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理论模型的个性化认知行为护理对老年心衰患者的改善分析

2024-01-04贺雅男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24期
关键词:个性化心功能理论

贺雅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7)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患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老年人群是心力衰竭的高发人群,而且预后不佳,再住院率高,生活质量差。因此,探索改善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方法和完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跨理论模型的个性化认知行为护理是一种以认知行为理论为基础,针对患者不同的认知行为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的护理方案,被认为可以在心血管疾病管理中带来益处[1]。尽管已经有一些研究报道了跨理论模型在一些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但针对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展开的相关研究仍然很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跨理论模型的个性化认知行为护理对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心功能状况、自我管理能力和再住院率的影响,优化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护理和治疗方案,提高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3 年1 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2 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 例。试验组男20 例,女11 例;年龄60~79 岁,平均年龄(65.33±3.89)岁;病程1~5 年,平均病程(2.13±1.10)年。对照组男18 例,女13 例;年龄60~80 岁,平均年龄(65.28±3.89)岁;病程1~5 年,平均病程(2.13±1.1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2012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2021 ESC 急慢性心力衰竭指南》[2]中的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年龄≥60 岁;②纽约心脏协会心力衰竭分级为Ⅰ~Ⅲ级[3];③具有较好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能力,充分理解并配合研究者完成干预和评价;④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未患有严重的认知障碍和精神疾病。

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如晚期肿瘤、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且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②具有严重心脏功能不全,须进行介入治疗或急救的患者,如心功能Ⅳ级;③近期有其他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1)监测生命体征。对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持续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定期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2)管理液体摄入。由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泵排能力下降,水肿或肺淤血等症状会加重,需要限制一定的液体摄入,控制水分平衡。(3)控制食盐摄入。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需要限制高盐食品的摄入,以控制水钠负荷,减轻水肿,同时注意营养均衡。(4)给予氧气治疗与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常常存在缺氧的状态,需要给予氧气治疗,缓解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需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药物处方,减轻水肿、心脏负荷,控制心动过速症状。 (5)定期随访及生活方式的教育与指导。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进行饮食、运动、心理上的教育与指导,帮助其更好地控制疾病,恢复身体健康。

试验组接受跨理论模型的个性化认知行为护理。(1)护理计划制订。①护理目标制订。根据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护理目标。②护理干预。通过个性化教育、群体讨论、书面材料、视频、电话等多种方法,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同时,对家属和社会支持网络进行宣传和教育,加强关注和照顾。③定期评估干预效果。通过定期评估干预效果,调整认知行为干预方案,不断优化干预效果,帮助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促进康复。(2)采用跨理论模型。①采用跨理论模型(TMC)为护理干预的框架。TMC 包括6种行为变化理论,分别是先行后思、健康信仰模型、自我授权模型、自我调节模型、社会认知模型和行为选择模型。通过理论,发现客观和主观因素对于行为改变的影响,并针对性地进行干预。TMC 涉及多种行为总结理论,用于解释行为改变中的各种因素和障碍,并指导干预计划的制订。帮助护理人员深入探究患者的思想和行为特征,理解其在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和医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根据理论制订出更加精准和可操作的个性化干预计划。②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干预中,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积极地看待自己的病情,激发动力和信心,同时根据患者现阶段所处的行为变化阶段,制订相应的干预计划,如对于尚未准备好改变行为的患者,可通过鼓励其对现有行为进行自我评价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为下一步干预打下基础。(3)设计个性化认知行为干预方案。①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设置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治疗、体育锻炼、心理治疗,以保证其身体状况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②心理干预。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常常伴随着负性情绪,为此护士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干预,通过关心、倾听、安慰等方法,消除其情感障碍和抑郁情绪。③根据患者生活情况,进行生活方式调整。护士需要针对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制订出相应的改善计划,包括合理饮食、科学锻炼、规律作息。④根据认知水平进行健康指导。护士需要根据患者认知水平提供相应的健康指导,引导其正确认知和理解疾病,并遵医嘱进行治疗,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4)认知行为护理干预。①正确认知。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对自身病情的错误认识,如认为病情不严重,或者过度担心病情会导致生命危险等。护理人员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让患者了解病情,帮助其正确认知。护士可以通过告知其心力衰竭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等方面的内容,以易于患者理解、接受的方式,帮助建立正确认知。②建立积极信念。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往往缺乏信心,认为自身病情无法控制,无法治愈。护理人员需要针对其具体情况,适时地向其传递积极的、可以达到的治疗效果,帮助其建立积极的信念。③制订准确目标。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制订出符合自身情况的健康目标。对于体质量过重者,可以提出适宜的减肥目标;对于缺乏体育锻炼者,可以提供适宜的体育锻炼目标。④实施有效行动。制订目标后,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需要制订出适合自身情况的行动计划,并严格执行计划,以达到预期目的。对于缺乏运动者,可计划每天散步30 min,逐渐适应有氧运动;对于有心理障碍者,可计划与家人或朋友聊天,多参加社交活动。

两组均干预12 周。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及再住院情况。心功能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体积指数(LVEDVI),检测方法及仪器:使用GE 公司生产的GE Vivid 系列超声心动图检查LVEF、LVEDD 及LVEDVI,超声心动图检查需要由专业的心血管医师和检验员来进行并解读结果,以保证准确性。

②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 SF-36 健康调查问卷[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该问卷包含32 个问题,分为6 个维度,总分1~100 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优。

③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采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自制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估患者的自护能力,该量表包括按医嘱用药、自护责任感、自护能力、规范作息、疾病防治知识了解程度5 项,满分共100 分,每项20 分,分值越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越高。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及再入院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心功能指数较对照组更优,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及再入院率比较 [(±s)/n(%)]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及再入院率比较 [(±s)/n(%)]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LVEDVI(mL/m²) 再入院率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试验组 31 41.10±6.03 55.24±8.33* 63.88±3.16 48.93±4.51* 194.23±30.21 135.56±20.65* 2(6.45)对照组 31 42.10±2.11 50.03±8.15* 62.85±3.15 52.04±4.03* 194.21±30.54 150.11±20.36* 10(32.26)t 0.872 2.489 1.285 2.863 0.003 2.794 6.613 P 0.387 0.016 0.204 0.006 0.998 0.007 0.010组别 例数LVEF(%)LVEDD(mm)

2.2 两组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护理后,试验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s,分)

表2 两组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按医嘱用药 自护责任感 自护能力 规范生活作息 疾病防治知识试验组 31 17.23±1.65 18.23±0.70 17.76±1.01 18.35±1.01 18.65±1.31对照组 31 16.08±1.54 17.76±0.87 17.05±1.08 17.56±1.23 17.81±1.33 t 2.837 2.344 2.673 2.764 2.505 P 0.006 0.022 0.010 0.008 0.015

2.3 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试验组 31 65.33±5.28 95.46±12.16*对照组 31 65.29±5.15 86.83±10.15*t 0.030 3.034 P 0.976 0.004

3 讨论

老年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数量逐年增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护理干预成为改善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和降低再入院率的重要手段。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指导,但存在针对个体差异不明显的问题。而个性化认知行为护理则充分考虑患者个体化需求,致力于为其量身制订合适的护理计划,从而实现最佳的护理效果。

跨理论模型的个性化认知行为护理是一种以行为改变为目标的护理模式,通过认知、情感和行为层面的综合干预,帮助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实现对疾病的控制和自我管理[5]。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试验组心功能指数较对照组更优,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跨理论模型的个性化认知行为护理,其心功能、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提升。分析原因主要为跨理论模型的个性化认知行为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针对性较强。跨理论模型的个性化认知行为护理模式主要包括3 个要素:跨理论模型、个性化干预和认知行为方法[6]。其中,跨理论模型涉及多种行为总结理论,用于解释行为改变中的各种因素和障碍,指导干预计划的制订。因此,基于跨理论模型的个性化认知行为护理是为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量身定制的一种重要干预模式,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分析不同患者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更全面、细致、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可有效地改善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7]。同时,个性化干预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心理特点、生活情况和认知水平针对性制订护理计划,从而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尽快康复[8]。认知行为方法是个性化干预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患者建立正确认知和积极信念以及制订准确目标并实施有效行动,达到更好的效果[9]。跨理论模型的个性化认知行为护理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该护理模式下可显著提升患者心功能和自我管理能力,更符合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和日常生活中的需求[10]。其次,个性化认知行为护理可有效降低再入院率,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同时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11]。最后,该护理模式易于操作和接受,且干预效果较为稳定,对于提高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长期预后具有积极意义[12]。

综上所述,跨理论模型的个性化认知行为护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模式,对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改善具有显著的优势。未来应进一步探索该护理模式的优化和应用,不断提高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

猜你喜欢

个性化心功能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