写表格,进一步增强学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加深对性质定理的深度理解.
问题5如图5,木料的棱BC平行于平面A′B′C′.
(1)P是平面A′B′C′内的一动点,过点P和棱BC把木料锯开,请在木料表面画线.
(2)所画的线与平面ABC是什么位置关系?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并上台讲解.
设计意图:问题5考查学生对两个定理的识别理解和迁移应用能力.
2.3 归纳小结
(1)你能归纳一下这节课我们是按照怎样的路径来研究两个定理的吗?
(2)我们用什么方法获得了性质定理?
(3)利用这两个定理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师生活动: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归纳.
设计意图:小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知识内化和迁移.
3 思考与启示
上述性质定理的教学在大观念的引领下,实现了知识的本质化、结构化,即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化.如果学生能用文中的大观念指导平面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甚至代數领域、圆锥曲线领域等性质的学习,则表明学生学会了学习.同时,学生情感和行为深度参与学习过程,体验与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在润物细无声中发展了核心素养,落实了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完整呈现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本文中同时设计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但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体现性质定理学习的统一性,可以尝试重组本节学习内容,在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判定定理学完之后,再安排性质定理的学习.
教学设计决定性地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深度解读新课标,提炼学科大观念,完成深度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核心素养目标才能达成,学科育人功能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